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兵种合成军队演习

第10章


德拉戈米罗夫写道。苏沃洛夫的“伟大的《制胜科学》整整60年不为人们所理解,而且应该承认,简直是被人们忘,记了。我给人们说明了《制胜科学》的伟大意义,而且还按苏沃洛夫的学说把至今仍未被大多数军人所理解的东西说明白了。”德拉戈米罗夫所提出并一再坚持的主要要求,是军队在平时必须学会战争中所需要做的事情。他指出,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因为这样会使士兵和军官错误地理解战争中什么可以做和什么不可以做。
德拉戈米罗夫在组织战斗训练时,努力使每个分队和部队根据在战斗中所要解决的任务进行训练,安排演习。他指挥的军队的演习从一离开驻地即开始,在整个开进过程中都组织警戒和侦察,在行动路线上设置各种埋伏,演练在遭敌突袭时的行动。
这样,不仅提高了军队的野战素养和节约了训练时间,而且还使军队经常处于战斗准备状态。德拉戈米罗夫的功绩还在于,他恢复了苏沃洛夫把军队分成双方展开面对面冲锋的训练方法,因为冷兵器在战斗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
米柳京在研究和总结苏沃洛夫的军事理论遗产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作为陆军大臣,热心进行改革,努办使军队在战斗圳练中掌握战争中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他废除了所谓“标准战斗队形”和在平缓地形上进行演习的做法,而要求在相应的地形条件下进行训练。根据《步兵队列条令》的要求,更加注重以散兵队形作战的训练;在排列战斗队形方面给予分队和部队以更大的临机处置杖,允许他们视地形及其他条件改变队形。比以往更加重视射击训练。从条令中删除了许多与战斗训练无直接关系、仅仅用于阅兵和检阅的不必要的内容。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前,俄军没有严格的训练和野营集训大纲,如何组织训练和野营集训全凭兵团指挥员和军区司令定夺。为了整顿军队训练体系,米柳京于1881年首次为各军区制定了统一的年度作业计划,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战斗训练大纲。计划规定把训练年度划分为冬季和夏季两个训练期,而每个训练期又划分为若干小阶段。例如,夏季的战斗训练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按兵种组织作业――步兵连作业6至8周,步兵营作业4周,步兵团作业2周;在第二个阶段,组织为期4周的“三兵种总集训”,然后举行军队“大演习”。
陆军大臣在命令中还要求,在训练中要努力使官兵自己运用获得的知识,培养他们灵活敏捷,刚毅顽强的素质。在训练军队从事工兵作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年度作业计划和步兵作业细则》指出:“军队在所有战术演习中都要根据战时的需要构筑战壕以加强阵地,并注意选择地点和利用地形。”该计划特别重视举行有三个主要兵种即步兵、骑兵和炮兵参加的战术演习。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参加作业的军队数量,1894年同1881年相比,步兵增加了20%,骑兵增加了28%,炮兵增加了21%。
1882年,陆军大臣第216号命令颁布了步兵作业细则。该细则不仅对步兵,而且对由各兵种组成的部队的训练方法和程序都作了规定。后来,又通过一系列规定和指示对该细则作了补充,大致规定了军队战术训练的程序。年初,进行了单兵训练,后来又分别进行了连、营、团的战术队列作业。在这些作业中,演练了条令规定的队形的排列及其在野战条件下的运用,还演练了野营和警戒勤务的组织与实施。为了增进各兵种之间的相互了解,有时派骑兵和炮兵分队参加步兵团的作业。同时,1882年颁布的细则还指出,步兵纯队列演习仅限于一个营的演习,两个或数个营的演习必须具有一定的战术目的和适当的地形条件。
此后,举行了连对连、营对营、团对团,旅对旅的对抗战术演习。在营、团、旅的对[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抗演习中,有骑兵和炮兵分队参加。这就是所谓的“小型大演习”。从1889年起,为了组织各兵种部队进行合练,除把部队拉到预先设置的常设营地训练外,还采取了机动集训的方法。在机动集训中,军队要连续进行长途行军,同时利用各种地形和在各种条件下举行师对师的综合战术演习。九十年代,一些军区开始举行各兵种部队的冬季机动野营集训,其中,华沙军区组织的集训最积极,效果最好。早在1872年,就有了步兵实弹战术演习,而在1887年,又出现了步兵和炮兵实弹合同演习。训练年度结束时,通常举行所谓“大演习”。实行基干制以后,每年都有许多未经训练的新兵补入兵团和部队。在这种情况下,战术演习和大演习对于军队的战斗训练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只有经常举行演习和大演习,才能把兵团和部队组织起来,做到常备不懈。对许多国家的军队来说,这是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军事的发展极为迅速,军事领导人力图通过大演习解决军队的组织体制和战术问题。
