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雍正穿成纣王

第54章


然后随着杨戬一事,胤祥也难免说起自己在归来途中遇到比干的手下火宵,然后顺便救了火宵一命,并助其调查事实的经过,说得雍正连连点头。
    “虽说我早就猜到那秦蜀侯平鑫寿的底子不干净,却没曾想到他竟然这般蠢笨。我本就在四处征讨那些有异心的诸侯,而其余人等即使觉得自己不会被迁连,可这段时间怎么说都得暂时夹着尾巴做人的。可偏他就反其道而行,还勾结恶蛟龙和妖道,这可真是明目张胆,变着法子的把把柄送到我手上,还真是寿星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倒不能这么说,毕竟若不是那杨戬几分运气,再加上几分的能耐,想必这平鑫寿已经成了事了。到那时,平鑫寿把杨天佑除了,随后再上个折子请罪,我们也没办法为了一个已死的人再过多的怪罪他,不是吗?顶多就下个旨意责备一番,但再多的却不能做了。因为其他的诸侯界内都早就没有所谓的郡守之流了,而这些诸侯也认为,这平鑫寿容忍了杨天佑这么多年,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胤祥的话倒让雍正一阵的深思。
    这说法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但不得不说的是,那些诸侯们肯定是如此想的。那么,为了不让剩余的诸侯不至于过分反弹,也许也该给平鑫寿另外安上一些罪名才好。
    雍正盘算着该安些怎么样的罪名,胤祥倒是给了他一点提示:“我记得,那平鑫寿原先是姬昌的女婿?后来他见姬昌被咱们弹压,就把他那元配给休了,又另外娶了一个?”
    雍正眼睛一亮,立时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
    平鑫寿的为人,相信没有一个诸侯能看得上的,尤其他原就是庶子,本没有继承父位的可能,而且就算继承了也该是秦蜀甸,而非秦蜀侯。
    因此,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实乃拜了姬昌所赐。
    可这个人,说翻脸就翻脸,那丑恶的小人模样,实在让人所不屑。
    而雍正,就是看准了平鑫寿的不得人心,便决定从这一点上着手,让平鑫寿被民所返。
    因着火宵还没带着人证回来,所以雍正先把证据摆在一边,不打算立刻就下旨令平鑫寿放了杨天佑,而是让胤祥令他手下的妖精到秦蜀一带散播谣言,败坏他的名声。
    其实,也不算是谣言,不过是说说他平日里的为人,又言及他那背信弃义的事迹,还有与恶蛟龙以及妖道勾结,祸害百姓的种种事宜。
    当然,这并算不得什么,因为百姓向来都是很会忍耐的,只要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地方,为官的再恶,他们顶多就有点怨言,而不敢有丝毫的动作。
    可是,若是雍正使了点法子,来了个官逼民反呢?
    大商有四百诸侯,这些诸侯的为人参差不齐,有的贤明,有的昏庸,自然也少不了如同平鑫寿这般个真小人的,可是,能逼到治下的百姓造反,那可就是前无古人,后怕也无来者了。
    雍正做的实在不多,只不过是让胤祥底下的小妖们迷惑了秦蜀侯府内的小人,让他们做尽了恶事,也煽风点火,给百姓们制造恐慌的情绪,再在最后,告诉他们,其实远在朝歌的陛下听闻了平鑫寿所做的恶事之后,也是多有不满,只是少了个借口处置罢了。
    而若是,他们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让陛下有了借口插手的话,再让杨天佑继续做秦蜀的郡守,大家可不就有好日子过了吗?
    百姓总是无知的,虽说利用他们实非大丈夫所为,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且雍正自然也不会让百姓白白的出力,只要到时候让杨天佑继续做了秦蜀郡守,再免了那里一年的赋税,也算是一种慰藉了。
    相信,百姓也会很满意的。
    更何况,平鑫寿勾结恶蛟龙一事可是真的,与妖道有关系也是真的,陷害秦蜀郡守杨天佑一事更是真的,手下做下的恶事也同样该算到他的头上,所以,除掉他也是为民除害,很该理直气壮才对。
    而炽法侯,别说他是平鑫寿的岳父,即便他不是,凭着他原先纵容恶蛟龙为祸百姓,后头又让平鑫寿收容这只恶蛟龙,也不算什么无辜之人,雍正自能也趁机收拾了他。
    至于那恶蛟龙和妖道,胤祥也不是吃素的,即使是他手下的小妖们,相信也能找出好些足以消灭他们的。
 第六十三章
    不过几日,秦蜀一带就传来了百姓造反的消息,而且还是官逼民反,彻底得打了秦蜀侯平鑫寿的脸。
    只是,此时他也有些自顾不暇了,更别提脸面不脸面的事情了,因为造反的百姓太多,平鑫寿的军队拦截不住,已经让人流逼近到侯府外头了。
    本来,有恶蛟龙和妖道在,平鑫寿很该死有恃无恐的。
    可是雍正和胤祥固然有心铲除掉平鑫寿,却没有害死许多无辜百姓的意思,毕竟这些百姓虽说是平鑫寿治下的人民,却也同样是大商的平民,怎么可能因此而出现大面积的死伤呢?
