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兵种合成军队演习

第3章


“新制”(或称“外国制”)军和地方军相比,具有组织形式比较先进,武器装备比较好,训练水平比较高等特点。它们和射击军同为常备军。总的来说,俄国军队没有西方雇佣军队所固有的那些弊病。但是,在组建“新制”团和编撰条令时,除提出许多反映俄国军队本质的独特原则外,也未加批判地袭用了外至国军队的许多东西。例如,在俄国军队的训练规则和方法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的形式化的东西。队列队形和战术队形的变换非常复杂。在俄国军队中工作的外国军官企图推行一套与俄国军队的本质和行动特点完全相抵触的战术,即被动挨打和盲目机动的战术。
同时,军队也缺乏真正的正规训练。射击军驻扎在城镇里,由于给养困难,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因此,很难组织他们进行系统军事训练。“新制”团(龙骑兵团、雇佣骑兵团和步兵团)只是在战前才集合起来进行军事训练;而在平时,一年总共才有一个月时间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部分士兵便各返家园。总之,十六至十七世纪,俄国尽管为建立常备军队奠定了基础,但是,至十八世纪初,俄国军队无论是在组织方面还是在战斗准备水平方面,都担负不起解决当时国家所面临的重大对外政治任务的重担。
彼得一世时代的战术演习和大演习。为了使俄国更加繁荣昌盛,必须进行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的头25年里,俄罗斯帝国形成并日益巩固。彼得一世非常重视冶金业的发展,视之为陆海军武器装备的基础。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全俄市场以及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迫切需要首先打开进入波罗的海的通路,而当时波罗的海沿岸全被瑞典所占领。为达到这些目的所进行的北方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彼得一世认识到,不建立一支训练有索的军队,就不能顺利进行打开进入黑海和波罗的海沿岸通路的斗争,就,不能使俄国跻身于欧洲先进国家的行列。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位于俄国西北方的正是当时西欧最强的国家―一瑞典。瑞典军队与西方其他国家的雇佣军队相比,具有更高的战斗素质。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继承了先王古斯塔夫?阿遭夫军事改革的许多成果并有所发展。瑞典军队作战坚决果敢,是俄国军队的劲敌。
考虑刭这些,彼得一世首先着手对武装力量进行彻底而全面的改组。在改革中,他很善于总结俄国若干个世纪的军事实践,注意发挥俄国军队的长处。他还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可能之敌的强点和弱点,把西欧各国军队中的一些先进经验运用到俄国军队的建设中。
他制定了统一的征兵、配置和训练体系,规定了军队的标准武器和装具。通过一系列改革,彼得一世建立了一支群众性的真正的正规军队。
使得一世建立l支民族军队,这支军队是在义务兵役制的基础上通过招募新兵的办法组建的。射击军和贵族骑兵由于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条件和任务而被取消,“新制”团则被编成正规军队。军队被划分成师和旅,其编成视情况而定。团开始被划分成营,并且有了固定的组织。成立了作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的军机院,代替过去的衙门。军机院按照《总则》行事,军事指挥权更加集中。由16至l7名军官组成的司令部为团的指挥机关。1706至1708年,俄国军队装备了带三棱枪刺的步枪。炮兵已大大地完善和发展。在骑兵团的编成中有了乘骑炮兵。俄国军队所进行的战争的政治目的和性质,要求必须采取旨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坚决的进攻战略。彼得一世坚决反对进行那种不关敌人痛痒的战争,并大胆地把兵力集中到决定性方向上。要战斗,要交战,而不是在敌人交通线上作徒劳的机动,也不是旷日持久的围困,而是坚决地进攻敌人的要塞,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俄国军队采用线式战斗队形作战,但是,所列战斗线的多寡和骑兵、炮兵的位置,每次都视[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具体情况而定。步兵通常在炮击之后发起白刃冲击。骑兵的基本作战方法是手持冷兵器冲锋。各兵种在战场上实施广泛机动,彼此之间密切协同。彼得一世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只给指挥员规定歼敌的任务,而不限制其选择行动方式的自由。他要求各级指挥员在战斗中表现出高度的战斗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坚决果敢地行动。他说:“条令中写了方法,而没有写时间和机会”,因此,应相机而动,而不该死搬条令。
