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演变史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第1章


  国民性演变史:中国人的性格历程(选载)
  作者:张宏杰
  简介及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两个维度出发,横向比较了中国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及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纵向分析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满族等民族是如何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的,剖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羊性”的起源。
  通过世界视野中对中国国民生的观察和历史视角下对中国国民性演变过程的剖析,作者认为国民性是可变的。是落后的制度造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人身上并没有“过滤性病菌”,要改造国民性,必须从制度方面去努力。
  名家推荐
  孙郁:张宏杰延续了鲁迅的余脉张宏杰从世界和历史两个维度对中国国民性做了如此深入而广泛的思考,颇有新意,难能可贵。从鲁迅的时代到今天,国民性都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话题,却一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题目。一般人都说,鲁迅总是会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一些问题,揭露黑暗。张宏杰的一些文字中,延续着鲁迅的余脉。
  余世存:寻求中国人生存坐标的努力《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是一本70年代出生的中国男人谈论天下的笔记;由于当代汉语思想的匮乏或缺席,作者多以自身的经验为营养,并借助历史和域外的参照,平实地观察我国民性格。这是一本亲切平易的书。作者贯通文史哲、寻求中国人生存坐标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文化中国的地脉是如何坚实深广;一旦可能,文化中国就会显露出来,并反思、命名、审断政治经济中的日常生活。
  目录
  一言难尽的日本一、桀骜不驯的小邦二、可疑的相似三、饱经风霜的老人与新发于硎的青年四、孤独者的孤僻五、仅仅仇恨是没用的六、日本为什么会成功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一、为什么要学习韩国?
  比中国更中国的朝鲜被冷落的韩国经验二、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点什么自行车意外的韩国我们比韩国人少什么三、从韩国人的变化看如何改变国民性中国人国民性格演变轨迹徒劳的“改造国民性”一样又不一样的韩国人从厕所的变化看改造民族性四、韩国人对我们的启示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韩国人给我们上了一课“太智慧”的中国人和“太冲动”的韩国人“宋襄公主义”的根源汉城散记一、火力壮二、讲政治三、素质问题四、还是素质问题中国人和犹太人:异与同一、惊人的相似二、鲜明的反差三、文明的进化四、颠沛流离中的开放与坚守五、新生的犹太人与古老的阿拉伯人六、兴于忧患,衰于安乐被误读的美国一、落后的美国二、禁欲的美国三、苍蝇蚊子到底是从哪飞来的
  一言难尽的日本
  一言难尽的日本
  日本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做戏似的。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到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鲁迅
  恐怕没有什么比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更加复杂、矛盾、难以表述了。提起日本人,大多数中国人的感觉都是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国家,正如我们挂在嘴边的两句成语:同文同种,一衣带水。这个邻近国家生产的汽车、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乃至计算机源源不断地跨海而来,占据了我们的街道、房间和办公桌。每个中国人都会两句日语:“沙扬那拉”和“八格牙路”。前者使我们想起电视剧中的阿信、幸子、大岛茂,后者使我们想起了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想起了猪头小队长、冈村宁茨、山本五十六。
