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黄金时代

第33章


    单独出国一段时间
    我们在三十多岁时头脑还灵活,但到了四十多岁时则比较差了。对此,我是深有感触的。我想,如果我在三十多岁时便能出国搜集资料,哪怕是一个星期也好,可能自己的收获会更多。到了四十多岁时,思维就逐渐有了一种定式,所以不管是到发达国家或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都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适应他们的生活。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在四十多岁时,去过几次印度,并融入了印度的社会生活。但是,由于我已年过四十,所以总觉得自己与印度社会生活之间仍然有一层无法逾越的鸿沟。
    我们在三十多岁时,应掌握好一门外语(英语比较方便,而且适用范围也更广),然后再休假一个星期或十天左右,自己单独一人到国外去体会一下。当然,如果只是到香港、韩国或夏威夷去休闲度假是不够的,应该到真正的外国本土去,一个人逛逛街,早上观察一下街上行人的情况,调查一下他们的工作及生活情况,还可以在晚上与他们一起到酒店喝酒聊天。虽然说这也许要花不少的钱,但还是值得的,它还可能为你带来自信心。
    三十多岁这时期可以说是获得这些教养的最后时期。当然,在这一时期的人还必须努力读书,不过三十多岁的人还是应注意自己的人际关系,积极地提高自身的教养、修养。
    但是,在日本,参加演讲之类的各个年龄层中,最小的便是三十多岁这一年龄层的人。我有时在讲台上也发现,来听讲座的女性最近比以前多了不少,甚至超过了一半的人数。接下来比较多的人是五十多岁以上的男人,再接下来是十几、二十岁的人,而三十多岁的人则几乎没有。三十多岁的人在公司的工作压力较大,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所以没有什么时间参加讲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三十多岁的人就好像是中国学的二年级或小学的五年一样,由于还有一年才毕业,所以可以懒散一点。同样道理,三十多岁的人也许会认为自己还有很多的时间来提高修养,所以现在没有必要花时间来积极地提高自身修养。
    一个人到了三十多岁时,既有了孩子、家庭,在工作上也有一定的收获,所以或多或少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这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市井小民式的满足感,觉得自己只需做完自己的事就好,从而失去进取心。
    当然,这种满足感也是无可厚非的。就像女性在把衣服洗净晾干后,当风吹起时,看着衣服随风飘动,她们心中会涌出一股莫名的满足、幸福感。对男人来说,孩子、家、晋升,再加上麻将、高尔夫球、赛马,人生别无它求,这就是幸福。
    三十多岁时的公司职员大都会停留在这一步。幸福完全是个人感觉的问题,或许我根本无权对别人的幸福品头论足。但是,我还是愿冒多管闲事之嫌说出我的看法:这种市井小民式的满足感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或许是倒无所谓,但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来说,却不应仅停留在这一步,而应当认真思索一下自己到底应为社会工作些什么,自己是否会虚度光阴。
选择读好书
    我在本书曾提到过,三十多岁这一时期是一个人追上或超越别人的最好时机。在人生的三十多岁这一时期,如果自己能领先别人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既使被别人领先,只要努力仍有希望赶上别人。如果到了四十多岁时仍被别人领先,虽说可能有转机,恐怕以后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光明可言。
    你的书房现在有多少书?你书房的书是否够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应有的标准?妻子最讨厌的恐怕就是丈夫的书本了,而丈夫最讨厌的恐怕就是妻子的梳妆台。你拥有的书本数目是否让妻子怨声载道?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这对男人来说应是一件丢脸的事。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员阅读周刊杂志、体育新闻、赛马新闻,但也有不少人自行组成读书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提到读书,并不是乱读一通,而是要有一定的目的。说实话,我在这方面应算是一个失败者。我在大学期间也许是由于专攻美学、美术史的缘故,所以最喜欢读一些有关艺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后来进入新闻单位后,却只读一些有关新闻的书籍。只要发现有什么感兴趣的标题,我便会一口气读下去,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知识信息。我甚至还不能把我读的报纸、周刊杂志上的内容运用在自己的电视节目上,我也没有自己订过任何周刊杂志。
