菲律宾浴血

第22章


   
  尼米兹在10月25日拂晓几乎同时收到两份电报。   
  一份电报是哈尔西拍来的。报告说,他的侦察机发现了敌人的航空母舰。他已经在天亮前成功地率领舰队进入到攻击敌舰队的作战半径之内。尼米兹对报告中的“天亮前”自然心领神会。因为日军飞机的作战半径大于美军舰载机的作战半径,舰队不利用夜幕掩护进入自己飞机的作战半径,天亮后的一段时间内,就只有挨打的份儿。“天亮前”三个字,意味着哈尔西的北上接敌成功了。   
  另一份电报是金凯德拍来的。报告说,美、日水面舰艇已经在苏里高海峡接火。   
  对于哈尔西航空母舰舰队的行动和莱特湾南边苏里高海峡的战斗,尼米兹并不感到意外。他估计,栗田舰队应当在午夜过后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那时,守卫在附近的第34特混舰队将与之交火。可是,直到日出之后,仍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尼米兹大感意外。他想:如果栗田舰队没有遇到美国舰队的拦阻,它将从萨马岛东面直逼莱特湾。而到了那个时候,惟一可以阻止日本舰队进入莱特湾的就只有可怜的护航航空母舰编队了!可是当初制造这些薄壳舰的时候,却没有人想到过要用它来对付海战中的重量级拳手——战列舰呀。       
第45节:菲律宾浴血(45)       
  尼米兹开始对哈尔西是不是真的组建了第34特混舰队表示怀疑。从往来电报中可以发现,哈尔西正在与日本航空母舰交锋,但按照第34特混舰队的编成,他乘坐的“新泽西”号战列舰本应当在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尼米兹叫来了助理参谋长奥斯汀上校,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奥斯汀建议说 :给哈尔西发报,问他是否留下防守海峡的部队。就在尼米兹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金凯德的求救电报像雪片似地飞来。请求马上对日本舰队进行空袭,并立即派快速战列舰、航空母舰予以支援,否则护航航空母舰将遭重大打击,敌人将进入莱特湾!报告说 :栗田舰队已经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向护航航空母舰编队发起攻击,而第7舰队老式战列舰还在苏里高海峡方向,尚且它们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奥斯汀再次向尼米兹建议说:“将军,你可否向哈尔西问一个简单的问题:第34特混舰队现在何处?”尼米兹同意了。   
  电报发出去了。负责起草电报的文书从口述电报的奥斯汀的语气中感到了事态严重,因此自作主张,在“现在何处”之后加上了“(重复)现在何处”。而另一位负责为电报加密的少尉,像往常一样在电报正文之后加添一些无用的句子时,竟心血来潮,把他第一时间想起的一句诗“全世界都为之惊诧”加了进去,然后用“RR”两个字母把这个无用的添加语与正文之间隔开。于是电报就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发文: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官   
  收文:第3舰队司令官   
  抄送:美国舰队总司令官   
  第7舰队司令官   
  电文:第34特混舰队现在何处(重复)现在何处RR全世界都为之惊诧   
  旗舰“新泽西”号上的报务员从密码机上把翻译过来的电报纸条撕下来。按规矩,这份电报要立即送给哈尔西看,不过在这之前他需要做一件事——把电报前后加密用的添加语删掉。但这位报务员在删除电报最后的一句话时迟疑了:它虽然隔着两个辅音字母“RR”,看起来却非常像电报的一部分。怎么办呢?他决定不经删改,就这样把电报原文送到哈尔西的面前。   
  哈尔西不是报务员,不懂什么添加语。他把最后一句话也看成是电报正文。在他看来,尼米兹的这份电报意在出他的丑,是对他的极大侮辱。他抓起帽子摔在甲板上,破口大骂起来。事实上,他的的确确成立了由水面船艇组成的第34特混舰队。只不过这支舰队没有像尼米兹和金凯德所理解的那样,老老实实地守卫着圣贝纳迪诺海峡,而是参加了寻歼日本航空母舰的战斗,眼下正在追击敌人的掉队、受伤的船只。   
  上午11时15分,怒气冲冲的哈尔西亲自率领第2航空母舰大队和第34特混舰队主力调头南下,直奔莱特湾。后来当哈尔西率队日夜兼程赶到圣贝纳迪诺海峡海域时,栗田舰队大部队已经退却了,只发现了落在后面的“野分”号驱逐舰。倒霉的“野分”号便成了哈尔西的出气筒。   
  哈尔西一生都对这封电报耿耿于怀。他在其后打给上司尼米兹的电报中解释说:栗田舰队在锡布延海战中已受到重创,对第7舰队构不成严重威胁,而让第3舰队死守着圣贝纳迪诺海峡似乎有点傻,所以他才于24日夜亲自率舰队北上,并于25日拂晓攻击了小泽舰队。至于说中了小泽的调虎离山之计,他一生都坚决否认。   
