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第63章


    
      “哦,是这样!”宋美龄释然。她想了半晌,忽然问:“四小姐的近况可好?”    
      戴费玛莉说:“手术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她闲暇时还是喜欢和张先生一道养花、下饭馆和听京戏。当然,在她所有的兴趣之中,神学当然是最最优先的了。”    
      “她们的函授生当得如何?”    
      “当然多年如一日,只是几次考试,都因她们的功课尚未达到函授生标准而不能及格。这也许是她们年龄太大的原因吧,所以,这次赵多加希望借去美国探亲的机会,直接去美南浸信会神学院亲耳听听课,也许那样会对她的神学有更多益处。”    
      “她的身体能适合长途旅行吗?”    
      “赵多加的身体一点问题也没有,请夫人放心。她决不会出任何问题的。”    
      “戴费玛莉,如此看来,你也比较倾向让赵四小姐远行?”    
      戴费玛莉一怔,很真诚地笑笑说:“当然了,夫人,让她远行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坏处的。从蒋先生的威信考虑,也是有益的,因为你们不是早就宣称给张先生自由了吗?既然是真正的自由,他的夫人为什么不可以去美国探亲呢?我相信她决不可能从美国逃掉,或者干脆留在那里不回台湾。因为她舍不下复兴岗的那个家呀,还有和她相依为命的张先生。既然如此,夫人还怕什么呢?”    
      宋美龄心里最后的一丝担忧,也在戴费玛莉的调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坐在那里静静思索了许久,最后说:“好吧,她可以去美国。不过,这种事情,总是要向蒋先生说一说才行的。”    
      不久,好消息就通过戴费玛莉从士林官邸传了回来。张学良对赵一荻终于获得了去美国探亲的机会感到欣喜。这毕竟是他们多年幽禁生活里的一个破例。赵一荻可以去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他自己将来去美国探亲,奠定了一个基础。赵一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她绝无仅有的国外之行的。    
      美国对赵一荻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洛杉矶她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飞临。1940年她匆匆来去,只到过西部城市旧金山和东部城市纽约。那两座城市留给她的印象都是巨厦林立。可是洛杉矶则大大不同了,这里到处都是如茵的绿地,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前,各家几乎都有相当面积的绿地。而且洛城绝对没有那些高耸入云的巨厦,整个城区几乎全都是些互相分离着的小别墅组成的清静幽雅住宅区。她儿子张闾琳,就住在距比佛利山不远的一处碧绿草坪间。    
    
第三卷 秋第六章 走出阴霾(7)
    “姆妈,我要带您到城区去兜风。这里空气清新,决不像旧金山和纽约那样人满为患。”张闾琳对母亲只能用英文对话。这已经成了每次母子见面时的习惯。他比几年前在台湾见面时,越加显出了几分成熟。特别是他那早已谢了顶的额头,极像他父亲张学良。如今已成了全美闻名华裔航天专家的张闾琳,将他的家安在比佛利山麓一片由碧绿棕榈环绕的半山坡间,从他们居住的小洋房里,就可以居高临下远望着青葱起伏的比佛利山。    
         
