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王朝

第105章


在矿上,抽水机的应用提高了挖矿的工作效率,吴兴又发明了传送带,大大减轻了用人力搬运矿产品的劳力,大量的人力被解放出来,用于挖矿,这使得大明(吴明)的挖矿效率达到后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水平。随着大量铁矿,煤矿,铜矿和石材被开采挖掘出来,大明(吴明)的重工业有了坚实的基础。
大明(吴明)的钢铁产量从1645年的年产20000吨钢铁,发展到1650年200万吨,增长了100倍。
其次,再来说说“奇”。吴兴发明了电灯,这个有着玻璃外罩,里面有一根“铁丝”——百姓不懂,实则是钨丝的新奇玩样,居然能发亮发光,在晚上它竟然能比16支蜡烛发出的光还亮,这就是吴兴发明了16支光电灯泡。
电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大明(吴明)人的生活,几千年来漫漫黑夜终于被打破了,大明(吴明)的夜晚不再黑暗。大明(吴明)的工厂实行了三班制工作,晚上有了电灯,工厂可以照就上班,大明(吴明)也出现了夜市,有了电灯的照明,那些白天忙于工作的工人在下班后,可以到夜市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随着电的出现,大明还出现了很多以电为动力的机器。最主要的就是电动机,由电动机为动力的传送带,在码头,矿场,加工厂被大量应用。夏天的大明(吴明)出现了电风扇,由电动机带动钢铁制的风扇转动给人们送来栩栩凉风。
交通工具上,传统的马车被三轮车替代,小件物品的送递现在普遍使用三轮车进行,大批货物的送递则使用刚被吴兴发明的卡车运送。柴油发动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大明(吴明)的速度和缩减了大明(吴明)各地的距离。有了卡车和公路,大明(吴明)南方间运送货物除了船运外,又增加了公路卡车运输。柴油机被运用于轮船上,替代了蒸汽机成为轮船新的动力,大大提高了功率,加快了轮船的行驶速度,从应天港到马六甲港从以前用蒸汽船需要10天,减少到用柴油船只要7天。
说“奇”还表现在大明(吴明)百姓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奇物件,安全自来火之后,吴兴发明的打火机令百姓无不称奇——转动一下滑轮火就会从小铁盒中自己冒出来。吴兴发明的三五牌台钟,使百姓家中都有了计时器,但吴兴并不满足于此,又发明了手表,从此大明(吴明)基本人手一块。工人每天都要上班需要准确的时间,手表很块得到普及,随着百姓收入的增加,手表从最初的奢侈品变成了百姓的生活日用品。
最后来说说“快”,快不仅表现在交通速度上,自行车,三轮车,卡车和公交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百姓生活的节奏。快还表现在大明(吴明)人收入增长上,工人人均年收入从1646年时的25块银圆一年增加到了1650年时40块银圆一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5%;农民家庭收入(四口人计)从1646年时70块银圆一年增加到1650年时110块银圆一年;大明(吴明)雇员——即公务员工资从1646年时人均25块银圆一年增加到1650年时人均40块银圆一年,与工人收入一致,充分体现了公务员和工人收入的一致性和公平性,真正达到了当官与百姓的平等——收入平等,地位平等只是分工不同;大明军士的收入也在飞快增加,从1646年时人均36块银圆一年增加到1650年时人均60块银圆一年,军人不仅有着高收入,还有着最好的福利和待遇——每年有年假,转业或退役后有工作安排或是养老金,还有终身医疗保险,1650年时参军成为人人争抢的香饽饽,成为大多数男孩的梦想职业。
快也表现在大明(吴明)新奇事物出现的频率上,吴兴给大明(吴明)百姓带来了太多的惊喜,蒸汽机,电灯,电动机一样接一样的新奇事物接踵道来,在短短6年中,大明(吴明)人已经见怪不怪。大明(吴明)各地新建的五层楼房成为当时现代化的新住宅代表,新公房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有煤气灶,有煤气热水器,有电灯,有抽水马桶,有浴缸和淋浴,简直是后世现代生活的翻版,唯一没有的就是空调,电视,但随着广播和收音机的出现,相信随着吴兴的穿越,大明(吴明)百姓不久又会被空调电视等新奇事物再一次雷倒,不过相信见多识广的大明(吴明)人将不再那么大惊小怪。
这就是6年来吴兴的穿越给大明(吴明)带来的巨大惊天变化,这变化已经不能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来形容了,因为这是提前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的巨大变化。随着大明(吴明)百姓生活的大副改善,吴兴统一之心开始重新燃起,要说之初吴兴不想统一,那是误解他了,吴兴深刻地理解,只有民富才能国强,只有国强才能来谈统一,吴兴正是按此一步步走的。
