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鞭无敌

第35章


上官彤不禁诧异,他推门走了出来,见店小二已把客栈的大门紧紧关闭,惊慌失措的一副样子,嘴唇发白,牙齿"格格"地碰撞。一问原故,是附近村庄上有一头疯牛,刚才顶坍铁栏栅,现朝镇上横冲直撞而来。那牛疯劲发作时,不亚于一头出山猛虎,力大无穷,野蛮异常。一路而来也不知撞倒撞伤了多少人,还在街头狂突,上首彤要小二打开墙门,让他去看个究竟。
  那小二打恭作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老爷子,这可不是看戏赶会,要出人命的!"上官彤哈哈一笑说:"我活了七十多岁,还没见过什么叫疯牛,倒要见识见识。"小二想拦阻己经来不及,上官彤自己强开了门,踱着破鞋,"挞啦啦,挞啦啦"地走向街心。那些奔逃的人出于好心,一个劲儿地招呼:"老伯伯,危险!快躲进屋里去!来了,疯牛过来了!"上官彤不去理会,往街心一站,右手仍提着那只竹桶。
  这是一头硕大无朋的疯牛!它低着头往前冲,头尾成一直线,那对牛角又长又尖,像装着两柄锋利无比的钢刀;四蹄蹦跳腾空,其势如山崩落石。近了,近了,它鼻孔里喷出来的热浪已冲到上官彤的胸前。那些躲在屋内从铺板缝隙中,或楼头窗户里窥视的人,都为这老头儿捏一把汗,激烈跳动的心脏几乎要从口腔里蹦了出来。上官彤却不慌不忙,把右手的竹桶往空中一抛,手掌左右一挥,随即向前一推。说来也令人难以置信,他的手掌并没有击到疯牛身上,那牛却往后倒退数步,发出一声"呼噜"的闷叫,趵了一趵,直楞楞地倒翻在地上,四条腿抖动了几下,就动弹不得了。再说那竹桶徐徐落下来,上官彤正好伸手接住。
  他若无其事地正要回身进客栈,顷刻间,欢呼的人群像潮水般涌聚拢来,看希奇的看希奇,道谢的道谢。可是一个农夫模样的壮汉连哭带叫地奔过来,一把抓住了上官彤,没命地嚷:"赔我的牛,赔我的牛,快赔我的牛!"
  上官彤感到突然,他站定了脚步,手指一弹说:"好罗!这疯牛倒有主儿出来认账了。"那人纠缠不休地要上官彤赔牛,他说:"这是我家唯一的家当,那牛并不是发疯,而是发情,发过一阵子就会好的,可于起活儿来一头顶仨,耕地种田全仗着它。这下我全完了,叫我一家靠什么吃饭?赔我的牛,赔我的牛!"说罢,痛哭流涕不止。
  边上有人打抱不平地说:"你这人好没道理!那牛疯也罢,发情也得,反正已经撞伤了好多人,满街满镇人心惶惶,闹得大家连生意都做不成,要不是这位老伯,还不知该惹出多大的祸殃来哩!你还死乞白赖地要他赔牛,叫我们看着也气愤。"上官彤在竹桶里捣了把东西,往嘴里一塞,边嚼边说:"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可你那头发了风情的牛偏让我给撞上了。唉!看你又哭又闹的,倒也可怜,得,你去拿把刀来,我帮你宰了卖牛肉,白干活儿,不吃不拿,这总说得过去了吧!"那人还囔着:"我要活牛!我要活牛!"
  上官彤说:"好,好,好,别吵嚷了,我老虽老,还有把力气,你把我拖了去驾辕,一天三顿照喂草料,怎么样?"这话把围观者都逗乐了,连那纠缠着要赔牛的人也呆了呆。
  正在不可开交处,从人群中挤出个人来,掌心托着一锭纹银说:"他老人家为民除害,你也别蛮来了,这里有纹银十两,足够你买条壮牛的,拿去吧!"那壮汉正待要接,上官彤头也不回地把那人的手一推:"不要在人面前扮什么阔佬,瘌痢放火瘌痢收,我自有我的法儿。"
  天南怪叟排开人群,大步来到那牛的边上,一声:"闪开了!"一把拽起牛的尾巴,轻快地倒提起来,他把疯牛上上下下地甩来甩去,竟像抛动一个轻巧的弹丸,刷地往空一掷,那牛飞上了半天,又倒坍似地猛撞下来,人们惊呼着竞相躲闪。待牛将及地面时,上官彤一个下马蹲,在牛的腹背处"嘭"地一拍,扶着牛稳稳站定,那牛又"呼噜、呼噜"叫起来。说来奇怪,这回它一点也不疯了,乖乖地摆动着小尾巴。上官彤把牛鼻绳往那壮汉手中一递说:"赔你条活牛行了吧?快牵走,快牵走!下回留神,闯了祸把你宰了也赔不起。"原来刚才上官彤只是把牛震昏罢了。
  集镇上万人空巷,都来看这奇迹。可他们想寻那老头儿时---上哪儿去找?上官彤早己猫着腰,一溜烟儿地潜回了"祥云客栈"。
  只有刚才取出十两纹银的那个人,紧跟在后面。上官彤怕人纠缠,进了房正要关门,那人的脚已经跨入,恭恭敬敬地作揖:"老前辈别来安康。"上官彤眯起眼睛瞅了瞅,扬声大笑:"辨声音,你就是方才那位扮阔佬的,难为你,难为你,排难解纷,很有点儿鲁仲连的遗风。咦!---"上官彤把他扶起来:"原来是你,钻天鹞子朱崇义!"
