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月光

第121章


调头正要走,杨才厚却是已经看见了他,径自跟了过来,“白军长,华参谋长好。我看七公子这里很是有些新颖的东西可看,我想回去不妨让营以上的军官分批过来瞧瞧,也观摩一下。”
白天齐根本不愿意理他,华天皮笑肉不笑地哼了一声,“杨监督,这个时候你还添什么乱?各自守好自己的防区是要紧,那些个无聊玩意,平时耍耍还可以,这个时候?嘿,不合时宜吧。”看他还跟着,所幸回身堵住了他,“我和军长过来是找七公子谈军事,现在作战第一,统军规建的先放放,杨监察是斯文人,没事就回武阳去好了。”
杨才厚气得没有法子,他原本是建筑系的高材生,看国家孱弱弃笔从戎的,没想到一参军就被调到后勤部搞营房,好容易调了出来,又去的整军规建办公室,一路出京都是游山玩水一般由着底下的督军们伺候着,好容易让他到了军中,偏又遇上这两个阴阳怪气的活宝,当真是举步维艰,这番战端骤起,他已是听闻汪家是伙同了日本人一起发动的进攻,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却被浇了这样一瓢冷水当真是郁闷无比,呆站在原处半天回不过神来,末了恨恨地跺脚,“我还偏不回去了!”回头看有几个第七军的军官在一起闲聊,看他走近倒是笑着招待,“来,给这位中央军的长官添一副碗筷。”他刚想推辞开来,又觉得不好,于是坐下和众军官一同吃了午饭。等到饭后总算能够开口,“第四军那里我是真呆不下去了,我索性留你们这里好了。”
这话一出,原本那几个军官待他都甚客气,此时却毫不客气地笑了出来,“杨监督说笑话,您可是中央来的大监督,责任重大,我们这样的小庙怎么容得下?”放下饭碗,一哄而散,再没人理睬他。
杨才厚只是觉得恼火无奈,只觉得自己这个中央军竟是处处不受人待见,倒似这利国利民的整军规建,共同抗日倒是有罪一般,晕头晕脑地在阵地上转了半天,才怏怏地回去了。
第 171 章
补充一下术语解释,
韩彪说的TOT
对付队形较密集的人员或车辆,二战以来美军炮兵使用的战术是同时弹着Time-On-Target(TOT)集火射击,不论口径大小各单位火炮一律瞄准指定目标区域中心。射击距离或有远近,发射时间或有先后,但调整到全部弹着在同一时间到达目标区,视数量多寡落弹差距可能只差几秒钟。遇到这种集火射击,人员或车辆完全没有闪避或掩护的余地。盟军在西西里之役中就曾经实施过9个炮营108门火炮的TOT同时弹着射击,在冲绳之役更有动用22个炮营的TOT纪录。一战虽常有多门火炮发射弹幕的场面,但老兵根本不在乎,因为和TOT同时弹着比起来,不过是距离与时间都仍有空隙可躲的零星落弹而已。实施TOT同时弹着,各型火炮操作方式不变,炮连一级的射控程序不变,计算能量也没有增加,只有炮营一级(含)以上单位的射控多出一个倒数计时的统合射击指令。
虽然执行这种战术是美式初级炮兵军官训练班队就要学习实作的,并非什么高级和困难的炮兵战术。但是前提是人家的炮好而且有单独的炮兵编队和良好的训练,对于二战时期日本这种资源匮乏,工业水平一般的国家来说,是很难有单独的炮兵编队的,在中国出现的最高炮兵编制可能也就是师团能配备一个炮兵分队或者就是炮兵联队,一般的配置,配属一般部队的驮马牵引的都是小炮,这样的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此外单独的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
比较好一点的例如关东军的炮兵联队有大孔径火炮,也就是传说中的榴弹炮,这样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如果按照美军的标准,日军的一个联队实施一次TOT才够格。火力差的太远了。
战争后期,日本人为了和美国对抗,也有一些超级师团里面有超级的炮兵联队,一般分为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也学着美国人集中火力,文文中先模拟一下日本人用的是两个个独立野炮联队,不然不能对战子秦的德国式炮团编制有优势哈。
二战时期德国和美国的非独立编制炮兵团的编制。美军步兵师炮兵团有三个摩托化轻榴炮营和一个摩托化重榴炮营,总共有36门105榴和12门155榴。德军步兵师炮兵团也是三个轻榴炮营和一个重榴炮营,同样是36门105榴和12门155榴,差距在于美国的炮兵机动化程度高,是摩托化的,德国人比较差一点,大多数是马拉的。
一些关于火炮的讲究
在一些早期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们常看到山炮、野炮、步兵炮这三个名词,这三个名称具体讲的是什么炮呢? 
