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赍一月粮,每三十里置马五匹,以备驰报” 。永乐四年六月戊辰,“敕宁夏总兵官左都督何福曰:‘漠北归人郭大都等至京言,虏俟冬欲南来圆山孳牧,尔宜严固边防。待九月尽,令郭大都为乡导,遣精骑出塞觇之’” 。
沿边驻军,除保护边内人民正常耕作生活外,本身还负担着屯田的任务。足食足兵,是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明朝尚未建国时,朱元璋就重视屯田。后来,朱元璋曾对冯胜、傅友德说:“屯田守边,今之良法。与其养兵以困民,孰若使民力耕而自卫” 永乐时期,屯田有了新的发展。永乐三年朱棣敕谕说:
朕即位之初,便思量安养的道理,只要使平民丰衣足食,共享大平,常想着太祖高皇帝时,都着他耕种自食,又积赞起余粮防备水旱。百姓免得转输,军士并无饥窘,这个办法甚是两便……因此上著恁每官军,依着定的分数下屯,专委官管领,定立赏罚则例,年终赴京比较。每一都司拨旗军十一名种样田,只是教恁每勤耕力种,攒下粮食,官府起盖仓廪替恁收藏起来。
朱棣称此为“且耕且战”。永乐四年二月丁亥,“敕山西等都指挥司:‘方春时和,边民皆务耕种,虏或乘时侵掠,民不得尽力畎亩,宜严兵以备。寇至则捕击,无事则归屯,慎守疆场,训练士卒,且耕且战,尔其慎之!” 永乐九年三月乙酉,“镇守大同江阴侯吴高言:‘山西行都司属卫军士,今或全卫,或什之七八屯种,故操练者少。请留其半操练,以备不虞。’上谕兵部臣曰:‘守备固不可单弱。若兵食不足,亦难兴守。宜视其地险夷,制多寡之数。阳和留什之四,天城、朔州留什之三,蔚州留什之二,余悉令屯种。且耕且守,以为定制’” 。屯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军粮供给,减轻了军民■运的负担。关于永乐时期的屯田,王毓铨先生在《明代的军屯》中有很深入的研究,本文就不需赘言了。
杨荣诗句:“关塞有兵严号令,屯营无事乐耕耘” ,“猛士防边严警柝,行人驻马听泉声” 。正是永乐时期边关情况的真实写照。
2.内徒边民,烧荒防秋
内迁边境蒙汉居民,是明初防止北元以及后来鞑靼、瓦剌侵扰的重要措施。洪武初,明军北上,长城内外蒙汉居民大批降附。其时故元政权退居塞外,时窥中原,如何处置边境降民,关系到明政权的巩固。洪武四年,中书右丞相魏国公徐达奏:“山后顺宁等州之民,密迩虏境,虽已招集来归,未见安土乐生。恐其久而离散,已令都指挥使潘敬、左传、高显徙顺宁、宜兴州沿边之民,皆入北平州县屯戍,仍以其旧部将校抚绥安辑之。” 明人尹耕说:“元主虽奔,遗孽数出没,且斥堠未立,保聚为难”,因而“部徙吏民于内郡” 。明军初定天下,无力控制边外之民,又要防止其为北元所乘,徙民亦是不得已之举。从洪武四年起,陆续将边地居民大量迁往内地。四年六月,“徙北京后之民”,又徙“沙漠移民”;六年八月徙朔州之民;九月徙山西弘州、蔚州、定安、武、朔、天城、白登、东腾、豆州、云内等州县民;十一月徙绥德、庆阳之民 。
起初,朱元璋主张对归附的蒙汉等人民就地安置,他说:“凡治胡虏当顺其性。胡人所居习于苦寒,今迁之内地,必驱而南,去寒凉而即炎热,失其本性反易为乱。不若顺而抚之,使其就归边地,择水草孳牧。彼得遂其生,自然安矣。” 然而,“遗胡残虏遍郊原,已去而复来,既离复合”,归附者与未附者错纵居住,朱元璋很快就改变了主意,多次下令“塞外夷民,皆令迁入内地”对逆命者,用兵剿除,“勿容再聚” ,“地方人十分要打荡得乾净” 。
朱棣承认了边民内徙的现状,有鞑靼归附者也往往迁之而南。比如,永乐七年九月庚午朔,朱棣命令甘肃总兵官何福说:“鞑靼伯克帖木儿等部属至甘肃,且勿给田土,俱令来北京扈从,渐渐移之南行,散处于便宜畜牧之处。”
元人北撤和边民内徙,在长城附近造成了大片的空旷地区,长城以北更甚。同时,由于当地居民罕少,宣府、辽东、甘肃等地不设郡县,而是“遣将择兵镇之”,“捍外卫内” ,统以卫所。所谓“旧郡邑守宰尽罢,其戍居兵卒,武吏驭之” ,以数百万军民付之武弁,无人“抚循其疾苦,保护其妻孥” 。这对于北方边境地区的开发和巩固是不利的。明人认为,边地诸镇不设宰守“亦一时权宜”,“文皇乘三驾馀威,图复郡邑旧制,而鼎成之亟,渊虑未纾” 。从洪武末年就已考虑在边地充实民户了。洪武二十六年,置宣府前左右卫、万全右卫、怀安卫,“民户不足,调山西诸处馀丁实之”。永乐十二年礼部尚书赵羾来宣府辑迁民,“羾至,披荆斩棘,布约束,分田立市,甚劳悴云” 。永乐二年立保安州,十二年立隆庆(今延庆)州,“至是始迁民实之” 。但这种工作做得太少了,永乐时期新立者唯保安、隆庆二州,开平一卫而已。远不能弥补以前大规模迁徙造成的空旷。以当时的国力而言,恢复迁地郡邑建制并移民实之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然而朱棣所重的是虚华的武功,于此未甚用力。相反,由于大宁都司及各卫所的内徙,万全都司、山西行都司部分卫所的内徙以及兴和的废弃 ,反倒加重了长城以北地区空旷荒凉的局面。终永乐之世以及后来这种局面并未改变甚至有所发展。曾任明兵部职方郎中的陆容(1436~1494)说:“居庸关以外抵宣,驿递皆百户为之,陕西环县以北抵宁夏亦然,盖其地无府州县故也。” 朱元璋的内徙是为了御外,朱棣的内徙是为了防内,尽管都满足了一时的形势需要,但却留下了长久的遗患,其不利于北方地区的开发和边疆的巩固是显然的。
