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这次让公公受委屈了。本官还有事要处理,具体事宜府令会向你说明白的。”
听见江充出门的脚步声,常融颓然地低下了头……
第三十九章 落叶萧萧长安树
转眼间刘彻离开京都三个多月了,时序已到了八月。
自送走父皇后,刘据一直处在心绪不宁的彷徨中。
那天,看着浩荡的车队驶上咸阳北原,他才收回忧郁的目光。他想说的话太多了,可父皇却没给他机会。
在刘彻离开京城的日子里,尽管讲述《春秋》的活动仍在博望苑按部就班地继续,尽管每日都有大臣前来请示朝事,可刘据的精神却无论如何也集中不起来,他挥不去父子相别时的冰冷。他感觉许久以来所担心的事似乎在日益临近。因此,在石德讲书时,他常常走神。
石德任太子太傅较晚,面对的是而立之年的刘据。刘据对军国大事不仅关注,而且总是与史载前事比较,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给他留下了博学慎思的印象。这使他不得不调整教授方法,更趋向于从微言切入,从一时一事引发议论。
刘据对这种方法很喜欢,他们的议论常常碰出智慧的火花。这比之过去更实事求是,更心地默契,两人的关系渐渐地超越了君臣和师生,而带了挚友的意味。
可这超乎师生的关系发展下来,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石德的情感在不知不觉间向刘据一边倾斜,他也顺着太子的思路而对皇上的朝事颇有微词。
他们今天讲的是“鲁隐公十一年冬十一月”发生的一件事情,那位羽父先想说服鲁隐公杀了自己的弟弟,让自己当宰相,当他的请求被拒绝后,竟然背叛了鲁隐公,转而去煽动桓公弑兄自立。
石德讲到这里,借题发挥道:“殿下,一部《春秋》言尽兴废之理。而朝之兴废,在于用人。依臣看来,这鲁隐公兄弟都算不上明君,像羽父这样的乱臣贼子,朝三暮四,无非图私利耳。然他们却不能识其面目,难免不祸起萧墙啊?”
可他却没有从刘据那得到满意的回应,等来的确是沉默。
石德很不满足,站起来施了一礼再问道:“殿下以为然否?”
刘据这才从沉思中醒过来,不禁赧然一笑道:“刚才本宫想起一件事,故而失态,请太傅见谅。”
“哦!殿下想起何事?”
“太傅以为江充其人如何?”
石德顿觉吃惊,原来太子并未走神,而是由史想到了当前。
石德掩上门,小声道:“藏而不露,口蜜腹剑。去年公孙贺那桩案,就是他一手酿成的。”
刘据站了起来,临窗而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窗外白云悠悠,黄门和宫娥来来往往,鸟儿在老绿的槐林、松柏的枝头歌唱。他想,父皇此刻在甘泉宫一定过得很惬意吧?他忘不了少年时父子相亲的情景。
那时候,母后正值青春,每年一到六月,都是他和父皇、母后一起在甘泉宫中度过的。
在记忆中,父皇是威严的,也是慈祥的。他不能忘记十岁夏天的那晚,父皇和他沿着甘泉宫旁的一条小径散步,坦率地说着年轻时的一些孟浪行为。
阳光西斜,在山间投下浓密的树影,刘彻偕刘据缓缓地走在山道上。坡很缓,天气也不那么热,时间很充裕,他们完全不用着急赶路,而将自己散淡地置于斜阳碧树间。
警跸们在身后跟着,父子似乎都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话题很分散,先是说到了为君者的道德,进而又说到了七国之乱,连刘彻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说到自己早年孟浪的行为上去的。
“人在年轻时,往往虑事不足,朕在年轻时,也曾多有狂悖。”
刘据很吃惊,父皇竟是如此坦率。
当年,父皇刚刚把母后接过来时,两人感情甚笃,常常结伴到终南山下打猎。有一天,当他们踏着月光赶到长安城下时,城门已经关了。守门的司直在城头喊话:“皇上有旨,私自开城门者,斩无赦,小吏岂敢违背皇命!”
父皇无奈地看了看母后,唉!他怎么会想到,有一天会被自己的诏命堵在城外呢?他没有理由违背自己颁布的法令,于是两人回头来到沣河岸边,寻一农家借宿。
父皇轻叩柴扉,开门的是一老者,他见是一身着锦袍的官员,气就不打一处来:“你们只知游猎,从来就不知百姓死活,现在想来借宿,除了猪圈,没有地方给你们住!”
