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故人来

第257章


    三生石看他们走来,竟然有些激动的说不出话。它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激动着。也许是为那个好看的男人此刻脸上幸福的神情,也许是为那两人相依相偎的你侬我侬。
    两人相依偎着看他们的前尘往事,看到情深处,相视一笑,三生石觉得,那是它见过最美的笑容。它那么呆呆的看着,一个走神,竟然把他们身边所有和他们有关的故事都显了出来,小茴的,小鱼的,凌泉的,直到杜衡轻声“哦”了一声说道:“原来小鱼的孩子是赵家的血脉。”三生石才回过了神,懊恼不及,说了句:“坏了。”
    杜衡愣了一下,看着三生石道:“你会说话?”
    三生石笑嘻嘻的说道:“会啊。”说着调皮的又说道:“我猜,你们下辈子肯定还要在一起。”
    赵石南也勾唇笑了,这石头,有点意思。杜衡点点头,看着三生石道:“人间都说,在你这里许愿求姻缘很灵。我和石南,下辈子,生生世世,都想在一起,好吗?”南园草木
    三生石说道:“好是好,不过你们为此要在轮回中受十八般煎熬,你们还愿意吗?”
    赵石南和杜衡都毫不犹豫的点头:“那不算什么。”三生石怔了,有不少人,听到十八般煎熬,都会犹豫,起码会问问是什么煎熬。可这两人,却丝毫没有任何迟疑。
    杜衡开心了许多,看着三生石笑道:“你既然是三生石,三生,前世,今生,来生,你一定能看到我和石南下辈子的模样吧?让我们看看嘛。”
    三生石想了想,前世,今生,来生,反正喝了孟婆汤,来生忘得最快,让他们看看也无妨。三生石打开了来生之门:
    南京丝之恒的新基地揭牌了,一身西装的赵以敬,神采飞扬,带着前来视察的领导参观三条生产线。而新品的成悦锦,正以文化丝绸的形式,在生产车间内纱槎飞动,锦绣团簇;
    北京的经销处扩大了规模,肖彬常驻北京,成悦锦如今除了面料系列,还有不少新款成品,服装,饰品,文化丝绸,订单除了国内的,大部分是来自国际市场。中国的丝绸,终于不必再主打低端的生丝和坯绸了;
    四合院里的秋千架,如今加了护座,刚会颤巍巍走路的弟弟坐在秋千里,姐姐在旁边轻轻推着,一个劲的的问着:“够不够高?说话嘛。”
    清扬浅浅笑着:“他哪里会说话。你就着急问他。”
    暖暖回过头来嘻嘻笑着:“才不是呢,那天我听到他叫爸爸了,对吧?爸爸?”
    赵以敬狭长的眉眼扬起,轻轻揽着清扬,两人相视而笑。微风吹来,院中的海棠拂了一身。
    三生石将来生之门闭上,杜衡和赵石南的眉眼舒展了开来。
    奈何桥上的孟婆汤,杜衡和赵石南都大大的留了一口。在前尘往事将化烟尘的瞬间,彼此的眼中,只有对方深情的眉眼。
    三生石,三生路,如相识,且回顾,但相思,莫相负。
    浮华落尽,只余情深如故。
    【全文完】
☆、小叙
    今天,我又习惯的打开电脑,打开《情似故人来》的WORD,看到【全文完】三个字,我才意识到,故人已经完结了,我不用再写了。按理,我该是如释重负的,按理,我该是轻松闲适的,但是不知为何,我心里有些酸涩,也许是我多愁善感了,我忽然感觉到了浓浓的不舍,对以敬清扬,对石南杜衡,对凌泉至瑾,对丝绸江南,对故人这篇文,对一直追随故人的你们--------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不舍得完结一本书,当然,我也只写过两本书。七个月,我早已把自己幻化成了文里的一份子,也许就像三生石一样,看着文里的每一个人,感触着文里的每一个人,为他们喜,为他们悲,为他们痛。如今,忽然回到现实,我竟很不适应。
    今年的四月,玉兰海棠,争相次第。文安在京城追了一通花之后,终于决定沉下心,再写一个故事。当然,这要归功于出版编辑和磨铁柠檬编辑的小皮鞭,一直坚持不懈的敲打着我。
    当时文安很纠结,因为不知道写个什么题材,出版编辑建议我写一本民国的,因为他觉得我的文笔很适合写民国。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却对民国没有一丝感觉。国仇家恨,新旧思想,各种冲突,都离我那么遥远。而且从我个人来讲,我素来只偏爱诗词歌赋的古代史,对近代史的战事混乱一直没有任何喜好。于是觉得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找不到出口。
    而当时文安自己,很想写一个以朋友为原型的姐妹都市言情,但是又苦于都市言情的主题,金钱?欲望?婚姻?官场?商场?当种种矛盾冲突在文安脑海里浮现的时候,文安是挣扎痛苦的,因为当时的文安,所有关于都市言情的思绪都停留在秘密里,无论什么主题,都觉得无法冲破秘密的定式。
