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有术

第9章


而在故事最后,唐僧的说话风格陡然转变了,简单到只用一两个字概括。导演正是用说话风格这种方式来突出唐僧的性格特色的,说话风格的转变也代表着唐僧个性的转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每种语言风格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活生生的例子。通过一个人说话的风格,我们可以大体上了解他的性格特征。语言的风格多种多样,不能够一一详述,这里我们仅举出四种比较典型的、常见的语言类型,并作一定分析:
  1. 直爽简明型
  一般我们形容某人说话直率,往往使用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这种类型的人,多半坦诚、直接,胸无城府,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在小说中,这种语言风格多体现于英雄豪杰身上,粗犷而直白,真诚而袒露。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容易交往,精神饱满,做事热情冲动,对朋友仗义豪爽。但任何事物必然有其两面性,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这种语言风格也很容易口出伤人,说话太直接、太真实,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有时候难免会“伤人自尊”。
  2. 婉转含蓄型
  这是同上一种语言风格相对而言的,正如宋词有以辛弃疾、苏东坡为代表的豪放派,相对的是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属于感情细腻、敏感多疑型。他们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时刻注意别人内心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属于非常理性谨慎型的人,说一句话前会不断权衡,懂得怎样拿捏分寸。但常常会给人不真实、不坦率的感觉。这种人内心想法颇多,又不愿对旁人随便倾诉,容易给自己造成较大压力,比较抑郁。
  3. 幽默风趣型 
  一个人的语言往往蕴含着智慧。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仅能逗人开心,也是智慧的体现。这种语言风格能帮助提升你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个人魅力。拥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多乐观开朗、聪明活跃。他们往往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有他们在,就能够避免冷场的尴尬,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但这种语言风格的运用也应该讲究场合,因人而异。能够在恰当的场合,对恰当的人幽默,才是智慧的语言。
  4. 一板一眼型
  一板一眼形容人说话做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样的人大体而言比较保守,谨小慎微,性格比较沉稳,稍显内向。这样的人不会乱开玩笑,说话极有分寸,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但有时候过分规矩,反而会显得呆板、固执,“较真儿”,给人以不通情达理的感觉。
  语言的类型不一而足,每一种类型都有其产生的环境和背景。通过说话来判断一个人的个性、品味、素质,是阅人有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第二部分语言与表情的配合
 
 
  现象学思想家德里达认为:“语言的原初职责在于完成交往的功能,但人们在交往中遇到诸多障碍,比如他们相互之间的物理体验和心理体验及其在这两种体验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的‘话语的物理方面’。如何克服这种不透明性和障碍而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呢?只有当说者在说话时进行了赋予意义的表情和行为,而听者也理解说者的意向时,交流才能发生。”那么,在说话同时辅之以适当的表情,可以帮助倾听者更好的理解,加快双方的沟通。
  我们在说话时所伴随的表情一般是无意中进行的,它们并不带有告知的意向,它们不具有确切的语言符号意义上的含义。如果停止说话,单单使用表情,似乎也可以使周围人理解,但只借表情表达,往往会造成说话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和周围人接受到的不一致,往往会造成误会。而仅仅通过语言来传达一种意思,又会使人觉得单调、刻板,不那么容易迅速接受。同一个人没有表情的人说话就如同一个机器人在说话一样,索然无味。
  熟人见面,打声招呼,必然辅之的是微笑;学生见到老师,行礼的同时,是尊敬的神情;上司训斥下属,当然要板着一副面孔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愤怒的表情使眼睛都红了;奶奶看到自己可爱的小孙子,嘴里叫着“小乖乖”,脸上满是慈祥的神态;内向的女生见到心仪的异性,面带羞涩,眉眼含笑……有了表情,整个世界才生动起来。
  表情是人生来就会运用的:小孩子哇哇大哭,代表他不舒服,哈哈大笑又说明他高兴快乐。伴随着年龄的成长,人的表情越来越丰富,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语言和表情应该有正确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通过一个人平常说话时伴随着的表情,也能大致推测一下这个人属于什么性格。说话时眉飞色舞,表情丰富的人可能感情丰富,乐天活泼,热情大方,属于性情中人,情绪波动较大,好动不好静,对事情会全力付出,不计后果,但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失望或沮丧。而说话不动声色的人,城府较深,喜怒不形于色,深沉稳重,通常较为理性,对待事物能够冷静主动,分析问题比较全面,有很好的计划性。
  当然,仅从一方面就来评判一个人的性格显然是不对的,要养成正确的判断力,还要避免“假性沟通”。假性沟通是指人们在互相交流时,只考虑到他人的语言用辞与身体表情之表面涵意,而忽略其深层真正意义。如一对总是各忙各的夫妻,难得聚到一起,妻子表情诚恳地对丈夫说我们好久没有一起好好吃顿饭了,事实上,她希望同丈夫好好聊聊。如果丈夫仅仅就妻子言辞的表面意义,而只陪她吃一顿饭,必然会造成误会。 
  