    胤祥倒比较无所谓,因为他此生为妖,早已不把人类当成自己的同族了,唯一让他看在眼里的,只雍正一人尔。可是雍正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被害,所以胤祥少不得就要比原计划内更快出手,把恶蛟龙和妖道给解决了,使得平鑫寿不能再指使他们为害百姓。
    只是,恶蛟龙可以当场处死,可妖道却要先留着,因为杨戬身上还留着妖道所施的妖术,变成了一个怪物的模样,所以,只有暂时留着这妖道一命,解了杨戬身上的妖术之后,才能决定他将来的下场是死,还是生不如死。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下场,对于妖道来说,怕都好不到哪里去的了,因为对付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掏了他身上的妖丹,以及他身上的一干宝物,赏给此次的有功之妖们。
    这个妖道身上倒真有几样好东西,想必是害得人多了,从那些无辜之人身上抢来的。只是,这些抢来的东西又沾了本来的主人的鲜血,自然也充满了怨气。这对于妖道来说,很是有修炼的作用,对于胤祥手底下的妖精们来说,也能助长他们的妖力,可要用它们来讨得雍正欢心的话,就不太好用了。
    因为这些东西放到普通人的身上,会害他们失了常性,而雍正虽然不是普通人,但他也还算不上是正统的修道之人,一个不好,走火入魔事少,就怕丢了性命。
    索性胤祥虽说是个妖修,但妖也有妖的好处,起码他知道该怎么除掉那些东西上头沾染的怨气邪念。
    说起来,这些东西对于胤祥来说倒真真是个意外之喜,毕竟他自潞西返回朝歌途中,经过无数的集市,都没能挑到可以拿得出手送于四哥的物件儿,谁知一次意外的出手,竟就能得到这些好东西呢?
    这好人,可真没白做。
    胤祥下了结论之后,便兴冲冲的让手下给雍正传了口讯,告诉他这几天自己都有事,不能进宫,然后便带着那些东西回了自己以前修行的,位于昆仑山的洞府之中,暂时闭关了。
    胤祥闭关倒是闭得潇洒,却不知雍正收到他这句莫名其妙的留言之后,那满心的郁闷之情。
    而此时,比胤祥更早打下胜局的胤祯已经带着军队回到了朝歌,求见雍正了。
    对于胤祯,雍正一直有着比较复杂的心思。
    前世时,雍正一边觉得对方毕竟是自己的弟弟,血缘亲情是斩不断的,一边又觉得亲弟弟却百般给自己拆台,还不如不同母亲的胤祥和十七贴心,实在是说不出对他是恨是怨了。
    而今生,胤祯虽然不再与雍正是兄弟了,可是他转世的身份偏偏又是姜子牙,让雍正拉拢又不是,防备也不是,更不知该亲近些还是疏离些,真真是百般为难。
    可是不管对方前世是何身份,今生又是何人物,既然此刻为朝歌打下了胜仗,又来求见了,雍正也不好不见,只能让人将其宣了进来。
    而雍正唯一比较庆幸的是,虽说他并不知道胤祯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他也算是看出来了,胤祯似乎再无心与自己作对,也算是比较令人安慰的事情了。
    不过,雍正也无心再跟胤祯纠缠,只让前世的种种就这么过去了吧,何必再坦诚了双方的身份,继续前世的恩怨呢!
    所以,不管何时何地,雍正只把胤祯当姜子牙看待,而非爱新觉罗胤祯。
    索性胤祯并不知道胤祥已经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雍正,见他看着自己时那冷淡疏离的眼神,只拼命的自我安慰着,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才会有些表现,而自己并不该因此而郁闷生气。
    此次,早就听说胤祥比自己更早回来的胤祯并没有在雍正的身边看到对方的身影,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欢喜,但面上总算没因此而露出痕迹来,只例行公事一般的把战时的种种情形报与雍正,然后便等雍正的发话。
    胤祯知道雍正有心恢复大清时候的政治结构,可是他也是看过《封神》一书的,当然也知道姜子牙此人并没有仙缘。
    即使那时候的胤祯其实并没有前世的记忆,但每夜那串连不起来的梦仍让他明白了什么,而且也足以让他想起《封神》这本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