  哈尔西率队南下后,留下攻击小泽舰队的只有谢尔曼和戴维森将军指挥的两个航空母舰大队以及由杜博斯指挥的临时编组的水面船艇编队。后者包括4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负责为航空母舰提供海上支援。   
  13时,200余架美国舰载机发动了第3次空袭。这次的空袭长达一个多小时。日本航空母舰“瑞凤”号遭到重创,两枚鱼雷和4颗炸弹分别击中它的两舷和飞行甲板,15时26分,该舰全部沉入水中。一直在水面上挣扎的“瑞鹤”号又中了3枚鱼雷,锅炉舱、电机舱和舵机舱都遭到破坏,于14时14分彻底沉入海底。   
  在14时45分、17时、17时10分,美军飞机对小泽舰队发动了第4次、第5次、第6次空袭。目标对准了“伊势”号战列舰。只是袭击不太成功,丢下的炸弹大都在其附近爆炸,掀起高高的水柱,只有几颗炸弹击中甲板,始终没有把它送入海底。毕竟在连续两天的战斗中,美国舰载机的飞行员们都太疲劳了。       
第46节:菲律宾浴血(46)       
  在下午的战斗中,负责指挥的米彻尔将军看到他的航空母舰编队距离敌人太近,为了安全起见,下令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脱离战场,只派杜博斯指挥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继续追击敌人,扫荡那些受伤掉队的日舰。   
  杜博斯击沉了早已被日本人放弃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千代田”号,其他日舰乘机逃之夭夭。天黑以后,开足马力的杜博斯又追上了3艘落在后面的日本驱逐舰“五十铃”号、“若月”号和“初月”号,经过炮战和鱼雷攻击,将“初月”号驱逐舰击沉,其余两艘日舰开足马力逃之夭夭。   
  在菲律宾东北海域,一直埋伏在那里的美国潜艇也取得不俗的战绩。25日23时,一艘名叫“哲劳”号的美国潜艇在夜色中发现了正以6节速度向北行驶的日本军舰。在双方相距3000米时,“哲劳”号用艇首发射管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一枚直接击中目标。艇长听到爆炸声后,把潜望镜从水中升起,竟惊奇地发现那艘军舰正朝着潜艇冲来。“哲劳”号急忙转向,用艇尾发射管在500多米的近距离上进行了攻击,发射的3枚鱼雷全部钻进日舰的肚子。后来美国人才知道,这艘日舰就是当天上午被美机炸伤单独返航的日本轻巡洋舰“多摩”号。“多摩”号舰身断为两截,旋即沉没。   
  这场被西方战争史学家称之为“恩加诺角海战”的战斗至此落下了帷幕。小泽舰队失去了全部航空母舰,只剩下遍体鳞伤的2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   
  和平之神和军国主义的日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她让小泽白白损失了手中所有的航空母舰和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却没让小泽把诱使哈尔西航母舰队主力离开莱特湾成功的电文发出去。致使联合舰队司令部和栗田都不知道美国航空母舰舰队已经北上,不知道莱特湾内已经十分空虚,仍以为哈尔西的主力舰队还在莱特湾附近海域。   
  小泽在遭受哈尔西航空母舰舰队空袭期间,只向外发出了两个措辞含混不清的电报。第一份电报于25日7时13分发出,其电文是:“机动部队本队开始与敌舰载机接触。”三个小时以后发出第二份电报,其电文是:“移乘‘大淀’号,继续作战。”本来,另有两个能清楚地说明诱敌主力舰队北上成功的电报,因故未能发出。一个是8时13分拟就的,另一个是8时30分拟就的,前一个电文是:“敌舰载机80架来袭,我与敌在交战中。”另一个电文是:“战斗速报:‘瑞鹤’命中一枚鱼雷,转人力操舵;‘瑞凤’被一颗炸弹击中;‘千岁’倾斜,速度14节;其他勉强以20节航行。”可惜的是,这两个通报清晰战况的电报因旗舰“瑞鹤”号和作为中继发信的“瑞凤”号航空母舰相继被攻被毁而未能发出。   
  日本海军当局为了让栗田健男率领的战列舰舰队闯入莱特湾,真可谓“机关算尽”,“不惜血本”,到头来却在一个似乎很简单的通信问题上翻了船。   
  几乎就在水面舰艇大闹菲律宾海域的同时,日暮途穷的日本军国主义祭起了新的“制胜法宝”——令人毛骨悚然的“神风”特攻队。   
  所谓“神风”特攻,又叫“肉弹攻击”,就是指飞行员驾驶着携带重磅炸弹的飞机硬往敌舰船上冲撞,以这种人、机共毁的小损失换取敌人的巨大伤亡和损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