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天下——南明痛史

第68章


能如此,我们虽死犹生!”
  言毕,诸忠臣引颈受戮。
  十八忠臣即死,永历朝廷在权皆归马吉翔、庞天寿,完全成为贵阳孙可望的傀儡附庸。
  跋扈更胜曹孟德——孙可望的一意孤行
  杀掉永历帝手下十八文臣后,为了阻止李定国迎驾,孙可望派手下总兵张明志、关有才二人率兵前往广西,准备趁机袭攻李定国。
  当时的李定国,刚刚处于二次入粤新会大败之际,手下残兵仅仅一万多人,驻扎于广西南宁,势单力弱。
  听闻张明志、关有才二人提数万精兵前来,计出无所,他急召手下文士金维新和总兵曹延生商议对策。这二人倒是不慌,他们讲:“张、关二人所率兵马虽多,大部分都是您昔日的部下,安敢相敌。张明志从大路来,我们可从归朝土司小路走,抄其后路,定然大胜。然后,我等率兵趋安龙,迎皇上入云南,此举名实并收!” 
                  
永历朝廷活"曹操”(6)
  李定国依计,率兵从小路抄张明志等人的后路,果真一举成功,大败来军。除跑掉的兵卒外,又得残兵数千人,连夜直奔安龙。
  孙可望听说张明志兵败,料定李定国定要去安龙迎永历帝,就派大将白文选率数百精兵从贵阳出发,要他迅速劫走永历帝。
  他算计得很好,但没料到白文选归附明朝后一直与南明四川巡按钱邦芑关系密切,心向帝室。所以,他到安龙后,一直以无运输工具和马俱为借口,拖延不去,等待李定国来安龙。
  缓了两天,终于等来李定国大军,白文选大舒一口气。
  李定国送白文选回贵阳前,动情地说:“我与秦王,原无嫌隙,义为兄弟,应该同辅国家,如此,天下何事不可为!希望你回贵阳后,代我二人调停,我将拥戴圣驾入昆明。”
  面君之时,李定国对永历帝竭尽忠诚,倾诉肺腑。
  永历帝颠沛久之,见有如此纯臣来护,感动得泪下沾襟,他拉着李定国之手说:“久闻忠义,恨见卿晚!”
  于是,永历十年(1656年,顺治十三年)月底,一行人拥永历帝前往昆明。行至曲靖,李定国请永历帝暂驻跸,他本人率军先去昆明。
  昆明城内,有孙可望的手下抚南王刘文秀和固原侯王尚礼。周边地区,大将王自奇驻军楚雄,大将贺九义驻军武定,共约二万多人。除刘文秀以外,其余三将皆是孙可望心腹。还好,昆明城内还有明朝的黔国公沐天波,他与刘文秀一道,劝几位将领迎永历帝入城。
  本来几个人还想拒绝,无奈李定国来得快,孙可望与永历帝又没有正式撕破脸,三将不敢明白相抗,只能与刘文秀、沐天波一起出城相迎。
  由此一来,永历帝终于进入昆明,找到一块根据地。
  永历帝这次很“大方”,立刻封李、刘二人为“一字王”,李定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并晋升白文选、王尚礼等人皆为公爵。
  昆明城中,孙可望心腹中最狡黠的是张虎,他只得个淳化伯的爵位,怏怏不快。
  众人商议,借着派张虎议和为名,把他打发前往贵阳。
  临行,永历帝从头上亲拔金簪一枝以赐张虎,说:“秦晋二王,义当和好。和议若成,必封爱卿为公爵。以此簪赐卿,以为信物!”
  张虎临行,密见王尚礼和王自奇二将,说,“我此行不久,必与秦王整兵来取云南,不知你二人如何接应?”
  王自奇:“王尚礼可率亲兵在昆明城内为内应,我兵马驻扎楚雄一带,只要秦王来攻,我定出兵楚雄,夹攻之下,二十万大军,对李定国、刘文秀三万兵,定能得胜。”
  张虎到达贵阳后,立即把永历帝封他为伯爵的印信交给孙可望,丑表功说:“当时如果我不受封,恐怕因疑被杀。臣受国主您厚恩,岂能相背!”
  接着,他取下头上金簪,“臣临行时,皇上赐我此物,让我刺杀国主报功,答应封我二字王,臣不敢忘恩,告知国主。”
  这一番添油加醋,激得孙可望更加愤怒。
  见火侯已到,张虎又劝:“皇上在云南,端拱而已。内外大权,皆归李定国。而李定国所信,惟有中书金维新等人,终日升官晋爵,没有远略。今昆明兵马,不满三万,人无固志。国主您如果出兵,可唾手而得!”
  孙可望手下的翰林方于宣也急劝孙可望入云南,取代永历称帝。
  回家后,他得意地对家人讲:“国主登基,我必为首相!”
  不久,永历帝派白文选来劝孙可望,差点被孙可望杀掉。众将相劝下,孙可望才饶过白文选。
  昆明城中,永历帝为树恩威,大肆封赏,任用了一大批官员,惟独户部左侍郎龚彝辞官不受:“为臣在云南受封孙可望十年厚恩,不敢受陛下官。”
  云南官员闻之皆很愤怒,指斥他说:“你身为明朝进士,世受国恩三百年而不报,反念孙可望十年之恩,真不是人!”
  龚彝恬不知耻,不以为意。他倒不是多么“孤忠”,而是认定孙可望兵多将广,昆明很快就要变天。
  不过,路到绝处开生面,人到后来看下场。龚彝这个人,当时广为人所诟病,但后来永历帝被清朝押回昆明,他却以当着皇帝面自杀的方式,作了永历帝生前看到的最后一个南明忠臣。
  至于马吉翔,本来已被李定国派手下将领拘押。这个京油子能说会道又出钱,把看押他的兵将哄得特别开心,引之为友。恰好李定国手下金维新等人常到那位军将家议事,马吉翔又与金维新等人打成一片,一帮人在李定国面前极赞马古翔之好,齐口为他诉冤,说从前之事,皆别人嫁祸于他。
  李定国早知马古翔臭名,深不以为然,但禁不住手下这么多人说他好话,便唤来一见。
  马吉翔一见李定国,立刻下拜叩首,称赞道:
  “晋王您有再造国家之功,千古无匹,从此以后,青史流芳。我马吉翔今天能活着见到您,死也瞑目,至于我自己的是非冤苦,皆不足说!”
  京棍如此能讲,真有高超至极的舌辫。他根本不为自己诉冤,就一下子博取了李定国的好感。
  大悦之下,李定国与他握手谈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并留马吉翔于府中数日。
  李定国是个憨直人,从没见过这种京油子,很快被马古翔哄得身心俱软,堕入其术中而不觉。 
                  
