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密档:不在现场的证人

第36章


  叶剑锋高涨的心情,立即沉了下来,说:“他要是死不交代,还不好弄啊。”
  “那当然,他只是个嫌疑对象而已。对于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现在一切都靠证据说话。”杜自健说的倒很坦然。
  叶剑锋刚刚得到舒缓的神经一下子又紧张起来。
  黄斐在晚上9点多被押解回江川市,审讯室里他的态度一直很配合,他和王军如何受于飞智指示,又是如何拘禁的薛家豪,又是如何在事发后找到于飞智要的跑路费,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唯一让他产生剧烈抗拒的,就是于飞智的死亡,他一口咬定,与他无关!
  临近晚上11点,川港分局技术室的潘主任与张队长疲惫地回到了会议室,郑阳见到他们第一句话就问:“怎么样,有什么新发现?”
  潘主任站在桌椅前,边放下肩上的挂包边坐下说:“没有,厂长办公室里确实没发现黄斐的足迹。”
  “那监控电脑前的足迹能确定是什么类型的鞋子吗?”郑阳追问道。
  “像是一种软胶底的休闲鞋。”潘主任一边打开相机递给郑阳一边说,“这种鞋印主要出现在两个房间内,还有楼梯走廊上,除了很多凌乱的地方看不清以外,有些还是可以辨别的。但奇怪的是,这种体闲鞋的鞋印有些都被死者自己的鞋印所覆盖,当然它也覆盖了一些黄斐的鞋印。”
  “能看出来在现场走过几趟吗?”魏东升在一旁问道。
  “从两个房间来看,也就进来和出去各一趟。在第一间发生盗窃的房间里,这种鞋印都是在死者足迹之上,但在发现尸体的房间里,鞋印几乎都在死者足迹之下,保险柜附近更加明显,因为只有两种足迹。”
  郑阳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在胸前,说道:“是有些让人费解。难道另有其人?那你看这个黄斐现在能不能排除掉?”
  “以足迹看,黄斐到过现场是肯定的,但至于有没有杀人,的确证据不足。”
  “这还真就怪了啊!”郑阳喃喃自语之后扭头看着余世春,又问道,“余支,你们调查出还有没有其他人进过这两个办公室?”
  “没了,根据交代,案发之前最后一次进过这两个办公室的只有王玉英。就是在9日晚上下班之前。”余世春很肯定地说。
  “那看门的老头后来有没有发现晚上其他人到过厂里?”
  川港分局刑侦大队长李春强接过郑局长的问题,回道:“没有,据老头说于飞智9日晚上开车进出过两次,一次是晚上5点半出去的,大概到7点多回到厂里;第二次是晚上9点多钟出去,直到10点才回来,不过第二次车子是开往北郊方向,没有进市区。”
  “这几天和他接触的和通话的人都调查清楚了吗?”
  “于飞智死的前几天,除了在厂里,就是在家里,很少和外界有过接触,只找过原来的厂里几个老板小聚了一下,通话的几个人除了黄斐,其他的就是几个朋友和厂里的几个负责人,最后一次通话是和远在北京的儿子和前妻,是在9日晚上10点13分。”
  “厂里的王厂长这几天一直在广州吗?”
  “对,他明天就赶回来。”
  “那账上的100万资金去向查清楚了吗?”
  李春强翻了翻自己的笔记本,说:“嗯,现在可以确定是被于飞智挪用了。估计有60万还在薛家豪手里,还有20万拿去炒期货了。但还有一笔20万的资金去向不明,于飞智自己所有的账户上没这笔钱。”
  “还有20万?那他的妻儿父母的账目查了吗?”郑阳问道。
  “银行户头都查了,没有这20万的转账汇款,父母说没有拿到过,他的老婆儿子明天就赶回来,我们再详细查查。”
  郑阳右手食指使劲地敲了敲桌子,说:“那这个必须要查清楚!”
  “看来这个现场明天必须要再仔细地勘验一遍,还有尸检情况你们几个法医也要好好琢磨琢磨。”魏东升神色自若地说。
  “那先这样吧,你们技术上的先回去抓紧时间休息,明天早点来。”郑阳给他们下了最后一道指令。
  叶剑锋临走的时候对孙家亮说:“家亮,你要是来不及明天上午就别来了,麻烦你把尸检PPT和初步尸检报告先整理出来。”
  “没问题,我尽快弄出来。”孙家亮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与大家分别后,已是半夜12点多了,叶剑锋虽然感觉已经十分疲倦,但现场迹象与尸检的那些细枝末节都塞着他的每一个脑细胞,仅有的一点睡意,也被赶得无影无踪。他想把所有信息一次又一次地串联起来,但是每次都犹如钻进了一条死胡同,他感觉大脑里那些凹凸不平的回沟也成了走不出去的迷宫。
  一叶障目,叶剑锋发现一开始他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被忽略的问题,让他进入了一个永远没有出路的迷宫。要走出这座无形的迷宫,不能一味地置身其内,必须完全抽离其境。要想找到正确的出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摧毁这座迷宫。
  “我是法医,尸体就是我摧毁这座迷宫的关键所在!”叶剑锋想到,尸体本身又成为了一个新的迷宫,他就在这个迷宫里转啊转啊,竟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一夜睡眠让他几乎抽空了脑袋,却留下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带着新的思路他重新走进了现场。
  现场地面已被处理好,现在走动起来不再那么小心拘谨,行动也很自由。看见早就来到现场的川港分局技术室潘主任,叶剑锋打个招呼:“主任辛苦啊,都已经干上了。”
  “都一样,你和政委不也来了。”
  “孙家亮怎么没来?”
