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有术

第7章


  2. 真诚的举止。自然,大方,从容不迫,举手投足一副安然之态。
  3. 真诚的微笑。如一缕温馨阳光,充满暖意。皮笑肉不笑,故意挤出的笑,都缺少真诚。
  4. 真诚的称赞。称赞别人是发自内心,是心灵之语,不会给人阿谀奉承之嫌。
  5. 真诚的握手。握手是否显得真诚在于握手的轻重。握得太重,可能是想表示热忱或有所求。握得太轻,会显得有些轻视对方,或者自己是有严重的自卑。恰到好处的握手,是大方地把右手伸出去,手掌和手指全面地接触对方的手。
  除了真诚待人,他们在工作中的善于展现自己还表现在几个方面:
  1. 耐心倾听
  即使对方说的是他们不感兴趣的、甚至非常讨厌的东西,他们还是会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不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耐心的。他们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基本的礼貌涵养。
  2. 不断充实
  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还有很多人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工作的,在工作上缺少工作经验。他们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会不断地更新自己;充实自己的能量,时刻为自己充电。
  3. 闲话少说
  很多时候,有人为了体现一下自己,会说很多很多与工作中无关的话题,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不说闲话的人,是聪明理智的人,他们并非时刻保持沉默,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语速与人的心理
 
 
  人是最高级的动物。人和动物相区别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人有自己的语言。我们说,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复杂系统,是一个特别的装置。人在说话时,不是动物的吼叫,不是一种本能的释放,而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人在说话时同时也是心理、感情和态度的流露,其中,语速的快慢、缓急直接反映着说话人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说话的语速可以反映出他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一个心理健康、感情丰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语速。比如说,面对一篇富有战斗力的激情散文时,会加快语速,借以抒发一种战斗的激情;而当面对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时,又会用一种舒缓、悠扬的口吻来表达心里的那种美的感受。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特定的说话方式、语言速度,有的人天生属于慢性子,说话慢慢吞吞,不疾不徐,任凭再急的事情,他也照样雷打不动的用他那种独有的语速来叙述给别人听;有的人天生是个急性子,说话就像打机关枪,一阵儿紧似一阵儿,容不得旁人有插嘴的机会。大多数人介于二者中间,说话的时候语速属于中速。这些是每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性格特征,客观固有的,而且长期存在。一般而言,说话语速较慢的人比较厚道老实,性格内向,可能会有点木讷。而说话飞快的人,比较精明,热情外向,偏向于张扬的性格。
  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微妙地领略语速中透露出的各种人的丰富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说话时的语速快慢,判断出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平时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人,当他面对某个人时,却突然变得吞吞吐吐,反应迟钝。这时候一定是他有些事情瞒着对方,或者做错了什么事情,心虚,底气不足。有些时候,也有一些特例,比如,某男偷偷地暗恋着某女,他在别人面前都能够谈笑自如,幽默风趣,保持着平常惯有的语速。可是,一旦面对着那个他喜欢的女生,他马上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要说什么,说起话来也仿佛嘴里有什么东西,含含糊糊,一点都不连贯流畅。这样的信号就给了我们以暗示:他喜欢她。
  我们经常看到的普通情况是,一位平常说话慢慢悠悠,不着不急的人,面对一些人对他说出不利的话的时候,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如果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很可能这些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中气不足。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就一定是在强调着什么东西,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辩论赛的时候,每个辩手都保持着尽可能快的语速,尽可能快速且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在语速上胜对手一筹,不仅可以锉锉对方的锐气,也是增加信心的砝码。然而,当有些人在面对别人伶俐的口舌、独到的见解、逼人的语势的时候,或缄口沉默,或支吾其辞,一副笨嘴拙舌、口讷语迟的样子,很可能这个人产生了卑怯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又或者被对方说中了要害,一时难以反驳。出现此类窘境,不仅有碍自身能力的发挥,也增长了对方的气焰。
  语速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心理状况,留意他的语速变化,你就留意到了他的内心变化。 
 
   
  
                 第二部分说话是一门艺术
 
 
  王了一曾经说过:“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最容易,因为三岁的小孩也会说话;最难,因为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离不开说话。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大体上说,会说话的人朋友多些,不会说话的人朋友少些。然而,什么是会说,什么是不会说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庄谐杂出,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果然好口才。然而,语言学家王力说:“泼妇骂街往往口若悬河,走江湖卖膏药的人,更能口若悬河,然而我们并不承认他们会说话。”又有以为巧编故事犹说真,欺世骗人不露色便是 会说话。然而,我们也看到了,那些人最后终是“聪明反 被聪明误”,到头来,功夫用尽了,马脚也露尽了,终于为人所弃。
  说话真是一门艺术学问。会说话的人,能够掌握说话这门艺术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很少见。“一句话把人说跳,一句话把人说笑。”这样的人多吗?“多乎哉,不多也”。前些年一本书,名曰《说话的艺术》,道出许多说话的艺术经验。然而,临到说话,哪里还想得着这些“艺术”呢?所以说话这东西,其实是最不能遮盖的,几句话一说,原形尽露矣。有人以为话既难说,少说为妙,“言多必失”。殊不知你越这样想越错矣。因为不善说话的人,哪怕只说一句二句,也就让人讨厌了。这犹如不会写文章的人,才写四五句,已有三句是废话了;而文章高手,一部长篇,哪里有什么可有可无的句子!
  因此,通过说话来观察一个人,是很直接、很准确的。有的人说话毫无顾忌,有什么说什么,不善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即使是对别人的缺点,也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这样的人,不懂得说话的艺术,一方面性格较为直率,属于“直肠子”型的人,另一方面,没有什么处世经验,属于初出茅庐型的人。有的人,说话曲里拐弯,七拐八拐也拐不到地方上,一句话就能够说清的事情,却总也不挑明,委婉地过了头,会给人以虚伪的感觉。这样的人,也是不懂得说话艺术的人,虽然可能面对别人的缺点不会直接指出,但却大加赞扬,硬是化缺点为优点,这样说话给人一看就很假。会说话的人,面对别人的优点,会适度地给予衷心的赞扬,用真诚的口吻夸赞别人;面对别人的缺点,会委婉地加以提醒,给别人留有足够的面子。这样的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知道面对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面对同一件事情,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以取得不同的效果。这样的人,是真正懂得说话的艺术的人。
  职场上,每个人每天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些都能够反映一个人对说话艺术的掌握程度。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说话。张某在某国家机关做办公室文员,她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可每当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有回,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可当人家问张某感觉如何时,张某直接回答说:“你身材太胖,不适合。”甚至还说:“这颜色你穿有点艳,根本不合适。”这话一出口,便搞得当事人很生气,而且周围大赞衣服如何如何好的人也很尴尬。因为,张某说的话有一部分是事实,比如说该同事是比较胖。虽然有时张某会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可很多时候,她照样说特让人接受不了的话。久而久之,同事们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儿去征求她的意见。尽管这样,如果偶然需要听听她的意见时,她还是管不住自己,又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给说出来。现在在单位里几乎没有人主动搭理她。张某自然明白大家不搭理她的原因。
  像张某这样不会说话的人为数可能真的不少呢。不会说话的人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总会有问题出现。那么,有些看重沟通能力的职位,在招聘的时候,就应该留意每个人的说话方式,去选择合适的人。 
   
  
                 第二部分会议场上的几种类型化表现(1)
 
 
  在日常工作中,会议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