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后姆难为

35 第 35 章


    拜月节过后,李染家里又请了几人把家里原先住的茅草屋给推翻了,又把家里的院子给砌起了围墙。在季家村都有砌围墙的习惯,不过普遍都砌的很低,也就一米左右的高度,但是李染想着自家靠近山,为了安全着想,就把围墙给加高到一米五。
    现在算是农闲的时候。西瓜地里留的做种的西瓜已经摘回家了,里面的西瓜子被李染收起来了。现在已经是八月底快九月份,别家的蔬菜早就拔了藤种上了别的东西,李染家的菜地,差不多也快下市了,现在断断续续的,六七天才能给汇宾酒楼供应一次蔬菜,就这样也能支持到九月初旬,到那时候车不多也就该拔了,种上别的东西。家里还有七亩的旱地,李染跟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也种上了早萝卜和晚红薯。
    家里先前李染琢磨出来的那些东西,跟赵尤汀签好合约后,隔天赵尤汀就叫人来把东西拉走了,除了家里留下的一些吃,这些东西又让李染赚了七八两的银子。李染还给来拉货的人带话,叫他告诉季西,他家里的水塘里的鱼可以开始给汇宾酒楼供应了。
    这话本来昨天李染是要自己告诉季西叔的,可是昨天因为跟赵尤汀了签了合约,一高兴就把这件事给忘了,李染也不想为了这件事而专门去一趟平阳镇,干脆就叫人给季西带话,也省了他的功夫。
    李染家的那个水塘里的鱼,在七月份就跟赵尤汀签好了合约,只是当时水塘里的鱼还很小,虽然在那时就已经有了两斤大的鱼,但到底还是小数,季西叔也说可以供应了。但李染想了想,还是把时间往后推了推,鱼还真没小就卖了,根本就赚不了几个钱,他们还累死累活的。
    但是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加量喂养,从以前的一天两顿大现在的几乎是一天四顿的喂养,水塘里的鱼已经长大了好多,有些大的都有五六斤的重,就是那小的也普遍有三四斤的重。当然,这买的油渣滓,也从当初的每月一百五十斤,变成现在的每月四百斤。他们家也因为跟汇宾酒楼签了合约,后来又跟季南去小河里撮了不少的鱼苗,后面的撮的鱼苗,比先前的要大,普遍都有六七厘米,大的还有是来厘米。现在水塘里的鱼,大的小的一起养,差不多能供应汇宾酒楼到年。
    果然季西听了李染叫人带过去的话,没过几天,一大早的就带着一个人,驾着车来到李染家。季西来的时候,李染一家三口正在吃早饭,看着来的季西,李染就想到他可能是来捞鱼的。
    李染忙放下饭碗,把季西和他带来的人请进屋,说:“季西叔是带人来捞鱼的吧,怎么来的这样早,来来,快进来坐。”给季西两人端了凳子,李染又问:“季西叔吃饭了没,没吃的话,就在我家吃了吧,就是没什么好的饭菜。”
    季西坐下,摆摆手说:“我们是吃了早饭来的,你别忙活了,自己赶快吃饭吧。等你们吃完饭,好带我们去捞鱼,我听了你叫人带的话,本来昨天就来了,可是有事耽搁了,这今天不就来了嘛!”