    正文 第127章  农业机械化改革(上)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4-9-17 8:38:30 本章字数:1728
第127章农业机械化改革(上)
吴兴于1649年初发明了农业播种机和收割机,即而又发明了翻土机,后世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基本一应俱全。但有了机器不一定就是实现了现代化,农业机器的推广应用还有很大的麻烦,这主要与古人的传统观念有关。守旧,一尘不变的传统思维,看天吃饭的古老农业耕种模式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农民。
最初,吴兴想到在江南先行推广实验。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多平原,有利于农业机器的使用,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农业机器的效率,提高农业生产力。
1649年3月2日,吴兴来到嘉兴府。嘉兴历来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当地农民尤以耕种水稻为重,民间一直就有“苏杭熟,天下饱”之说,这说的就是苏杭地区粮食的产量在大明所具有的重要性。
吴兴在嘉兴经过3天的走访调查了解到:江南一带水稻产量还是比较高的,比起大明其他地方亩产500斤来说,嘉兴当地一亩地一季产水稻可以达到600斤算是很高的了,毕竟这一时代还没有杂交水稻,可见当地农业精耕细作的程度。
3月6日,吴兴结束了嘉兴的走访,乘车回应天,在回应天途中,经过无锡,吴兴看还有时间就去无锡看看。当时的无锡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由于离应天和上海都很近,无锡的工商业也十分发达,比起嘉兴已经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
吴兴经过一天的调查了解到:无锡当地农田亩产并不高,只是达到500斤一亩的大明南方亩产平均水平。吴兴有点不解:同样处于江南的无锡与嘉兴怎么会农田亩产相差有近百斤呢?
吴兴来到无锡吴村,当地百姓以吴姓为主,是江南吴姓的主要发源地。吴兴饶有兴趣地参观走访了吴村,和村长吴天寿进行了一番聊天。
吴兴问道:“吴老伯,今年高寿啊?”
“回陛下的话,老夫今年七十有三了。”说着吴村长就要下跪。
吴兴连忙扶起老伯:“吴老伯,现在是新大明了,不时兴下跪了,只要行鞠躬礼就行了。你我都姓吴,照说500年前是一家,老伯无须多礼。”
“陛下真是客气,陛下是我吴姓的骄傲啊!几千年来我们吴姓终于出了一个皇帝,还是如此年轻开明的圣君。”
“吴老伯客气了,您能给朕讲讲我们江南吴姓的发展史吗?”吴兴很有兴趣了解下吴姓的来源。
“当然可以,陛下且听我说,我们吴姓乃是发源于……”
吴村长饶有兴致地给吴兴仔仔细细地讲述了吴姓的发源,如何南迁,以及现在的情况,听得吴兴也大长学问。
听后,吴兴有详细询问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吴兴又问道:“据朕这二天来的走访了解,我们无锡农田亩产只有500斤左右,不知吴老伯知道这一情况吗?”
“回陛下,这老夫当然知道,就拿我家来说吧。我家九口人,有一百亩农田,每亩产量也只有500斤上下。”
“哦?吴老伯,您知道这是为何?据朕在嘉兴了解,当地每亩可以达到600斤的产量,难道我们无锡这的田地没有嘉兴那的肥沃?”吴兴很是不解。
吴村长摇摇头:“回陛下,非也。”
“恩?朕更不解了,老伯如果知道,还请细细给朕说说。”
“那陛下,且听老夫道来。”吴村长喝了口茶,“陛下,您应该知道无锡是应天和上海的中间点,受应天和上海的影响很大,从应天运往上海的货物基本都从无锡过。”
“这朕自然是知道的。”
“陛下,还有我们无锡开办了很多运输公司,有卡车运输的,也有三轮车运输的,运输公司大量招募我们无锡百姓做工。”
“难道是因为农民都进城做工了,无心种地,所有产量就降低了?”吴兴问到。
“回陛下,这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我们无锡历来都有养殖桑蚕的传统,养殖桑蚕卖蚕茧的获利比种水稻田高很多,所以有部分人就去养殖桑蚕了,加上无锡陆续开办了蚕茧加工厂,蚕丝加工厂,大量招聘当地百姓,那样农业人口就更不足了,只能粗种,所以产量就不能和嘉兴那边比了。”
“哦,原来如此。”吴兴闹钟想到,这正是我推广农业机器的大好机会。于是,吴兴笑咪咪地对着村长说到:“老伯,朕发明了一种不用人力就能翻土,种地,收割的机器,不知道村长可有兴趣?”
“陛下,还有这等机器?当真不用人力?”
“恩,就着纺织厂里的织布机一样,只要一两个工人就可以操作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