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之间破大案

第128章


他这辈子跟妻子说过的话,可能还不及跟来店里买东西的某位顾客说的多。而他的妻子,则宁可跟她的上帝进行天人交流,也不愿跟自己的丈夫说话,即使要让他做什么事,也是通过黄旭娘向他转达。严路生对此似乎很满足,因为他跟大多数人一样,不愿意跟性格孤僻、待人严苛的严晓萱打交道。
  严路生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尽管他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妻子,但是为了儿子他还是会硬着头皮回家。不过他更愿意让赵小玉把儿子带到店里来,严老先生跟严老太太也从不加以干涉。他很喜欢把儿子背在背上或者架在脖子上去逛庙会、看大戏、到公园游玩……他也喜欢把儿子带到店里,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不管他是否听得懂,非常耐心地教他欣赏画作,告诉他裱画的知识,并且教他绘画。儿子是他最大的快乐。
  严文清长得很像父亲,而且跟父亲很亲近。按严晓萱的意思,她是打算让黄旭娘来照顾自己的儿子的,可是严弘文绝不愿意严家唯一的孙子成为只愿意聆听上帝教诲的性格孤僻的人,因此不顾女儿的反对,坚决把孙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生活起居则由小玉负责。严晓萱常常为此跟父亲大吵大闹,但严老先生根本不为所动。因此可以说,童年时期严文清是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的,尽管母亲对他很严厉,他也很怕她,但他跟母亲相处的时间毕竟不多,所以并没有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太大的影响,那时的他是个聪明活泼,讨人喜欢的孩子。
  父亲的去世对严文清的打击很大,他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寡言少语,笑容也从他脸上消失了,总是默默地待在一个角落里看书、画画,不愿意与人交流。放学后他常常在外面的什么地方溜达,迟迟不归。大家都说他变得越来越像他母亲了。那时他还不满八周岁。
  严路生的去世还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很大影响,那就是收留并将其培养成人的严弘文。严老先生伤心不已,大病了一场。病愈后他虽然仍在店中走动,但似乎是为了怀念女婿,根本无心生意,人们常常看到他对着女婿的工作台长吁短叹,默默流泪。
  严路生的离去,带走了严家的欢乐和运道,严家变得静悄悄的,再也听不到往日的笑声了,严弘文的生意也逐渐萎缩,后来干脆关门歇业,只是偶尔在家中接一些裱糊生意。特殊时期期间,那几间店面被造反派占领,如今成为街道办的无线电厂的生产场所了。
  可能是遭受了女婿去世的沉重打击,严老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于一九六一年九月去世。半年多后,严老太天也追随先夫而去,家中只剩下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两个沉默寡言的女人。那两个上帝的女信徒在信仰的支撑下,显得无比坚强,面无表情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相继埋葬了两位老人,没有为他们洒下一滴眼泪。被两位善良的老人一手带大的孙子,也没有为两位老人流下一滴眼泪。
  两位老人去世后,严家就不再跟邻居有什么来往了,对那个宅院里的事情也没有多少人了解了。
  严文清报名上山下乡,成为文登市第一批奔赴农村插队的知青,大大出乎了大家的预料。他是严家的独子,没有兄弟姐妹,按照政策本可以不必去农村插队的,可是却背着家人报了名。
  更出人意料的是,作为第一批插队的知青,他本可以在文登市的周边县、乡插队,但他却向学校要求到远离家乡的山重县农村插队。那里地处F省北部,后来成为清川市所辖的县,距离文登市一千多公里。严晓萱坚决反对,跟他大吵大闹,寻死寻活。一些邻居也出面劝说,但严文清主意已定,根本不为所动。街道居委会倒是很高兴,给严家送来了锦旗和大红花,并且把严文清作为楷模到处宣扬,还以他为榜样硬是动员了十几名不愿意上山下乡的青年奔赴广阔天地。
  再次令人没想到的,就是清川县作为F省的重工业基地,在七十年代初上了一大批“三线建设”项目,大量招收知青和复退军人进工厂当工人,没有任何后台的严文清在七二年三月被招工进了清川化工总厂,成为修文路上第一个被从农村招工进城的年轻人,令街坊邻居羡慕不已。
  严文清招工进厂后,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工厂报道,直到差不多一年后,也就是一九七三年的春节前夕,才回家探亲。邻居们发现,他们在从小看着长大的阿清身上,几乎找不到一丝儿熟悉的影子。这当然不是指他的相貌,在相貌上他活脱是当年的严路生。但是,与笑口常开的父亲截然不同的是,他目光冷峻,脸部表情又冷又硬,他看着你的时候,常常令人不寒而栗。大家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个样子的阿清。
  邻居们又一次没想到的是,死神再次关顾了严家。就在严文清准备返回工作单位的前一天下午,严晓萱不幸从楼梯上摔下来,伤重身亡。严家就像被诅咒了似的,每隔几年就被死神关顾一次:五十年代带走了严路生,六十年代带走了严家最年长的两位老人,七十年代则带走了几乎与世隔绝的严晓萱。严文清成为严家唯一的后人。他跟他母亲当年一样,面无表情地办完了后事,便登上了北去的火车返回清川。
  黄旭娘办完了严晓萱的后事之后,便拧着一个小包袱,裹着一袭黑衣离开了严家,住进了一家天主教堂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的栖身之所。
  “严路生那么年轻,身体又很好,竟然会因为一个慢性胃炎就死了,这点你们街坊邻里有没有什么想法?”洪建阳再次盯着严路生的死亡不放。
  老人们相互对瞧了一会儿,一位姓潘的老先生点了点头。“的确,他的死确实叫人想不通。他死的时候才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阿生身体一向很好,从来也没有看病吃药。可是就在他去世前几个月,却常常感到食欲不振,身体乏力,有时吃了东西后感到恶心,甚至呕吐。严老先生请了一位老中医为他看病,说是得了什么慢性胃炎。我们都觉得奇怪,他一向胃口很好,什么都吃,怎么会突然得了慢性胃炎?他死后邻里们也私下里议论,但是看在严老先生的面上,大家没有继续往深里想。直到一段时间以后,才渐渐听到了一些风传,说是这个……这个,咳咳……”
  “你这个、那个的干什么嘛?有话就直说嘛,人家民警同志就是来了解情况的嘛!”刘大妈心急地打断了他。
  “嗨,那都是小道消息,小道消息啊。”潘大爷有点后悔提起了这个话头。
  “老人家啊,您别担心,我们会认真核实你们提供的信息,不会轻率地下结论的。有什么话你只管说好了,就算是未经核实的民间传言也不要紧。”洪建阳极力打消老人家的顾虑。
  “那好,我就说说吧……记得好像是阿生去世不久,街坊邻里间有传言说他是被人毒死的,而且还说下毒的人就是他的妻子严晓萱。不过大多数人都不信,认为那是胡说八道,阿萱怎么会想要毒死自己的丈夫呢?尽管他们夫妻感情不是很好,但是她那个人对所有的人都是冷冰冰的,恐怕不管谁做了她的丈夫都是那个结果,并不会特别恨阿生,以至于非要杀死他不可。再说了,阿萱是个几乎从来不出门的弱女子,那毒药她又是从哪里搞来的呢?反正我不相信阿萱会给她丈夫下毒……”
  
