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狂士

第三十章·斯人已落泪


        更新时间:2013-09-18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安仁逆羌笛之声驰过玉门,顺黄河之水马踏关山,这一日,又回到了汴京。
    千里苦风尘,京城繁华依旧。王安仁到了京城后,正逢天寒风冷,哈气成霜。他鬓角亦是早白如霜,见京城十数年如一日的鼎盛,只是压低了头上的毡帽,悄然的到了郭府。
    郭府前门可罗雀,煞是冷清。
    王安仁心道,“按照消息,郭逵应该还在京城候命,我早让袁钧先行飞鸽传信,通知他我会回转。他会在府中等我吗?唉,我、郭大哥和小逵三人整年的在外奔波,这郭府早就蒙了厚厚的灰尘了吧?”
    大门虚掩,王安仁推门而入,找了半晌,发现到处都有尘灰,可郭逵、自己昔日的房间还有狄青、郭遵的房间,收拾的均是干净整洁。
    王安仁见了,微怔片刻,嘴角露出分苦涩的笑,知道这肯定是郭逵收拾的。或许在郭逵心目中,王安仁、狄青和郭遵从未离开过他。
    坐在郭逵的房间内,王安仁等到黄昏日落,还不见郭逵回转,心中微有奇怪。想了片刻,提笔留言,说自己已回,出去片刻,若郭逵回来后,不要外出,等他回转。
    王安仁出了郭府,穿寻常百姓之服,依旧头戴毡帽,不想被人认出。
    信步之下,感觉肚中饥饿,想起刘老爹开的酒肆就在附近,循向而走。到了那酒肆前,见到里面孤灯一盏,酒肆中只坐着一人。那人背对着王安仁,正端着酒杯往口中倒去。
    王安仁见那人花白的头发,像是刘老爹,轻步走过去。就听那人喃喃道:“姐姐……你一向可好。你在那面,可是寂寞?”那声音哽咽,满是悲恸,其中还夹杂分忧愤之意。王安仁皱了下眉,感觉那人不像刘老爹,转过去一看,怔下道:“你是……”
    他看清楚那人的脸庞,知道自己认错了人,那人肤色黝黑,瘦得脸颊深陷,神色憔悴得不像样子。
    王安仁乍一看那人,以为自己不识,但不知为何,总感觉有些面熟。
    那人抬头见到王安仁,突然跳了起来,酒壶都摔在了地上,“乒”的一声大响。他望着王安仁,紧咬牙关,眼中露出极为惊惶害怕之意。
    王安仁望着那张脸,竭力搜寻这人究竟是谁时,就听到那人大叫一声,掀翻了桌案,转身冲出了酒肆。
    王安仁伸手,一把拉住了那人,叫道:“李国舅,怎么是你?”他见那人转身时,反倒感觉有些印象,思绪陡转,已想起那人是谁。
    那人就是李用和,李顺容的弟弟,也就是当今天子赵祯的舅舅!
    那人被王安仁抓住,用力挣脱,叫道:“你松手,你认错人了。”他竭力挣扎,额头都有汗水流淌,王安仁见那人只是一个劲的否认,满脸的憔悴惶恐,不忍强抓,松开了手。
    那人一个踉跄,差点跌倒在地。可转瞬跑开,不见了踪影。
    王安仁大是奇怪,暗想那人明明就是李用和,自己应该没有认错。可为何那人这么急于否认,而且那么多仓皇?
    王安仁立在那里,满是不解,听身后脚步声响起,扭头望过去,见从后堂出来的正是刘老爹。
    刘老爹见到王安仁,又惊又喜,好一番问候。飞快的的端出酒菜,道:“王公子,他们都说你死了,我说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死呢。”他言语诚挚,老脸上满是光彩。
    王安仁心下感激,只是道:“我的确遇险,但后来没事了。”他没有想到京城的人们,竟然还都记得他。
    刘老爹满是庆幸的表情,竟陪着王安仁喝了两杯酒,然后问道:“王公子,你这次返京,是奉旨要打岭南的侬智高吧?”
    王安仁犹豫片刻才道:“国难当头,若用得着我王安仁,我当出马。”
    刘老爹诧异道:“他们不用王公子,还会用谁呢?”
    王安仁心中苦笑,暗想这次岭南之乱,只是声势惊人,惊扰了大宋江山,他们才会不得不用我。若是声势渐熄,这对那帮人来说,是个立功的机会,肯定不会让我王安仁领军了。其实,若非是他或者狄青必须要有一个人坐镇京城的话,或许狄青自己就去了。
    可他是王安仁,这次岭南之乱已惊扰天下,他没死,他就一定要回来。
    但这些话,王安仁却不想对刘老爹说及。不想刘老爹道:“王公子,是不是朝中有奸臣说你的坏话,朝廷这才不重用你呢?”