为了防止为北元——鞑靼侵扰者所乘,明朝还限制军民到边界之外去耕牧,“故事,边界封界之外,军民不得擅出耕牧” 。这样,许多耕地草场,只好荒废。不仅如此,自永乐时期起,边外野草也不容其生长,每值秋冬,出塞烧荒,使鞑靼人不得近边放牧,以减少引起事端的机会。“太宗皇帝建都北京,镇压北虏,乘冬遣将出塞烧荒了哨” 。
永乐五年十二月癸己,敕镇守大同江阴侯吴高曰:“尔奏缘边草盛,欲焚之,最当。第虑旁近未知,或生疑怪,且巡徼军马,仓卒难避,屯堡房舍,将有所损。须预报之使备。”
这当是烧荒之始。后来则逐渐形成定制:
焚荒,每年冬十月初间,以草枯为始,本镇统领宫军出境焚烧野草,使鞑贼不能南牧。
每岁冬,镇守总兵会同赞理军务都御史,奉敕移文各路副总参游守备备御提调守堡等,尊照会行日期,各统所部军马出境,量地广狭,或分三路五路,首尾相应而行,预定夜不收分投哨探,放火烧沿边野草尽绝……近年兵马出境烧荒,俱至二百里外,顺风举火,草莽烧焚尽绝。贼闻兵马出境皆远遁,绝无踪迹。
本来,蒙古族建立了大元帝国之后,经过近百年的经营,长城以外广大草原地区曾经一度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所谓“屯田连络,监牧相属,宫室相望” 。但是由于明朝与北元政权之间的长期战争,由于蒙古族居民的北撤,靠近长城地区居民的南徙,以及限制缘边耕牧,秋冬烧荒等等措施,使这些地区变得一片荒凉:
永乐八年北征,次凌霄峰,登绝顶,望漠北,(朱棣)顾学士胡广等曰:“元盛时,此皆民居,今万里萧条,惟见风埃沙草耳。”
开平,旧有元之斡耳朵,犹华言宫殿也。今则荒台断础,零落于凄风澹月之间。
沙漠旷荡,马力未穷,惟近塞则多山川林木,及荒城废寺。如沿河十八屯者,其兵墟尚历历可数。极北则地平如掌,黄沙白草,弥望无垠。
出得胜口,……过抚州,惟荒城然。北入昌州,居民仅百家。
迁民、烧荒、限制耕牧,使蒙古人不得近边放牧,可能减少了一些事端。但大片的沃土草滩任其荒废,是对生产力的一种破坏,不利于边境地区的经济开发,固然不能资敌,但也不能资己之军国之用。从长远观点看,这种做法是失策的。另外,当明军出塞征讨时,既无耳目向导,也无居民协助。大军粮饷,徒靠内地人民驮角馈运,行动是很不方便的。洪武二十三年,燕王临塞谕诸将曰:“吾与诸将军受命提丘沙漠,扫清胡虏。今虏无城廓居止,其地空旷。千里行军,必有耳目,不得其所,难以成功。” 说的正是这种情况。朱棣即位后,数次北征,迄无成功,与此不无关系。
另外,由于蒙族人民与中原经济联系的切断,他们失掉了许多生活用品的生产手段和来源;又由于与明朝处于对立地位,贸易关系不能正常地发展,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南下抢掠。如果说永乐以前蒙古人尚有恢复中原的能力和企图的话,那么永乐以后,他们的南下主要是为了满足其经济需要,定期的抢掠成了他们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因而明朝的防守也带上了季节性的规律。每当“首春气和,坚冰渐薄,塞草将萌,胡马瘦而弓驰”,蒙古族人多在草原经营牧畜,明军则得以喘息:“解甲以候熏风,整雕鞍以待秋至。”
小说推荐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 1392年春,太子朱标病逝,大明朝一片悲痛。渡劫失败的大修穿越成为朱元璋,一心只想转交国运,重走修道之路“二虎,宣燕王入京”奉天殿内“老四,你来当太子”正准备积蓄实力的朱棣“啊”然后…没有靖难之役的大明 祖孙四代联手的大明!五龙同朝的鼎盛大明 作者:银楼吃糖所写的《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无弹
- 穿越架空银楼吃糖连载中
- 最新章:请假迎检
- 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
- 【轻松+愉快+软饭硬吃+狗粮+爽文+种田】书名又《大明:女婿,我才刚靖难,你给我准备这么多《大明:我的夫君太有趣了《我靠恋爱玩转大明—一场大火,燕王朱棣的长女永安郡主险死还生,却失去了女子最以为珍视的容貌 从此郁郁寡欢,不以示人。朱棣为了女儿的幸福,公开招婿。却没有一人经受得住考验 穿越而来的李逍,