  那人说:"老前辈端的好记性!只在"清风阁"短暂一会,就把贱名记下了。分别以来,崇义无日不在思念你老人家,请问老前辈,此番来到洪都地面,敢莫是应姜剑川兄上天峰之邀?"
  上官彤点了点头,朱崇义接着说:"请稍待,崇义去去就来。"不一刻,跟在朱崇义后面的店小二发来一桌洒菜,朱崇义拱手说:"此间是小地方,办不到美酒佳肴,不成敬意,只供你老人家消渴解闷。"
  (注:鲁忡连:战国时齐国人,善于计谋策划,常常周游列国,排难解纷。)
  两人边喝边谈起来,随即,朱崇义问上官肜,是一人前来,还是另有人相携同行?上官彤叹息一声说:"别提了,别提了!俗话说,光阴似箭催人老,朝如青丝暮成雪。我四外绕了一圈儿,可我那些老朋友病的病,死的死,还是我老头儿,阎王不来催,小鬼不来吵,留在人世喝酒吃饭!人活一天就要讲信用,所以我一个人也赶着来了。---有几个朋友外出不在家,我给他们留了个信,也不知他们会来不会来?"朱崇义说:"能和你老人家称上老朋友的想必都已是花甲、古稀,耄耋之年的人罗。常言道得好:寿无金石固,谁能保得住没个不测风云的?就像晚辈尚在壮年,也是满饭好吃,满话难说呀!在"清风阁",已经见到过您老高超的技艺,适才更有幸目睹老前辈非凡的内家功力。
  就是您老一人上山,已经为上天峰大增光彩了。剑川兄早回山寨报信,家师雀跃非常,派出不少人在四处流动侯驾,也是天成其美,这份荣光落到了晚辈我的头上,真有说不尽的欣喜。"
  上官彤蹲在那里,好像只顾喝酒,其实他时时在偷觑朱崇义。他感到此人的容貌虽然丑陋,但所行所说,倒不失江湖道上一个正直者的风尚,不由得有几分好感。
  当晚,朱崇义也搬来"祥云客栈"住,只为便于伺候上官彤,礼节周到,全无差池。第二天,朱崇义坚持要雇一辆骡车,护送上官彤上山。天南怪叟两手乱摇:"自我出生以来,除了坐过妈妈的摇篮外,还不知道坐车是个什么味儿哩,算了,算了!弄不好,会把我折磨出一身病来的。"
  朱崇义见这位老人风趣可爱,感到很可亲近,也就不敢勉强。两人离了望城岗,安步当车,一路观赏景色,行到璜溪附近,西山山脉逶迤连绵,山色秀丽,树木掩映,瀑布飞泻,溪水潺潺。
  朱崇义遥指东边说:"这里原名散原山,是黄帝之臣洪崖炼丹之处。"又指指云雾深处说:"那边有采鸾岗、会仙亭,相传仙女吴采鸾和文箫曾相会于此"上官彤听得津津有味。
  过午不久,已到上天峰山麓。山下有一座"叠泉酒楼",这是上天峰开设的,供上山的贵宾歇脚。朱崇义把上官彤让到里面,柜台里账桌上坐着个掌柜模样的人,急冲冲地走出来招呼,朱崇义向他介绍了儿句,那人竟对上官彤跪了下来,说:"早就听说童老前辈要驾临小山,日日在扫榻恭候,阿弥陀佛,今日总算盼来了。"说完,"咚咚咚"磕了几个响头,弄得这位玩世不恭的天南怪叟,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难为情。
  朱崇义告诉上官彤说:"他叫释怀悟,原先是个皈依佛门的出家人,是家师来山后还的俗,在此掌管"叠泉酒楼",不过,说到底,现在他还是个知客僧。"朱崇义的打趣,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朱崇义对释怀悟说:"我要上山禀告,你要好生伺候着,若有半点儿差错,当心在你头上烧香眼儿。"
  释怀悟赶紧双掌合十说:"罪过,罪过!我一定把他老人家当成佛祖对待。"朱崇义对上官彤说:"家师必定亲自下山相迎,恕晚辈先行一步。"说完,大步出店而去。
  释怀悟把上官彤安顿在"叠泉酒楼"最幽雅的"白鹭台"高层。上官彤凭栏眺望,已能看到上天峰的轮廓。
  啊,好一个险要的所在!它如孤剑削空,中高,右缩,左展,迤逦峥嵘,层台幽远曲折,郁深的树木,为山峰如遮似掩地布下了一道森严不露的天然屏障。隐约中,见悬崖间有栈道穹窿,像独木桥架于其上,绝顶陡立如刀砍斧劈,猿猱也难攀缘。上官彤暗自庆幸:若非自己预见想到这一点,凭本领硬闯,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过了片刻,楼梯被踩得"噔噔噔"响,上来的是八面玲珑姜剑川。他一见上官彤,忙不迭抢上几步,躬身就要下拜,上官彤眼快,一把扶住,姜剑川哈哈一笑说:"老前辈真是言而有信,一路辛苦了。家师已然下山迎候,着我先带领众弟兄到此相陪,请,老前辈请下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