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白云

第70章


频婆娑罗王一向都明白和睦邻国的重要。他自己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妹妹憍萨罗鞞毗公主成亲,让她成为王后。他又从摩达罗与离车两族迎娶妃妾。他自己的姊姊则嫁给憍萨罗的大王为妻。
    频婆娑罗王为了表示对佛陀的深切敬爱,在宫中的庭园里建了一个塔来供奉佛陀的头发与指甲。塔底四周的香烛长期燃点着,以表示他对佛陀教诲的感恩。他安排一个名叫窣禄摩蒂的宫女专职打理此塔。窣禄摩蒂把塔旁的花划细心料理,又把四周的台阶级打扫,保持清洁。
    用巨石袭击佛陀的事件之后十天,佛陀与几个比丘在城中乞食时,阿难陀尊者突然见一头大象冲向他们。大象似乎是从宫中的象房逃出来的。他认出这头大象叫摩罗祗梨。它的凶悍难驯,是人所共知的。阿难陀没法明白看管象房的,怎会让它逃了出来。这时,所有的人都慌忙逃跑。大象扬着象鼻、耳朵和尾巴,直冲向佛陀。阿难陀抓着佛陀手臂,想把他拉开闪避,但佛陀却一动不动。他屹然而立,气定神闲。一些比丘在他背后蹲着,另一些则拼命飞奔。人人都尖叫着,呼唤佛陀避开。阿难陀鼓起勇气,上前站在佛陀与摩罗祗梨之间,就在这时,阿难陀也预料不到佛陀竟会喊出一声威猛的巨叫。那是往昔在波奈耶伽的罗稽特森林里,佛陀对象后朋友的叫声。
    听到此巨叫声时,摩罗祗梨只离开佛陀不到十尺。它突然停住了。大象四脚跪下,低头头,像要向佛陀顶礼一般。佛陀轻抚摩罗祗梨的头上,然后一手握着它的鼻子,引领它回到宫里的象房。
    众人都拍掌欢呼。阿难陀微笑。他回想起昔日他和佛陀还是小伙子的时候。年青的悉达多在武术上未适敌手。他的武艺样样皆精箭术、举重、剑术、赛马等,而今天,佛陀竟能把一头狂奔乱撞的大象,也驯服得如他的老朋友一样贴服。比丘和群众一起随着佛陀步往象房。抵达时,佛陀给那看管的一记严厉的目光,但接着却用慈悲的语气说:“‘如来’不需要知道谁主使你的放大象出来。但你应该明白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数十人,甚至数百人,都可能因此而送命。你要保证再没有此种情形出现啊。”
    那看管的向佛陀跪下,鞠躬作礼。佛陀扶他起来后,便继续与比丘们乞食。
    佛陀与他的比丘,全部都前往参加频婆娑罗王的葬礼。丧礼仪式庄严肃穆。民众都对失去贤君而感到十分悲恸。各人都纷纷前来给大王致以最后的敬礼。现场有超过四千名比丘。
    葬礼完比后,佛陀在戌博迦的芒果园度宿一宵才返回灵鹫山。戌博迦告诉他,在过去的一个月,毗提醯王后都被禁止往访大王。大王独自一个人过世。他被发现死去时,是倒卧在他最喜欢的窗前。他呼最后一口气时,双眼仍朝灵鹫山的方向望着。
    葬礼之后不久,戌博迦带了频婆娑罗王与莲花伐蒂王妃的的儿子,无畏王子,来谒见佛陀。王子要求成为比丘。他告诉佛陀,自他父亲死后,他已对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感兴趣。他曾多次听佛陀说法,并且对觉悟之道非常向往。他很想过比丘平和清净的生活。佛陀欣然接受他的请求,让他加入僧团。
 故道白云 75.快乐的热泪
    75.快乐的热泪
    十日后,佛陀披上外衣,持着乞钵,离开了王舍城。他越过恒河,朝北而行,沿途往访大林精舍之后,便前往舍卫城。又快将是雨季了。他要回到祗园精舍准备一年一度的安居。阿难陀、舍利弗和目犍连三位尊者,偕同三百比丘与佛陀同行。
    抵达舍卫城之后,佛陀直往祗园精舍。许多的比丘和比丘尼都已齐集来欢迎他。他们对摩揭陀发生的事故都略有所闻。现在见到佛陀安然无恙,他们才较为安心。契摩比丘尼也在场。她现在是尼众的主持。
    波斯匿王知道佛陀抵步,便立刻前来谒见。在谈及王舍城的情况时,佛陀给他细说每一事件,包括了曾与他的亲妹毗提醯夫人的会面。他告诉大王虽然毗提醯夫人表面仍然保持安祥,但她其实内心充满悲凄。波斯匿王说,他已派遣了人员前往王舍城,要求甥生阿阇世王解释软禁频婆娑罗王一事。这是一个月前的事了,但到现在还没有回覆。波斯匿王已有再传口讯,告诉阿阇世王如有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到舍卫城亲自向他解释。为了表示他对此次事件的不满,波斯匿王已下令讨回他妹妹嫁给频婆娑罗王时,送给摩揭陀的一区地域。这地区就在伽尸的婆罗奈斯城外。
    安居的第一天,所有的修道中心和精舍都住满了比丘。每十日,佛陀便会在祗园精舍给所有的僧尼说法开示。这些法会通常都是午饭后举行的。从远处前来的僧尼因为赶不及乞食,在家众便竭力的造饭供养,以确保他们不会饿着肚子听法。
