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黄金时代

第21章


    还有些人人为,整合公司里面员工的意见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责任,并且向上层要求改善工作环境、设备、劳动条件等等。但是这原本并且是管理者的使命和角色。
    所谓的管理者是经营的代理者。
    所以要求改善劳动的工作环境,基本上是工会的工作。如果公司没有类似工会的组织,也应该由公司员工个人提出。
    三十岁的企业人,不管喜不喜欢,都被迫必须与公司保持在一种角力关系。所以要保持两种力量的平衡,就必须先图自我的确立。在这同时,或多或少,可能也会必须担任劳资双方中间的协助角色,但是一旦成了管理者,就一定得成为公司那一方的利益代表,希望各位对这一点有所自觉。当然,因为大家都是平凡人,所以站在公司员工的立场,替他们着想这也是必要的,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有些公司倾向采取取得员工共识的方法。
    不管怎么说,从三十岁以后,“如果站在公司、上司那边,就不能站公司其他员工这一方”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阵子。或许会因人而异持续到退休为止。
    而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处理才好,首先应该先做好心理的健康管理。
    管理者的基本原则,就是身为公司经营的代理者,为了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应该要抓住公司员工的力量、想法、心情。“要如何发挥这个团队的力量”应该以这个原则为中心去指导部下,并且寻求部下的协助,进而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这样也才能将自己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在不管你是不是中层管理者,或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先姑且不论,但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你的工作一定会转变为在公司与员工之间角力。到时候的你是否能胜任,就看你是否能通过这里所说的试练———理解方针和指导部下。
〈五〉积极引导下属
    如何指导下属上轨道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指导下属包含很多要素。
    前提就是“清楚掌握工作状况”;指导工作的要领也很重要,但是不管再怎么留意,工作的分配或是流程有问题的话,团队就不能展现好的成果。
    还有指导这一方,如果只是一个人抱着工作不放,最终部下还是没办法熟悉工作内容。如果没有实际给下属尝试的机会,他们永远也无法掌握业务状况。
    一般来说,上司会抱着很多工作的,大概都是因为以下原因所造成的:
    紧急的工作太多,让新进人员处理的话可能来不及。
    想教导下属,但下属的领悟力太差。
    无法忍受新进员工错误百出的工作表现。
    因为以上的原因,所以指导下属这一环,一直无法进行得很顺利,导致只有公司一部分的人抱着一大堆工作。如果不将工作转移到下属,给他们某种程度的工作量,就会产生以下的障碍;
    管理者或领导人不在的时候,对于公司以外的咨询,会完全无法应对。
    不了解工作内容,员工就不会有归属感和参与意识。
    不给新人或新进人员尝试新的工作机会,会妨碍他们自我潜能的开发。
    工作的技能完全集中在某些人身上,降低了公司整个团队的应对柔软度。
    工作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工作的品质可能跟着降低。和公司的实力降低,要恢复原本实力的话,又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管理者、领导者如果太专注于实力的工作,会疏忽原本的管理工作,使流程停滞不前。
克服不适应的关键问题
    如何突破前述状况,使部下的工作能顺利并迅速上轨道呢?以下是几点方法:
    1.将工作内容简单化(第一步就是“整理、整顿”和“活用便条纸”)。
    2.空出时间,指导部下,并给初学者一些他们干得了的工作。
    3.将工作和人分类,依照难易度、经历、性格等等分配工作。
    以下再就几个要点做说明。
    (1)将工作内容简单化
    公司的老手将工作揽在手上,工作的流程、使用的文件、甚至道具等等都只有自己才知道,将使其他人完全不清楚工作内容,即使只是稍具难度的工作,也会变得像是无字天书一样的困难。
