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2015年第4期

第4章


此外,境内外巨大的汇差也是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原因。 
  但专家表示,尽管人民币对美元下跌了不少,但对欧元、瑞士法郎、澳元、日元等主要货币都是在涨,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没有跌。
雅尔塔,怎样影响着东西方的命运
字数:17625
雅尔塔列瓦基宫,1945年2月盟国三巨头在这里举行了雅尔塔会议。此照片拍摄时宫门上方尚悬挂乌克兰国旗。
  嘉宾/孔寒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初晓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于铁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项佐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李 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主持/徐 波 《世界知识》编审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打败法西斯并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德意日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土的归属与边界;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来看,雅尔塔体系希望建立和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 
  但是,雅尔塔体系也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
  两张纸片分别决定欧洲与远东的命运 
  1944年10月9日,晚22点,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丘吉尔与斯大林。当时,他们的谈话不为人知。10年后,当事人之一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还原了当时的情景。 
  “我拿过半张纸,写出:罗马尼亚:俄国——90%,其他国家(也就是英国和美国)——10%,希腊:英国(与美国一起)——90%,俄国——10%,南斯拉夫:50-50%, 匈牙利:50-50%,保加利亚:俄国——75%,其他国家——25%。我把纸条交给斯大林,斯大林当时正在听翻译。稍停片刻,他拿过一只蓝色的铅笔在纸上打了一个√,然后把纸条交给我。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比把这件事写出来还要快……斯大林铅笔划过的纸条就放在桌子中央,双方都一言不发。最后,我说:‘我们就这样解决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事情,是不是给人感觉有些玩世不恭?让我们把这张纸烧掉算了。’斯大林说:‘不,你留着吧。’” 
  这就是二战后期丘吉尔与斯大林之间在巴尔干划分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议”。此前英苏双方对此已有一系列触及,其后两国外长讨价还价,使苏联在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影响力分别增加到80%,而英国则在希腊得到回报。此时,苏联千呼万唤的第二战场,总算在这年6月6日在诺曼底开辟,而苏军已于这年春天越过边境迅速向中欧和东南欧挺进,到9月已经解放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并经南斯拉夫进入匈牙利。丘吉尔深感必须与苏联达成协议,否则整个东南欧都可能落入苏联势力范围。于是,两人就这样用半张纸和短短几分钟“解决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事情”。他们也知道这样做“玩世不恭”,而且在向罗斯福通报时避免使用“划分范围”这样的字眼,以免“吓着美国人”。将近四个月之后,这三巨头举行了雅尔塔会议。可以说,这个百分比协议是几大国在雅尔塔决定更多人“生死攸关的事情”的预演。 
  几个月后,1945年7月2日,还是在克里姆林宫,又是一张纸,决定着另一个地方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次这个地方是远东,拿着这张纸的是斯大林,而他谈话的对象不是他的大国同谋,而是大国刀俎下的鱼肉。那是以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到苏联与斯大林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过程中的事。代表团成员蒋经国后来记下了这个过程:第一次见面时,态度非常客气,但到正式谈判时,斯大林拿了一张纸,向宋子文面前一掷,态度傲慢地说:你看过这个东西没有?……你谈问题是可以的,但只能拿这个东西做根据,这是罗斯福签过字的。这张纸,就是三巨头四个多月前达成的“雅尔塔密约”。也就是说,苏联开出的条件,中国国民政府基本上只能照单接受。这就是雅尔塔会议的结果。 
  雅尔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小城。不大的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个半岛本属俄罗斯,上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将之“赠与”乌克兰。但1991年苏联解体,克里米亚的归属就引起了争议,最终它还是留在了乌克兰。2014年3月18日晚,正当乌克兰危机风紧云急的关头,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从即日起克里米亚被视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同日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此事被称作俄罗斯对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20多年来西方步步紧逼做出的“绝地反击”。人们立刻想到,雅尔塔就在克里米亚。仿佛是宿命:已经随着苏联解体而在欧洲消失、曾与雅尔塔体系交织在一起的那种格局,又要以这个雅尔塔所在地的主权易手为标志,而在欧洲回归吗? 
