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妾生涯

31 第 31 章


怀孕这种事,只有两种解决方法:生和不生。我不知道安朝的态度,我个人是倾向不要这个孩子的,经过几天的冷静思考,已经把现实变成眼前唯一清晰的东西。
    既然不生,就一定要让安朝知道,这是我们共同的孩子,他有权利知道其去留问题,我不喜欢有些女人说,孩子长在我的肚子里,就该由我决定,可没你那男人,这孩子也不会长在你的肚子里是不?问一声是礼貌,也是尊重,反正到头来都是你自己的事,他心里有你,为你担心,不赔;心里没你,让他不高兴,添堵,费脑筋,赚了。
    安朝走了一个月,应该没有到达目的地,也就不怕影响他情绪,我修书一封,主要表达了多事之秋种种不宜,也为我们的孩子没能来到这世界上表示遗憾,派人飞速送去。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他的回信时,一看之下,差点跳起来,他居然说我愚蠢。
    具体内容是这样的:愚蠢,有孩子就要生,生下来就要养,难道你认为我没有养育子女的能力吗?难道你以为你堕胎我就没有危险吗?你这个不爱惜自己的凶手!
    白痴,堕胎才没什么危险,有经验的产婆对于这方面也是游刃有余,我是凶手?哼,那你的命根子就是凶器!
    人不在跟前,无架可吵,得不到发泄,我只能安慰自己,使怒气平息,顺便砸几个花瓶。难道我不想要孩子吗?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想要啊!不然一切都很好解决,再好不过。我肚子里的孩子,是你的爱重,还是我的爱重?不要他,是你的心疼一些,还是我的?这一尊重,越发尊重出祖宗了!
    好,留下孩子是你说的,将来他活得不如意,也是你的错,怨不得我。你不是要生吗?我就生,快快乐乐地生,生孩子算什么,又不是没生过,谁不想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产婆在五个月时就请来了,随时应付意外发生,我又多请了几个老妈子,有这些实战经验丰富的大妈垫低,塌实许多,她们又都是些坚持三年抱俩五年抱仨的主儿,嘴上又是罗嗦又令人宽心。
    我曾问他们是男是女,她们起先含含糊糊地,后来我说我想要女孩,她们才恭喜我得偿所愿。
    “这么大的肚子,一准是丫头。”
    我看着她们,只是笑。
    “夫人怕冷么?”
    我点头。
    “那就是丫头了!”她们笑道:“丫头好,好打扮,又贴心。王爷也该有个郡主了。”
    八个月时,我的肚子过于大了些,于是担忧地问:“会不会有问题?”
    “孩子长得好呗!”大妈们众口一词。
    我放下心,直到生产那天,果然生了个女儿,我痛并快乐着,这次的痛感比头一次减轻多了,生下来也容易多了,看来先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正想让产婆把孩子抱给我看看,肚子忽然再一次疼起来,产婆不愧是经验丰富,一面张罗一面喜道:“里面还有一个,夫人再使把劲。”
    苍天,我做梦也没想到是双胞胎!大地,这次真是生过瘾了!