第134章 扭曲的心灵(五)
更新时间2013-5-18 9:09:07  字数:3112
 刘大妈坐不住了,激动地跳了出来。
  “可是还是有不少人相信路生是被毒死的呢!”她指了指洪建阳,“刚才这位外地来的民警就怀疑说,路生那么年轻,身体又很好,怎么会因为一个慢性胃炎就死了。当时街坊们也是这么怀疑的。我跟严晓萱虽然接触不多,但是感觉她根本不是什么弱女子!”
  刘大妈吸了口气。“我并不是对严晓萱有什么成见才这样说的。我很敬重严老先生和严老太太,他们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可他们的这个女儿却完全不同。她性格孤僻,一张苍白的脸上从来没有笑容,对丈夫、对孩子都非常严苛,邻居们经常听到她训斥儿子。我还听人说,阿清要是不听她的话,她就把他关在柴草间里不让他吃饭。她对自己的父母也是毫无感情,半年里两个老人相继去世了,要叫别人早就哭得死去活来了,可是你看她,一滴眼泪都没有,好像死的是不相干的人!她这个女人啊,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的!所以我相信她会干出毒杀丈夫的这种事来!”
  一些老人不住地点头,显然非常赞同刘大妈的看法。
  洪建阳从他的记录本上抬起头来。“那么,你们知道这个传言的源头来自何方吗?”他察觉到这是一条有用的线索,必须追查到底。
  “我听说是严家的养女赵小玉说出来的。”刘大妈说道。
  “你知道这位赵小玉现在什么地方吗?”
  刘大妈会心地点了下头。
  “她就住在严家对面的那栋房子里。说起来她也是个不幸的人。她是个弃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当年她行乞到严家的时候,严老先生见她瘦得皮包骨头,一张脸上就剩下一对大眼睛了,动了怜悯之心收留了她。那事好像是在四零年前后吧。她说自己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后来孤儿院失火了,大家就四散逃难去了。因为她说不清自己的出身年月,大伙儿估摸着她看上去大约十来岁,就给她安了个出生年份一九三零年,又把严老先生收留她的那天作了她的生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