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第68章


    
      “谒陵?”张微微一震。    
      王新衡点点头:“对,经国先生理解您的心思,但是在那时无法让您出现。现在他希望先生以谒陵的方式,去先总统的陵前致哀。”    
      “好吧!”张学良沉思许久,终于接受了蒋经国的这一安排。    
      蒋介石死后不久,张学良得以前往大溪附近的慈湖,拜谒曾经与他既有换帖情谊、又有政见之仇的蒋介石墓前。在台湾当然只有少数知情者知晓。而赵一荻对张学良送挽联和前往蒋陵拜谒,始终不能理解。尽管如此,赵一荻对蒋夫人宋美龄却保持着另一种感情,她认为宋美龄是她和张学良的恩人。    
      “我就要到美国去了,台湾没有我立足的地方。”1975年9月的一天上午,赵一荻又见到了蒋夫人。那天早晨,特务队长段毓奇忽然向她和张学良转达宋的约请:“张先生,四小姐,蒋夫人请你们去士林官邸吃顿便饭。时间是下午3时。”    
      那时,她们已知道宋美龄即将赴美国看病。但是,赵一荻并不清楚宋美龄在蒋介石死后不久就去美国的原因,更不了解宋与蒋经国之间早就存在的芥蒂。当她们坐在士林官邸中正楼的客厅里时,还是从宋美龄悲伤的神情中,感受到这位已失去了靠山的老夫人,正在面临着一种痛苦的抉择。蒋介石在世时,她在台湾政坛一言九鼎,如今蒋经国继位,台湾政局当然会发生许多微妙的变化。宋美龄的开场白,让赵一荻和张学良都感到几分凄凉。    
      “我离开台湾以后,见面的机会不多了。可是,我仍然希望你们还像我在这里时一样,始终笃信基督耶稣。”宋美龄在餐桌前亲自为张、赵两人布菜斟酒,她的神情有些凄婉和悲哀。    
      “请夫人放心,我们会永远信仰基督教的。”赵一荻发现张学良良久无语的沉默着,急忙接过宋递来的杯盏,默默饮下了一杯醇酒。    
      “本来,如果老先生健在,我还有其它的打算。”宋美龄人将远行,心绪凄苦,吐语也难免慈善。她说:“汉卿,四小姐,虽然已经给了你们一定的自由,可是我想在老先生对过去那段历史渐渐淡忘以后,再对他进上一言。希望他忘掉过去,都是信基督的人嘛。又何必老是对从前耿耿于怀呢?可是,现在我的一切打算,都难成现实了。唉唉,汉卿,我一想起你在蒋先生去后送他的那副挽联,心里就更加愧疚!我正是从那挽联中,才看出你张汉卿的为人啊!”    
      赵一荻吃惊地怔住了,万没想到那副不允许在蒋介石灵堂悬挂的挽联,宋美龄居然已经牢记在心里了。    
      “我走了以后,你们的处境也许有所好转,我已经叮嘱了经国,要他给你们以基督教信徒应有的自由。”宋美龄举杯与张学良、赵一荻对饮,她语意里含有许多未能说清的隐衷。    
      宋美龄的离去给赵一荻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她很留恋这位蒋夫人,她和张学良是在宋美龄走后在机场上发表的书面谈话中,隐隐体察到往日光焰四射的宋美龄,原来是带着政坛失意的怏怏不快离去的。    
      赵一荻将宋美龄的书面谈话看了又看,只见她写道:“近数年来,余迭遭家人变故。先是姐丈庸之兄去世,子安弟、子文兄相继溘世。前年霭龄大姐在美病笃,其时总统方感不适,故迟迟未行。迨赶往则姐已弥留。无从诀别,手足之情,无可补续。……而余本身在长期强撑坚忍,免抑悲痛之余,及今顿感身心俱乏,憬觉确已罹疾,极需医治。……”    
      赵一荻透过宋美龄告别书中的悲哀语句,体会到这位夫人定是怀着无法言说的悲哀而去,赵一荻不知道她和张学良在失去宋美龄保护的情况下,在台湾又该面临何种处境!    
      旅美女作家与“采访赵一荻事件”    
      宋美龄走后,复兴岗一度变得紧张起来。这让赵一荻感到不可理解。她不知宋美龄在台时和张学良一度走得很近的蒋经国,为什么在宋美龄离台以后,忽然加强了对她们的监管。    
      事情的起因,是她和张学良身边的一位特务队长。他是继刘乙光后的第二任看守队长,名叫段毓奇。    
    
