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炮灰男配

第6章


    这事,就要从两天前说起。
    两天前,张虎和张老关系只能算得上是一般。毕竟再怎么样,两人的年龄差距摆在那儿。只是凡事都有个例外。两天前,两人闲聊之中,张老无意得知张虎竟是识字儿的。顿时心生好感。要知道,一个村子里,大凡识字的人家无一不是地主或富农,更不用说是偏僻的张家村了。连饭都吃不饱,更何谈读书战乱时的国情如此罢了,这也是张虎在熟悉了这个时代后的感慨。当然,至于是从哪儿学会认字的,这理由倒也好说。张虎从原主的记忆里得知原主的祖父原就是个秀才,也曾为原主开蒙过,那个不多当时太过年幼,认的字并不多。而现在,这个身体里有着现代张虎的记忆,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而村里的识字老人几乎没有,张老也基本上是没有可以聊得来的人。不几时,张老便将张虎因为知己。或许是张老孤单的太久,每逢碰到张虎,他都要唠嗑个半天。一时激动之下,张老十分自豪的拉着张虎去看他那一屋子的藏书。
    事实上,张虎的确是被那一屋子的书给震惊了。整整一屋子的书,囊括了天文地理,四书五经,道藏佛经,以及各种农业,养殖业等杂书。作为一个曾经步入上流社会的张虎来说,鉴赏的眼力劲还是有的。不难看出,其中许多不乏都是已经绝版的古籍。
    当然,虽说张老睿智眼界开阔,但受乱世影响,价值观方面和张虎是远远不同的。这些书不能吃不能喝,远不如几块大洋来得实在。毕竟,从从阶级上来讲,张老也只是社会的中下层罢了。即使再怎么珍贵,乱世里,书也只是几张纸,远比不上钱粮实在。盛世古董乱世金,说的大抵是如此。
    而张老收藏了这么多书,并不是因为他爱读书。只是因为无法科举的一种执念,一种寄托罢了。张老也算是个半个文人,对书有着文人一般的喜爱。真要说起来,张老真正感兴趣的也只是四书五经和一些游记罢了。而其他杂书,眼睛不中用的张老也没兴趣翻阅。
    O
    这些书的价值,张虎刚开始也只是定义在古董上面。倒也没想过是什么武学秘籍,医药宝典什么的。毕竟,有那么大价值的话,也不会被张老大大咧咧的摆放起来。因为想要多了解这个世界,同时抱着看看的心态,张虎便想借阅一番。
    可是,张老舍不得,他是爱书之人,虽然对那些杂书不感兴趣,但也是很珍爱的。不过,张虎作为唯一一个可以和张老说得上话的的人,张老还是比较宽容的。他同意张虎翻阅,却不同意张虎借走。
    因此,也就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几乎一整天,张虎都是在张老的屋子里度过的。虽然麻烦了些,但也解决了张虎吃食的问题。毕竟上次,刘芸送的馒头,最多也只能定顶个三天。刚开始,张虎也是不好意思吃一个孤寡老人的粮食。于是到了饭点儿,就想匆匆溜走。不过,姜还是老的辣,最终,还是被张老给硬是留了下来。
    用张老的话说,自己虽年老孤苦一人,什么没有,吃的粮食还是有的。要是张虎不意思,没事儿,碰他唠嗑唠嗑,等他老死后,逢年过节给他多烧点纸钱就也行。张老说到这份上,张虎也就没好意思再推辞。
    不过,话虽这样说,张虎还是会尽量做些能做的活儿。比如砍柴,烧饭,挑水,甚至是煮饭洗衣,张虎都统统一手包了。
    倒不是张虎为了省粮食,就赖在张老这儿。张虎也没有办法,那些书他看得实在太入迷了,而且那些书对他真的很是有用,再加上他本没有多少时间,距鬼子扫荡迫在眉睫。
    也正是在认真翻阅那些杂书古籍时,张虎才真正清醒地意识到这些古籍的价值。
   第7章 道家
张老的古籍不仅数量多,内容涵盖也很广泛。其中最多的就数道家的典籍,道藏了。张老收藏这些道书并不是因为向道之心。而是因为爱书如命的张老不忍看这书籍被拿来做引火之用,拿钱粮和别人换的。不过,也没花几个钱就是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适应,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世界的张虎,清楚的知道这些在他看来无比珍贵、价值黄金的道书在世人眼中恐怕就是一堆废纸。哪怕就是像张老一样的爱书之人,也认为其只不过是些浪费笔墨的无用之书。看看这些道书被扔在墙角处铺满一层灰的待遇,再对比一下那些被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架上的四书五经,医书等杂书。就可以看出张老对这些道书的不以为然。
    相比于华夏其他文化的传承,道家的传承,似乎要凋零许多,甚至可以说是断绝。这是张虎翻阅了许多史书得到的结论。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统治者的决策。不得不说,齐太祖的到来改变了许多。不知是什么原因,齐太祖本人对道家有着深深地厌恶,再加上皇权与道家理念相冲突,齐太祖对道家的打击不可谓不严重。而另一方面,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真正的得道高士在此时间竟全部消失踪影,彼时佛教盛兴大昌。
    诸多条件之下,道家的传承早已不多。直至齐末,洋人的炮火打来,战火在这片大陆燃起,道家的传承几乎断绝。
    想到这些,张虎不禁联想起了前世道教的衰落。前世也似如此,深受西方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 ,佛教甚至还有基督教在华夏国土盛行,而本土道教却早已凋零。前世曾是一名道家外门弟子的张虎对此是深有感触。
    说起张虎前世道家外门弟子的身份来,还得从张虎小时候说起,前世的张虎是个孤儿,红色年代里,一个无父无母无房无田的孤儿能活下来,着实不容易。张虎能活下来,并不是靠着所谓的百家饭活下来的。张家村的人或许会可怜他,施舍一些饭菜,但也只是一时而已。
    物资匮乏的年代里,连自己的孩子都吃不饱,养不活,怎么会将粮食给一个无亲无故的孤儿呢!