这里以侵华战争时,日军的陆军火炮做例子来讲述一下。和一战时期相比,日军火炮口径明显小了许多,但数量大大增加。口径减小(通常是75mm),炮弹的重量和炮的重量可以大大减轻。炮的数量多,火力就猛。说明日军的火炮机动性和前沿攻击的火力大大增强。 
日军的山炮和野炮主要是指联队一级配备的: 
明治41年式75mm山炮,炮管长:1300.0 mm,重量:540 kg,最大射程:6300 m 
明治38年式75mm野炮,炮管长:2325.0 mm,重量:947 kg,最大射程:8350 m 
可见: 
山炮:炮管短,重量轻,射程近,便于机动,适合山地作战的火炮,属于轻型榴弹炮。 
野炮:炮管长,重量重,射程远,机动性不及山炮,适合野战的火炮,一般是重型榴炮和加农炮的合称 
而九二式70mm曲射步兵炮是一种榴弹炮,是日军的营(大队)级标准装备,特点是重量非常轻:212公斤,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几乎就是一门迫击炮了。口径虽然只有70mm,炮弹却重达3.8公斤(高爆弹),威力和81mm迫击炮相同,日军营级单位使用该武器而不装备81mm迫击炮,可能就是看中它的曲射+平射的性能吧?不过该炮还是太重了,现在的步兵一般都使用无坐力炮,重量更轻,这种较重的轮式的营级编制的步兵炮看来就没有必要留在步兵编制里了。 
目前,大口径火炮(155mm以上)以自行火炮的形式再次出现在陆军的师一级编制中, 75mm的山炮和野炮基本不装备了。 
榴弹炮----炮身短,初速小,弹道弯曲,射程比较近,射角调整[高低和方向,]范围大,对于非视线目标有如工事;各种车辆,物资及人员有很大的杀伤力。榴弹炮的装填是弹头和药筒是分装式。 
加农炮——炮身长,初速大,弹道平直,射程远,用于攻击移动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山炮机动性强,山地作战和长距离运动战中具有优势,大型阵地战时作机动火力使用较好。 
所以啊,一眼就看出来了,日本人的山炮,就是我们常说的步兵炮其实是很小的,但是射速快,对付步兵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付具有远程压制能力的炮兵就不行了,一旦暴露了位置,只有跑了
炮兵观察员
所有炮兵部队都使用某种形式的弹着点观察员或前进观察员。前进观察员可分为直接在步兵部队中服役的前进观察员(有时甚至几个月都不曾认识或见过同一火力单位的其他成员),配置在主抵抗线上或其前方掩体中的前进观察员,乘坐没有武装和防护的侦察机飞行的航空观察员。
战子秦只有步兵观察员,他的地盘他熟,日本人比不过他
172
作者有话要说:我发现大家比较喜欢素素,我只要同时更两个,肯定是那里人比较多感慨,唉小七和夏月被嫌弃了。这边战家换防,自有两侧的刘衡、张龙山两部从武胜山中小路突袭汪家侧翼以为掩护,分别与汪鹤声的步兵交战,在山中汪家骑兵优势不能发挥,因此双方混战一场倒也没有吃大亏。只是小兵力作战只能牵制汪鹤声的注意力,并不能改变战局,武胜山远比武垭山口易攻难守,山势平缓,山前谷地开阔,汪家若有强大的炮火协助,还是占有极大的优势。
战子秦那日与白天齐等一同再次查看了上次炮击留下的弹坑,回忆那日炮击情形,越发肯定此次炮击绝不是汪家临时筹建的炮兵所为而是日本人的手笔。所用战术协同多种炮械,在同一时间将大量的火力集中到一点,造成巨大的杀伤,必定是训练有素的熟练兵员,按炮兵标定图算好了坐标,并测算天气弹速,获得命令之后,按战术指标相继开炮方能有此效果。绝非一般只能用目测尺量的初级炮兵能完成的作业。战子楚在龙城前线连连获胜,虽尚未能攻克龙城,却已将石海平极大消弱,并压缩至一线,日本人此次协助汪家进攻战家后方的意图可想而知。
汪家军队里有日本的炮兵分队,那么是否有日本正规军的全面介入就很难判定,战子秦深悔那日有些义气用事没有细问汪墨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