  “哦,他昨天估计一夜没睡,一直在写尸检报告、整理尸检照片。”
  叶剑锋这才想起来昨天他交代给孙家亮的任务。
  “潘主任有什么新发现吗?”叶剑锋问道。
  潘主任站在发现尸体的窗户旁边,指着窗户外面说:“窗外池塘边的桑树叶上有些血迹。”
  “主任好眼力啊,在哪里?”叶剑锋快步走到窗户前,伸长了脖子也没看出来。
  潘主任指着窗下面说:“就这最高的一棵,靠近墙这边的叶子上,看到了吗?”
  “看到了,但看不清,待会儿下去再看看。”
  “有发现可疑的血指纹或印痕吗?”魏东升在屋内转了两圈问道。
  “没有,也就是死者自己的一些指纹。”
  叶剑锋突然想起一个还没有给他肯定答案的问题,赶紧问站在一旁的张队长:“对了张队,发现死者的时候,两个房间的灯到底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的?”
  “肯定是关的,我回去特意看了当时的现场照。”张队长很肯定地回答。
  叶剑锋走到门口,查看一番说:“那案犯出门关灯、关门,却没在开关上和门上留下一点血手印或指纹,也是不正常的吧?”
  “这的确也是不合常理的地方。”张队长点点头说。
  于飞智最后倒下的位置,现在只剩下已经干涸的血迹,滴落状、流柱状、喷溅状、擦拭状以及这一片血泊,这些各种形态的血迹反映出死者生前的活动状态或案犯的各种行为,叶剑锋站在这里观察每一处、每一滴血迹,就是为了解读出他们包含的真实信息,来印证他内心所想。这也是他复勘现场最主要的目的,当然,还有一个地方也是重中之重,那就是潘主任所说的窗外那几片带血的桑树叶。
  办公楼外面是一汪汪的人工鱼塘,鱼塘四周种着桑树,这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生态养鱼模式,称为“桑基鱼塘”。鱼塘的淤泥运到四周作为桑树的天然肥料,而桑地土壤中的营养盐类流入鱼塘,喂肥了鱼儿,既提高产量,也节约成本。
  鱼塘上的一片桑树叶上,有两滴“彗星”样的血迹,血迹很少,颜色很深,拖着长长的尾巴,这是具有一定速度的血滴溅落上去的,血滴运动的方向就是尾巴的方向,指向鱼池。
  “看这种血迹,八成有东西扔在了鱼塘里。说不定是凶器,这树叶上的血是从凶器上滴落下的。”叶剑锋迫不及待地说。
  “看这东西应该是从窗口扔出去的,不一定就是凶器吧?”张队长有些不相信。
  潘主任突然一脸困惑地说:“不管有没有、是不是,鱼塘里肯定要打捞。但鱼塘老板估计不会同意的,麻烦!”
  “这样好了,这鱼塘也不大,不会太深,你们先用磁棒在水底滚一遍,如果有凶器一定会吸上来。如果没有,那再说。”魏东升果然经验老到,立即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主意。
  看着这片鱼儿扑腾扑腾乱跳的池塘,叶剑锋的小心脏也跟着扑腾扑腾乱跳,无论最终结果有或是没有,都让人很紧张,只是两种结局会产生两种心境。
  但鱼塘老板并不配合,百般阻挠,原因是一年前这个老板酒后滋事并打伤了别人,被派出所拘留了几天。就此,他一直对公安的处罚不满,现在泄愤的机会来了。一时半会儿,这事儿肯定是解决不了,叶剑锋不想过多地在这里浪费时间,于是回到了办公室。
  办公桌上,放着一捆崭新的绿色尼龙绳,这是叶剑锋后来叫孙家亮按照捆绑于飞智四肢绳索的规格刚刚买来的。叶剑锋需要这样的绳子是为了做一个试验,这也是他为解开于飞智之死之谜,做出的最关键的一个验证。
  叶剑锋将绿色尼龙绳剪成两段,一段长1米1,一段长1米,他拿出那段1米1的绳索,绳索从左手食指与拇指的背侧绕到右手食指与拇指的背侧,然后左手拇指与右手食指分别钩住对侧食指与拇指之间的绳索,往回一拉,这就做成了一个“8”字形的活结绳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