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风云

第168章


郭右五正色道:“杨兄,诸位!第一,在下不差银子,每日还愁没时间花银子呢,不信杨兄问问文素兄,在下不打诳语。第二,在下不求诸位回报,但是在下对诸位有要求。”
“哦,请讲。”说到这,几人都在巷子里停下了脚步。
郭右五道:“还是那些话,一来诸位的学问要求成书,由我京西书屋卖到各地去,让诸位的成就能够被世人所知、被世人受用。”
“嗯,这点没问题。”王文素几人都点头附和。
“二来,几位要多收弟子,等几十年后,大家都老糊涂了,也好有下一代的才学们继承你等的学识,发扬光大、继往开来。这样,诸位终生的追求和辛劳也有了传承,我可不愿意看到诸位把学问都带到棺材里。”
这年头,讲究的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著书扬名是王文素他们终生的梦想,可是授业带学生,几人都很少往上面去想。也是,他们都是自身生活都很难自理的非正常人,自顾尚且不暇,何谈授业了。
郭右五没有在这上面和他们过多的纠缠,亲热的拍了拍王文素的臂膀,笑道:“掌管武英殿的太监这些日子又找我借了些银子,一时半会是还不上了,什么时候咱们一起去要回来可好?”
几人都明白了郭右五这句话的含意,饶是程大位这般无趣的人俱眉开眼笑,能这么大大方方的闯入武英殿,搜罗那些快失传的孤本,无疑这个诱惑力是他们抵挡不住的,他们几个书呆子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对武英殿的向往却是癫狂的很,当时几人就含蓄的表示如果郭右五方便的话,他们准备就过完年就入住京西书屋,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能够再进一次武英殿,喊郭右五做爸爸都无所谓。
出了半壁街的巷子,郭右五还在原地朝他们几人挥手,能够把这些书呆子聚到一块,也算是天大的善事,就算今天晚上睡马路也值了。送走了王文素他们,郭右五急忙喊来了小朱,这些日子没什么事的话去顺便看看宅子去,要求就一个,离着太液池越近越好,那时晚上无事邀上兄弟几个,对湖喝酒吹牛呗,人生畅快莫过于此了。
小朱不解,这儿不是挺好的嘛,离着五哥的心上人又近,隔壁对隔壁,想见面了,翻院墙就是,何苦又搬的老远的。郭右五一巴掌上去了,祥妹妹是跑不了,到时候二人成婚了,这岳父岳母的就在身边盯着,一些床上动作场景演起来祥妹妹会有心理负担的,小朱懂个屁啊。“执行力!”听到了这三个字,小朱飞似的跑开了,不就是花钱嘛,爷可是大款了。也难怪,郭右五把京西书屋的股份拿出了一成半,其中一成是小朱的,另半成给了林卯,现在林卯一个月赚的银子抵过原先一年的收入了,也开始想着心思换个大宅子了。
////////////////////////////////////////////////
弘治十八年十一月廿八日。冬至。
这天,文武百官都要在寅时(五点)前于金水河阶集合肃立,等待午门开启。这两天的天气雾沉沉的,这会天上还飘扬起了小雪花,零零碎碎,未等落地就化开了。郭右五穿了两件棉衣,袖筒里还藏了个铜手炉,就是这般装备还是冷的够呛。这会天色还黑漆漆的,像他这般的下级官员们扎堆似的聚到了一起,东一片、西一片的,大伙也顾不上和周围的人打招呼,都冷的不行,就连偷偷跺跺脚还得看机会。一旁的御史照例拿着小本子在监督秩序,谁要是咳嗽了、吐痰了、东倒西歪了,都拿本子记上,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京官们普便不愿得罪御史就是如此,他记上的这些可以报上去,也可以不报,可以记,也可以不记,虽然是屁大的事情,被人参多了自然在上面有了坏印象,还要罚俸,所以再大的官,平日见了御史们还得客客气气的。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  祭祀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3-2-7 8:18:36 本章字数:3179
陆陆续续,有几点灯火朝着众人站立的方位走来,众人一下子来了兴致,眼神放光,注视着来人,逐一打量着。能在早朝时有太监们打灯笼引路的,都是各部的尚书、阁老等一二品的大员,当然了,这些高官自然不会和郭右五等站立在一起,他们直接被太监们带入午门,内有休息室,火炭的伺候,诸大员们也顺便在那里聊聊朝事,至于外面小官们,就得比谁的身体更好了。
郭右五.不停的咒骂着这万恶的旧社会,暗暗庆幸自己还只是六品的小官,依着朝廷的律令,每日都有早朝,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觐见,也就是说四品以上的官员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得在这站上一个多时辰,等候陛下上朝。逢上陛下不舒服了,今天就算白站了,明天再来.....