    王安仁一怔,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刘老爹叹息道:“这朝廷变法本是好的,可听说奸人大力谩骂你是什么祸国贼子,叛臣,一力要求天龙大将军狄青把你处死。这次你回来,虽然是狄将军要求的,但是那群人却更想趁机杀了你。”
    王安仁倒不想刘老爹看得倒也透彻,心中暗想,“有大臣对我看不过眼倒也无妨,就不知狄青如何想法呢?”
    他用过了酒菜,惦记着郭逵,辞别了刘老爹。等到了长街后,见烟花繁乱,透过夜色向李用和离去的方向望去,早就不见了人影。
    王安仁心中有些奇怪,暗想李用和怎么说也是个国舅,怎么会如此落魄?李顺容已死了多年,就算李用和和姐姐姐弟情深,按理说伤心也应该淡却了,可今日一见,他好像还对李顺容之死有些……耿耿于怀?难道说,这李用和也知道了真相?
    摇摇头,王安仁回转郭府,见郭逵还是没有回转,微皱眉头,斜倚在床榻旁等候,不知不觉的睡去。
    一夜无话,王安仁第二日睁开双眼时,见天色发白,郭逵还是未曾回转,倒有些担心。郭逵既然知道他要来,没有道理不等他的,眼下郭逵始终未回,难道是有了意外?可郭逵素来独来独往,这郭府空寂无人,唯一那个老迈的管家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他想要询问,也无从去问。
    缓缓起身,王安仁再次出了郭府,信步在汴京街头。
    汴京安平多年,直如不夜城般。清晨时,早有商贩起身买卖叫喊,甚是热闹。王安仁走在街头,心中暗想,“我这次回转京城,算是不得圣旨,私自回京,若要追究,或有过错,但我早就不放在心上。我本想找郭逵问问岭南的事情,若是紧迫又需要我王安仁的话,我领军解救百姓于水火是义不容辞。但若不紧迫的话,我可能就会辞官,以后再也不会京城了。天下无事,我王安仁留在京城还有何用?我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就是郭大哥他们能重通回无面佛窟,若能救回之君,我王安仁和她一起,再不理尘世。可是……”
    想到这里,硬生生的不再去想。
    若是救不回之君会如何,他根本不敢去想。
    这时一声锣响,惊醒了王安仁的多年一梦,就听远方有百姓叫嚷道:“天子门生游街了。”紧接着就是“呼啦”声响,有无数百姓拥过去观看热闹。
    王安仁这才察觉,原来不知不觉间,又转到了大相国寺附近。
    多年前,就是这大相国寺前,他遇到了之君。
    千花依旧笑风尘,人已不在朱颜改……
    正追思间,听到身边不远有人说道:“儿子,你以后可要读书,莫要学那人去当兵。你若当了兵,这辈子可就毁了。”
    王安仁感觉那-话儿似曾听过,扭头望过去,见到一个妇人正偷偷地指了下他,正在教训身边顽劣的儿子。
    王安仁苦涩一笑,记得多年前,也曾有过这么一幕。“男儿莫当兵,当兵误一生。”这个观念,原来这些年并未改变。
    不想那孩童挺直了腰板,大声道:“当兵有什么不对?就如王公子狄将军那样,天下人敬仰,比那些读书人强太多了。国难当头,诗词能救国吗?若有选择,我更想做像王公子狄将军那样。”他说的响亮,周围有不少人望过来,竟没有反驳之声。
    那妇人怔住,半晌才道:“傻孩子,你哪有王公子的本事呢。这天底下,又有几个天龙将军,西平王?”
    冠盖满京华,斯人已落泪!
    王安仁静悄悄的走开了几步,心中感慨万千。突然想到,世人对我王安仁或褒或贬,众口不一,但只有之君才对我始终未变。当年我王安仁就算是个寻常的落魄士子,她也是喜欢我的。
    一念及此,见红尘依旧,耳边隐有弦声凌乱,王安仁鼻梁忍不住的微酸。透过那红尘往复,见路的那头,依稀有个白衣少女……
    巧笑顾盼,言语嫣嫣。
    “之君,你没有看错我。”王安仁喃喃道:“王安仁已是天下无双的英雄,但你是否看得到?”一想到之君可能再也不见,他见不到之君,之君也见不到他王安仁闻名天下,眼帘又有些湿润,只是想着,“之君,你可知道,这些年来,我没有一日不在想着你。”
    一切原来从未改变。
    “王大哥……”有人呼喊一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