永历朝廷活"曹操”(7)
  由于老马情商极高,他不久就把李定国左右军将皆哄得团团转,交口称赞他是好人。
  一次,酒席宴间,马吉翔对金维新等人讲:“晋王功高得封,你们却仍旧是原职。如果能让我在皇上左右奔走,必定为诸公讨得高爵。”
  诸人大悦,马上劝李定国:
  “马吉翔原本朝廷旧人,应该让他重新入朝担任要职。如此,他归诚殿下,日后一定会在朝中照应我们。”
  李定国深以为然。于是,他就推荐马吉翔入阁办事。
  永历帝深恨马古吉翔,但又不能驳自己的“恩公”李定国面子,不得已而从之。
  马吉翔否极泰来,重掌朝权。相比之下,太监庞天寿就智商低得多。李定国一入安龙,他就畏罪自杀了。
  马吉翔入阁后,一方面挟李定国之威以要胁永历,一方面又借永历之宠以耸动李定国。内外大权,未满一月,重归马吉翔之手。
  十八忠臣地下有知,肯定是冤气冲天。
  由于以为可以与孙可望相安无事,永历帝就派刘文秀率兵入川。既然得封蜀王,刘文秀很积极,在永历十年春,他提兵复入蜀地。
  一年时间不到,由于孙可望犯滇,李定国急忙把刘文秀招回。由此,南明就无法再对川地加以经营,听任清军蚕食鲸吞。
  贵阳方面,心有不甘的孙可望遏制不住怒火,蠢蠢欲动。
  翰林方于宣为当“开国功臣”,更是一力窜掇:“如今皇上在昆明,李定国相辅,人心渐归。臣希望国主早正大号,封拜文武世爵,则人心自定!”
  于是,孙可望意志益坚,日夜训练兵马,随时准备进击云南。
  当时,明朝的四川巡按钱邦芑被软禁在贵阳的大兴寺中,深忧国事。他通过人找到白文选,让他为国出力。
  白文选为难:“我本人决不负朝廷,但只身一人,决难成事!”
  钱邦芑说,“孙可望属下的马宝、马进忠、马维兴三人,皆是朝廷昔日勋臣,世受国恩。孙可望如果犯阙,一定选用你们为将,到时候,他们三人一定帮忙。”
  听此言,白文选心中稍安,私下与三马相见,相约扶国。
  永历十一年(1657年,顺治十四年)八月初一,孙可望于贵阳誓师发兵。他以白文选为“大总统”,以马宝为先锋将,合兵十四万,直扑云南。
  十八日,兵渡盘江,云南大震。
  昆明城中,王尚礼私约龚彝等人为内应。人在楚雄的王自奇本来约好要与孙可望夹击昆明,但他先前因醉误杀李定国营将,畏罪逃走,率兵远达永昌,所以没能及时策应孙可望的军事行动。
  行至距曲靖三十里以外的交水,孙可望列三十六座大营,军威赫赫。
  昆明城中,李定国、刘文秀二人相顾失色。
  刘文秀表示,“昆明城中有王尚礼等人为孙可望作内应,再迟二十天,王自奇在永昌得知消息,肯定会引兵而来。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不战自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