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凶猛

第41章


虽然你们血浓于水,生理距离不能再近,心理距离却不能再远,下手吧,犹豫者抑郁。
于是一张大网向姚懿铺开,先是一纸调令要把孙畅军师调走,然后姚绍皇叔率领中央秦军向陕津、潼关一带集结,准备包围姚懿。但却并没有动手,只想让姚懿先举手,毕竟没有正式举旗造反,还有挽回的余地,于是给他送去一纸契约,放下武器,给你自由。
可悲的是那时的国人喜欢相信传说,而不怎么相信契约。于是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姚懿同志为了一朝皇帝,而放弃了百世诸侯。他立即发动叛乱,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当时是后秦并州的首府)称帝,并向自己管辖的河东各郡县发布文告,征集军粮。
然后一个最大的问题来了,军粮都派送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滑稽,整个世界就像个旋转木马,彼此追逐,却永远隔着可悲的距离。
他的百姓永远和他保持着可悲的距离,要粮没有,要命不给。而他手下的头号猛将宁东将军姚成都也宣布归顺中央,反过来,讨伐逆贼了。
姚懿在率领自己的亲兵进行了几次没有质量的抵抗后,终于发现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他握着孙畅的手,执子之手,方知子丑,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
在他走的时候,他向着老爹姚兴的坟拜了拜,他很懊悔,从量变到质变,他忘记关注保质期了。
一个晚上的高潮,是怎么也满足不了生活的低潮的。
这个道理,他至死方知。
第十四章 江山我有
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攻下洛阳之后,刘裕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全部完成,然而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上,出现了重大分歧。
刘裕原先的计划是,四路大军在洛阳会师,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应暂停进攻,等待刘裕本人亲自统率的战略总预备队到来后,发起总攻。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关中和关东截然不同,前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是后秦国都所在,精兵良将极多,只有自己才有能力确保胜利。
但他手下的将领们明显不这么认为,后秦军的不堪一击让他们觉得没有打过瘾,因此几员大将都不由自主地喊出了那句斯巴达名言——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和后秦的真正精锐交手,于是在一次前敌会议上,大家达成了一致,要用雷霆万钧的手段给后秦以毁灭的一击,用铺天盖地的胜利来迎接刘大帅的船队。
另外插一句,这次会议挑头的是王镇恶,他用他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赢得了刘裕的尊重,但这次的擅作主张还是引起了刘裕的不满,也为他最终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于是洛阳的晋军兵分两路,主力由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三人率领,西进攻击潼关,直捣黄龙。而朱超石和胡籓二将则沿河东下,扫清后秦余孽,迎接刘裕大军的到来。
西进的王镇恶、檀道济等部开头延续了以往的顺畅,他们很快就拿下了宜阳、渑池、蠡城。
但好运到此为止,很快不好的消息开始一个接一个。
先是偏将苟卓进攻匈奴堡,被刚刚拨乱反正的宁东将军姚成都击败,这是晋军北伐后秦以来打得第一场败仗。第一的意思是并不唯一。
檀道济对蒲坂的进攻也不顺利,后秦的并州刺史尹昭据城死守,任凭后来撰写了《三十六计》名扬天下的檀大将军如何用计,就是坚守不出。反正俺有厚厚的城墙和铁打的营盘,你又没用美人计,其他三十五计,对俺都没用。
更让王镇恶、檀道济等人大失所望的是:那个姚恢实在是太不争气了!要造反就该有点专业精神嘛,怎么这么快就让姚绍给打没了!由于姚恢失败得太快,让后秦能够迅速抽出兵力,驰援潼关、蒲坂前线。
然后更倒霉的消息到了,后秦第一名将姚绍因为平叛有功,被侄子皇帝充分信任,晋位为太宰、大将军、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带着后秦全部精锐,猛虎出笼般地涌向潼关。
姚绍不愧是名将,一到前线便把檀道济团团围住。
檀道济倒霉了,城里进不去,城外又被围,只好修筑工事,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局面异常艰难。
但战争就是这么奇妙,下一秒钟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看似倒霉的未必真的倒霉,看似得意的也未必真的得意。最近一年见谁灭谁的姚绍在思量着该把檀道济包回饺子还是包子,在仔细勘察了晋军营地之后,他决定亲自带队去攻打晋军守卫最薄弱的西营。
然后他悲剧了,因为守卫西营的是晋军第一防守专家沈林子,沈林子放在现在一定进意大利国家男子足球队。因为他生平的唯一特长兼爱好就是防守反击,当年曾经把鲜卑铁甲和卢循的妖兵都闹得极不通畅,这回他要让姚绍也极为干燥。
姚绍麾军一头撞上去,碰了个头破血流,手下死了七七八八,小小的西营却巍然不动。
姚绍伤自尊了!自己贵为后秦第一名将,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居然连个刚施工的营地都打不下来,于是脑袋一发热,名将发挥失常了。
他下令全体秦军都攻击西营,就是挤,也得把西营挤开。但问题是晋军并不只有西营啊。
檀道济看到兄弟为了自己受苦受难,立刻一面派哨兵向王镇恶求救,一面领着敢死队来抄姚绍的后路。
结果哨兵刚出阵地,就看见了王镇恶的援兵。原因很简单,是自己挑头让两个兄弟跟着自己违背刘大帅的指示单干的,要是这俩兄弟有了闪失,刘裕肯定拿自己的脑袋当门神。
三路大军夹击下,姚绍伤不起了。秦军大溃,血流成河,狼的流浪是躲枪,鱼的流浪是觅食,人的流浪是在二者之间。姚绍带着残兵向潼关流浪。
神话一旦被打破,就只剩下笑话了。
败退的姚绍前脚刚跨进潼关城,突然发现自己的队伍有些很眼熟的生面孔,原来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的追兵也紧跟着冲了进来。惊慌失措的姚绍当机立断:逃跑,放弃潼关,退守麟趾原。
一个人的外表有多风光,他的内心就有多悲怆!
