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风云

第153章


还特别强调,必须亲自禀告给秋大人和刘大人,他们俩必须亲自带着衙门的人马上来现场。
家丁们带着两个必须出发了,去兵马司的那个碰了个软钉子,绕了半个多时辰,连秋西安的面都没见上,别说秋西安了,连个带乌纱帽的官都看不见,家丁不知道怎么办了,急得在兵马司的门口哭了起来。
去顺天府的家丁机灵点,好说歹说遇上了刘大人的师爷,胡师爷一听是寿宁侯他老人家的事情,连忙答应亲自安排,结果家丁看见出来的衙役也哭了,两个老的走路都颤颤悠悠的老书吏拿着铁尺出来了。
家丁迫不得已,带着俩位老先生到了南城,寿宁侯一见气得跳起了有三尺高,当街就大骂刘西元以及他的家人,骂了半天,天也快黑了,还是管家明白事理,悄悄了说了:“侯爷,小的看这里面有古怪啊,兵马司和顺天府都极不配合,这不正常啊。”
张侯爷细细一琢磨,是啊,这是明摆的不想管了,不会吧,连升楼是什么神秘人物开的?这大的面子,连衙门的都敢为了连升楼不惜得罪与我,不正常,相当的不正常。当下惦记着儿子在连升楼里面吃亏,当下心一狠,老子去宫里面,锦衣卫的总能收拾这帮家伙吧,今日非得诛他们九族不可。
当下便吩咐下去,命府里面的家丁盯紧了连升楼,张侯爷急忙动身赶去了紫禁城。入得宫内,张侯爷找到了锦衣卫的指挥使石文义,听了寿宁侯的公子被绑架了,石文义二话不说,一边吩咐点齐人马,一边进去禀告一下刘公公。刘瑾一听也大惊失色,什么人这么大胆,胆敢绑架寿宁侯的公子,要是太后得知了还了得?当下允了锦衣卫速去办案。没等石文义指挥使出宫,一个小太监从后面追了过来,拉住了指挥使大人低语了几句,石文义作大悟状,然后朝寿宁侯躬了躬身,一言不发的带着人马撤了。
这下把张侯爷搞得莫名其妙了,怎么了?连升楼的老板在宫里面还有关系?老子的儿子被他们绑了啊,你们以为是好玩的啊。卧槽,草你个石文义、草你个秋西安、草你个刘西元、草你个刘瑾,都***不识相。
张侯爷站在宫门口骂了老半天,不行,天色已晚,再找人救我儿子的话,出了意外就麻烦了,张家就这么一个传宗接代的了,得,找我姐去。张侯爷顾不得问候刘瑾他们以及家人了,急忙赶去了长寿宫。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八章   江湖传言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3-1-23 8:20:50 本章字数:3684
入得宫里,张侯爷抱住姐姐就哭诉开了,什么顺天府的刘西元、兵马司的秋西安,甚至连了石文义、刘瑾都在他的嘴里被说成了那伙流氓一路的,绑架了他的儿子,还有没有天理了,弘治爷刚刚走没多久,是不是要连他们姐俩也要赶走了.....
张太后到底是见识多点,没有听信他的一面之词,甩开了不争气的哥哥,怒道:“宏远侄儿惹的事还少了,别人不为个什么的话怎么会绑架他?还有了,司礼监的刘公公是你能瞎说的吗,还成一路的了,笑话,刘公公不管这事肯定是事出有因,说,到底这么回事?”
张鹤龄便一五一十的把早上慈仁寺的事情说了,大概的事情也简单,遇上个狠人了,绑了宏远,讹咱们张家五千两银子,他气恼不过,带着府上的护院和家丁去救人,反被几个混混打得落花流水,顺天府和兵马司肯定是得了消息,都躲了起来,包括刘公公。
连锦衣卫都有那个狠人的关系,到底是何方神圣?张太后思索半天,也想不起京城有哪号人物能有这般手笔。“去,请司礼监刘公公前来。”张太后心想,既然弟弟不知道对方是谁,刘瑾总该知道吧。
刘瑾果然知道,来了后,刘瑾老老实实的回答了张太后的问话,张侯爷得罪的不是别人,正是陛下的教练大人,陛下最宠幸的人之一。石文义是他刘瑾喊回去的,他实在是得罪不起那人,建议太后直接找到陛下那儿,否则这件事情很难办。刘瑾在心里盘算着,最好你们两个拼个你死我活的,咱家倒要看看在陛下心里面,是母后重要啊,还是教练重要啊?嘿嘿嘿......
张太后听了没有发话,摆手支走了刘瑾,心里却骂开了,好你个刘瑾,居然也不把本宫放在眼里,锦衣卫的人本宫看来是指挥不动了,这个教练和陛下是什么关系?难道正如刘瑾所说,陛下都给他言听必从,什么时候冒出了这般人物?......想了半天,还是得解决,她的亲侄儿被人绑了,皇家的颜面何在?张太后急忙的动身去了未央宫。
朱厚照听说母后的侄儿被教练绑了,当时就惊掉了下巴。寿宁侯他们家是什么人?京城里也是可以横着走的人啊,怎么就被教练给绑了,估计结了什么深仇大恨吧?机灵的朱厚照顿时联想到大婚的事情,心里盘算着是不是就现在跟母后做做交易?
