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第一女皇:武则天

第6章


可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唐太宗把皇位传给儿子李治之后,武则天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李治成了武则天的幸运之神,那么,身处逆境的武则天是如何抓住这个幸运之神的呢?
  武则天是怎么跟李治搭上关系的呢?这还得先从唐太宗之死说起。根据《旧唐书·太宗本纪》的记载,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的五月二十六日病死在终南山的翠微宫,享年五十二岁。导致唐太宗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痢病”,痢就是痢疾,是拉肚子肠炎之类的疾病。不过,在此之前唐太宗已经病了好几年了,他的病在当时的史书中称为“风疾”。风疾是指中风,这是李唐皇室的家族遗传病。从贞观二十一年开始,唐太宗就感染了风疾。得病之后,他觉得在长安城的太极宫住着很不舒服,因为太极宫地势低洼,让人气闷。为了养病,他在地势比较高敞开阔的终南山修建了翠微宫,作为疗养的行宫。可是疗养来疗养去,这病没养好,反倒越来越重,最后就病死在翠微宫里。
  一 流落尼姑庵
  皇帝病死在宫城之外,对政治可能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容易引发动乱。因此,唐太宗在临死之前召来他的妻舅、长孙皇后的哥哥、元老重臣长孙无忌和另一位元老重臣褚遂良,交代后事,让他们忠心辅佐太子,稳定局势。两人接受了这个政治遗嘱之后,马上安排禁军护送太子李治回到长安,先稳定局势。同时自己带领其他随行人员,护送太宗灵柩,返回长安。两批人马汇合之后,才昭告天下,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又经过几天的紧张运作,这年的六月一日,太子李治在太极殿即位,这个新皇帝就是后来的大唐高宗。
                  
第25节:一 流落尼姑庵(2)
  唐太宗一死,武则天马上就面临着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她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呢?根据北朝以来的惯例,死去皇帝的妃嫔有三种安置方式。第一种,妃嫔自己育有子女。那么,有子随子,有女随女,跟着自己的孩子到宫外居住,安享晚年。这是最好的情况。第二种,妃嫔没有子女,但是具备某种特殊才能。这样的人会继续留在宫里,为新皇帝服务。比如,唐高祖的薛婕妤是当时的大文豪薛道衡之女,薛道衡曾留下“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名句,让同样有文人情怀的隋炀帝嫉妒得要命。隋炀帝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觉得这辈子想超过薛道衡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干脆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老薛杀了了事。杀人之后,隋炀帝很解恨地说了一句话:看你能不能再“空梁落燕泥”了!薛婕妤早年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学养深厚,满腹经纶。唐高祖死后,她虽然没有子女,但是因为饱读诗书,被唐太宗留下来,让她继续留在宫里任职,教育自己的儿子。她教的这个学生是谁呢?就是后来的大唐高宗李治。这是第二种情况。第一和第二种情况的人数都不太多,最多的是第三种情况:妃嫔既没有子女,又没有任何特殊才能,那怎么办?依据北朝惯例,她们或者被安排到为故去皇帝修建的别庙里,或者被安排到国家指定的尼姑庵或者道观之中,当尼姑或者是道士。这是最大多数人的命运。武则天呢,就属于这沉默的大多数,在先皇归去的哀乐里到尼姑庵当尼姑去了。
  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太宗崩,武则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感业寺在哪儿呢?这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现在主要的说法有三种:第一种,感业寺在长安城西南部的崇德坊,崇德坊原来有两个尼寺,东边的叫做道德尼寺,西边的叫做济度尼寺。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后,这两个尼寺都搬家了。道德尼寺搬走之后,原址建成了崇圣宫,这就是唐高宗给唐太宗建的别庙;同时,它西边的济度尼寺也搬家了,原址改成灵宝寺,安置唐太宗没有子女的妃嫔。按照这种说法,感业寺就在崇德坊的济度尼寺的旧址,当时叫感业寺,后来由于历史变迁,又改名叫做灵宝寺。这种说法最早是由北宋的宋敏求在他的《长安志》中提出来的。
                  