    %d染也没客气,坐下吃完饭,就和季南拿上捞鱼的工具和鱼食,%b{7d(nndeh>9m2t{7(ndli{7de4zrm|ch(b
    dfx□□"=^98。自从李染和季南又撮了不少的鱼苗进水塘,水塘里的鱼的密集度就比以前大了很多,就这样站在岸边,就能看见水塘里有很多的鱼。这么大一个水塘,里面又有这么多的鱼,肯定会有人惦记着,李染和季南也抓住过几起偷鱼的事,李染和季南当时也没闹腾的多大,只是把鱼拿了回来,然后每人罚上一两银子。不过这次捞鱼之后,李染决定在水塘这边建一间房子,请人看守水塘,一来安全保险些,二来,也能给季南减轻些负担,每天喂四顿鱼食,也不是个轻省活。
    季南从带来的鱼食抓了几把,熟练的撒进鱼塘,这水塘里的鱼都是吃惯了的,很快就有不少的鱼围过来吃食,季南拿着手里的捞鱼工具,快速的往鱼群里一捞,提起来里面就已经有一大一小的两条鱼,在里面活蹦乱跳的蹦跶着,大的那条鱼有三斤多,小的却是只有一斤的样子。把大的那条放进装鱼的水桶里,小的那条被季南抛进水塘了,那小鱼受了惊吓,一被抛进水塘,甩着尾巴,快速的消失在几人眼前。季南这样重复十几次,很快的就抓好了汇宾酒楼需要的鱼的数目,一共捞了三十条鱼。
    汇宾酒楼虽然是平阳镇最大的酒楼,每天生意也还不错,但平阳镇到底也就那么大,有钱人也就那么多,也不可能天天上汇宾酒楼去吃饭。今天捞的鱼,差不多就是汇宾酒楼每天卖的鱼的数目,季西想着这次卖的是新鲜的现捞的鱼,应该会卖的好些,所以相应的加了一些。等看看这次的反响,如果好的话,下次再增加数量就好了。捞好了鱼,季西带着装鱼的水桶,驾着车回镇上去,他回去还有的忙。
    这天下午,季南拿着锄头去给地里的萝卜撒草木灰和松土拔草。李染则没去,家里收的番薯两箩筐,还没处理,一直堆在地窖里,李染就叫季南用箩筐装了一箩筐出来,这早番薯是很有粉的,李染想把它们洗一些薯粉出来,到时候可以做成薯粉片或者薯粉条,在大庆国,还没有米粉和薯粉条这样的东西,番薯他们一般都是用来当粮食吃,跟着稻米等细粮一起煮着吃,就是在季家村这样算是还不错的地方,也是粗粮细粮一起混着吃,没有哪家像李染一样天天、顿顿吃的都是纯稻米饭。
    李染把两箩筐的番薯洗涮干净,自己坐在院子里拿着搓衣板在大木盆里搓,把那番薯搓成薯粉浆,然后再把这薯粉浆在清水里洗一边,让他沉淀下来,把上面的水倒掉,下面的那些就是薯粉,把它们晾干,就成了干薯粉,可以做薯粉条和薯粉片。在这个没有机械的时空,只能这样靠人力慢慢的用力的搓,非常的累,李染这还没搓多久,两条胳臂就很酸痛。
    张桂花拿着一双布鞋来李染家窜门,张桂花家里三个孩子,大的是个哥儿,到了可以相看人家的年纪,张桂花打算今年冬天就开始给哥儿相看。剩下的两个都是汉子,都十来岁了,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很是费鞋,为此张桂花不知道大骂了多少次,就是不听。
    张桂花在李染的对面坐下,看着李染手里的活计,好奇的问:“你这是干什么呢?怎么把好好的番薯搓成这样,费力又浪费粮食。”
    李染停下手里的活计,在旁边装着清水的小木盆里洗了洗手,揉着胳臂说:“我这是要做番薯粉。”李染把做番薯粉的事情说了一边。
    张桂花听得直瞪眼,指着大木盆里搓的大半的薯粉浆,问:“你说这是什么?番薯粉?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好吃吗?”张桂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冒,实在是因为太奇怪了,闻所未闻啊!
    李染好笑的说:“当然能吃,这番薯粉是番薯做成的,番薯能吃,它当然也能吃。而且还非常的不错,还能做成薯粉条和薯粉片,还能裹了肉炸着吃,总之吃法多样。能我的做出来了,我给你试试看你就知道了。”
    张桂花听得若有所思,说:“行,等你家做成了,我家也做些,反正我家种的番薯多。”张桂花和王大,当初分家的时候只分得两亩的水田和两亩的旱地,他们两个都是勤快的,经过这么些年的奋斗,又相继买了三亩的好水田和开了五亩的旱地,如今家里的日子过得还可以。他家不像李染家这样,只种了三分地的番薯,他家可是种了两三亩地呢!
