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心不死

第69章


男的留短发、小胡子,戴墨镜,身着灰色西服,外套一件有腰带的双排扣风衣。他们西服左翻领上别着一枚识别徽章,从衣领下面伸出一节塑料线,通向左耳。每个特工都带有枪支和步话机,以便随时通过他的助听器与其他特工或指挥车联系。指挥人员坐在一辆没有任何标志的汽车里,车上设有各种先进的通讯设备。指挥车尾随在总统车队的后面。指挥人员与座落在华盛顿G街、同白宫对面的特工局总部那座卫星天线林立的灰楼保持联系。
  有人说,特工在公开场合不苟言笑是因为他们确信自己是社会精英,不把所有的执法机关包括CIA和FBI放在眼里。
  特工很少与外界交往,即使交往也从来不向外界谈论和展示他们的保护战术和策略。但是1992年6月他们遇到了一次机会,公开展示了他们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当时,布什总统及随行人员与巴拿马总统恩达拉正在巴拿马出席一个露天集会,而当地的警察为阻止反政府示威者冲击会场,向示威人群施放催泪弹并对空鸣枪警告。
  一听到催泪弹的爆炸声,特工如临大敌,马上行动起来。主席台上的特工立即象变戏法似地拿出许多武器,有机枪和冲锋枪。与此同时,一支以前从未在公开场合露过面的突击队从主席台后冲出,他们与众不同,身穿蓝色服装,脚蹬黑色战靴,头戴防毒面具,手持M16步枪。他们冲进附近的一座大楼,那里一片混乱,据说有一名枪手藏在里边。特工边让布什夫妇穿上防弹衣,边护送他们离开会场。很快地,一支车队在警报器的尖啸声中驶离广场。车队包括总统座车、白宫工作人员用车和特工用车。几乎所有的人都随车队而去。而这只不过是调虎离山之计,总统和夫人并没有急于撤走,他们此刻正坐在停在路边的另一辆防弹车里,汽车周围都是特工,他们正在彻底搜查这个地区,以确保总统能够安全离开。
  美国总统的专机也曾受过恐怖分子的威胁,但美国专家认为“空军1号”被袭击的可能性太小了。这架专机不仅有一群军事人员负责严密保卫,而且机上载有尖端的电子防卫装置。防卫装置的核心是安装在座舱内的电脑中心,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指挥员,通过装有各种指示灯和监视器的操作台,随时监视着航行的专机周围的情况。一旦有异常情况,他可采取几项反击措施,包括雷达干扰、红外线强光及金属箔波状云。可以使敌方导弹在计算上出现错误,无法获得飞机的准确位置。
  由于特工人员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加上长时间、不定期的旅行,几乎没有能担任总统特工超过五年的。退下来后,他们往往转入其他部门,如调查印制假钞以及涉及电脑、通信器材和信用卡的舞弊行为和骗术等。这些部门均归特工局管辖。
  特工人员的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充满乐趣的。当他们混在人群中,注意行为反常的人时,必须确定该人是否构成威胁。向被保护人写恐吓信的人,只要被查到,都要接到特工局的传讯。写匿名信者的笔迹鉴定可以通过特工总部电脑中查出。但是一般情况下仍要特工确定写信者是当真还是开玩笑。1975年,一位妇女扬言要杀死福特总统,特工找她谈话,最后断定她没有恶意。岂知两天后,她在旧金山真的要枪击总统,这件事使特工局蒙受了耻辱。1981年当欣克利向里根总统连开6枪时,特工蒂姆・麦卡锡扑上去用身体保护总统,结果腹部中了一弹。欣克利一枪打飞,一枪打中了总统新闻秘书,一枪击中了一个警察,两枪击中了总统座车,其中一发子弹反弹回来,击中了里根。在这之后,特工们8年没有拔枪,直到1989年,一伙示威者企图拦截正在意大利访问的布什总统的车队时。特工局宣称,总统很少出事说明了它的工作卓有成效,也说明了它是一支威慑力量。
  美国公众普遍认为,总统候选人不一定非要接受保护,但是他们很少拒绝。具有入主白官抱负的政治家们喜欢特工人员前呼后拥,这不仅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而且因为特工人员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价。由这些戴墨镜的特工拦截车辆,限止人群和记者,拥着候选人进进出出旅馆门厅。此刻就是一位没有希望当选总统的人也颇象总统。相反,那些不能利用特工来粉饰其形象和进行自我标榜的政治家们则不那么喜欢特工。他们抱怨特工人员对他们发号施令,不让他们接近“被保护人”,称特工为“古罗马禁军”。