这就决定了俄国军队训练和教育的特点。彼得一世不是为了举行阅兵式而练兵,而是为了进行战争以解决国家的重要任务。因此,仅仅是进行队列训练、战术队列训练和射击训练是不够的,象西欧各国雇佣军队那样进行操场机械训练和训练军队刻板地采用线式战斗队形,对于俄国军队来说是不适宜的。由于俄国军队必须为实现战争的坚定目的而斗争,必须在战争中采取坚决果敢的行动,必须在短期内做好在各个战区同强大而老练的敌人作战的准备,因此,要力戒不必要的、繁琐的练兵方法,使训练接近于实战。
俄国军队的整个训练与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勇敢、忠诚、深知军人天职意义的国家利益保卫者。彼得一世坚决反对机械死板的训练方法。俄国军队训练的特点是讲求实际和通晓事理。训练中,新兵先单独进行单兵训练,然后新兵和老兵合在一起进行分队和部队的战斗动作训练。为了提高野战素养,兵团和部队要进行夏季野营集训。
彼得一世要求,军官要亲自率领部队进行训练,而“主将不仅应教练士兵,还应教练军官和士官……要在训,练现场让他们先一个一个地分开练,然后再合在一起练……”
制定了相当严密的军官训练制度。名至禁卫团队是贵族的独特的军事学校。在这里,未来的军官作为士兵执行军事勤务。他们一面学习普通科目,一面研究军队行军和战斗队形,研究军械学和筑城学。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开设一所工程学校,彼得一世要求所有的军事首长、司令部军官能熟练指挥部队列队,前进、退却、迂回和完成其他行军与战斗动作。
1701年,在莫斯科开设了一所专门讲授大地测量学和制图学的数学一舰海学校。
为了严格规定军队的组织体制和训练与教育方式,彼得一世颁布了一系列条令、条例。这些条令、条例都是在总结征战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十七至十八世纪,队列训练还未演变成操场机械训练,因此,还含有战术队列训练构成分。条令尽管被叫怍队列条令,但其中除队列动作外,还阐述了战斗训练的其他问题。早在1698年,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的韦德少校就遵照彼得一世的旨意,就军队训练问题写了一份详细报告。这份报告对当时西欧各国军队所实行的训练方法作了批判性分析。1700年,在彼得一世亲自参加下,以戈洛温将军拟制的草案为基础,制定了俄国正规军队的第一个队列条令――《日常训练简章》。
1702年,颁布了《龙骑兵队列训练概则》。1706年,对上述两个条令作了重大修改。同年,在缅希科夫主持下,制定了骑兵(龙骑兵)条令一一《简明操典》。1708年,彼得一世编撰了《当今作战守则》。1714年,又颁布了《军事刑法典》和《腓特烈编制细则》。最后,1716年,颁布了《陆军条令》。这个条令是对北方战争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俄国军队改革的总结。条令中,除行政管理问题和战术外,还阐述了对正规军队训练与教育的要求。彼得一世制定的所有右关军队训练问题的条令,都体现了一条基本原则,即按照实战要求训练。因此,毫不奇怪,正是彼得一世在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了象演习和大演习这种最完善的战斗训练方式。从这时起,演习和大演习就成为军队战斗训练的最高形式,并且逐步在世界各国军队中流行起来。演习和大演习的出现,是军队训练方式和方法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应予指出的是,由于作战方法和上述其他条件的日益复杂化,必须不断完善训练方法,加强军队的协同动作能力。战术训练和军队野战素养重要性的提高,导致了战术演习和大演习的出现。
彼得一世时代,军队的战术训练全年进行,并在结束时举行演习和大演习。1691年、1692年和1694年,曾举行过三次在当时来说规模相当大的犬演习。
有趣的是,当时每一次大规模的演习都带有具体目的。演习的组织方法、军队的任务和行动特点全都取决予演习的目的。例如,1691年,彼得一世组织了一次以训练步兵和骑兵在战场上协同动作为目的的大演习.1694年和1695至169C年冬季,举行了两次强攻要塞的大演习。1691年,在谢苗诺夫斯科耶大演习中,参演部队分成两军:“我军”由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谢苗诺夫斯基团、列福尔托夫团、布特尔斯基团、数个雇佣骑兵团和骠骑兵部队组成;“敌军”包括数个射击兵团以及骠骑兵和雇佣骑兵。大演习是在野外进行的,双方的直接冲突持续达数昼夜。关于组织与实施演习和大演习的方法,可以1604年在莫斯科近郊科茹霍沃村和科洛缅斯科耶村附近举行的科茹霍沃大演习为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