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浴血

第32章


3月5日,美军航空兵、坦克兵和炮兵紧密配合,一举突破了野口兵团守卫的东部高地,严重威胁“振武集团”主阵地的安全。       
第65节:菲律宾浴血(65)       
  横山困兽犹斗。于10天后派出7个营从南面、北面对楔入日军阵地的美军发动反击,但因缺少空中支援和重炮火力,仅靠步枪、机枪和小口径火炮的日军并没有取得重大战果。   
  横山节节败退,不得不收缩兵力,最后龟缩到地形更为险峻的普洛山一带。这里森林茂密,道路崎岖,不便于美军重型火炮和坦克部队行动,美军的进攻行动也因此停顿下来。   
  5月,横山耐不住性子,派9个营主动向安蒂波洛、马里基纳方向出击。当日军的突击队利用夜暗潜入马里基纳的美军阵地,端着刺刀出现在美国大兵面前时,还真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可向安蒂波洛方向反击的日军就不那么走运了,他们在伊波附近同准备发动进攻的美军遭遇。一直躲在深山密林中的日军主动跑出来进入相对平坦的地区,正中美军下怀。很快,拥有大量坦克和火炮的美军不仅击退了只有轻武器的日军部队,而且突破了伊波附近的日军阵地。   
  此后,虽然美军的进攻速度明显放慢,但另一个更凶恶的敌人——饥饿接踵而至。由于极度缺乏食物,日军士兵无心恋战,横山不得不把部队拆散,分成小股部队,令其悄悄转移到盛产粮食的内湖东部地区,自寻粮草,自求生存。这样,该集团有组织的抵抗就这样结束了。   
  至5月下旬,整个普洛山阵地落入美军之手。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日军“尚武集团”控制的吕宋岛中北部山区。   
  由山下奉文亲自指挥的这支主力部队人数最多时达17.2万人,它把根据地设在盛产稻米的卡加延河谷地区,西部据点设立在碧瑶西部的山岳地带,东部据点设在巴雷特山隘附近。“尚武集团”直接威胁着中央平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即使不从扫荡日军残部的需要出发,单单从消除其对中央平原威胁的角度,美军也必须尽快消灭掉这个力量很强的对手。   
  从2月上旬开始,美军加强了对日军重要粮食补给地卡加延河谷的轰炸,随后派兵从东、西两个据点之间插入。   
  山下奉文发现美军的企图后大吃一惊。假如美国人这次对“尚武集团”防线的中间突破获得成功,将会切断碧瑶与巴雷特山隘之间的联系,阻塞卡加延河谷的运粮通道,整个“尚武集团”长期抵抗的根据地体系便会土崩瓦解。他急忙命令第2坦克师全部出动赶往萨拉克萨克,企图依靠这支装甲部队堵住战线缺口。插着太阳旗的坦克群出现在日军防线上,为节节败退的步兵打了一针强心剂。习惯于在火力和机动力占优势的条件下与日军作战的美国人,一时处于下风,开始向后退去。然而,美军很快就得到新的增援,重新发动了攻势。   
  双方互有胜负,战线一时呈现胶着状态。   
  与不断得到后方物资和兵力支援的美军不同,山下奉文心里很清楚,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兵力可以补充战场损失了,甚至连预备队也用得精光,与力量强大的美军打这种消耗战,自己是支撑不了几天的。为此,他找来第14方面军副参谋长小沼治夫少将,派他去搜罗一切可能派往前线的兵员。小沼走遍了日军的各个单位,把那些航空地勤人员、船舶修理工以及其他所有能拿得动枪的闲散军人都叫到一起,编成一个步兵营,准备在美军突破萨拉克萨克附近阵地时,派他们去堵窟窿。   
  眼下,萨拉克萨克方向算是顶住了美军的进攻,而山下奉文司令部的住地碧瑶却面临着随时失陷的危险。   
  美军对碧瑶的进攻主要是沿着罗札里欧通往碧瑶的公路进行的。日军第23师和第58独立混成旅在这个方向精心修筑了防御工事,死死守住了这条在山涧、河谷中蜿蜒盘旋的通道。3月下旬,美军发动的第一次攻击行动在凭借险峻地形顽抗的日军面前然而止。   
  4月上旬,美国人卷土重来。这次他们带来了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新武器——推土机。动力强大的军用推土机挥动铁铲,把大树、灌木丛成片地清除掉,在密林深处开出一条急造公路,随后美军坦克和大炮便沿着这条公路逼近日军阵地。4月17日黎明,美军坦克终于把挡在面前的日军士兵逐出阵地,推进到距碧瑶仅10公里的地方。此时,山下奉文已率领躲在碧瑶的方面军机关人员和日本侨民撤退到班班地区,仍留在碧瑶的日军拼死发动反击,绝望的日军士兵甚至驾驶着只剩最后一升油的轻型坦克撞向美军大型坦克。这些近乎疯狂的举动毕竟难以挽回失败的战局。       
