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盗到海军

第68章


很多人对于“拖网”并不熟悉,对于海洋渔业来说,这种鱼网类似于陆地上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虽然因为化学技术的原因,全世界都还役有出现尼龙绳,但是马尼拉麻的强度非常的大,完全可以制造这一种网具。虽然还不足以制造5、6公里的大型拖网,但是制造小型拖网还是没有问题的,为了保证强度,这时候新汉发明的拖网长度仅仅只有l……米左右,和10多20公里的大型拖网是不能相比的。由于几千年来远东侮洋上一直没有正式的海洋捕捞业,新汉拖网的出现,让新汉人民食物极大的丰富了起来。即使是这样的小型拖网,一网捕捞上几万斤鱼也是非常容易的。20世纪60年代,小型拖网一网打到10多万斤鱼的情祝并不少见,大型拖网甚至一网能够打到上百万斤,只是由于当时对鱼网的役有科学的控制网眼,导致海洋生态被破坏,坎至于海洋渔业被彻底破坏。张清“高瞻远瞩”的制定了,新汉拖网的网眼口径,同时对拖网的技术进行了控制,只允许特定的3贱营海洋渔业公司使用拖网捕捞,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新汉海洋渔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1842年新汉每年的海洋捕捞量己经达到了30万吨,(1999年仅仅海南岛一个省的海洋捕捞量为370多万吨,21世纪是投有鱼可以捕,而不是捕捞技术跟不上,现在的新汉是鱼太多,情况正好相反。),平均每个新汉人一年有100斤的鱼肉,每人每天有3两鱼肉l根本吃不完,简直是难以置信。如果不是因为加工能力限制,新汉的捕捞能力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
    新汉人把张清“发明”的拖网,称为:汉王网,在先进的捕捞渔具的支持下,只要在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哪怕仅仅是海洋捕捞业,要想满足新汉人的粮食问题也完全役有问题。为了解决鱼类的保鲜问题,新汉大力扶持了:肉松厂、鱼干厂、鱼油厂、鱼粉厂各类加工企业数百座,但是还是不能满足新汉的海洋捕捞能力。辽阔的海域让新汉拥有每年2……0万吨以上的海洋捕捞资源!(日本的海洋捕捞量一年为11……万吨左右l秘鲁为1……万吨左右。)
    如果新汉每年捕捞2……0万吨的海洋鱼类,是不会导致海洋鱼类资源枯竭的,也就是说仅仅依靠海洋捕捞业,新汉养活600万的人口完全不成问题。这一次返回清朝探亲的人,主要携带的就是这些便宜的水产品,当然传统的腌肉、腌猪头、各种肠也是不少的,自从新汉使用银圆以后,新汉人己经不再使用零碎白银,毕竟银圆和相对应的货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因为清朝只使用白银不使用
    银圆,这一次新汉银行为这些回清朝探亲的人,有重新专门开设了银圆和白银的兑换业务。只是根据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携带100两白银,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恶意转移财产而制定的。
    黄才安是1836年移民到新汉的广东人,他亲眼看着新汉这几年的时间发生多大的变换,原来的马尼拉城己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了一个和广州城市差不多大的城市了。这一次他回清朝探亲的申请获得了批准,他的主意就是回广东去看看,如果有可能就把家里剩余的人都一起移民到新汉。
    听移民局的人说:情朝对于移民的老百姓面上是不容许的,想要移民的人,要自己穿越海封锁,到沿侮来,联系到沿侮的新汉商船或着是战舰才可遥而被清朝员抓到的人,就只能是被清朝当作猪仔卖到新汉了,这样移民到新汉的人,需要为自己付出赎身的费用,如果役钱,就只能听从新汉的安排到澳大利亚工作,等付清了“赎身”的费用才能成为新汉的正式公民。
    即使是这样黄才安也决定要回广东一趟。上一次他因为实在饿不住了,了东家的的20斤谷子,被东家发现,说是要抓去见,押下大牢,要么就要让他在祠堂前“跪”上三天三。家里人都没有粮食吃了,下大牢家里谁给他送饭?在祠堂上跪个三天三,那就是死路一条,他曾经见过同村的一个小伙子,因为和村上寡眉来眼去的被抓到了,寡被剥光了捆好,放到猪笼里,压上石头沉到了江里,那个小伙子被吊起双手在祠堂前跪了三天三。
    等到族长同意放回家的时候,小伙子的膝盖己经跪裂了,虽然多方救治,还是落得一个终生瘫痪,最后在家里上吊自杀了。所以听到要在祠堂跪上三天三赎罪,黄才安一咬牙,就跑了出来。和流落野外流民一起到处乞讨,在听说可以做船下南洋一后,他也役有多想,反正是傈一条,就踏上“贼船”。
    跑到新汉,又航西洋学习的师傅学了两年的手艺,现在己经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了,己经攒下了30个银圆l如果有人问他新汉好不好,他马上就会说:其他的我不知道,在新汉学手艺做学徒,也有薪水可以拿l这样的好事情天底下投地方找去!
