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第137章


我不想见她,是她自己愿意跪在外面的。不错,我知道她跪在外面,故意装作不知道。我以前瞧她甚好,没想到她竟是一个狐媚子,让陛下为她连江山祖宗都忘了。”
皇上听窦太后说“因萧氏责备我这个老婆子”,忙答道:“儿子不敢。”
待到后来皇上听窦太后针对萧允,心中一阵自责,也就说道:“母后,儿子是一国之君,不好跪在外面出丑。但昨日之事错在儿子,儿子愿跪在这里等母后消气。”
窦太后见了皇上这般,越发生气。
母子两人正在斗气,不可开交之时,王婉带着听琴过来了。
原来,王婉听说萧允跪在上阳宫外,自然不愿趟那浑水,索性装作不知道。后来,王婉听说皇上赶去,心知不好,只怕窦太后和皇上必然因萧允而起争执。
王婉忙带着听琴匆匆赶至,正好见他母子二人互不相让。
王婉忙上前请安道:“妾请太后娘娘。”
窦太后此时正在气头上,看也不看王婉一眼。王婉走上前去,扶着窦太后道:“太后娘娘切莫生气,倘或气坏了凤体,让陛下何以自处?”
窦太后冷笑道:“你也不用在我这里装好人,我知道你们平日里孝顺,却都是哄我的。”
窦太后一席话说得王婉紫涨了脸,垂下头去,一声也没有。
皇上见了这般,越发的感念王婉。
窦太后见了王婉的模样,也知道自己的话重了,也就冷着声音道:“你们随我进来罢。”
窦太后为了安抚王婉,也就将手搭在王婉的胳膊上。
王婉见窦太后的态度有了软化,就悄悄对皇上使了一个眼色。
皇上会意,站起身来,跟在窦太后身后进了屋子。
窦太后进了屋子,就在居中的椅子上坐了。
皇上亲自去倒了一碗热茶,奉给窦太后。
窦太后瞧也不瞧,淡淡的说道:“我不敢劳烦陛下。”
皇上陪笑道:“母后这般说,让儿子无地自容了。”
窦太后见皇上陪着小心,也就长叹了一口气,道:“陛下,她不过是一个失节妇人,陛下这般为她,委实失了体统。”
窦太后未尝不知道萧允失节是皇上逼迫的,但做母亲的往往都看不到自己儿女的错处,纵使是自己儿女的错,也多半会埋怨别人,皇上是窦太后的亲生儿子,所以窦太后把一切罪过都归在萧允头上。
皇上刚要开口替萧允辩白,就见王婉对自己使眼色。皇上只得将话咽下,皇上也怕自己越说窦太后越迁怒萧允。
王婉轻轻替窦太后捶着,陪笑道:“天气冷,太后娘娘且喝一口热茶。”
窦太后想起皇上在外面跪了半日,忙让人熬姜汤去。
皇上见窦太后的态度缓和了些,也就跪下道:“儿子让母后生气了,儿子不孝,还请母后责罚。”
窦太后叹了一口气,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做父母的,哪有不白操心的?我说过了不管,可事到临头,却少不得管一管。”
皇上忙道:“儿子让母后操心了。”
窦太后拉着皇上在自己左边坐下,又拉王婉在自己右边坐下。
小太监将熬好的姜汤端来,窦太后看着皇上喝下,这才放下心来。
皇上见窦太后缓和了不少,就想着如何开口求窦太后将长乐公主送还给萧允。
窦太后见皇上欲言又止的模样,就道:“皇上想说什么尽管说吧。”
皇上跪下道:“母后是最慈悲的,求母后看在儿子的面子上,把长乐公主交还给萧氏罢。”
窦太后闻言,也不说话。
皇上叩头道:“母后,长乐公主年幼,离了母亲只怕诸事不便,还请母后开恩。”
窦太后沉吟良久,她也知道长乐公主如今刚满周岁,还是在萧允身边由萧允照料最好。
半晌,窦太后叹了一口气道:“既然陛下为她求情,我就看在皇上的面子上,送小公主回去。”
皇上登时大喜,叩头道:“儿子谢母后。”
窦太后看着皇上满脸喜色,心中不由长叹了一口气:孽缘,自己究竟是做了什么孽,宇文家竟然出了这等丑事?
却说承明随窦太后来到上阳宫,承明隐约知道事情不简单,也就暗中留心。
承明听说皇上来了,就悄悄走来偷听窦太后和皇上说话。他听到窦太后说萧允失节,不由一怔。承明已经隐约知道男女之事,而这宫中只有一个男人——那就是皇上。萧允失节,谁无礼于萧允,已经昭然若揭了。
承明心中一时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觉得要大喊几声才好。
皇上又陪窦太后说了几句话,就和王婉起身告辞了。
承明看着皇上离去的背影,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恨意来。
    正文 第144章  萧母进宫慰爱女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3-3-27 8:27:40 本章字数:3669
皇上和王婉出了上阳宫,皇上沉吟了一会儿,就道:“朕去瞧瞧萧娘娘。”
王婉忙道:“正是,妾听小太监说萧娘娘又晕倒了,不知要紧不要紧,陛下很该去瞧瞧。只是妾若和陛下一道过去,只怕萧娘娘不好意思,不如陛下先过去,待过一会儿妾再过去。”
皇上因王婉处处为自己着想,心中甚是感激,也就说道:“如今天又冷,皇后身子又弱,皇后就不用亲自过去了。”
王婉笑道:“陛下既然这般说,妾今日就不过去了。”王婉福身行了礼,就站在原地等皇上离开。
皇上转身朝结绮宫行去,迎面正碰上小太监领着太医出去。皇上站住脚,问道:“萧娘娘病得可厉害?”