    于是文安整整徘徊了一个月,不知道写什么,无法动笔。因为文安是一个跟着自己心走的人,如果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笔下的故事,那是根本写不出来的。一个一个夜晚,文安也不知道自己想了多少遍,忽然有一天,文安看着窗外的夜色想着,能不能把自己想写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呢?这样就不用为选择而头痛了。比如说,把民国和都市姐妹融合在一起。当时突然就豁然开朗,这种新颖的写法立即就让我的兴趣来了,我觉得,我有动力写一个故事了。
    文安一直有一个理想,就是想写一本世家文化的书。于是选择了“丝绸”这个古老、传统而缠绵的元素。只因为丝,不同于瓷器的刚硬,不同于茶叶的清秀,丝绸本身便是柔婉,灵动,而绵长的。与文安想的书名“情似故人来”又有谐音之趣。于是文安兴冲冲的开始写故人。
    当时由于秘密已经结束了七个月,故人开始写的时候,只有一些一直守候文安新文的老朋友,而且故人的开头,文安选择了平缓的叙述方式,并不能非常迅速的就吸引新朋友来读。再加上文安更新的龟速--------
    任何一个作者,都是希望自己的文章有人看的,当时文安隐隐有些担心,是不是这次的题材选择的太大了?不如纯粹的言情更加吸引人呢?但是文安没有改变初衷,不论读者多还是少,文安只想写自己想写的,文安必须要把这个丝绸世家的前世今生故事认真写完,哪怕最后只有一个读者,文安也写给她看。
    故人的读者渐渐多了起来,从老朋友,到新朋友,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和编辑开玩笑说已经很久没看到故人的推荐了。编辑反问我,你觉得故人还需要推荐吗?我才注意到故人的成绩原来已经远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了。说不上的滋味,只是忽然很欣慰,觉得文安的执着,是值得的,大家的认可,是文安最大的动力。
    故人的故事,前世今生两条线索交映,情感和丝绸两条线索交映。对文安有不少挑战:首先在写作方式上,对文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来是前世和今生要相互照应,要融合在一起,不能彼此突兀,各自独立。二来是情感和商战,也要彼此交融,互相渗透,才能赋予商战在言情作品里的魅力。
    于是文安只能处处小心,就如自己和自己手谈,先给自己布个棋局,自己再解困出来。而且前世和今生的转换,既要情绪、情节实现同步,又要恰到好处,顺其自然,也确实让文安琢磨许久。文安不知道大家是否满意,但文安自己对现在的结果,还是比较知足的。
    其次是在知识积淀上,对文安也是挑战。民国要写的符合历史,比如民国开篇便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的年代,比如西山派和改组派的斗争,比如日寇侵华路线,比如西安事变,比如万福闸惨案,比如汪伪政府的成立------这一切,都要尽量去贴紧史实,不能随意篡改,也让文安重读了近代史,学习了不少。而现代的商战,其中销售、股票、金融的知识,文安也在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再次,便是时间和体力的挑战了。文安的确没有想到,架构的巨大,更新的龟速,让故人写了七个月。尽管文安不是个喜欢诉苦的人,尤其是写文,是有很大乐趣的事,更加不想把这个过程描述的很痛苦。但是回想起这七个月,没有一天睡眠超过6个小时,以至于现在的生物钟都变成了6小时自动醒。想说这个过程不辛苦,竟然也变得艰难。但是看着自己想象的情节变成了厚重的文字,其中的欢欣和快乐,也是最大的幸福。
再和大家聊聊故人的内容吧。
     前世的民国,文安本以为自己是个对民国无感的人,但是当文安坐到电脑前,却如附体一般,忽然就钻进民国的故事里去。民国竟然意外的写的比现代还流畅。江南风韵的赵家大宅,成悦锦的研制,北平的革命,博览会的获奖,以及日寇的侵略,到最后的悲情殉国-----就自己灵动的跑到了指尖,跑到了笔端。原来文安以为遥远的故事,也不再遥远,甚至如织锦般翻飞跳跃,让文安书写不尽。写完这个故事,文安才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民国这个时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