    “好啊,你回去也做些,肯定很好吃。”李染歇了会儿,有接着搓,家里两箩筐的番薯,李染留下半箩筐的番薯给小远当零嘴吃,剩下的都给搓成薯粉。所以得加大劲搓,不然得搓好久。
    张桂花做着手里布鞋的活计,抬了下头,对着李染说:“你知道吗?冯小花他回来了。”
    李染摇摇头,没说话,要不是张桂花今天提到冯小花这号人,他都差点忘了有这号人,不过,李染在心里算算日子,现在都八月底了快九月份了,这个冯小花确实是早就该回来了。李染看了眼张桂花,问:“冯小花回来了,怎么了?”李染觉得如果单单是冯小花回来了,张桂花一定不会特地跟自己提,应该是有什么事。
    果然,张桂花有接着说:“听村里人说,这个冯小花是被人抬回来的,抬回来的时候据说身上都烂了,全身发臭,味道熏的人都不敢靠近他,难闻的很,还瘦的皮包骨头的,整个人生生的老了十来岁。”这些李染当然不会知道,李染没有事,从来不回去村里跟那些夫郎们唠嗑,虽然他现在是个哥儿,作的是生育的那方。但张桂花却会经常去村里跟那些夫郎聊天,这几天村里人,聊得差不多都是冯小花的话题,这一开二去的,张桂花就知道了。不过,叫张桂花说,冯小花会成为这样,都是他自己作死作的,好好地日子不过,偏要作死。
    张桂花又叹着气说:“如果这样也就算了,这冯小花也算是学乖了,以后好好地过日子就行了。可你知道吗?那个李二看起来老实憨厚,实则内里不知道多不要脸。我前些日子看见他跟一个嫁了人的夫郎在勾勾搭搭、拉拉扯扯的,不要脸。”
    李染没说话,张桂花又接着说:“说来那个夫郎跟李二也有些关系,那个夫郎在没嫁人前,跟李二好过,两个人都快谈婚论嫁了,可是当时李阿嬷家里的生活不太好,他家的汉子去的早,留下他一个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家里两个汉子相差岁数不大,都到了娶亲年纪,李阿嬷想着李大是老大,就让他先娶,等来年存了钱,再帮李二娶,可那个哥儿的父亲阿姆是个势利眼,转眼就把那个哥儿嫁到一家家境不错的人家,换了好几两的银子。这不,这李二就恨上了李阿嬷,心里一直怪李阿嬷偏疼李大,后来李二就破罐子破摔的娶了当时名声不咋地的冯小花,现在这两个人竟然不知道怎的勾搭上了。”
    李染口气平淡的说了句:“这个冯小花不是很厉害嘛。那个李二看起来好像很怕他啊,应该不会有什么!”
    “哎吗,谁说不是呢,这要是放在平常,李二当然不敢这样不要脸的胡来,可偏偏冯小花自己作死,把自己作到牢里一趟了,冯小花有了这样的一笔,李二真要狠下心来休了冯小花,他姆家也是没话说的。说来说去还是冯小花自己作死,好好地日子不过,偏要作死,这下可好了,自己现在躺在床上下不了,家里汉子又不要脸,果真是报应。”
    聊完这个话题,李染想到自己要请人看守鱼塘的事,本来他是想去季阿嬷家问问季阿嬷的,不过现在张桂花来了,问问张桂花也一样,反正张桂花对村里人也是了如指掌,还省的他去季阿嬷家跑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我知道我是罪人,我食言了,到现在还没让攻恢复,亲们别砸我臭鸡蛋啊(顶着锅盖跑了)
    争取再码一章,不过应该实在十二点多了
    (天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