  这又是我们最陌生的一个民族,虽然有着几千年的交往,可我们还是对他们所知甚少,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他们屡屡让我们震惊。在天朝上国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焦头烂额受尽欺凌之时,我们身边这个一直不起眼的小国却在同样的挑战中迅速崛起,很快取得了和西方国家平起平坐的地位,让清朝上下大跌眼镜。崛起后的日本不仅轻易击败了清朝而且不久之后又把庞然大物俄罗斯放倒在地,再一次让全体中国人目瞪口呆。1945年,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好运终于到头了,日本列岛变成了一片瓦砾,像一条案板上的死鱼等待战胜国的宰割。可是仅仅二十多年后,它就在瓦砾堆中再度崛起,就像科幻电影《终结者》中那个打不死的超人,被压成碎片之后又慢慢聚拢,再度凝结成可怕的超人……这个民族体内一定有某种我们难以了解的特殊素质,谁都无法预言他们是否还会做出什么让世界再次震惊的举动。
  仇恨、友善、鄙视、尊敬、熟悉、陌生、钦佩、厌恶、羡慕、嫉妒……对这个国家我们张开口却说不出话。一方面,我们沿袭父辈的叫法称他们为“小日本儿”,嘲笑他们的五短身材,嘲笑他们的弹丸小岛,我们开玩笑说中国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他们全淹了;可另一方面,老人们常常回忆,满洲国的时候,三两个日本人就能统治中国一个县,战场上日本军人那种不怕死的劲头确实可怕。一方面,日本人以他们爱美的天性把日本列岛治理得山清水碧,寸寸锦绣,让每个旅游者都心旷神怡赞叹不已;另一方面,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几十年前的那场大战中日本人表现出的野蛮残忍,那种肮脏、血腥的兽性表现绝对是整个人类的耻辱。一方面,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个屡次创造神话的民族的团结、努力、勤奋、敬业,对他们的效率和认真钦佩有加,我们不能不承认,大和民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优秀民族;可是另一方面,他们的小气、自大和自私让我们实在不敢恭维,而他们对那场战争至今为止依然模糊的态度让人们感觉到和这个民族无法真正沟通。
  实际上,整个世界都对日本人迷惑不解。他们不明白这个外表腼腆、不善言辞、动不动就九十度鞠躬的民族何以能如此富于创造力和活力,在经济战争中所向披靡。不明白这个经济上最为外向的大国,为什么在国际关系上却显得这样内向,到现在为止还不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吃那么单调难吃的日本菜还津津有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看那木偶戏似的古怪的“能乐”如醉如痴,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如同一个人那样高度协调一致。他们的“不明白”比中国人还多。本尼迪克特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最琢磨不透的。”而李光耀说得更为直接:“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很特别,有必要记住这一点。”
  也许,一言难尽是加在日本这个词汇前的最适合的定语。
  日本松本城堡,美丽的军事建筑
  桀骜不驯的小邦(1)
  上天眷佑,日本人获得了这样一群独特的岛屿,它背靠着世界上最宽阔的大洋,面对着世界上最繁荣的大陆。浩渺波涛给了他们两千年的安宁,海峡对面的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的幅射,又早早把日本人从蒙昧中唤醒。
  这个民族的学习热情在他们亮相于世界舞台之初就不可遏止地显露出来。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在学习外国时像他们那样热情,那样认真,那样到位。他们连续不断地派出遣唐使,把庞大的中国文明用他们那简陋的小船,分块装运,穿越海上的风涛,一点一点地,几乎完整无缺地运抵他们的小岛,然后再按图组装:政治制度、宫廷制度、租庸调制、建筑、宗教、文学、艺术……他们用借来的文化外壳漂亮地装饰起了自己,一夜之间,就在遍布荆棘的大和平原上建起了一座完全中国样式的首都,一个袖珍的“唐”在日本列岛出现了。
  中国也因此把日本列入属国的行列。在中国看来,这个汪洋大海中的岛国和它周围的任何一个小国一样,都是自己恭顺的学生。除了每年按惯例接受他们的“贡品”,中国人对日本没有太多的关注。他们只知道,这个岛国上的人个子矮小,所以给他们起了一个别名叫“倭”。
  不过,随着日月流逝,日本人还是让中国多少感受了它的特别。早在唐宋时期,中国人就说日本使臣和别国使臣不同,说他们“妄自矜大,夸夸其谈”。这个小国有着别人所没有的傲慢天性,宋朝被蒙古人灭亡之后,它就不再进贡了。日本也许早就不愿再卑恭屈膝地表示自己的臣属地位了。宋朝的灭亡正好给了它中断这种关系的借口。征服了整个大陆的蒙古人勃然大怒,1274年和1281年,两度派遣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渡海远征军入侵日本,眼看日本人就要为了他们的倨傲而付出深重代价。然而也许是神欣赏日本人的勇气,突如其来的台风摧毁了忽必烈的十万水师。后来,朱元璋在大陆上恢复了汉人的统治,可日本人却无意再恢复朝贡的传统。面对朱元璋发出的武力威胁的诏书,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国在回信中居然针锋相对地叫板: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且何惧哉?
  朱元璋被这个桀骜不驯的岛国弄得火冒三丈,可是老谋深算的他才不肯为了口舌之争而兴师动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