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风云

第130章


瞧着一脸不在乎的郭右五,张永暗想我这兄弟还是嫩了点啊,朝廷的官员们沾亲带故的,太皇太后的这个弟弟可没你想的这么简单。
他们二人走了,吴从明觉得泼了面子,也匆匆告辞。剩下丁半城一家大小,丁半城现在还没缓过神来,狐疑不定。“老二,你说说,这个五爷是什么用意?”
老二沈璟德犹豫道:“我估计着这小子顺着梯子爬下去了,嘛的,嘴上还卖乖。”
老三李余光也说了:“大哥,我瞧着也是这个意思。你想,张公公看谁的面子?还不是太皇太后的面子。那小子听谁的,还不是听张公公的。张公公既然来咱们这儿了,就是准备带个和的,哼,这小子倒会狐假虎威,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沈璟德接道:“是啊,敢在吴家面前摆谱,以后等着吃亏吧。”
丁半城摇摇手:“不一定啊,这个五爷能在张公公面前张牙舞爪的,二人交情绝不一般。吴家,哼,弘治爷在的时候估计说话还有人听,弘治爷走了,这茶也凉了,那小子吃定了不把吴家放在眼里,所以才人五人六的。只是他要明德日行一善,不知道怎么才算是日行一善,唉。”
丁明德一旁插话了:“父亲,二位叔叔,这摆粥棚算是行善吧。”
“行!”丁半城一拍椅把:“我等就信那小子一回,明德到南城去开个粥棚,不,一个不够,东南西北九门城外,开九个。明德亲自散粥,开到年底,过年前宫里面不是有批药材的采办吗?到时候咱们再去试试水性,那小子是不是在耍我们到时候就知道了,那小子到底有多大能耐到时候也知道了,就这么定了。”
    正文 第九十九章 茶道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3-1-16 8:38:25 本章字数:5256
杨廷和听到下人来报张永张公公亲临府上,头疼了半天,这会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人就是张永了,说到底自己算是食言在先,可自己的难处又有谁明白?都察院向来都是清闲衙门,陛下登基没几天,突然把自己摆到了风口浪尖。
裁并东厂,的确大快人心,可自己的都察院就没那么安心了,陛下这手显然是拉拢自己,摆明了是要让自己接东厂的班,继续当陛下甚至内廷的千里眼顺风耳,这一来整个都察院就成了朝廷各部的对头。
再则,收并神机营,本来屁大的事,陛下不愿意亲自开口,非得让自己表忠心,这不害人嘛。本来这段日子朝廷各部看自己的眼神就敬而远之了,再贸然出这个头,别说别人了,自己衙门内只怕都要造反了。什么内廷的走狗、内宫的打手等等,难道自己非得和陛下干上那些人才高兴?谢迁大学士前几日还问了几句话,言下之意就是别拿各部各司开刀,什么事得事先通报他那儿去,都察院,必须是朝廷的都察院,必须服从文渊阁的领导,不许扰乱大局;自己怎么乱局了,自己的苦衷和谁说去,左右一瞧,现在已经里外不是人了,唉....
再不愿意也得见人,杨廷和磨蹭了好半天才移步到书房,说真的,每次见到张永还真不好意思,每次都得编个理由忽悠他,张永也是倔脾气,咬上就不放了,属狗的吧。
杨廷和入了书房,才发现今儿除了张永还有一人,三十左右的年纪,干净的打扮,脸上带着似有似无的微笑,安静的坐在张永身旁,一双眼睛好不忌惮的盯了过来,眼神里透着神采和善意,整个人温文如玉般,落落大方。
“杨大人。”张永起身,说着指了指郭右五,道:“这是......”
没等他介绍,郭右五上前行礼,道:“卑职郭右五,顺天府南路厅经历,拜见杨大人。”
杨廷和闻言抬了抬眼:“哦,你就是郭经历啊。”二人素未谋面,似是想识已久,互相这么直接的打量起来。杨廷和看着眼前这人,联想起他了解到的关于这人的一切——陛下的蹴鞠教练,直到现在陛下还是以教练相称,可见此人深得眷宠;练兵神机营,据说此人练兵手法很有奇特,颇得张伯伦的称赞,中秋阅兵就是他的主意了;还有新式火药的出炉,不知道从哪儿讨来的方子,改良后的火药被兵部奉为神物,刘大夏都说此物可敌万军....