张太后见朱厚照没有搭话,顿时脸就垮下来了,虽然她不是朱厚照的生母,但是三纲五常摆在那里,她现在就是大明朝的国母,皇家的威严岂容儿戏。
朱厚照看出来了,连忙欠身,道:“放心吧,母后,孩儿立马差人,先救出您侄儿再说。嗯.....”
张太后见朱厚照话里有话,便道:“陛下有什么事就直说吧,母后也不是不通人情的。”
二人都是绝顶聪明的脑袋,三言二语就明白了各自的想法。朱厚照心仪夏家大小姐,册立皇后的事情得太后和太皇太后做主,朱厚照希望母后成全了他。张太后阴沉着脸良久,算计着这件事的得失,若能将未来的皇后定成自己的人那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太皇太后她也不会就此罢手,二人必定有一争,自己和朝廷的老臣们关系一般,不如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面子大,胜算极微,与其到时候鹬蚌相争,不如现在退一步,现在允了朱厚照,还得了个人情,唉......张太后艰难的点了点头,一言不发的转身回宫去了。
朱厚照大喜,怎么教练胡来行事都能帮到朕,真是朕的福将啊,哈哈!招手喊过高凤:“去,你和教练说说,他绑的人是太后的亲侄儿,别闹大了,就说看在朕的面子上,赶快放人吧。”
“唉,明白了。”高凤领了谕旨,带着一直在宫门口守候的寿宁侯,赶去了连升楼。张鹤龄见是陛下的亲随大太监高公公亲自出面,一脸的愁云顿时九霄云外了。腆着个头,和高凤攀结着,高凤不齿张鹤龄的为人,也不好泼面子,一路敷衍着他,就这么赶到了连升楼。
侯爷府的手下们正蹲在连升楼附近的巷子里,看着天色大晚,加上两顿饭没吃,蹲得都眼冒金星了,这时看见侯爷来了,后面跟的是宫里面的太监,还有两个内宫的侍卫,连忙的一个个的冲了出来,重新拿上了棍棒,来了可是皇宫里面的人,那帮混混们再知道厉害了吧。
高凤见了寿宁侯的下人们准备狐假虎威了,冷笑道:“张侯爷,这事您是自己解决啊,还是让咱家来解决啊?”
寿宁侯听出了高凤的不满,连连赔罪,上去赶走了下人们,这会他可看出来了,连升楼的老板在高凤、刘瑾他们眼中比自己重要。虽然心里不快,但是不敢在高凤面前表现出来,暗想着先救出儿子再说吧,这笔帐以后慢慢算.....
高凤命侍卫和寿宁侯守在店外,独自一人进了连升楼,傻强客客气气的迎上来了,高凤道:“你五爷呢?”
“呵呵,隔壁吃酒在呢。”
高凤和气道:“走,带咱家去。”
傻强实相,规规矩矩领着高凤去了隔壁。一进去,荷,郭右五独自一人躺在椅子上,打盹在。张永刚刚看见了高凤前来,不想让陛下知道这事也有他掺合进去了,早闪了。
高凤瞧见了酒桌上的碗筷,知道还有一人,也没问,道:“老郭啊,那寿宁侯找到了陛下那儿,陛下说了,看你能不能先把人放了,你绑的那小子是张太后的亲侄子,你看....?”
郭右五起身给高凤拱了拱手:“行,既然你老高来了,我马上放人,不过...”
“还有什么事,你说,我老高不让你吃亏。”说着高凤也笑了:“估计除了陛下,也没人能让你吃亏的了。”
“嘿嘿!”郭右五道:“你要那个老孙子拿五千两银子出来,这事就算了。”
高凤问了问冲突了经过,知道了前因后果,一拍大腿:“吗的,是该这么治治他们了,行,我和寿宁侯说去。”接着转身下楼,找到了寿宁侯。
“什么?”寿宁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陛下都开御口了,那小子还敢讹我的银子,再说了,银子是小,这要是给了的话,明天全京城的就知道了,几个混混绑了你寿宁侯的人,你还得拿银子赎,这不等于砸了侯爷的牌子吗,以后谁还会把他放在眼里,这面子算是丢完了。“喂,高公公,你是帮本侯爷还是帮那几个混混,公公你今儿得把话说清楚了,出来时陛下怎么说的,有说了喊我拿银子赎人吗?”张鹤龄可不傻,他看出高凤在拉偏架。
高凤也没好脸色,干脆的道:“侯爷,跟你实说了吧,绑你儿子的人现在找不到,您要就是拿银子先把人赎出来,要就是咱家立马回去禀报陛下,等明儿天明了再出来找,你自己拿主意吧。”
张鹤龄气得胡须乱抖,倒不是心疼银子,他是气的是弘治爷在的时候他们姓张的在这北京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弘治爷走了还没半年,宫里面的就开始不拿他当回事了,太后亲自过问,陛下亲口谕旨,就这架势下面的人还敢阳奉阴违,现在堂堂的一个国舅爷杵在小巷子里,居然为了几个混混还得低头,张鹤龄气恼之下,两眼一黑,颤悠悠的倒了下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