    但是仔细一问,非得要老手才能完成的工作,充其量也只是他们手上所有工作的一小部分。本来,初学者或是新职员也能完成的工作,因为公司的老手紧抓着不放,所以使这些工作对新职员来说,变得难以理解。所以,指导工作的时候,教的这一方要将自己手上的工作内容,尽量的明确化。
    (2)要做到这一点就从“整理、整顿”开始:
    不管是谁,都能知道档案或是东西的位置,并且随时随地拿到自己想要的档案或东西(但是秘密要案、贵重物品和人事考核资料除外)。例如在资料上面标上标题或是分类、每个用具都加以编码保管等等。有时候,也可以加上插图,用图解的方式可能更简洁易懂。
    下一个就是“活用便条纸”。便条纸一般来说,在部分动用在电话联络、留言的传达上面,但是也可以应用在这上面:
    用在说明初步的工作上。这时候,也可以用图解、照片让人易于理解。只是便条纸如果就是这样排着,可能会被丢掉,所以在说明或是教育完毕之后,要归档保管比较好。
    如果做到这一点,下次在进行同样的指导、教学课程的时候,又能派上用场了。如果能依照这些原则一步步指导部下前进,指导者这方应该也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六〉合理安排时间
创造时间
    我们前面所说的,“指导部下”这一环要上轨道的突破点的第一件,就是整理、整顿和便条纸的活用,我们在这里针对前一节第二点进一步做解说。
    空出时间,指导部下,并给初学者一些他们干得了的工作。
    如果很忙,就没有时间指导部下;因为没有时间,所以没有空让初学者一次又一次尝试错误的机会,到最后还是得公司的识途老马出手才行,无法培育出优秀的下属的公司,常有这种通病出现。
    所以要指导部下,首先,指导者要抽出时间,这点是很必要的。我们这里再介绍几个秘诀。
创造时间的六个秘诀
    (A)加紧速度
    这一点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须多做解释。只是如果太过勉强自己加快脚步,使工作变得杂乱无章,你的努力就白费了。还有勉强的加速也是麻烦产生的因素之一,而且也无法持续。如果能注意不要犯这些错误的话,应该可以做得踏实、有效率。
    (B)意识的转换要加快
    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处理另一件事情中间的空白时间,可能比花在处理一件事情上面的时间还要长。能够简洁快速完成工作的人,因为他们意识转换的速度很快,中间没有浪费太多的空白时间。
    (C)节省时间
    公事当中,有很多是“之前就做的工作”,所以没有多想,就接着做下来。但是工作是因为有必要所以才产生的,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前需要做的,现在或许已经完全不需要了。这一类的工作,还是趁早停止吧!
    (D)不要累积
    如果因为平常很忙,连每天必须要做的公事,也一天拖过一天,就会累积工作。
    累积一两天的工作还好,如果已经累积三天以上,后面要收尾可就得大费周折了。因为可能会记忆不正确、找不到档案、或是花很多时间在确认上面。所以要以“今日事今日完”为原则,尽量不累积工作,这样才能省下你的时间。
    (E)活用零碎的时间
    活用工作转换之间空白的三至五分钟的时间,例如写便条纸,将必须完成的工作逐一写下,这样你在继续后面的工作时,就会相当流畅。
    (F)抽时间订定作战策略
    “如果有时间,应该做些什么”如果一直这么想的话,那你永远找不到空闲时间。一天抽个十分钟、一星期抽半天的时间,利用这短短几分钟或几小时,来安排作战策略。任何事都走到尽头,才开始想下一步要怎么走,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倒不如将完成的工作整理好,照这个步骤安排,这种作战时间可能会使你的工作过程更加流畅,而且更有效率。
分配工作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我们还没有提到的第三点。就是“将工作和人员分类,依照难易度、经历、性格等等分配工作。”
    一旦确实执行我们前面提到的“创造时间的秘诀”,领导者应该多少可以空出时间,指导部下。这时候,不管再怎么忙,工作还是会有起伏波动。
    特意不将工作交给老手做,而抽出时间给初学者或是新进人员,让他们从实际的工作中尝试、习惯。
    和这点同时实行的还有;将工作和人分类,依照难易度、经历、性格等等分配工作。例如“A作业由M、N先生负责”、“B作业由M、N先生,加上O、P先生负责”、“C作业由M、N、P先生,加上Q、R、S、T、U、V先生负责”、“D作业则由X、Y先生负责”做类似这样的分类和整理。
    这样一来,当A、B、C工作增加时,不只M、N先生,O、P、Q、R、S、T、U、V先生也都可以动员。
    当然,管理者的脑海里应该有这种动员团才对,可是一忙起来,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直接将工作丢给熟悉业务的M、N先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