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

第85章


讨伐队首先侵袭后纪原屯(现桦南八宪力多中平村),村民们正在吃早饭。讨伐队进屯像发疯的野兽,逢人便杀,见房就烧,赤手空拳的村民一片惊慌,纷纷设法逃跑或躲藏。讨伐队对逃跑者用机枪扫射,一个不足40户200来口人的小屯,顿时烈火熊熊,喊叫连天。除逃走少数男子,其余的人和老人小孩与妇女,都被烧死或杀死。讨伐队血洗纪原屯后,转而进犯张二不傻、马青山、崔和、秦奎武等四个属于北半截河的村屯,用同样手段进行血洗,百余名村民遭到杀害,房屋全被焚毁。
  六保六甲甲长韩国文的家,是四周修有高墙和炮楼的大院,四个炮楼里各有四五支土枪土炮。日军在后纪原屯烧杀时,附近村屯的60余户村民纷纷套车逃进韩国文大院。讨伐队血洗前面五个村屯后即袭击韩国文大院。在院里避难的60余人和许多马车,听说日军来了,顿时人喊马嘶乱成一团,都急忙套车往别处逃。韩国文一面招呼大家不要乱,一面带着十几名青年上炮楼与日军战斗。不到半小时,炮楼相继被讨伐队的炮弹炸塌,韩国文被杀死。逃在路上和还未出院的马车被讨伐队用机枪疯狂扫射,将所有逃难者和韩国文一家216人全部杀死,并将大院里所有房屋焚烧一空。讨伐队在返回“弥荣”时途经王德华屯(现团结村)和兰四先生屯(现一分村),把还没有逃跑的村民用刺刀捅死,烧毁屯里所有房屋。王德华屯有个因腿脚有病没有逃跑的80岁老人,被讨伐队扔进火里烧死了。
  太平川村距汤原县城35华里,是抗日游击队的根据地。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其殖民统治并切断太平川“红地盘”群众与抗日联军的联系,首先在太平川实行“集团部落”,把周围村屯并入太平川。
  1936年11月第一次大圈屯,侵占太平川的日军守备队长山本大尉率日军威*村民搬迁,以通匪、反满、抗日等罪名抓走抗日志士及无辜村民30多人,有10余人被杀害。1937年大年初一,日伪军警二次圈大屯,太平川周围的村屯被严密包围,日军逐户驱赶村民,放火烧房,同时在各屯抓走l08名村民,由大汉奸地主耿子修辨认告发“反满抗日分子”68人,押送到县城日军宪兵队。被捕抗日志士在宪兵队侵占地小青楼(旧址即今县黄金公司)受尽折磨,惨死后多被塞进汤旺河冰窟之中。死者有康正发、刘福君、曲稽察、倪桂林、老任头、丛凤林、王左撇子、关永海、关永江、李长福、刘福春、刘仁福、任均衡、金殿春、腾福春及刘海龙家兄弟三人等,仅黄有屯就惨死37人。只有王傻子、刘才、刘海楼等六人被放回,余者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日伪两次归屯并户及零散杀害太平川区村民就达110人之多,损毁房屋4400多间,使近4000垧耕地荒芜。太平川大屯370户居民并入齐家屯、姜家屯、温家屯等12个村屯后,被日伪划定南北660米、东西600米范围,筑起三米高的围墙,外挖一米宽、1.5米深水壕,壕外设五尺高铁刺网,四周设大小九个炮台,村民们圈在其中,如入牢笼,苦不堪言。
  “抗联”始终都是游击战,能打就打,打了就走,不能打当然也走,人熟地熟,走到哪儿都不愁吃住。东北人烟稀少,但多偏僻的地方都有人烟,因为早年这些土地大都无主,开垦了就是自己家的。“抗联”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军事编制,没有后方,因而也就没有兵员、给养、弹药补给,可到处都有人,有人民群众的支援,这一切基本就不成问题了。这是一种人民战争,最深厚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可“遍地的集团部落”后,根据地、游击区成了无人区,“抗联”与群众分离了,就像鱼儿没了水、瓜儿没了秧。从此天大房子地大炕,野菜树皮是食粮,饿死冻死的比战死的多。
  日军还在吉林东部实行“三光政策”,一年间屠杀10万吉林人民。并对抗联进行频繁讨伐。这些都使抗联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程彬叛变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0-31 14:27:49 本章字数:5443
1937年7月7日夜,我卢沟桥守军抗击日寇进攻的炮声打响了,全中国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这来自华北大平原上的惊雷,也震撼并鼓舞了已在深山密林里潜伏半年之久的一军将士们,使他们的军事行动有了全国的意义:
  牵制日军入关,支援全国抗战。
  7月25日,抗联一路军总司令部发表了《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8月20日,又发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布告》和《为响应中日大战告满洲军同胞书》。所有这些宣言和文告,都表达了一路军将士们响应全国对日抗战,DD日本帝国主义,TF满洲傀儡政府,为独立自由幸福之中国而奋斗的决心与勇气。