    他的钱不算多,但是在广州也可以购买3亩差一点的水田了。他相信如果全家都能够移民到新汉,最多10年的时间,他们就可以购买下+来亩水田,再找上两个老婆,生上几个儿子,那日子就象神仙一样了!
    虽然新汉的华人子是少了一点,但是土著的子还是很多的,反正他不挑剔,土著子还不是照样上睡觉生孩子!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准备回老家一次,把自己的几个兄弟和父母都接到新汉好好的过日子。不管怎么说捏着40两白银,他也可以说的上是在外乡发了大财,回乡光宗耀祖的了。
崛起 第十二节食物的魅力
    回清朝探亲的新汉人,大多数都是抱着回尖宗耀祖的思想去的。只有少数人是想觉得钱己经挣的不少了,准备回清朝买上几亩土地,好好的做一个田舍翁过日子的。
    清朝和新汉现在虽然没有交战,但是关系并不好,最少清朝对新汉还是叫做海贼,回清朝的新汉人都是以兰人自称,其实现在的兰己经名存实亡了,兰的经济、工业、农业都己经被新汉完全的掌握了,哪怕是《新加坡条约》签定,荷兰赔偿兰战争损失的250万两白银,都是新汉直接就使用在购买荷兰殖民地上,兰政府一分钱也没有拿到。
    可以说现在出入兰的每一艘船都己经是新汉的了,兰市场上销售的货物有80%是新汉生产,甚至是兰人的粮食、肉类最少都有一半是新汉生产的,可以说兰己经完全被新汉控制,之所以不直接吞并,就是要蛹的招牌和清朝打交道,而实际上和清朝做生意的人都是新汉的商人,根本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兰人。
    这不是吗?回清朝探亲的新汉人,坐着的商船虽然是打兰的旗子,其实都是新汉商船,这一点甚至连清朝的员都清楚的很,只不过谁也不说破。实在是有人要找麻烦,商人也会说是雇佣的商船,这样一来谁也没有什么话说了。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忙着闷头发大财。探亲的新汉人,被说成是下南洋的兰淘金工,清朝的员也很不客气的,在每一个人头上收了二两人头费,一两上岸费,一两船运费,一两入境费……不管怎么说反正一人头上拿了7两白银,这才放他们回乡。谁叫他们在南洋棠都是金子?发了大财回家,不敲诈白不敲诈!黄才安这些回乡探亲的人也都无可奈何,只能是把钱交了走人。这些新汉人回到清朝习后,很多都无法适应清朝的生活环境,虽然仅仅是离开了几年的时间,但是人接受舒适的环境是很容易的,要是转过头来适应困难的环境就难己接受了。就象是在物价不变的情祝下你的工资从每月1……元一下增加到3……元,最多两个月你的生活标准就会适应你的收入情况,老话说的好:蛇有多大洞有多粗。
    在新汉每天有肉食的生活,一下子变成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够吃上一次肉的生活,换了谁也受不了。别看电视、电影上古代都是大鱼大肉的,其实在情朝很多人一年都吃不上一次肉,即使是在1950年到1970年,一个月吃的上一次肉的人也不多。
    探亲的新汉人回到家乡以后,拿出新汉生产的水果糖、鱼干、鱼油、肉干……顿时在清朝沿海掀起了一场下南洋的热浪l这就是食物的魅力!这一场热潮不是依靠新汉的员和天地会的人员掀起的,老百姓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老王家的侄子下南洋,昨天回来了,他带回来的腊肉,膘油都有这民!晒好的鱼干都是用麻袋装的!啧.啧二”说话的人还不时的顺一陋嘴巴,好象正在品尝着那些味一样。眼神中写满了陶醉。
    “没见过世面!你没尝到过他带回来的糖吧,比冰糖还要甜.那个味道啊,简直是甜得连舌头都吃下去了!”另外一个村民一边说,一边好象还在回味着糖果的甜,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你们两个不长劲的!除了吃的还是吃的l你没有听王家兄弟说吗?这些东西在南洋多的到处都是}你们知道象大街一样长的车子吗?说出来你们也不相信!既不吃草、也不用缓绳!还会自己跑,要跑多快就跑多快l这辈子要是让我看上一眼,死也甘心了!”一个满眼小星星的村民,羡慕的说道。
    “那你下怎没南洋去啊l只是知道着这里练嘴l”一个村民不屑的差上一句。“等王的大老表走的时候,看我走不走,你可不要跟来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