因此,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各国军队不仅都举行演习和大演习,而且逐渐经常化。除渚兵种合成军队演习和大演习外,大多数国家的军队还举行了一些专门科目的演习。如救护演习、要塞演习、陆海军联合登陆演习和侦察部队联合演习等,更加周密地进行专门训练任务的演练。为了熟悉未来地区的地形,经常在边境地带举行大演习。最初的两次边境大演习是1886年在华沙军区和维尔诺军区部队之间、1888年在哈尔科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部队之间进行的。从九十年代后半期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这样的大演习。
随着作战方法的日益发展和复杂化,组织与实施战术演习和实兵大演习的方法也不断更新。应该指出的是,战术演习和大演习在当时不是按照规模,而是按照实施方法区分的。例如,在俄军中,战术演习是指分队和部队的现地作业。这种作业是带着事先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按照领导制定的计划进行的,大多数是单方演习或带假设敌的演习,但有时也举行双方的对抗演习。大演习是指对抗性演习。在这种演习中,只给双方说明最初情况,然后让他们完全接照己定下的决心和意图行动。在1882年颁布的步兵作业细则中指出,对抗性大演习和战术演习的区别在于,在对抗性大演习中,只给双方规定总任务,指明行动的目的,而对计划的细节和对方行动情况则不予说明。在1895年某期《军事文集》中阐述了这样一种思想:一方实施防御,打的是防御战,而另一方实施进攻,打的是进攻战,这不是大演习,而是对抗训练。沃伊德在《和平时期的大演习及其意义》一书中,以及其他人在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中,也坚持这种观点。营大演习持续1至2昼夜,团,旅,师大演习持续2至3昼夜,大规模的大演习持续4至lO昼夜。在德国和法国军队中,除对抗性大演习外,还举行带假设敌的大演习。这种大演习不仅有分队和部队规模的,而且还有大兵团规模的。在其他方面,各国军队组织与实施大演习的方法大体相同。
这一时期,由于军队的数量大大增加了,所以战斗的规模也明显扩大了,大演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从参演部队的数量、演习持续时间和演习地域来说,还是从演习所要解决的任务的数量和意义来说,其规模都是异常巨大的。在每年最后的一次大演习(在俄国和德国称之为“皇帝”大演习)中,各兵种都有大量部队参加,有时多达数个军和集团军。例如,在法军1895年在福西尔地区举行的大演习中,参演兵力多达5个军和3个独立骑兵师,共12万人。攻方为一个集团军群(第1、2集团军),防方为一个军。大演习持续了8天。
在德军于同年举行的大演习中,参演兵力为4个军,共8万人、350门炮。每一方都是两个军。但是,在这次大演习中没有集团军级指挥机关,因此两个军的行动没能相互配合,各军之间的协同作战问题全由军长们自己协商。皇帝虽然既想指挥这一方,又想指挥那一方,但在军与军之间的协同问题上却没有任何作为。在俄国,除军区间的大演习外,在军区内每年还举行支队规模的大演习。在这种大演习中,每一方都是一个由各兵仲的分队和部队组成的支队(加强团对加强团、加强旅对加强旅,加强师对加强师等等)。例如,在南乌苏里军分区于1888年举行的大演习中,“南方”支队由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连和两个炮兵连组成,“北方”支队由一个步兵旅、一个独立战列连、三个骑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组成。
无论是在大规模的大演习中,还是在较小规模的大演习中,双方兵力都基本相等。
为了说明这一时期组织与实施大演习的某些问题,这里仅以1910年库尔斯克大演习为例。为举行这次演习,组建了两个集团军:“莫斯科”集团军(司令为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参谋长为索博列夫中将,由莫斯科军区和维尔诺军区所属部队组成)。“南方”集团军(司令为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参谋长为苏霍姆利诺夫中将),由基辅军区和敖德萨军区所属部队组成。“莫斯科”集团军的编成包括:第13、第17步兵军和1个混成军,集团军骑兵(一个骑兵师及骑兵学校),浮空纵列,第2辎重营一一总共78个营、36个连、198门炮,43740人和10,116匹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