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忽悠

第九十五章 李斯要当一回范雎


    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在蔡郡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有一次他进了蔡郡官仓,发现里面的肥大的老鼠自由自在地吃粮,见了人也不害怕。同时,他想起了平时在厕所里见到的吃粪便的老鼠,见人进去还吓得慌忙逃避。同是老鼠,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由此他想到人生而得出结论:是地位和所处环境造成的。
    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李斯决定要拿高学历的文凭。
    果断和决绝是李斯一贯的作风。他在同事们的一片惋惜声中,辞去了为众多乡亲羡慕的公务员一职。
    李斯离别了妻儿,日夜兼程,到了楚国的兰陵。
    这时的齐国只顾自保,对楚国的动作视而不见。
    李斯来到兰陵的时候,兰陵令荀况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专一心思,著述育人。
    李斯就投到荀况门下,学习“帝王之术”,一学就是三年。
    李斯同学就要毕业了,正在这时又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就是韩非。
    李斯和韩非成了同学加好友,因为韩非的才能在他之上,所以他又在这里多学了三年。
    李斯同学毕业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烈王无所作为,其它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其实楚国当时也还是第二大国,迁都到陈以后,总想“堤内损失堤外补”,于公元前250年灭掉了鄪国。接着又向西扩张,第二年又灭了鲁国。
    不过比起秦国来,楚国略低一筹,李斯的分析和选择是对的。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咸阳城外,正为找不到人引荐而发愁,就到一个酒店里喝点闷酒。可巧了,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位水利技术员,是从韩国来的,名叫郑国。
    郑国说:“我叫郑国,是韩国人。相国吕不韦,老家是我们韩国濮阳。我与相国是老乡并且还沾亲带故的。我到咸阳来,是想献策于相国,求取富贵荣华。你想要见到相国,如不嫌委屈,可暂充我的仆从,等你随我进了相府,你就找机会跟相国谈谈。相国喜欢你,你别忘了我郑国的引见之功,相国若是把你赶出去,那你留在咸阳也没有什么益处。天下之大,何处无用才之地?你若想到其他六国碰碰运气,盘缠由我来出。相信你将来出人头地时,也不会忘了我的相助之义。”
    好运来得太突然了,李斯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李斯原不喜郑国之长相,此时却是越看他越顺眼。李斯心想:咸阳有那么多家酒馆,郑国却偏偏走进我在的这一家。他可以在任何时候走进这家酒馆,却偏偏在我最走投无路的时候走了进来。也许,这便是不可测的命运吧。
    当时的李斯又怎能想到,这其实是一场有意的安排。虽说李斯不免认为扮充仆从有失体面,但想到终于能见到吕不韦,这点小小的委屈实在算不了什么,于是高兴地应允下来。
    受郑国提供的利好消息影响,李斯的股价顿时飙升,逆旅老板主动张罗着给李斯这一桌加酒加菜。李斯殷勤地劝郑国酒,又问道:“不知兄台欲以何策献于相国?”
    郑国是战国时代有名的水利专家,那时候科学家的地位和今天没法比,比较之受人歧视,说话也没人爱听,心里那个憋屈啊。李斯这一问,郑国甚至都有些感动了,也甭管李斯是不是自己的知音,便取出一幅地图,在上面指点着讲解开来:“且看,泾水洛水之间,为关中地,幅员广袤,然苦于无水之故,地实贫瘠,民终岁垦作,而仍饥以殍也。郑国之策,首起雍州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傍北山,经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蒲城而东注洛水,三百馀里以溉田,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不数年,则原田弥望,畎浍连属,由来榛棘之所,遍为粳稻之川,有丰岁,无凶年,关中为沃野,秦得以富强。”
    郑国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横飞,以为天下妙计,莫过于此。李斯于水利虽为外行,却也觉得郑国的这个创意听上去很美,但隐隐又觉得其中另有玄机。反正事不关己,他也无暇细想。两人杯觥交错,尽欢而散,约定好次日同去相府。
    郑国领着李斯来到相府,把李斯推荐给吕不韦。吕不韦就留李斯在相府打工,做抄写文书的工作。他的字写得好,工作也认真,取得吕不韦的信任后,他的工作由“抄写”改为“抄送”。你别看这一字之差,其中大有文章:“抄写”者,只坐办公室。“抄送”是既抄又送,别看这“送”是跑腿的活,重要的是看“送”给谁。李斯抄写的文书是送给秦王的,以前只管抄,不管送。如今送给秦王的文书都由李斯抄,也都由李斯送。
    李斯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他对秦王说了这样一段话: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他先论述了把握时机的重要,判断一个人是平庸之辈还是能够成就大事业的雄主,就看他是否能抓住时机逞意遂志。接着他回顾了秦国的历史,指出一代雄主秦穆公之所以没能完成王霸之业,是因为那时还有个名义上的周天子存在,时机尚未成熟。如今周室已亡,中原诸国无不像秦国所属郡县那样臣服秦国。秦国已强大到这个程度,大王您又如此英明贤德,兼并六国就如同拂拭灶上尘埃那样轻松。最后归结到“万世之一时”,现在已经到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最佳时机,如果坐失良机,那么“诸侯复强,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在李斯看来,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六十多年前宣太后、魏冄专权的局面又一次在秦王宫内重演,天赐良机,给了他一个扮演范雎的机会。但他比范雎更高明,更策略。他跳过太后、吕不韦,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只字不提,却提出了一个时机,一个目标,意思很明白,就是让秦王摆脱太后、吕不韦,把握住时机,单独去完成统一大业。至于谁来辅佐嘛,您心里清楚。
    嬴政听了非常高兴。他一定联想到了六十多年前的那场宫廷斗争。当年,宣太后、魏冄已形成庞大的势力,而秦昭王则是孤独一人;如今又何其相似乃尔!一边是太后,一边是仲父,也都各有门户,而自己却成了孤家寡人。那时,昭襄王多亏了范雎,我现在也终于有了范雎,他现在就站在我的面前。这样的人才不用,那才叫坐失良机呢!
    于是,嬴政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在我这里工作吧,不用回相府上班了。
    “丞相还要我去抄《吕氏春秋》呢!”
    “不用理他了,他那破书,我早晚给他烧得一本也不剩!”
    从这句话里,李斯听出了嬴政对吕不韦的恨意。于是,他讲了自己那天夜里在暗中看到甘罗被害的情景,证实了嬴政对吕不韦的怀疑。
    于是,嬴政派人找来了咸阳卫戍司令昌平君,告诉他只听国王一人的命令,李斯担任国王与卫戍司令之间的联络员。
    不久,嬴政又任命李斯为客卿,命其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李斯还是按照范雎制定的“远交近攻”策略,进行部署,除了军事部署,最重要的就是使用“金钱计”——派特工携带大量金钱,去六国活动,收买诸侯身边的大臣,以配合军事进攻。
    李斯对六国宫廷大臣的策略是“能收买的就为我所用;拒绝收买的就杀掉!”
    为了表达对秦国的忠心,李斯还申请把妻子和两个儿子搬到咸阳来,嬴政当即批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