第26节:一 流落尼姑庵(3)
  第二种说法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产生的,见于南宋程大昌的《雍录》中。程大昌说,崇德坊有两个尼寺,东边的叫道德尼寺,西边的叫济度尼寺。唐太宗死后,两个尼寺分别搬迁,其中济度尼寺就搬到了长安城东边的安业坊,在安业坊又改名叫灵宝寺,这就是史料中所提到的感业寺。可以看出,第二种说法可能是程大昌对宋敏求第一种说法的误读或者误记。
  第三种说法是现代学者提出来的。现在西安有一所小学叫做感业寺小学,感业寺小学的原址就是唐朝的感业寺。感业寺小学在哪儿呢?比对唐朝长安城史料,感业寺小学应该在唐朝的禁苑之中,没出大内。
  三种说法哪种可信呢?我个人认为第一种是最可靠的,理由有两点。第一点,这个记录出现最早。持这种观点的宋敏求是北宋人,北宋离唐朝相对较近,比较容易了解唐朝的真实情况。第二点,既然是安置唐太宗的妃嫔,那么这个寺的位置应该和唐太宗的别庙相去不远。唐太宗的别庙崇圣宫就在崇德坊道德尼寺的原址之上,证据确凿,向无异议,那么它西边的济度尼寺旧址用来安置妃嫔,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安排。所以我认为,武则天当尼姑的感业寺就坐落在长安城西南的崇德坊。
  到感业寺当尼姑可能是武则天整个生命线的最低谷了,为什么这么说?前面我们说过,一个女子到了后宫本来就前途莫测,得皇帝宠爱的机会很少。可是皇帝死了之后,到尼姑庵里给皇帝当未亡人,出头的机会可以说是等于零了。因为所谓“未亡人”,就是这个人虽然还没有死,但她今后生命的唯一目标就是等死,等着到九泉之下去跟皇帝会合。但我觉得,机会的有无和大小原本就因人而异,因为人在机会面前的反应是分层次的:
                  
第27节:一 流落尼姑庵(4)
  第一个层次也是最低层次,我管他叫凡人,常常是机会到了手边都可能抓不住,任由机会悄悄溜走,然后自己再追悔莫及。
  比这高一个层次的,我管他叫强人,强人的特征是什么啊?只要有机会来了,一定能抓住它,借助机会走向成功,所以强人也就是成功人士。
  再往上一个层次,就是最高层次了,我管他叫超人,超人不是等待机会,而是创造机会,叩开命运之门。武则天就是我所说的超人,她即使在感业寺这样的不利环境之中,也能够创造机会,让自己走出阴影,走向辉煌。
                  
第28节:二 爱上父皇的才人(1)
  二 爱上父皇的才人
  武则天是怎样创造机会呢?她施展手段,把自己的命运和当时的皇帝李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个事情并非起源于感业寺,早在武则天进入感业寺的前几年,她已经开始逐步实施这一计划了。《唐会要》记载说:“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这是讲武则天和唐高宗二人初步建立关系的一段经典史料。“上在东宫”,表明是在李治当太子时期,“因入侍”,是说侍奉病中的唐太宗。有了这段史料,我们就能够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建立感情联系的时间段给确定下来。因为唐太宗是贞观二十年得病,贞观二十三年去世,所以太子李治伺候唐太宗于病榻前,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在这三年之间。“悦”是喜欢,但是放在男女之情上,就不是一般的喜欢,而是爱慕了。也就是说,在唐太宗的病榻之前,太子李治不可救药地爱上武则天了。这个事情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李治和武则天是庶子与庶母的关系,也就是,儿子和父亲的妾之间的关系。儿子爱上庶母是乱伦啊。一旦被发觉,就是十恶不赦了。另外,李治比武则天小了整整四岁,他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爱上比自己大四岁的庶母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先分析一下李治的性格。李治是何许人?他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从长孙皇后的角度来讲,他是嫡出的第三子。按照常理,当太子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贞观元年,唐太宗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嫡长子李承乾就已经被立为太子了。李承乾小的时候聪明伶俐,但是长大之后就不学好了,骑马、喝酒、打猎、玩娈童,真是“五毒俱全”的问题少年。并且,他还因为打猎把腿给摔折了,成了残疾人。这还不算什么。要命的是,他还有点心理问题,喜欢当突厥人。他没事就把头发披散开来,像突厥人那样梳成满头的小辫子。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他最喜欢学突厥首领死的样子。经常把自己装扮成突厥首领,假装突然倒地而亡,身边的人都装成突厥百姓,骑马围着他转,边转边哭,同时还要割耳嫠面,就是用刀子划耳朵、划脸,让血泪合流,表现自己的无比伤心。大家正在表演这悲痛万分的场面时,李承乾会死而复生,一跃而起,哈哈大笑,说,等我有了天下,我就带着几万兵跑到兰州去,在那儿,我就把头发解开,然后委身于突厥的首领阿史那思摩,在他手下当个小官,那简直就是天底下最快活的事儿了。这叫什么话啊?这是大唐太子该说的话吗?这样的人以后怎么当皇帝啊?这是人格分裂。所以,太宗渐渐地不喜欢他了。
  根据继承的原则,嫡长子不行,就该轮到嫡次子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