那太医见是皇上,忙跪下请安,诚惶诚恐的答道:“回陛下,萧娘娘并无大碍,不过是受了风寒,加上萧娘娘身子虚弱,所以才会晕倒。臣已经开了方子,娘娘吃两副药,好生调养,自可无恙。”
皇上点了点头,摆手道:“你下去吧。”
皇上匆匆赶到结绮宫,守门的太监迎上来见过礼,回道:“陛下,萧夫人已经到了。”
皇上闻言,微微颔首。
却说魏刚奉了皇上的旨意,自然不敢怠慢,忙让自己的心腹坐了马车,赶去萧府宣萧夫人进宫。
萧夫人听来人说萧娘娘宣自己进宫,心中难免有几分诧异:萧允如今无职无份,就是皇后要宣召自己的母亲进宫也不容易,萧允如何能宣召自己进宫?
萧夫人心中满是疑虑,不由替萧允担心,匆匆收拾了一番,就随着那个小太监进了宫。
待萧夫人见到萧允的时候,萧允已经醒了过来。萧夫人见萧允形容憔悴,心中大恸,一把握住萧允的手,唤道:“我的儿。”萧夫人的眼泪已经含在眼圈,只是在宫里,少不得忍着。
萧允见了萧夫人,满腹的委屈,可却无法宣之于口,只是紧紧的握住萧夫人的手。
疏影见了这般,忙在一旁劝道:“夫人且放宽心,萧娘娘不过是感染风寒,吃一两剂药就可痊愈了。”
萧夫人虽然口中答应,可心中难免越发的疑惑:如果萧允只是感染风寒,怎么会让人宣自己进宫?
萧允握住萧夫人的手,只觉得满腹的心事一起涌上心头,越发的凄苦。
恰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巴掌声。
萧夫人听见,以为是王婉来了,忙站起身来,就要迎出去。原来,宫中规矩皇上或是皇后出行,要人回避,跟随皇上和皇后的小太监都拍巴掌。宫中的人听见巴掌声,就知道皇上或皇后要到了,该回避回避,该接驾接驾。
萧夫人以为皇上自然不会来寡嫂的屋子,来的自然是王婉,因此忙起身迎驾。
不想,帘子一掀,皇上已经走了进来。
待萧夫人看到进来的是皇上,不由怔住了。萧夫人到底是久经世事的,忙回过神来,福身请安道:“妾请陛下安。”
皇上摆手道:“萧夫人免礼。”
萧夫人心中隐约猜出了几分,不由暗自替萧允伤心。
皇上走到床边,看了萧允一会儿,方才问道:“萧娘娘可觉得好些了?”
萧允脸朝着里面,也不答话。
皇上不以为杵,接着说道:“萧娘娘放心,朕已经求过太后娘娘了,太后娘娘答应将长乐公主送回来。”
萧允听了皇上这句话,心中一喜,身子不由微微动了一下。
皇上见萧允不肯理自己,长叹了一口气,道:“萧娘娘好生将养身子,朕走了。”
萧夫人忙要送出来。
皇上叮嘱道:“请萧夫人留步,烦劳萧夫人多留在宫中几日,好照料萧娘娘,有劳萧夫人了。萧夫人如有什么不便,只管派人告诉朕就是。”
萧夫人连称“不敢”。
皇上又回头看了一眼萧允,就迈步出了屋子。
若说刚才萧夫人还有几分疑惑的话,现在看了皇上和萧允的情形,已经猜出究竟出了什么事。
萧夫人正要和萧允说话,恰好小太监端着熬好的汤药走了进来。
萧夫人从小太监手中接过药碗,亲手喂萧允喝药。
一时,萧允喝完药。萧夫人看了萧允一眼,握了握萧允的手。
萧允会意,对着屋内服侍的宫女、太监挥了挥手。那些太监、宫女行了礼,纷纷退了出去。
屋内只剩下萧允和萧夫人两个人。萧夫人看着萧允,心中想着该如何开口。
萧允受了这般委屈,早就想和母亲倾诉一番,此时不由唤了一声“母亲”,眼泪已经流了下来。
萧夫人忙拿了帕子,轻轻替萧允拭着泪。萧夫人心中满是心痛,女儿吃了这样的亏,做母亲的如何能不心痛?更遑论,萧夫人知道萧允失节,窦太后自然会对女儿不满。萧允在宫中就失了窦太后这个依仗。还有,王婉等人对女儿又会如何?萧夫人自然知道后宫争宠的手段,只怕女儿如今也卷入了这后宫的是是非非之中。
萧夫人虽然满腹心事,可却不得不安慰女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