- 穿越架空过节长肉肉连载中
- 最新章:第7章 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歌曲
- 大明:朱棣跪求我打造大明仙朝
- 八百年风华,掌握空间钥匙,十五岁考中进士,做一桃源小县令,大肆搞基建,发展商业 权倾朝野不如富甲天下,公主芳心暗许,皇子溜须拍马,快意人生 作者:香水一冬所写的《大明:朱棣跪求我打造大明仙朝》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香水一冬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明仙朝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 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 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 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 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 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作者:执笔见春秋所写的《大明皇
- 穿越架空执笔见春秋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1章:老爷子的霸道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穿越到明朝,成了朱棣的第四子,朱高燨用一枚爆仗,打响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炮 从此,靖难之役,设立奴儿干都司、营建北京、浚通大运河、郑和下西洋,我无处不在 历史的车轮,从虞夏商周,到两宋元明 历经风雨,万千坎坷 每一任皇帝,面对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如履薄冰 朱高燨说,有我在,大胆干 有我在,大明王朝将红
- 穿越架空星月长江连载中
- 最新章:第484章 大结局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作者:明镜要高悬所写的《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明镜要高悬连载中
- 最新章:完本感言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何秋参加户外探险被困在了原始雨林,期间,觉醒签到系统 靠着系统,数月时间,何秋一边打猎种田,一边等待救援 某天,丛林里来了三个怪人,自称朱棣、郑和、姚广孝 郑和“这个长长叫枪的东西真能打猎吗 姚广孝“这几头牛颇为怪异,我大明地大物博老衲居然没有见过 朱棣“本王欲以万两黄金换这个名为番薯的食物,不知阁
- 穿越架空武渣连载中
- 最新章:第364章 大结局
- 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 穿越为朱棣第四子朱高燨,他发现每隔数年,自己脑子里就会多出一个人格:始皇帝嬴政,人屠白起,兵仙韩信,冠军侯霍去病,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 他以为只有自己有金手指,殊不知亲爹朱棣可以推演气运,模拟皇子人生 模拟太子朱高炽,在位未满一年病逝,孙子是瓦剌留学生,兵败辱国 模拟汉王朱高煦,造反失败,被朱瞻
- 穿越架空摆烂的阿屠连载中
- 最新章:第383章 剑指鞑靼,各方云动!
-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 洪武十三年,季伯鹰望着帝座上的老朱,尚不等老朱开口“你老婆死了“你大儿子死了“你大孙子也死了“你家老四造反当了皇帝“不信?我带你去看”建文四年,攻入应天的朱老四,意气风发的迈过殿阶,刚一抬头,瞬间吓跪“爹,你…你没死啊”因缘际会,季伯鹰穿行于历史长河,唯有将十六个平行时空的大明国祚刷到五百年以上,方
- 穿越架空妖怪不好吃连载中
- 最新章:第193章 隆庆小蜜蜂:小唐,武曌舒服吗?(二合一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