第66节:菲律宾浴血(66)       
  4月24日,山下奉文被迫放弃碧瑶,下令损兵折将的第23师撤往地形更加险峻的高地——宾羌西北部地区。   
  美军占领碧瑶后,重新调整兵力,把巴雷特山隘作为进攻的重点。而帮助美军打胜这一仗的还是推土机。为了克服日军依恃的险峻地形和清除日本人借以隐蔽的热带丛林,美军差不多把昔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推土机的轰鸣声终日响彻云霄。守卫巴雷特山隘的日军第10师和坦克第2师经过连日激战,此时只剩下几千人,其中大多数人缺弹少食,战斗力迅速下降,实在顶不住美军的步步紧逼。至6月1日,巴雷特山隘上终于升起了美国的星条旗。   
  “尚武集团”东、西部据点的相继失陷,打破了山下奉文依托其险峻地形长期抵抗的梦想,特别是美军根本没有给他喘气的时间,随即派出水陆坦克冲向卡加延河谷方向。那里可是他长期抵抗计划的关键所在——日军的军需储备和粮食都来自卡加延河谷,无论如何也要拚死保住。他立即调集第103、第105两个师,在位于卡加延河上游的巴加巴古占领阵地,向美军发起反击,企图击溃其水陆坦克部队。然而,山下奉文匆匆组织起来的反击却没有成功,原因是日军第103、105师没有运输车辆,多日来饿得头昏眼花的士兵们仅靠双腿穿山越岭,等他们赶到巴加巴古附近的奥里翁岭时,美国人早已进入巴加巴古了。   
  此时,摆在山下奉文面前的是一个两难选择:要粮食,还是要持久作战?   
  选择前者,日军就应当全力保住卡加延河谷,那里丰富的粮食足够几万日军生存下去,问题是把兵力集中在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区,却无险可守,在拥有飞机、大炮和坦克优势的美军进攻下,必然要全军覆没。   
  选择后者,就要放弃河谷,钻进深山老林,凭借险峻的地形与美军周旋。这样可以支持较长时间,但那里山高林密,没有粮食储备,没有弹药补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算士兵们勒紧裤腰带,又能支撑多久呢?   
  山下奉文咬咬牙选择了后者,在山区腹地构筑防线,企图持久作战。他选定了阿信河上游和普洛古山区周围东西约50公里、南北约80公里的盆地。其最高点为普洛古山,海拔2900米,山上只有少数土著民族内格里特人出没,这可是菲律宾的最高峰了。负责防守这道防线的有日军第19、第23、第105师、坦克第2师和第58混成旅。日军第10、第103师以及没有一架飞机的第4飞行师,在卡加延河上游地区的战斗中被分割成许多部分,失去了与方面军的联系,指望不上了。即使参加战线防御的日军各部队,也是严重减员,每个师只有5000人到6000人,第58混成旅只剩下2000多人,还大部分是病号。他们用来守卫新阵地的主要武器就是步枪和机枪,还有用卡加延煤矿储存的炸药制成的简易手榴弹,除了第19师,其他部队连一门火炮都没有。   
  从这时起,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为止,吕宋岛上很少发生大规模激烈的战斗,但战斗一直在进行着。美国第6集团军司令克鲁格指挥9个师总共打死了十多万日军,美军各部队也因此疲惫不堪、严重减员,战死近9000人,负伤3万多人。   
  直到战争结束,吕宋岛的高山密林里仍游荡着将近6万日本军人。他们弹药短缺,粮食匮乏,根本谈不上什么顽抗,只是为了生存,在丛林中到处觅食,在极度饥饿中苦熬着看不见尽头的日子罢了。   
  一部名叫《菲岛攻防战》的书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日本侵略者狼狈逃往阿信河上游和普洛古山区周围盆地被美军追击和饥饿折磨的遭遇:   
  美军已经逼近。后面有追兵,头顶有美国飞机。日本士兵背着背包纷纷跑到山洞里去躲避。他们只有躲进洞子,才有一线活着的希望。   
  外面坦克炮声震耳。真后悔没有早些时候出发,但已经来不及了。   
  谢天谢地,这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天昏地暗。暴风雨来了,美军飞机飞走了,坦克也停止了进攻。   
  灾难过去了。他们又拼命向北方奔跑。       
第67节:菲律宾浴血(67)       
  逃跑的路上挤满了后撤部队和日本侨民。他们要通过一片高地,还要跨越拉姆特河,才能进入森林深处的农场学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