仪表堂堂,器宇轩昂的名将姚绍,如三国吕布、列国子都,如今落魄得凤凰不如鸡。他不甘心,毕竟自己不是败给战神刘裕,事实上他连刘裕的影子都没见到,他只是败给了刘裕几个马前先锋,叫他如何肯低头。
滚滚长江水,东去不回头。人生何短暂,须臾白发愁。他想证明自己还有抗争生活的勇气,因此他拒绝失败,他想再一次改变命运。
但他不知道,放弃拒绝就是栽培痛苦。更大的痛苦正在守望着他。
姚绍在上一次大败中彻底认清了这群凶猛南朝的战士,力拼是不行了,只能玩阴的。于是他选择袭击晋军的粮道。
他先是派兵主动出击晋军粮仓,结果遇见了十分焦躁的檀道济,因为檀道济在大雪天整整等了一夜,于是夜袭的秦兵,全军覆没,主将被俘。
姚绍的坚韧是令人佩服的,他马上擦干眼泪筹划第二次进攻,正在他为自己的计划踌躇满志夜不能寐,出营放松一下思维的时候,他撞见了擅长防守的沈林子带着部队来反击,于是他遭遇了一个月内的第三次失败,损失了万余秦军精华和自己的副手姚鸾。
姚绍还没有绝望,既然陆地打不过你,就在水路上一较高下吧,于是他让自己的部队全部上了船,想从黄河水道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但他忘了,在水上,南方水乡的战士远比这些只会骑马的羌族勇士彪悍太多,他又一次饱尝失败,只是比前三次,更惨烈、更凄凉。
此时的姚绍正在行走,却没有方向,他无比怀旧,因为他完全看不到未来。于是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他给皇帝姚泓寄去了个包裹,礼物是他的眼泪,地址是不怎么幸福。
很多人不快乐,因为总觉得过去太美好,现在太糟糕,将来又太飘渺。
姚泓此时极度不开心,继位这一年多,噩梦就没苏醒过。
他承认自己还年轻,需要指点。但是,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人对他指指点点……
以前无论是外敌入侵还是兄弟作乱,都有叔叔姚绍帮他挡着,可现在面对着还在半路的刘寄奴,姚绍就被打得十分找抽。
看上去他十分绝望了,但事实上他还有张牌没打。
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
在整个帝国到了风雨摇曳的时候,再也不能顾那些形而上的糟粕了。
于是他亮出了最后的底牌——请求外援。
当时在华夏大地上有能力和刘裕叫板的只有拓跋氏的北魏帝国,而北魏皇帝拓跋嗣恰好是姚泓的妹夫。于是他立刻修书一封,看着妹妹的份上,救大舅子一把。
拓跋嗣看的却是另外一封信,刘裕写的借道伐秦。
北魏虽然和后秦政治上联姻,但政治上的婚姻,就像厕所的手纸,只在撕下来的时候有用。所以大舅子的生死,拓跋嗣没空考虑。
但刘裕这个敌人膨胀的速度实在令他战栗,他没有办法不去思考坐视敌人强大的后果。
于是他把满朝文武都召集来,问一下对策。
结果基本上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要主动出击,刘裕的字典里是没有知足二字的,与其等他搞定后秦来攻北魏,不如现在趁他两线作战分身乏术,做了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