终于等到天蒙蒙亮了,午门大开,都知监的太监们开始出现了,外面的众官员开始排队、进场、肃立,皇帝陛下祭祀的行程马上就要开启了。郭右五懵懵懂懂的,跟着身边的众官员照做,幸好袖筒里有铜手炉暖身子,来时林卯说过了,烧上一上午都熄不了,特制的。天上的雪花下得更密集了,渐渐地,众人的肩上都落了白花点点。
噼里啪啦和咚咚咚的鞭鼓声音从宫内传了出来,司设监的太监们出动了,司设监掌管皇帝陛下的卥簿、仪仗,众人知道皇帝陛下要出来了,祭祀活动正式开始。五鼓时,太堂寺堂官一员、赞礼郎二员、候时官二员由东西长安门、承天门、端门、午门、昭德门、中左门、后左门至乾清门启奏时辰,皇帝陛下也现身了,穿上祭服乘礼舆出宫至北天门外下车。赞引官、对引官恭引皇帝入北天门中门,然后转到西棂星门外盥手处洗手,之后从棂星左门升坛至行礼幄次诣拜褥前立,安拜牌官跪着将安拜牌于拜褥上放好。典仪官唱,乐舞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沿路行径,除了值守的禁军卫士和兵马司的差人,沿途所有百姓尽遣一空。皇帝陛下的大驾卤薄,出行时执事人员执各种法器按序排列好,由公卿奉引,大将军骖乘,太仆驭车,加属车八十一乘,天子乘法驾卤薄,出行时由京兆引奉引,侍中参乘,奉车郎御之,有属车三十六乘.......排场浩大令人揣口气都不敢。
至天坛,一番停顿后,祭祀仪式开始了,依着祖礼,祭祀礼仪分为迎神、奠玉帛、初献、亚献、终献、答福胙、撤馔、送神、送燎。过程之繁复,已让人瞠目结舌。郭右五暗底下都快傻了,原来以为礼部、太常寺等衙门都是摆设的玩意,这下才明白他们的职位有多么的重要,他们的事务有多少的繁杂,光是记住这些礼仪的顺序都是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作为主事的他们,还得每个步骤都安排得精确、准时、隆重,真不简单。
作为低级别的小官,这时的好处显现出来,郭右五只需跟在人群的最后面,前面的官员怎么做他们后面的就照旧就是,前面的官员喊些什么,他们假作般张张嘴就是,不发出声音也没人知道。也不知道跪下了多少次,终于等到了日上高头,这时雨雪已停,天空虽然没放晴,但总是稍稍没那么冷了。
折腾了一上午,祭祀仪式结束,午后,要在太庙为出征的将士举行仪式,现在大伙可以稍作休息了,像是郭右五这般的小官更是雀跃起来。下午的仪式不需他们这般的小官参加,五品及以上的官员才能参加,原因很简单,光是出征的神机营将士就有五千人马,太庙才多大点地啊。
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狂喜,折磨人的日子总算结束了,静待着皇帝陛下的礼舆回宫吧。明天、还有后天,皇帝陛下亲政的繁琐仪式还在等着大家伙,这会能躲就躲,可是苦了那些高官咯。
午时四刻,神机营的将士们齐聚太庙,周围是上千的文武百官和内廷的太监们,皇帝陛下亲临太庙,参拜祖先,同时为神机营和兴州卫的将士送行,祝贺他们旗开得胜。兴州卫的三万官兵并未进京,而是于昨日进发宣府,所以今天的仪式更像是为神机营一营为之。
祭拜完列祖列宗,剩下的事情就是礼部的一班人马在那里忙活了,虽然所有人都巴不得仪式尽快的结束,礼部的官员还是尽善尽美的完成该做的一切。最后,就是皇帝陛下授旗了,授完旗,神机营的五千将士将踏上迎战小王子的战场,至于能有多少人回来,就不得而知了。
张永这天也着了件皮胃,短短的,刚好裹住上身,也衬出了点行伍的气势。身旁的张伯伦更是锁子甲裹身,银光闪闪的,腰间一口龙泉宝剑,那是朱厚照亲赠的,朱厚照摸到了收拢武官的手法,就是多送些不值钱的东西,这也是教练教过的,武官们就吃这套,一旦获得皇帝陛下的亲手送的小玩意,哪怕是垃圾,都会当做宝贝终生收藏,逢人还会炫耀,一来二往,此武官就成了皇帝陛下的嫡系人马。不像一些文官,心眼子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
朱厚照不知道自己怎么想到了这里上去了,暗暗笑了笑,起身从龙椅上站起。毛澄大人急忙递过了鲜红的‘明’字大旗,上面侧书一行小字——正德皇帝陛下亲卫神机营(张),张伯伦单膝下跪,激动万分的从朱厚照手中接过营旗,眼珠子里已是红通通的了。
朱厚照很满意张伯伦的效忠,又看向了张永。张永鼻子一酸,双膝落地:“陛下,奴婢走了,奴婢这段时间不能在陛下身边伺候了,若是回不来,陛下莫哀,记得保重身体啊。”说话间泪珠子哗哗的流淌下来。
朱厚照心里也酸了,身边这么多的太监,唯独张永能帮他支起一片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