第四卷 冬第一章 面对生死(8)
    此人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学生出身,当过教员、税务局职员和警察。1948年4月,段毓奇从台东警局调进保密局任职。最初,他在台湾竹东保密局分部任电台报务员,1949年蒋氏父子率国民党残兵逃台后,段毓奇由于精明强干,又有多年从警的经验,曾奉命参加台中市国民党的区分部工作。后来在推动军中“政战教育”时成为骨干分子。得到了保密局郑介民等人的青睐。    
         
      1953年以后,段毓奇经郑介民引荐,结识了当时的台湾省主席陈诚,并受到陈的重视。1954年起调入国民党“保密局”三处供职。次年,段毓奇升任国民党“保密局”下属的特别行动组副组长,这个小组就是直接“管束”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特别行动机构,也就是从前戴笠在世时的军统局特务队的演变组织,直接隶属国民党“政战部”,具体    
      指挥者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    
      段毓奇刚进入这个特别行动组初期,刘乙光仍然兼任组长,他的军衔还保持在少将军阶之上,而段毓奇的到来,无疑起到给这支看管张学良的特别行动队派来了接任人。这与张学良多次请求将刘乙光调开有关。    
      段毓奇奉命来到竹东特别行动组的时候,正是刘乙光和张学良关系比较紧张的时期。其时刘乙光已在张学良身边二十多年,他不但厌倦了这无休止的看管生涯,而且刘乙光老婆的疾病也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刘乙光也恨不得早一天离开。于是在1962年,国民党保密局在张学良和刘乙光双双申请的情况下,经蒋经国首恳,提升段毓奇为特别行动组的组长,接替了刘乙光。    
      段毓奇继任后,一改从前刘乙光时期的管理作风。蒋经国那时已就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要职,他曾经几次召见段毓奇,要他对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要“客气一点”。那时因有蒋经国主张改善看管的吩咐,所以段毓奇一来就改善了对张、赵的态度。    
      段毓奇接替刘乙光后,他对张、赵两人的人品格外敬重。特别对赵四小姐的管束更为宽松,尽管段毓奇也将妻子和子女带在身旁,但他决不许自己的妻子儿女去干扰张、赵两人的生活。自家另起炉灶,决不肯多吃宋美龄、蒋经国等一些国民党要人给张、赵送来的礼物和食品。这样一来,彼此的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    
      段毓奇用他自己的话说:“凡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提出要办的事情,只要从前有惯例的,我一概照从前的处理,决不设卡或掣肘;如果从前没有先例的事情,我也要请示后尽量满足于他们;实在办不到的,我也要耐心地解释。尽量搞好关系。”从中不难看出段毓奇对他负责看管的“阶下囚”敬重的态度。与刘乙光大有天壤之别!    
      段毓奇虽是第二任“看守长”,但他对张学良和赵一荻,待之如亲人。有时他甚至让自己妻子下厨为他们夫妇烧菜,然后请过来一同进餐。与刘乙光在任时张、赵二人一旦改善生活,必将他们的老少七口人全都赶上桌子抢肉吃的情景,形成了明鲜的对比。这对步入晚年生活的两位老人至少有了精神的补偿。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像段毓奇这样通情达理的看守长,竟会在监管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期间,发生一起意想不到的冤案。    
      1980年10月20日深夜12时,几辆警车呼啸着从台北市区疾驶而出,不久即驶进了距阳明山不远的北投复兴岗。由于这里幽禁着一位特殊人物,所以,多年来一到入夜时    
      分,此地就很少出现行人与车辆。在那幽幽的街灯下面,随时可见便衣的身影在晃动。    
      当时,住在复兴路70号的张学良和赵一荻虽然还没有自由,可是像警车进宅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的。因为他们身旁始终有国民党“保密局”和“安全局”派出的便衣特务日夜负责监护。既然如此为什么这天深夜忽然驶进几辆警车?不久,警车上跳下的军警杀气腾腾冲进了张、赵居住的小楼,楼下警卫室里传出一阵阵叫骂声,住在楼上的张学良和赵一荻从梦中惊醒,不知楼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须臾,军警们从警卫室押出一个人来,他年纪已近六旬,是位两鬓斑白、处事稳重又有资历的老警卫。他被一群凶煞军警推推搡搡地押上了警车,然后关押进国民党“国家安全局”的地下室里。他就是张学良的第二任看守长段毓奇。    
      段毓奇自关进监狱以后,多日无人提审。尽管没有宣布他所犯罪行,可是他却从“国安局”对他突然采取的强制措施上,看出此事必与他的儿媳妇、著名旅美作家陈若曦有关。    
      陈若曦1938年出生在台北市,从小家境清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