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军师

第142章


杨行密因为小时候就了解民间疾苦,所以在治理江淮时非常注意维护百姓的利益。在击败孙儒后,他便在淮南召集逃亡的百姓,分给田地,让他们耕种,收的租赋也很轻,百姓们从此安居乐业,这对江淮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属下的将士,杨行密也很宽容,和属下的关系非常好。杨行密对于骑射并不擅长,但他很有谋略,而且与将士们能同甘共苦,推心置腹,从而赢得了众人的爱戴。杨行密平时很节俭,经常将早些时候穿的有补丁的衣服套在里面,说是不敢忘本。就是赏赐将士时也没有大手大脚地奢侈浪费。刚到淮南时,他赏赐给将士的东西不过是几尺布帛,几百缗钱,不是公宴绝不奏乐,上下一心地经营江淮,最后终于占有了一块广大富庶的领地,同时也为百姓创造了一片安居乐业的地方。
  杨行密为了保境安民,与钱镏通婚,将女儿嫁给了钱镏的儿子,从此两方罢兵,和平相处。在这之前,双方不仅交战,而且互相攻击,杨行密让人用大的绳索做钱贯,称之为“穿钱眼”。钱镏也不示弱,每年让人用斧子砍柳树,叫做“斫杨头”,因为杨柳是柳树的泛称。
  杨行密的度量很大,所以对待将士和身边的人非常宽容。他经常早出,不知哪个随从在跟他早出时将兜马屁股的带子割断,偷走了上面镶嵌的金子,杨行密知而不问,第二天,还像以前那样早出,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度量。有人反叛,将杨行密的祖坟给毁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奇耻大辱,等叛将被击败后,有人就提出将叛将的祖坟也给他毁掉,报先前之仇,杨行密叹道:“他以此做恶,我怎么能再和他一样做这种恶事呢?”杨行密有个非常信赖的亲从张洪,杨行密经常让他背剑随行,有一次张洪竟用剑行刺,但没有击中杨行密,张洪被其他侍从杀死,杨行密又让和张洪关系极好的陈绍贞背剑随行,一点也不猜疑他。
  杨行密自庐州起兵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奋战,终于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草莽英雄发展成一个可与中原强藩朱温降对抗的强大力量。一支善战的军队是其立足之本。
  杨行密最初掌握的军事力量是由淮南民间豪强所组成的武装,他初期的部将皆出自该阶层。等到消灭孙儒后,他收拢孙儒残兵,“选其勇健者五千人,厚其廪赐,以皂衣蒙甲,号`黑云都"。”其将领则称为“黑云长剑。”孙儒旧部多来自蔡州一带,自唐以来以善战闻名,“皆以酷烈自矜,时通名蔡贼云。”黑云都自此称为杨行密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使之先登陷阵,四邻畏之。”
  黑云都的战斗力可从寿州之战中看出。当时汴军数万人攻寿州,“州兵少,吏民汹惧。延寿命黑云队长李厚拒之,厚殊死战,都押牙柴再用复为之助,延寿悉众乘之,汴兵败走。”以横行中原、压服河朔的汴军尚不能战胜黑云都,其战斗力当不可小觑。
  至杨吴顺义三年(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3年),其正处后唐实力强盛之时,吴遣使至唐,庄宗欲南征,问起杨吴旧将。使者答云:黑云长剑都在。李存勖由此不敢贸然南进。
  杨行密借重的另外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则是原属李克用的沙陀骑兵。淮南为水乡,多水军而无骑兵,在陆上难以与中原强大的骑兵相对抗。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温攻并兖郓,一支沙陀骑兵骑兵因归路被截,遂归降行密。史载“初,瑾为汴人所败,求救于河东,河东将史俨、李承嗣将劲骑数千助瑾,瑾败,因与拥州民俱来。”“我(淮南)兵皆江淮人,轻弱善水战,不任骑射,至是得河东、兖、郓兵,而军声益振。俨、承嗣故河东骁将,晋王李克用深惜之。”这支骑兵以后成为了杨行密傲视南方群雄的资本。
  能否招贤纳才是决定一个政权兴亡的重要条件。杨行密作为一个清醒的统治者明白自己初起事时的“三十六英雄”是一个比较闭塞的集团。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不能仅仅局限于这样的小圈子,而要招纳天下间的英雄以补充新鲜血液,以吐故纳新。
  杨行密在庐州时就招纳了一批人才。其中比较杰出的是文臣中的袁袭、高勖、戴友规等人。他们的表现在杨行密崛起的过程中的表现已经在上文中提到。史称“袁袭运谋帷幄、举无遗算,殆良、平之亚邪?以览济宽,事非得以,盖时会有固然尔。高勖志务农桑,仁者之言蔼如也。戴友规数言决策,独探本源,可谓谋臣之杰出矣。”
  杨行密对于人才不仅能够做到人尽其才。而且对于原属于敌对集团的有才能者也能加以擢用。