年轻的父皇何曾受到如此奚落,一道诏书就将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的农人籍没迁徙,广袤的关中平原被扩充为上林苑。
刘彻说起这段往事,笑着摇摇头道:“现在想来,那实是一个误农伤民之举。你既为太子,万不可步朕的后尘啊!”
父皇曾当着自己的面悔过,那曾强烈地感染了刘据。
往事不堪回首,留下的只是依稀梦影。
自他进入而立之年后,就逐渐感受到父皇的固执和偏狭,听不进忠言,惧怕老去;多疑和孤僻。这一次,他带着刘弗陵和钩弋夫人去了甘泉宫,却把母后冷落在长安……
一想到母后,他的心就益发苦涩。昨日,在母后处当差的黄门王谦来报,说江充率人手持皇上诏命,从御花园到寝宫,一块砖一块砖地挖掘搜索人偶,已有几位夫人因忍受不了这种侮辱,香消玉殒。
母后最后也难幸免,江充派人把母后的寝宫折腾得凹凸不平,连放一张榻床的地方都没有了。
他到底要干什么?他要将母后怎么样?这万里河山到底还姓不姓刘?……
刘据再也没有心情听石德讲授那些遥远的宫廷血腥,将手中的《春秋》抛在一边道:“这书本宫不读了,治史与治国相去远矣!”
石德于是无言。给太子当老师,他就是在刀刃上过日子,唯一的选择就是悄然退出去,掩上书堂的门。
世上最折磨人的就是有话无处倾诉,有情无处宣泄,郁闷中的刘据下意识地拨动了身旁的琴弦,他说不清是什么力量驱使一曲《无衣》从他的指尖流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琴声伴着歌声,如大海奔流,万马低吟,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纤弱婉转……
这时候,常融拿着一把拂尘,貌似悠然地踱着步子,时不时地注视着假山后的一丛月季,看看没有什么破绽,才又向前踱去。
转过假山就是一座小桥,他装作拾履,慢慢地蹲下去,用袍裾将身后的一块地方盖住,从地上掀起一块方砖,看看所埋之物安然无恙,这才放心地站起来。
迈过小桥,迎面走来一群玉面桃花的宫娥,她们见了黄门,纷纷上前施礼。常融与宫娥搭讪之后,就急着往前殿去了。
在通往前殿的路上走着,他的心一刻也轻松不了。想起十几天前与江充的会面,他仍然走不出那场噩梦的阴影。
当府令要他在宫中埋人偶时,他就知道自己再也回不了头。
平心而论,自他到太子府以来,刘据待他十分宽容。可那一纸留下他指印的“供词”,就把枷锁套在了他身上。
江充毫不掩饰地告诉他,此事乃苏公公的安排。
而一提到苏文,他便没有话说。他本来是一个孤儿,那年到京城行乞,流落街头,因向店家讨要残羹而遭殴打。恰巧苏文从那里经过,为他买了饭菜,并且带他回了家。从此,他的人生就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苏文教他宫廷礼仪,让他学习怎样待人接物。一天,苏文说要送他去宫中做黄门。他虽然年少,却也知道受阉割的痛苦。可对迫切需要改变命运的他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何况苏文把黄门每日不离皇上左右,随时可以向皇上进言的情景描绘得非常诱人呢?
常融虽然极不情愿,可又不得不埋人偶。他在心里暗下决定: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幼稚的他哪里知道,他已经没有第二次了。他的手,将在长安制造一场风声鹤唳的血案。
他路过博望苑书堂,从里面传出苍凉的琴音和低沉的吟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那凄婉、那沉郁,让常融为之动容,他不敢久停,怕自己在一瞬间动摇了决心,便急急忙忙向前殿奔去。
这首《无衣》是刘据最喜欢的一首,那铿锵有力的节奏,那同仇敌忾,气壮山河的威势,都让他血脉贲张。两位大司马曾传令在军中传唱,以壮军威。可自他们去世后,他便弦断少知音,许久不曾动过琴了。现在,这歌声就在他的指尖流淌,可有谁能解其中的情怀呢?