这些还罢了,裁并东厂极大可能也是此人的主意,陛下年纪轻轻,刚刚即位就来了一套连环招,就他身边的刘瑾、张永等人,耍耍小心眼还差不多,能动动嘴就让朝廷各部互相猜忌,还有目标明确的不惜代价都要执掌兵权,难道也是出自此人之手?手腕老道得简直可怕。此人看来聪慧至极,可惜走的路子不正,非正道也。
这也是郭右五首次这么近距离的私下接触朝廷的大员。杨廷和,成化十四年,二十岁不到的年纪参加科考一举中魁,殿试居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可谓少年成名;曾任左春坊大学士,也算陛下的半个老师了。此刻着一身常服,态度和蔼,眼神有力,举止大气,丝毫没有大员的威严感,可就这么随随便便的站着,屋子里顿时充斥了一阵强大的气场,那是多年朝堂大员养成的气势,不怒而威,说的就是这个吧。
电光火石间,二人互相打量完,杨廷和示意二人落座,下人见势奉上茶水,然后悄悄的出了书房,顺手带上了房门。
“杨大人。”张永坐不住了,今天再没个准话,他准备耗上了:“您也算陛下的老师,陛下一直以师座相维,杨大人可不要让陛下失望哦。”
“岂敢、岂敢。”杨廷和依旧面似春风的应着,张永张公公的地位不低,能这么直接的道出来意显然是乱了阵脚了。“公公,在下也有苦衷啊,不是不为之,实难为之也,公公准在下多周全几日,时机成熟,在下自然责无旁贷。”
这些话张永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哪还能就这么算了,又道:“杨大人,你说的时机又是何时?”
杨廷和没有回应张永言语中的不满,依然微笑道:“公公,都察院不是内廷,什么事都不是在下一人说了算的,在下上面有文渊阁,身处四周是朝堂各部,牵一发而动全身,容在下商榷几日,可好?”
“为何商榷?杨大人,难道当初陛下和您的约定不是商榷吗?”张永的耐心渐渐的到了底线。
杨廷和依然春风满面,道:“公公,在下愚钝,容我多想想,一旦时机成熟....”
张永‘蹭’的站立起来,道:“杨大人,我张永不是三岁的小孩子,陛下也不是当初做你学生的时候了,此事若不是当初定好,我又怎会再三催你,大人你今天就给个实话吧,什么时候办,咱家也好回去交差。”
杨廷和略略楞了下,复又恢复满面春风的样子,上前扶住张永的肩部,道:“公公,这又何必,请坐、请坐。”一个真发怒了,一个却是春风满面,语气和蔼的再三赔罪,二人就这么你来我去的搞了半天。
一直没吭声的郭右五暗暗咂舌,杨廷和真是狡猾大大的,就这手涵养的功夫,一般人还真学不来,不管你怎样,他始终不怒不燥,一套干净利落的太极拳,你真拿他没有法子。
呯!张永喝了一口浓茶,茶盏重重的落在桌上,发火没地方给你发,交差也没个准话,想走?心有不甘;欲留?忿忿难平;此时的张永早已乱了分寸,不由得眼睛瞟到了一旁也是春风满面的郭右五。
“大人,好茶。”郭右五适时的开了口。
杨廷和眼角一挑:“哦,郭经历也喜茶道?”
郭右五微微颌首:“不敢在大人面前放肆,只是这秋风干燥,人的性情也浮躁了点,若得大人的一杯好茶,入得了心扉,实乃痛快之事也。”
杨廷和跟着也摆起了茶道:“是啊,好茶须得好心情品,能品到茶的三味,也算是同道中人了。”
“哦,请问大人如何理解茶的三味?”郭右五欣喜的问道。
杨廷和没有推诿,婉婉道来:“汉唐盛世,佛教传入我中华大地,信众云集,无一不以茶解困、净心,久而久之便成禅茶一体。茶可以呵护众生,以到达超凡的境界,此乃道味也。茶叶原本生长在大树之下,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幼芽初发,便屡遭风雨摧折,摘取后还要历经百般搓揉,直到品尝时才在杯碟中展现风姿,散发超凡芳香,此乃滋味也。古人以茶会友,修身养性、怡情悦志不可或缺,此乃趣味也。不知郭经历以为否?”
郭右五颇为受教的点点头:“杨大人博学古今,卑职钦佩。茶为饮品之柔,茶为心品之美,茶为天品之大,这就是卑职以为的三味。卑职藐论,大人一笑之罢了。”
杨廷和沉吟半刻,禁不住问道:“请教,何为天品之大?”
郭右五微笑道:“人这一辈子,有艰辛、也有快乐,一切顺其自然,诚心诚意对待生活,不必去追求长生不老,合于天性,尊重自然,豁达开朗,便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快乐,达到人生极至。就像这茶叶一般,一样的茶千人喝,出千味,何必在意味味相同?能入得心扉者,自然是好茶。”
张永莫名其妙的看着二人论着茶道,下意识告诉他郭右五找到了和杨廷和沟通的渠道了,也只有他了,能和杨廷和摆上道道,狡猾的杨廷和啊,看今后怎么收拾你。张永心里默默骂完后也像找到了茶道似的,重新品了一口茶水,复又轻轻的放下。
杨廷和看在眼里,心里‘咯噔’一下。张永不简单啊,这么快能静下心来,有道行啊。
“大人,卑职斗胆,在大人面前讲两句实话,请大人恕卑职无罪。”郭右五准备开门见山了。
“请讲。”
郭右五起身规规矩矩的行了个礼:“不知有何事烦恼大人,能否直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