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蝶杀人事件

第5章


这是一栋二层楼的小别墅,这么多年下来,洪胜太了解张静的习惯了。
他要在自己的照片贴满大街之前,干完一切。
洪胜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把车停在荫蔽小路边,枪上镗,关门下了车。
夕阳慢慢的下沉,洒在石板路上,路边葱绿的树,花草葳蕤,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方悠闲。却因为洪胜的到来,半空中又弥漫起了杀气。
别墅的灯关着,窗帘拉上,房门紧锁,毫无有人在的迹象。洪胜并不着急,他有把握,只要耐心等会,一定会等到想要的人。
石板路上,鲜有人迹。不远处一片不大的草坪上,零星的洒着三两人,应该是一对夫妻,带着他们四五岁的孩子。
那孩子在兀自玩耍小皮球。
一辆车开进,洪胜蹑手蹑脚的躲进路边的草丛。
这不是他要等的人。
车开过后,洪胜刚要起身,发现那个孩子手中抱着皮球,看着自己。
“你在那干吗?”孩子歪着头问。
“我在等人!”洪胜说。
“为什么要蹲在草丛里等?妈妈说,这地方脏,还有蛇!”孩子举起胖嘟嘟的手,做了吓唬人的动作。
“我不怕蛇!”洪胜冷冷的看着孩子,还有远方的他的父母,右手摸了摸别在腰里的枪。
“你能陪我玩会吗?”孩子问。洪胜听见他的母亲在远方喊他。
“你妈妈在叫你?”洪胜依旧冷冷的看着他。
“没关系,你能去草坪那陪我踢会球吗?”孩子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来临。
她的父母亲缓步在往这边走来。
又一辆车驶了进来,洪胜认出了那辆车,他要等的人来了。
“快走!”洪胜脸露凶光。
很明显那是个被宠坏的孩子,尚不知人间的险恶。
那对父母越走越近。
张静开门下了车。
洪胜顾不了那么多,他已经没有时间。从草丛里猛地窜了出来,小孩这才被吓了一跳,那对父母也被吓了一跳,愣在路中间。
闻声回头的张静,尚未反应过来,洪胜已到了她的面前。
张静大吃一惊,俩人四目相对。
三秒钟。
三秒钟后,洪胜一把抱过张静,微笑着说:“宝贝,你真是个天才!”
“刚才真是吓死我了。”张静脱下她那顶褐色的运动帽,垂下披肩的长发!
【3】
和洪胜一样,整个过程也像推理剧。当谜底揭晓之后,一切便很容易推敲出来。
说的没错,仅靠档案上的一些文字,就想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实在是痴人做梦。这是一个对任何新生事务,都充满浓厚兴趣的人,涉猎极广。
当行为医学这门新兴学科,尚未引进国内之前,洪胜就已经阅读到了大量相关的国外文选,并尝试着用这一学科中的理论,实践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
如果说肖海清是实验室里做理论研究的学院派代表,那么毫无疑问,仅就这一学科而言,洪胜便是时下最流行的所谓的“草根精英”。而大部分情况下,后者的经验更具有实用意义。
所以,当洪胜第一次接触到肖海清,并不认为眼前的这个蛋头教授,靠一些所谓的“论文”,就能够摆弄自己。正如一个亿万富翁不会认为经济学专家能够教自己发财一样,哪怕他只是个卖袜子的二道贩子。
还记得洪胜和张静见面时,他规律敲打桌面,被肖海清理解成激动或紧张而诱发的无意识习惯动作吗?
这是基于摩斯码——一个归纳脉冲的法则,在无聊枯燥的物理课上,被一群天才学生,以游戏的态度,发明的一种密码。
这其中当然包括洪胜和张静。
本意上,它通过指尖强弱敲打桌面的排列组合,组成一个个词汇传递信息。
在看守所,洪胜玩了个障眼法,他改变了游戏规则,通过食指和中指的交替击打,来替代强弱,而使得这一微弱动作毫无“有意识”的成分。他甚至自信的加大动作的幅度,吸引了肖海清的注意力,让她暂时忽略掉了张静在同一边,也同样微弱的指尖暗示。
这种密码暗示,也许不能拼凑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句子,但通过“认罪、法院、汽车、管道、逃亡”等一系列常用词的传递,加之多年下来的默契,洪张二人完全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
如果说洪胜在此之前,还有一点担心的话,当他听到走廊里的那声巨响,他就知道,张静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着行动。他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张静无法理解自己给出的“周末时光”的密码暗示呢?