他悲愤交集,泪如雨下,琴弦“当”的一声就断了。刘据大惊,朝外面喊道:“太傅!太傅……”
石德闻声赶来,见太子双手捂脸,伏在琴上。他还没有来得及问话,侯勇便进来奏道:“外面人声嘈杂,好像是江充带人来搜查了。”
“哦!该来的还是来了。”难怪琴弦断了,它是提醒本宫大祸已经临门了啊!
刘据将断了弦的琴推到一边,令侯勇出去察看动静,要石德回避。
小说推荐
- 大汉:开局汉武帝流落荒岛
- 唐奇是一名荒野主播,一场意外流落荒岛,竟然认识了几个怪人,还自称自己是汉武帝 作者:感叹号所写的《大汉:开局汉武帝流落荒岛》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感叹号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两百九十四章 大结局
- 大汉:开局震惊了汉武帝
- 穿越到西汉,成为最励志的皇曾孙刘病已,却发现这个时代千奇百怪,完全与历史不符 身份特殊,又莫名卷入宫廷争斗,刘病已被迫用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与他们展开斗争 与天地奋斗,其乐无穷。与权势奋斗,其乐无穷。与娇妹奋斗,其乐无穷 凭借特殊才艺,买田置地,造纸印刷术,一时长安纸贵;发明羊肉泡馍,麻辣烫,爆米花,燕
- 穿越架空孝孝公子连载中
- 最新章:朋友们
- 大汉帝国雄风录(秦汉三国)
- 大汉帝国雄风录(秦汉三国》作者:燕小七为了曾经的信仰与荣耀,为了昔日的帝国与雄风,一个现代青年穿越到汉景帝末年的故事,历史是否会因为他的到来而产生改变 卫青,李广,程不识名将如云 公孙弘,张汤,田汾谋臣如雨 一代大帝汉武刘彻,北击匈奴三千里 时新派,改造派,守旧派大时代的风云如此壮阔 作者:所写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18章
- 大汉:我为武帝排忧解难
- 万万没想到,文学院研二的学生东方竟然穿越到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先祖东方朔的身上 此时的大汉帝国,历经高祖平世,文景之治,已是呈现出一片繁荣景气 这个时代,群贤毕至,英才辈出 有令匈奴闻风丧胆,百战而不怠的飞将军李广 有功大不傲,位高低调,赢得生前生后名的卫青 有年少初战即捷,封狼居胥却天妒英才,英年早
- 穿越架空肉肉滴小馒头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七十六章 逃出长安城
- 我,武大,大宋第一好汉
- 开局重生为三寸丁枯树皮武大郎?不慌!武峰发现自己能通过刷声望升级,还能通过抽卡变高变帅变强 好家伙,等攒齐武松的拳脚,林冲的枪棒,花荣的箭术,张清的飞石,张顺的水性,戴宗的身法,公孙胜的秘术,柴大官人的财富…我岂不是要成大宋第一好汉 作者:一刀霸王所写的《我,武大,大宋第一好汉》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
- 穿越架空一刀霸王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七十七章 送就完了!潘金莲满载而归
- 蜀汉之庄稼汉
- 这里讲的是一个非法穿越的苦逼如何在乱世三国里苦苦挣扎,努力种田的故事 作者:甲青所写的《蜀汉之庄稼汉》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甲青连载中
- 最新章:第1342章 求学
- 大汉大忽悠帝
- 东汉末年,风起云涌,名将如云,谋士如雨…可是这么多有本事的娃,怎么就不能让百姓好好过日子呢 学渣小混混穿越到了东汉末年,竟然变成了史侯刘辩,虽然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但是好歹还会忽悠…嘉,美也。嘉嘉乃是美上加美之意。要不,哥喊你美美?郭嘉想尿~诸葛亮故作惊讶地喊道“懿…德.为师弟”司马懿不甘示弱地喊道
- 穿越架空郑端木连载中
- 最新章:《》结束语
- 风云人物汉武帝
- 风云人物汉武帝作者:张正忠中国人非常擅长回忆历史、写历史,连民间也是很多人喜欢将历史,大概是因为历史没人知道真相 一位评价有褒有贬的历史人物,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犯下许多过错。本书从一波三折的急储历程开始,到“金屋藏娇,到抗击匈奴,到开疆拓土,到巫蛊之祸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作者:所写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