    我从中学时代起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不管我多忙,我每天都要花一两个小时读书。在中学时,我参加了游泳队,早上六点就得起床去游泳,下午放学后,还开着电灯在晚上游泳,直到九点为止,但即使在那样的日子我仍坚持在晚上读书,直到午夜为止。对于学校的课程我却得过且过,我甚至在考试期间也一个人跑去游泳,最后成绩只能达到及格的水准。这一个癖好对我的高中和大学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在这些学校的毕业成绩也很平常,并不优秀。但是,我在这些学校,读过不少的书,连图书馆管理员也非常惊叹。到了现在,我的办公桌上也总有堆像山一样的书,这已成了同行中的一大“景点”。
    但是,我在三十多岁时读的书基本上上仍由我在十几、二十几岁时的习惯决定的,并没有什么较大的作用。我在三十五岁左右时,有新闻社、出版社购买我写的一些无足轻重的原稿,并出版成书。不过,到了四十多岁时,我自己也对我写出过的书感到厌腻了。
    我写的文章大多是随想随写,没有什么理论性,也没有什么一贯的主张。有一次,我手里有一本关于数学史的书,这可是我最讨厌的书,数学对我来说犹如天书一样困难。我直到中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数学成绩还算过得去,但在那年暑假,我患了腹膜炎,手术也被耽搁了,那年夏天我简直度日如年,到了完全痊愈后,第二学期已过了一半,这时的几何、代数老师都换了人。几何老师说话时面无表情、脸色苍白,不知他究竟是在讲课,还是在面无表情地等待火葬场烧骨灰,他的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合我,所以我十分讨厌代数。直到进入高中后时,我才庆贺自己终于可以从数学的泥潭中解脱出来了。
    我在四十多岁时才开始读有关数学史的第一本书。我现在所读的书包括数学、宗教、艺术、历史四大类。它们对我的观点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现在有点后悔,我觉得要是我在三十多岁时就有意识地读这些书,恐怕结果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到了四十多岁时,人生所剩的时间无几,即使读了书,也很少有机会把它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如果我在三十多岁就开始阅读数学的书籍,恐怕到了现在五十岁时,甚至以后也不会迷惘。虽然现在我读了一些数学书,对自己不无裨益,但还是有点后悔,觉得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的时间太晚了。
    如果在活力旺盛的三十多岁时就开始读有关数学的书籍,我肯定会多读一倍的书,理解力也应该是现在的好几倍。因为人通常到了四十多岁,如果再向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挑战,不管怎么说都有一定的限度和客观的限制。2.展望未来
让梦想具体化
    虽然说“要能描绘出梦想的轮廓,并且加以实现”,但是也有很多人压根没想过自己到底想追求什么样的梦———理想,就是现在无法马上立刻实现的。
    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准备,努力下功夫,一定能够实现的,这就是梦。那么你的梦是什么?
    梦当然会因人而异,只能自己做决定。我在这里揭示几个必要的秘诀,让你可以勾勒出你的梦想。
    第一,现在的你为了维持生活,所以可能得忍耐,甚至牺牲自己。“其实我很想去做××,但是现在没办法做到”,“找出××是什么。”
    第二,“能让自己感到幸福,满足的东西是什么?”
    第三,让你感到有“生存意义”的是:
    1.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
    2.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如果你的选择是1的话,表示你是属于喜欢和人接触的类型;如果是2,表示你主要是喜欢东西,例如植物、机械、读书、音乐、绘画或是摄影等等。
    问题是,你感到最满足的时候,是因为什么?什么时候?
    第四,针对“工作和金钱”做个思考。
    如果现在你有五亿元或是十亿元,让你即使没有工作也能生活下去的话,你的做法会是如何?
    1.还是会继续工作。
    2.赶快辞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的答案是1的话,表示“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存意义”;如果你们答案是2,那么你就可以很容易找出自己想做的究竟是什么。这表示其实工作只是你“生活手段”而已。
    如果你这样去思考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要找出自己的梦和理想,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
    在不断重复这些动作的时候,自己原本想做什么,也会慢慢出现一个轮廓。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也有相反的方法。就是:
    我不想做这种事。
    我不想变成那样了。
迈出第一步
    这样一来,你想做的事情应该可以相当清楚了。特别是写下“想做的事”和“不想做的事”,将他们并排加以观察,很容易找出其中的矛盾。也就是所谓追求“没有的东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