      “这里真好,环境比台北好多了。”赵一荻仿佛年轻了几岁。她感到闾琳的家庭很幸福,儿媳妇陈淑贞那时刚在产院里生下第二个孙儿,张学良在赵一荻从台湾起飞前,就已经从儿子的越洋电话里得知了这一喜讯。于是他亲自给他的第二个孙子命了名号,叫做居仰。这与几年前张闾琳和陈淑贞将他们第一个儿子抱到台北时,张学良给命名为居信,恰好在意义上有了连贯。    
      现在,1962年出生在旧金山的长孙张居信,已经5岁了,赵一荻感到居信很可爱,她到洛杉矶来最最感到兴趣的就是看她的隔辈人。如今她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她和张学良虽然在台湾,可是儿子不但安然在美国生存下来,而且现在又结了婚,有了两位可爱的小孙儿。    
      “闾琳,我不能在这里多呆下去,虽然洛杉矶比我想像的好得多,可是我必须马上离开这里,因为我还要到西雅图、华盛顿和夏威夷去。”赵一荻只在洛杉矶住了三天,就在急切地对儿子说:“我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赶回去呀!”    
      闾琳和儿媳妇都对这位轻易不能出门的母亲百般挽留。    
      闾琳说:“姆妈,这么些年您老人家一直没有出国的自由,如今好不容易出来了,为什么又要这么匆忙回去呢?台湾当局不是给了您一个多月的旅行时间吗?”    
      陈淑贞也说:“姆妈,我们在这里多么想您呀。现在既然已经出来了,索性就多住些时日。如果担心签证过期,我们可以在这里找朋友疏通一下,保证您老人家可以延期居住。”    
      赵一荻又何偿不想和儿子儿媳在美国多住些日子,可是她有她的苦衷。出国前她是那么希望见到儿子,可是到了美国以后,她才发现自己的一颗心原来仍然留在台北。她知道多年来自己一直和张学良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如今一旦离开他,心中就会惦记不已。赵一荻想了又想说:“不不,我不是怕国民党,我是想着家里啊。你们不知道我的心,你爸爸他一个人在家,我又怎么可以在这里无限期的逗留下去呢?”    
      闾琳说:“放心吧。爸爸他会自己料理好自己生活的。”    
      陈淑贞也说:“姆妈,您要知道出来一次是多么困难呀?既然来了,就安心住下为好,何必来去匆匆呢?”    
      赵一荻却说:“不行,孩子们,你们不知道他这些年是怎么生活的,离开我,你爸爸他能够自己下厨烧饭吃吗?还有那些花儿,如果我不在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去浇了。那么多兰花的莳养,他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我必须要提前回去,反正已经见到你们了,见到你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我就放心了。”    
      赵一荻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洛杉矶。她乘坐的客机开始飞往西雅图。在那里她将会见自己的胞兄赵国栋,自1929年她离开天津以后,就再也不曾见过这位从小就生活在香港太平山上的兄长。她到沈阳时,大哥国栋正在上海读书,毕业后国栋就经香港去了美国。赵国栋到美国,考上了康乃尔大学的机械工程科,一学就是五年。后来他就在美国就业成家。1933年赵一荻和张学良去欧洲考查军事的时候,本来她们都有去美国访问的计划,大哥国栋一家人也来信希望在纽约迎接她们。可是,后来由于国内电召张学良归国,所以赵一荻只好与大哥一家人失之交臂。1940年送儿子闾琳来美国的时候,她去了纽约,可是那时大哥国栋已经去了西雅图定居。由于时间的紧迫,赵一荻再次失去了和大哥见面的机会,现在,她再也不能不见大哥了。于是,她决定利用仅有的逗留时间,从洛杉矶直接飞往西雅图。    
      在西雅图,赵一荻只是逗留了两日。大哥国栋已到了古稀之年。他在美国居住多年,现在几乎认不得了。两鬓如雪的赵国栋,如今在西雅图就任机械工程方面的总工程师,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美籍华裔专家了。大嫂柴氏也是一位学有专长的知识女性,她对大哥的照拂甚好,夫唱妇随,相敬如宾。让赵一荻见了颇为羡慕。他们夫妇只生得一子。取名赵允中,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了。在这和美的家庭作客,真让赵一荻感到无限的欣慰。    
      美国首都华盛顿是座理想的花园城市。赵一荻从西雅兴图飞临华府以后,见到了她阔别多年的三姐赵绮云。绮云一家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也是儿孙满堂,几个侄儿大多都事业有成。赵一荻在那里,和三姐共话数十年的别后之苦,谈起在天津的青春岁月,两姐妹都有隔世之感。    
      赵一荻来去匆匆。她在返回台湾的途中,又按原定计划在夏威夷作了短暂的停留。因为那里有她的四哥赵国均一家。赵国均早年在美国布莱堡大学化学糸毕业,多年来一直留在美国供职。他的夫人也是一位旅美华裔,出身名门,是一位非常贤慧的女学者。    
    
第三卷 秋第六章 走出阴霾(8)
    “四妹,夏威夷是个海中的岛屿,它冬暖夏凉,景色宜人。如果有一天,你和汉卿都到这里来居住就好了。”在夏威夷的两天时间里,赵国均一家带着初次到此的赵一荻游了檀香山。赵一荻感到檀香山甚美,海风和煦,大海扬波。没有台湾那种恼人的台风出现,这是她深感惬意的。    
      赵国均夫妇陪着赵一荻,乘坐小舟在碧蓝无波的大海里飞驰。她们游历了瓦胡岛和美丽      
    的珊瑚湾,在珍珠港上赵一荻面对那偌大一片碧绿的海波,引起了对无数往事的追思。那些景色宜人的山山水水,都给多年来在台湾过封闭生活的赵一荻带来无限的欢悦。她感到这里是世外桃园,几乎看不见多少行人,即便在大海边上见到了游客,也大多是海外飞临此地的外国人。看到这里的人们在碧海晴空下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赵一荻顿有心旷神怡之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