这是两人的碰面地点。
——每到周末,他们都要来到这栋别墅休假。
“我说的那些东西,你都准备好了吗?”冷静下来的洪胜问道。
“准备好了!”张静有些兴奋,“你是说我们现在就去找——找‘那玩意’?这简直太疯狂。街上贴满了你的照片,你的脸像电影明星一样被人铭记,等待你的可不是鲜花呐喊,不是镁光灯的闪烁??”
“我们当然现在就去!宝贝——”洪胜的脸上突然又恢复了可以称得上嚣张的自信,“不过现在,我们得先甩了那帮警察!”
第三章 信任危机
【1】
法院白色的大墙,因为火焰,被熏得漆黑。根据烟熏色在18层大楼表面所占的比例,可以判断出火苗曾经窜得多高。法院周围几百平米内,洒落了爆炸所导致的残留砖片;再往外是临时拉起的黄色警戒线;警戒线外挤满了记者和围观群众。
临时领导小组成立,公安局长已到,主管法政公安的刘云副市长也到了;在省里开会的市委书记,闻讯后放下会议,随公共安全专家一起,正在赶来的路上。
面对媒体的质问,所有公职人员,均以“案件正在侦查当中,无可奉告”的理由回应。
这可不是一句“出了事我负责”,就可以担当的事件。
网站第一时间贴出题为《变态罪犯“死里逃生”,疑似违规看守所致》的文章。
如此敏感的标题,立即引来一阵哗然。
电视台不甘落后,立即紧急调拨人马,开设《中国版“越狱”?》的现场纪实节目。
民众纷纷上网、打开电视;百货商店的电视专柜前,挤满了无法及时回家的人。
只有报纸杂志的记者,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们的报道,最早也要到明天才能和读者见面,眼睁睁的看着电视、网站抢了风头。
法院的某间房间,成了暂时的办公厅。
“是我的错!”副市长刘云刚从医院过来,伤员、死者血肉模糊的场面仍在脑海中萦绕。死者家属悲痛欲绝,他们都很年轻,有家庭,有老婆孩子;刘云老泪纵横,“我这是在犯罪。”
正是他的牵头鼓励,才使得肖海清可以开展这个科研项目,并最终导致了洪胜的越狱。
“我希望同志们能够信任我,在新的专家到来之前,仍能由我来领导整个追捕工作!”在这点上,刘云与李明达成了共识,“来吧,同志们,我们抓紧时间分析案情!”
刘云看了看台下的肖海清。
虽说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肖海清冷静的却比想象中来的还要快。职业要求她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反思检查。
有四点破绽:
法院的监控录像,很快把张静推上第一嫌疑人的位置,即使张静化了装,但从体型、一些无法更改的走路方式,以及鬓角留下的染成棕色的头发,让在此之前接触过张静不止一次的肖海清,很快想起了这个人;
既然确定洪胜的越狱有帮凶,那么作为重刑犯羁押期间,唯一接触过的社会人员,张静也一定被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重播看守所里的监控录像,行为学家肖海清,在这样的结果下反复观察,怎么还会忽视掉洪胜和张静指尖微弱敲打桌面的行为?尽管她还不能确切理解这些小动作真实涵义。
如果上以上三点,还只是怀疑的话,那么当洪胜的照片贴满大街后,接到别墅旁那对夫妻的举报电话,把张静列为第一嫌疑人,基本可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儿。
一行人立即赶往洪胜越狱之后,第一个落脚点——那栋别墅。
临出发前,肖海清观察到李明的眉毛微微上扬,她认为这一动作与自己有关。因为此时此刻,很明显,李明并不觉得自己在这件案子上,能够起到帮助的作用。恰恰相反,因为自己错误的判断,才使得案件发生恶劣的逆转。这一点,即使他不说,肖海清也知道。
警方很快对别墅完成了包围。
但没有用。
人有时候彼此就像甲骨文,一旦拥有破解密码的能力,对方的一切就不会再神秘莫测。肖海清具备这样的能力,给予时日去解读洪胜,便能一目了然。可照现在来看,显然洪胜也具备这样的能力。他能够时刻保持冷静的心态审时度势,又怎么可能在别墅逗留坐以待毙?
肖海清一进到房间,就发现远不如此。
现场被破坏了,不是那种伪装现场的破坏,而是——重装。
洪胜甚至都不屑伪装这种行为:书架上的书被轻轻一拨,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躺在地上;衣架里的衣服,被取至床上围成了一个圈(肖海清可不认为这是一种宗教符号);厨房的餐具,被放进了水斗,整齐的码成一摞;房间里所有的椅子,拎进了一个房间,排成了课桌式的两排……
肖海清大吃一惊。这种做法极其专业,像化舞台装一样,把一个人瞬间变成了另一个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