    我的双胞胎女儿像是一个印子里倒出来的泥人儿,一模一样的圆圆小脸,乌溜溜的大眼睛,粉嫩的小嘴,弯弯细眉很像我,浓密的黑发得自她们父亲的遗传,漂亮得如同小仙女。
    我喜不自胜地把这好消息告诉安朝,这家伙的回信依然气人:听我的没错吧?下回再敢自做主张,看我怎么收拾你。孩子的名字想好了吗?这次由你定,别让我失望。另,父皇已归天,皇后等隐瞒实情,封锁消息,吾至今方知,他们之末日亦到矣。大军已逼近京城,一月可攻下。待局势稳定,即接你入京,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等我验收。
    我哭笑不得,对他彻底无话可说。
    据他说,情势一片大好,这倒令我很是安慰,这个月子,也可做得安心。现在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的起名问题,为此我不辞辛劳,翻阅了很多唐诗宋词,找到了无数美丽的字句,一张纸上写满了待选的名字。
    选择一多就会头痛,我没有悬念地头痛了,纠结了。最后,还是那帮大妈说:“小孩子才多大,太金贵的名字,反倒不好,您看那穷人家娃儿,大冷天满处混跑都没事,富人家孩子就见不得一点风,着不得一点凉,都是贱名护着。夫人不妨起个俗气的名儿,越俗气越容易养呢。”
    说的也有道理,我小时侯就叫枝儿,那些叫什么兰什么月的,都七灾九难的,而我总是活蹦乱跳,用不完的气力,看来过来人的话还是要听。
    “狗蛋、马驹的又太难听,且不像女孩子名儿,草儿、叶儿,又太没品位,终究是郡主呢,外人笑话。”我犯难,想了许久,忽而灵机一动:“这是一对宝贝,对对宝啊,干脆把对字拆开,又又和寸寸,既应了景,又不落华丽。”
    大妈们连说好:“和您大儿子的名儿正好呼应,这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我为自己的才华而倾倒,顿时定了下又又和寸寸,至于安朝满不满意,哼,我有我的主意,不理他。
    做完月子,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他接我入京了。
    据说他已攻下京城,只差没有昭告天下,荣登大宝,那不过是等个吉利日子的事儿。京城的抵抗并不顽强,军队逼到城外,就已有将士不战而降,没降的,交锋几次,眼看不敌,也就降了。皇后及两位皇子交出玉玺,安朝不计前嫌,未伤之分毫,已让其稳居后宫,天下莫不赞安朝仁义,这样的人,做了皇帝,也会施以仁政,真是民心所向。
    一切都好,我也就彻底放心了,可他为什么还不接我入京呢?
    有人说当你十分期待一件事,就会觉得时间特别漫长,也许是接我的人还在路上吧。等啊待啊,盼得脖子都长了,秋天变成冬天,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一队护卫打扮的人到了王府,我早已迫不及待,简单收拾了一下,带着安朝的两子两女坐上驶往京城的马车。
    这里有必要申明一下,我高兴,不是因为安朝快要当皇帝,事实上他当什么都是我男人,我只把他当丈夫,我高兴,是因为分离一年,一颗心也悬了一年,终于能够见面,至于今后的日子有多富贵荣华,不可以说不关心,可绝没有见到久别的丈夫狂喜。
    其实摆在我面前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名分。按理说,这么多年,我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又为他添了三名子女,皇后的位子非我莫属,他又几次提过,一旦做了皇帝,这个皇后一定是我的。我开心吗?那是一定,可是,我还不至于那么天真,也没把帝王权术的份量看得那么轻,这不是家里谁掌握菜钱的问题,这是一个国家,我的丈夫是国家的主人,一旦他是千万人的主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不仅是我的丈夫,这点不得不承认。
    我发现我是个实际的人,也是个悲观的人,这个想法令我莫明失落。
    不知何时飘起了小雪,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带着些薄弱,颤颤巍巍,飘飘洒洒,落在地上,一眨眼便融入土中。
    我撩开车帘,这片耀眼的白,真是映得心境明亮,不由得忆起,九年前入良州,走的也是这条道,那时凄凄惨惨戚戚,惶惶如丧家之犬,好不悲凉,如今故景犹在,故道重走,心境却是不可同日而语。那时身边除了安朝,再无他人,如今多了这么些可爱的孩子,命运真是神奇,毁了这个,又给了那个,中间的感受,就是沧桑了。
    沿途有大批运送粮食的车辆,不时与我们擦肩而过,我问车畔的将士:“桐州还不安宁么,动这么大干戈?”
    将士道:“回夫人,不是打仗,桐州已无战乱,粮食是给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
    我不禁点头,果然是仁政,安朝的决策是对的,他的眼光比大多数掌权者长远,收揽人心这一块,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不管是不是真心,赈济百姓,总是件再好不过的事。
    他连积德都不用我说,看来自负且喜欢包办一切的人有一样好处,就是令身边的人省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