  特工局对特工的训练是极其严格的。特工局的训练中心座落在马里兰州的一个名叫贝尔茨维尔小镇的附近,占地500公顷,四周是高高的铁丝网。在这里特工们要经过12个月的详细的审查。新招募的特工要学会使用标准武器:9毫米口径半自动手枪、雷明顿式机枪和乌齐式冲锋枪。他们在训练中往往是实弹的,现在用激光束代替子弹。特工还要学会高速驾驶汽车,总统用过的汽车都运到这里让他们了解性能。总统的贴身保嫖还要针对总统的爱好学会有关技能,比如前布什总统喜欢钓鱼,特工人员就要学会海上救生技术;前副总统奎尔喜欢骑马旅行,特工人员就要学会骑马;而克林顿喜欢打高尔夫球,还算不会给特工带来太大的麻烦。如果克林顿喜欢跳伞,那可就苦了这些特工了。特别是女特工就更辛苦了。为了保持最佳的体形,既有苗条的身材,又要有运动员的体魄,就必须坚持严格的训练。为此她们经常到训练中心接受训练,如在滑雪道上开车、射击屋顶的纸人。设法使出现故障的直升机安全降落等。最重要的练习是在千钧一发之际,以自己的身体给总统当“盾牌”,替他挡住致命的一击。此外,特工局还为总统物色替身。每当一位新总统选出后,特工局就通过FBI的人口档案中心电脑从全国选出几名合格者,白宫权威机构从中指定两名,其中一个留作替补。特工局负责对这两名合格者进行三个月的严格训练,使他们熟悉总统的习惯、秉性、言谈举止,特别是有强烈个性化的习惯动作、口头语。要流利地写出总统的笔迹,还要通晓美国历史,各国概况,把握世界格局变化的最新信息以及国际问题的焦点,学会各种礼仪,练就良好的记忆力和应变能力,培养临危不惧、气度从容的沉着风范。强化训练结束后,替身就要执行任务。通常在不太需要总统出面,并带有一定危险的场合替身就要挺身而出了。
间谍生活的三个神话
  萧山
  如果提起间谍,大概所有的人第一个想到的都会是“p”系列电影中的主人公詹姆斯・邦德。虽然是个虚构的人物,可邦德对人们的影响可不小,几乎人人都相信真正的间谍生活就是“007”那样――身着名牌西装,出入高级酒店;开着最新款的豪华轿车,车上装备有神奇的各色武器;身手超群,不但能熟练地使用海陆空各种交通工具,甚至宇航员要用几年时间才能学会的航天飞机驾驶,他也能运用自如;接触的人非富即贵,就连首相也时常要跟他通个电话,赶上他和美女亲热时,他还不见得给首相这个面子……
  假如告诉您,现实中情报人员的生活与上面所述“007”的生活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反,那不过是神话而已,您会相信吗?
  神话之一:情报机构付钱慷慨。特工人员总是穿名牌时装,开豪华轿车,进高级饭店……
  如今,最富有的特工机关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秘密情报处。但是,按西方标准,它们在编人员的收入属于中等。受过高等教育并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的新手现在每月只能挣2000美元,而如果他们在私营企业至少可以每月拿3000美元。有数十年工龄的西方情报人员所拿的薪水只勉强够他们过上不贫穷的生活。他们靠25年期的贷款来购买住宅和普通轿车。他们连想都不敢想拥有高级赛车、庄园和游艇,也不能指望经常进饭店狂饮海吃。只有当本部门在高级饭店举办“活动”时,才能吃上美味佳肴,喝到稀世好酒。
  大名鼎鼎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奥尔德里奇・埃姆斯靠合法收入过不上好日子。
  美国人说,埃姆斯在同克格勃9年的合作中,至少得到了270万美元。他出卖中央情报局近100份秘密情报,使数十名在苏联的美国特工暴露了身份。
  苏联间谍左尔格极其贫困。苏联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每月总共才给他1000美元,这包括为他的间谍小组租赁房屋,支付日常费用。即使是这些资金也不能按时到位,同时还接到节省开支的严格命令。
  现在,同驻外机构工作人员一样,在国外合法工作的俄罗斯情报人员都配备了住房和汽车。他们的工资也同外交官一样,按照具体国家的生活状况,每月为1500-4000美元。
  神话之二:间谍的工作危险而刺激,常会携带微型相机,趁着夜色潜入将军、外交官、部长或银行家的家中,捅开保险柜,对着有价值的情报一通狂拍。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间谍窃取情报要比我们想象中容易得多,一些情报简直就是他们信手拈来,信耳听来的。
  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埋葬着一个普通的中士,叫杰克・邓拉普,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危险性的间谍。这位又高又瘦的超级间谍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担任邮差。只是在三年以后,他的上司才突然想起,这位一周挣100美元的邮差驾驶的是美洲虎牌高级轿车,有一艘帆船,是豪华饭店和帆船俱乐部的常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