  7月中旬,杨靖宇率军部直属部队一百多人,从桓仁西进,打算袭击奉(沈)吉线铁路敌人列车,以扩大抗日联军的影响,宣传全国抗战。途经兴京县永陵街附近的黄土岗山中时,与日寇松原部队遭遇,激战六小时将敌人击退。
  之后,继续在兴京、桓仁、宽甸、本溪等地开展游击活动。
  9月5日,杨靖宇率部在宽甸马鹿沟附近袭击监修詈酋追诒的伪警察队;13日,指挥二百多人,攻占了兴京县第五区两个集团部落;16日,与伪军交战于桓仁县第五区的大马沟:10月21日,指挥袭击宽甸县第--iX--道沟集团部落。10月31日,小佛爷沟一战,打得更是漂亮,疾风流水,鹰击长空,显示了杨靖宇的一贯的战斗风格。
  那一天,杨靖宇率部二百多人,来到了宽甸县双山子和四平街之间的小佛爷沟,决心在此智歼双山子和四平街的守敌。他依然用的是引蛇出洞、.调虎离山之计。他部署得很周密。首先派出小股部队切断四平街通往本溪、桓仁等地的电话线,只留下通往双山子的线路。然后分兵佯攻四平街,诱使双山子的日军守备队出援,而把主力部队埋伏在敌兵来援必经之地的小佛爷沟的山头和路旁。战斗打响了。四平街之敌,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四处求援。双山子守敌水出大队长立即率守备队和部分伪军坐三辆汽车急往四平街。当敌人进入我军设伏的小佛爷沟时,我军枪声四起,敌人全部陷入我火力网里,敌一辆汽车被击毁,水出大队长当即毙命。这时,佯攻四平街的我军早已撤离。四平街守敌陆岛小队长从逃出的人的口中,得知援军受阻,又出兵支援水出,行至小佛爷沟,又被我军阻击,陆岛小队长等多人被击毙。小佛爷沟两次棒打敌寇,成了敌寇的伤心之地。抗日联军的威风,杨靖宇的威风,再一次显示出强劲的冲击力。
  这一年冬天,日伪的集团部落和无人区的建设已在一路军活动地区完成。一路军同群众、同地下党的联系被完全割断。我军擅长的战术上的优势--游击战,已被敌人的种种防范措施消解为劣势,而且敌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如在重点的集团部落增设武装人员,配备**,修建警备道路,安装警备电话,把集团部落变成武装部落等。为断绝抗日联军的粮路,敌人除实行粮食统治政策外,还规定集团部落耕地的距离,不许超过部落四公里;秋收时,还要清查地亩,核实产量,强迫按数交粮。在游击区的大小城镇,实行物资专卖,对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实行配给制,严防向游击队运送任何物资。在武器的控制上,除绝对禁止私藏和买卖外,还统一更换了枪械和子弹,使抗联战士使用的连珠枪子弹无从缴取。过去,抗日联军的战士们是为胜利而战斗;现在,却必须首先为生存而流血,一颗子弹,一匹布,一粒粮食,一把盐,都必须用生命去换取。特别是在冬季,天寒地冻,缺衣少食,斗争更加困苦,部队经常处在饥寒交迫的境地,还要同超过自己十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苦战周旋。敌人用集团部落和无人区构筑的坚壁清野的威胁,成了我军难以逾越的障碍。战争无论是从总体的战略上看,还是从局部的战术上看,敌人都已占据了上风。而且,经过1936年春至1937年冬敌人残酷的讨伐,一路军许多优秀的高级将领,如李学忠、王德泰、王仁斋、宋铁岩等都相继阵亡;那些九一八以后活跃在东边道的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如著名抗日英雄、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司令王凤阁,还有同抗日联军联合作战的老长青、赵明恩等,或兵败而亡,或兵败而降。抗日联军,几乎成了日寇惟一的武装对手。在茫茫的雪原上,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抗日联军的队伍越来越像暗夜里的星火,随时都有被强大的黑暗裹挟着暴风雪的袭击扑灭的危险。然而,抗日联军的将士们,依然顽强地战斗着,依然用自己的光辉、用生命与血迸射的熊熊烈焰,闪灼在敌人的后方,这是一种怎样孤悬而立的悲壮。惟其如此,便越显珍贵、璀璨和壮丽!
  杨靖宇必须在敌人尚未完全实施集团部落和无人区计划的地方,寻找新的生存与活动的空间。1937年的冬天,他想到了位于桓仁、宽甸游击区东北方的辑安老岭地区。这里同二军活动的抚松、长白地区比邻,是一块抗日武装较少涉足、敌人的集团部落化相对薄弱的山地;又是日寇正在修建中的通化至辑安铁路的必经之处,便于获取生活与作战的物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