  但在1945年,当然没有人会预见到这些。那时的苏联经过反法西斯战争,正在上升为主导世界的大国,这也就是罗斯福和丘吉尔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与斯大林会晤的原因。1945年2月3日中午12时10分,罗斯福专机在半岛上的一个小型机场降落;20分钟后,丘吉尔专机也降落在此。美国国歌、英国国歌和共产国际歌演奏完毕后,一列吉普车队驶往半岛南端小城雅尔塔。次日早晨,作为主人的斯大林方才率员抵达。在曾经是沙皇别墅的列瓦基宫,雅尔塔会议开始了。
  会前会后,惊心动魄的往事 
  时隔70年后,回顾雅尔塔会议及会后涉及中国和远东问题的一系列事态的发展,依然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李晨说,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敏锐地感觉到二战的结果将是苏联在欧洲坐大,故决定双管齐下,一是借美国参战,将美国力量全面引入到欧洲事务中制衡苏联,二是争取在战争结束之前,尽量与苏联划清双方在中东欧的影响范围,明确战后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从对英国有利的方面来维护欧洲均势。丘吉尔与斯大林的“百分比”协定就是这样达成的。
“百分比协议”。丘吉尔写下若干百分比,斯大林打了个对勾。
  到雅尔塔会议召开之时,苏军和美英联军双方对德作战的军事进展已经大体勾勒出了二战后欧洲的地缘政治轮廓,即苏联控制东欧,而西欧则在英美的影响下。因此,尽管苏联和美英之间的矛盾在雅尔塔会议上也有表现,但基于军事进展和相互妥协,雅尔塔会议对于欧洲的安排大体上承认了各方在欧洲的利益,并且在继续完成对德作战和战后对德国占领等问题上也达成了一致,照顾到了二战带来的欧洲地缘政治新变化,为欧洲的战后秩序绘制了蓝图。从这一点来看,雅尔塔会议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李晨说,与对欧洲的战后安排相比,直到雅尔塔会议时,主要大国对于远东的战后规划却还处于初级阶段。此时欧洲的突出问题集中在地缘政治势力范围的划分上,而远东的问题则相对分散。英国关心的是战后恢复其在远东的殖民地。而美国认为,多年的对日作战不应该是为了帮英国夺回被占殖民地。美国对于远东战后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挥中国的大国影响,但又在战争中发现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的诸多问题。到1945年初,日本惟独在中国还能处于攻势,国民党正规部队受到沉重打击。那么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在对日作战的最终阶段和战后在远东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就要打问号了。 
  从战争进程来看,美国认为,只有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才能彻底打垮日本,为此美军需要准备承担上百万人伤亡的代价,并且即使欧洲战事进展顺利,美军可能也要到1946年才能登陆日本本土。所以直到雅尔塔会议,美国对于远东关注的重点还是如何结束对日作战问题。为了减少美军的伤亡,美国把争取苏联加入对日作战作为雅尔塔会议的重要议程。 →文¤人·$·书·¤·屋←
  而苏联此时却不急于参加对日作战。这固然是因为此时苏联正全力对德作战,也因为苏联待价而沽的心态:它要借对日作战在远东获取最大的利益。李晨说,苏联明确表示打垮德国后三个月可以参加对日作战,但交换条件是苏联要取得在远东的一些特殊利益,比如确认外蒙独立,苏联在中国东北享有势力范围、取得千岛群岛等。这些交换条件某种程度上是沙俄40年前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东西,在美国看来,40年间国际环境变化那么大,比如这些问题涉及中国,难道中国会像清末那样只能任由列强宰割?何况中国的抗日战争就因为日本对于东北的侵占才爆发的,战后接收东北主权也是中国政府的重中之重。在美国强调中国大国地位的时候,苏联提出这样的要求,是给罗斯福出了难题。 
  然而,为了争取苏联加入对日作战,罗斯福此时决定满足苏联的要求。中国并没有参加雅尔塔会议,在美苏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也只有吞咽这个苦果。
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