    而张虎能活下去,则是靠了山上破道观里的一个老道士。老道士是个真正向道之人,只可惜一生却没什么成就。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张虎,恰逢老道觉得没人传承自己衣钵,深感孤单。于是,便收下了张虎。可以说,张虎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都少不了老道的身影。
    像张虎这样没上过学的孤儿,没有成为街头混混或是仇视社会的不法分子,而却成为了国家知名的富豪,可不容易。这其中除了张虎本身自己的性格外,多多少少也有很大一部分有着老道的熏陶。
    在领养张虎五年后,老道就去世了,。但到底还是让张虎受益了不少。张虎的字是老道手把手教出来的,也算是小有成就了。而五年里,张虎也是翻阅道书典藏无数的人。而在老道去世后,张虎更是勤耕不辍。在老道的熏陶下,当然张虎也没学到什么所谓的道家术法神通,本来嘛,老道自己都不会。可张虎的为人处事却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而现在张老这些无用之书在张虎这个道家弟子看来,无疑是一块宝藏。而在真正看过这些道书后,张虎才发现这些道书的珍贵之处,甚至超过了他的想象。也才真正明白道家没落的真正内因。
    也无怪乎老道穷尽一生,都无法真正踏入道门,领悟道法奥妙。这是因为老道手中,甚至前世整个个世界的道书都缺了一半。而这个世界道门衰败也是因为如此。两个空间的道书,就像是一块玉佩被分成了两半。一块(前世的空间)有意无形,有着道家的思想,道家的基础理念,却只是泛泛而谈。一块(这个空间)有形无意,道法高深奥妙,却无详解基础入门,让人无从下手。这就像是讲义和课本之分。老道空有讲义之书,却无真正的修行典籍,又何谈入门。而这个世界,高深的道家修行之书有,可是,没有注解,没有基础理念,更无人教导,这无法让人看明白的书不是无用之书又是什么?就像张虎现在修炼的最为基础的道家呼吸吐纳之术和最为基础的锻炼身体的易筋锻骨术,真正理解了这两本道书的奥义,其实并不是很难,可偏偏这华夏大地上,能够理解的又有几人。不了解最基础的道家理念,甚至连最基础的阴阳五行都分不清,又怎么能理解真正的高深的道家修行之术。
    综上,有着上个世界记忆的张虎对这些高深的道家修行之书,无疑是能理解个七七八八的。张虎也不得不感叹,求道求道,机缘不可少。想想曾经的师傅老道人,张虎也一阵唏嘘。他虽对求道是极为感兴趣的,只是却做不到像老道那样痴迷,能够心无旁骛,耗尽一生来求道。可惜,师傅他却没他这样幸运。最终,抱憾终生。
    清冷的月光洒落,寂静的村庄迎来了黑夜的到来。破旧的泥草屋里,张虎躺在床上,双目紧闭,呼吸舒缓而轻柔。若是旁人看到,必定以为此人是睡着了。其实,这说来是也不是。
    张虎此时是在睡觉,也是在练功。其实,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张虎的一呼一吸,一起一伏,极有规律,似乎蕴含着某种真义。只是这种规律和真义,似乎断断续续,时有时无。
    其实,此时的张虎 是半睡半醒的状态。他已经有些迷迷糊糊了,只是下意识的用着道家的呼吸吐纳之术。只是现在的张虎还没真正掌握随心而呼,无意而吸的境界。现如今,已经快过去十天了,张虎每天依旧会去张老家坐一会儿,看会儿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