  在夺得宣州时杨行密又招揽了一批文臣武将。比如原属秦宗衡部将的安仁义,骁勇善战,名冠军中。宣州的另外一名勇将周本,号称勇冠三军。被俘后杨行密用其为帐下牙将,每次都能“奋跃先登,攻坚摧锋。”为杨行密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拉拢原赵锽谋士李德诚,杨行密将同宗之女嫁之为妻来表示对其的看重。结果赵锽死心塌地的效忠于他,常从征讨,出谋划策。这批人才都对杨氏的创业起了积极的作用。
  杨行密的宽宏气度也是其能够换取贤才对其效忠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杨行密旧友宁国节度使田頵发动叛乱的时候,一批田頵的属吏也卷入了其中。包括善治金谷的宣州长史骆知祥以及文词优美的观察牙推沈文昌。尤其是沈文昌曾经撰写檄文辱骂过杨行密。等到田頵败死,杨行密对于这两人不加惩治,反加擢用。用骆知祥为淮南知计官,掌管财政。史称其“励精为理,事无流滞。”又用沈文昌为节度牙推,居幕府右职。这两人之后都对杨吴政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正是杨行密能够执行正确的人才战略,才使得这一集团能够逐步发展壮大。
  杨行密出身孤贫,少时历经艰苦。因此比较了解民间疾苦。 他明白只有顺应民心才能够确保自己的长期统治。
  战火虽然平息,但江淮间长期存在的地方武装集团依旧活跃,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定。杨行密及时采取有效政策,以求迅速安定乡里。“先是江都多盗,令虽严,莫能禁止,及是为简获者,必询其部分姓名所盗之物,尽其面,于是寇窃皆息。”同时又利用当地土豪熟悉情况的优势,以求整治社会环境。“行密得淮南,以霍邱地界南北,盗贼交会,难可防限”,于是利用当地人朱景“且伺北鄙之奔突。”“景招合无赖年少,得绝技者百余人,抚驭之,尽与捕猎,暮分巡警,月余而材技疆力,无有及景者,以是服从如一,沿淮群盗莫敢犯之。”这些举措是的人民得以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生产,从而顺应了民心,也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
  江淮之间本为富庶之地,但是经过长期混战,早已经变得疮痍满目。“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幅数百里,人烟断绝。”杨行密见此情景,立即“招合离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 ”同时他本人也务行节俭,“赐予将吏,帛不过数尺,钱不过数百,而能以勤俭足用。非公宴,未尝举乐。”
  为解决财政困难和物资短缺的问题,杨行密本想通过以茶盐换取民间布帛的方法来充实军用。这时幕僚高勖建议道:“兵火之余,十室九空,又渔利以困之,将复离叛。不若尽我所有,以邻道所无,足以给军。选贤守令,劝课农桑,数年之间,仓库自实。 ”杨行密采纳了该意见,结果“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为杨吴政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杨行密死时只有五十四岁,以后他的儿子杨隆演建立吴国,杨溥称帝,将杨氏的江淮政权又延续了三十多年,但后嗣子孙是金袋换麻袋——一代不如一代,都十分昏庸,结果先被武将徐温掌权,最后被徐温养子徐知诰(后改名李昪)所建立的南唐取代,这是后话了。
  杨行密被昭宗封为吴王,任淮南节度使。后来他拥兵自重,建立了以淮南(今江苏扬州)为中心的割据地盘。手下的诸多小军阀都能听话,惟有润州团结使安仁义、奉国节度使朱延寿不太听从节制。那朱延寿,仗着杨行密是自己的姐夫,培植势力,另立中心,有不轨之想。所以,杨行密暗中派入打入他内部去监视。
  暗探来报,朱延寿与安仁义来往密切,信使不断。二人都极力扩充兵马,积蓄粮草。并且,朱延寿的姐姐、杨行密的夫人常有信使去朱延寿处,传递消息。听到这些,杨行密不能不认真对付。唐末的战乱局势是明摆着的,各大节度使都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看来,争夺天下的割据战争是避免不了的。欲对外作战,内部必须稳定。趁现在战争还未临到头上,正是稳定内部的好机会。主意已定,他便设计起计谋来。
  欲平定内部,看来必须消灭朱延寿等叛逆势力。但他们羽毛已丰,只可智取,不可强攻,否则二虎争斗,伤了势力,外部敌人便会乘虚而入的。欲智取朱延寿,先要迷惑他,包括他的姐姐。
  于是他称自己患了眼疾,看东西一片模糊。朱延寿派使者来送信,他故意念得颠三倒四,说自己看不清字。干脆让别人代念来信。使者将此情况汇报给朱延寿,朱延寿一听大喜,自己虽存另立之心,但深感杨行密不是好对付的,他带兵多年,英勇善战,自己硬拼恐怕不是他的对手。哪知天助人愿,如今杨行密患了眼疾,纵有千种本事,没眼也是白搭。但朱延寿仍不放心,不知杨行密是真瞎了眼呢,还是像司马懿迷惑曹爽那样设计赚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