    佛陀这次第一讲的主题是关于快乐的。他告诉会众,快乐是真实的,而且可以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佛陀说:“首先,快乐并不是感官之欲的满足。感官的享受,只是真正的快乐的幻象,也其实是苦恼的根源。”
    “就如同一个患了痳瘋病的人,他被迫在森林里独处。他因皮肉溃澜而日夜受着疼痛的折磨。他于是掘坑燃火,站在火坑上由得皮肉烧焦,以能使疼痛短暂消除。这便是他唯一可以感到比较舒适的方法。像奇迹一般,他几年后竟然病徵暂退,可以回到村中过正常的生活。一天,他在森林里见到一群有痳瘋的人,一如他从前一般,在灼烧他们的身体和手脚。他非常同情他们,因为他现在了解到,一个健康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忍受这般的火灼的。如果现在有人要把他拉进火里,他必定会极力反抗。他了解到他曾以为是舒适的感觉,实在是一个健康正常人痛苦的源头。”
    佛陀说:“欲乐就是火坑。它只会给有病的人带来快乐。一个健康的人是会退避欲欲之火的。”
    佛陀解说,真正快乐的来源,是自由与自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经验到生命的美妙。快乐就是察觉着现刻发生的一切,而同时绝无执着和忧惧。一个快乐的人会珍惜现刻正发的每一奇境,一阵凉风、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黄的鲜花、一棵紫竹树、一个小孩的微笑。一个快乐的人懂得欣赏这一切,而却毫没有被它们系缚着。明白了一切法的无常无我,一个快乐的人是不会被这些享受吞噬的。因此,这个快乐的人便可活得自在,无忧无惧。他明白一朵鲜花早晚会凋谢,因此它凋谢时,他不会伤心。一个快乐的人了解万法生死之必。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对死亡全不担忧或惧怕。
    佛陀告诉他们,有些人相信要在未来得到快乐,首先要在目前受苦。他们在身心上作出牺牲和承受痛苦,以为这样才会获得日后的快乐。但生命是当下的存在。他们这样的牺牲,是在浪费生命。另一些人认为要得到平和、喜悦和解脱,一定要先折磨自己。他们修习异常的苦行,把自己的身心刻意摧残。佛陀说,这类修行只会令人现在在与未来都产生痛苦。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生命短促,转眼即逝,他们便应完全不顾未来,而尽情去满足他们目前的欲念需求。佛陀说,这样执于欲乐,只会替现在和未来都带来痛苦。
    佛陀的教导,就是要避免两极。他所教之道,是要理智地生活,以能为现在和将来都得到快乐。解脱之道并不需要勉强身体受苦以得到将来的快乐。单靠日中一食、禅修,修习四念处、四无量心和对呼吸的觉察,一个比丘便已经可以替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现在和将来的快乐了。日中一食,可使身体健康轻盈,又可节省时间来多习修行。活得轻快自欺欺人,便可以更容易帮助到别人。比丘们独身无子,并非是一种苦行,而是为了有更多时间为要守清净之身而被剥削了快乐,那他便不是生活在教理的精神之中。一个依着贞洁之精神而生活的比丘,是会散发自在、平和与喜悦的。这种生活才会成就现在和未来的快乐。
    法会之后,在家弟子富楼那纳问佛陀可否与他私谈。她告诉佛陀,她的丈夫善提婆给孤独长者现在病重。他受着很大的痛苦,以至不能前来参加法会。他的病况已渐趋严重,生命危在旦夕。他恐怕没有机会再见佛陀最后一面。
    翌日,佛陀与舍利弗和阿难陀两位尊者,一起前往探望着提婆。善提婆见到他们,非常感动。他脸色苍白枯瘦,差点儿不能坐起来。佛陀对他说:“善提婆,你的一生充满快乐和意义。你曾替无数的人解除痛苦,因而打动民心,被赐‘给孤独长者’的美誉。祗园精舍,更是你创建之伟绩。你为弘扬正法,也不遗余力。你一生依教奉行,替你自己、你的家人和其他人都造福不浅。你现在可以安息了。我会请舍利弗尊者多些来探望你,给你特别的指引。你不必到精舍到了。保留你的体力吧。”
    善提婆合掌以表示感恩。
    十五日后,佛陀的法会讲题是关于在家众的生活。他告诉在家众怎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午到真正的快乐。他再一次检讨他在早前给僧尼开示过的生活原则,‘现在的平和、未来的平和’。佛陀说:“一个比丘过贞洁的独身生活以能享受现在的平和喜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