  
                 第二部分你的朋友有什么口头禅
 
 
  有时候,窥一斑可知全貌。窥哪一斑呢?对了,他的口头禅。许多人的口头禅往往就是一个字而已,而这个字往往又是一个语气词。
  比如那个“哧”,舌头抵住上颚,喉咙里冲出一股气,将舌冲开,便是这一声短促有力的“哧”,说这个字的人往往斜着眼看人,脸上似笑非笑地,满脸都是轻视,那一声哧就更增加了这种轻蔑的效果。遇到这种人,软弱的人还没说话便先在心里颤抖了一回,遇到吃软不吃硬的家伙,必要更凶狠地横过一眼去:“哼!你以为你是谁呀。”最不喜欢的是有人在无意中发出的啧啧声,嘴前端用力,将舌头在上颚吸了两吸,这两声之后,必是自夸或吹牛,满脸得色,啧啧两声只不过去是一个引子一个铺垫,引来后面的滔滔江水。当然这两声也表示一种佩服,但这种佩服却相近于谄媚,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服气。
  有一个朋友常说的是“切……”,一个字抑扬顿挫,绵绵不绝,老半天才截下,开始他的辩论。说这个字是表示轻蔑,但这只是对某种观点的轻蔑而已,不像那一声哧便把整个人都否定了。“茄”的音长,便减弱了轻蔑的程度,说来说去还是朋友之间的讨论,听者听在耳里也并不刺激神经。
  耳朵不太好使时喜欢说:“啊?”,一副诧异天真的样子,希望说话的人再说一遍。一旦对方没有理会这个字的含义便继续下去,他便会“噢”地吱唔过去,并不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他没有听清楚,有可能他觉得这句没听清楚的话并不重要,或者是已经要求对方重复了一两遍,不好意思再提要求,表现自己白痴的一面。
  从一个人的口头禅大致可以了解其性格,说“没意思”的必然是消极或是愤世嫉俗,说“没问题”的必然会给别人安全感,说“是吗”的并不是确认你的答案也不是不相信你的话,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发音而已。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口头禅:
  (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
  这种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
  (2)“应该、必须、必定会”
  此人自信心极强,显得很理智,为人冷静,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另一方面,“应该”说得过多的时候,反映了有“动摇”心理,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易有此类口头语。
  (3)“听说、据说、听人说”
  其所以用此类口头语,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心理形成的。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语。
  (4)“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
  说这种口头语的人,自我防卫本能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从事政治的人多有这类口头语。这类口头语隐藏了自己的真心。
  (5)“但是,不过”
  此人有些任性,因此,总是提出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但是”语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温和的特点,它说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从事公共关系的人常有这类口头语,因为它的委婉意味,不致令人有冷落感。
  (6)“啊、呀、这个、这个、嗯”
  常是词汇少,或是思维慢,在说话时利用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习惯。因此,这种口头语的人,反应较迟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