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2015年第4期

第21章


在网络上,火力十足、带有黑色幽默的“柯语录”经过他的学生和网友整理、发布,早在数年前就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柯文哲除了批马当局是“自走炮政府”(泛指言行不加控制——编者注)、批台湾媒体是“制造业”、批台大医院体制造就一帮“鸭子教授”,他对于民进党及绿营人士的批评也常常不假辞色,让友军很不舒服。2013年11月,柯文哲对外解释之所以犹豫加入民进党,是因为党内有“两个太阳”(苏贞昌和蔡英文),故而“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招致绿营群起挞伐。不久后,柯文哲又称台湾政坛“有太多律师”,“耍嘴皮”、“辩输赢”、“喊口号”,“让政治变成法庭辩论”,所以“台湾的律师世代应该要结束了”,而“律师世代”即指绿营“美丽岛”世代,一刀扫向苏贞昌、谢长廷、陈水扁等“天王”,引起轩然大波。对于民进党内斗,柯文哲称“绿营就像游牧民族,若没有打下一个地方,可能连吃饭都成问题,因为没有政务官退场机制,导致内部恶斗惨烈”。柯文哲还曾批评蔡英文提出“台湾共识”却搞不懂“内容是什么”,所以是“空心菜”。另外,对于民进党操弄“倒阁”、“连胜文枪伤阴谋论”等问题,柯文哲也是大力抨击,以致绿营上下对其批评、质疑声从未间断。 
  除了说话方式直率,柯文哲受20余年外科医师经历的影响,也成就了“怪医”质朴、干练的处世风格。柯文哲从医期间工作极为繁忙,几乎全年无休,回家只是睡觉,没有娱乐,他甚至不会开车。外科医师的职业历练又使得他有着极强的决断力,表达和动作简练、明确。他说,“讲得天花乱坠没用,病人死掉什么都没了”,自评“遇到事情后可以瞬间做决定,可以忍受很大的不确定性”。谈到人生感悟,柯文哲表示其特殊岗位让他看惯生死,逐渐懂得“适时放手”,心境淡泊,不易为名利所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作者:周密 字数:4381
  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AEU)正式生效。作为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升级版,EAEU按照世贸组织(WTO)货物贸易协定第14条和服务贸易协定第5条的规定已于2014年12月向WTO进行了通报。尽管外界认为俄罗斯希望以此恢复苏联时期经济分工模式的猜测不断,但俄罗斯并未认可该说法。在俄已成为WTO成员、且短期内难以获得美欧解除制裁时,EAEU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中国提出发展“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已经获得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寻求共识,重点推进。EAEU成员国和潜在加入国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各方利益存在巨大的互补支撑需求,当然也可能产生摩擦。在对全球各方需求的准确把握下,EAEU可以继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与其他国家、组织有效协调发展,有望通过中国的积极参与发挥更大作用。
  一体化理念具有可行性和吸引力 
  2011年,俄罗斯时任总理普京提出的欧亚联盟计划是以欧盟为基础的,覆盖独联体和泛东欧地区。欧亚联盟作为相关国家加深经济、政治合作与融合而组建的超国家联盟,其目的是通过消除成员国间的要素流动壁垒,到2025年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的统一市场。今年年初,欧亚经贸协定正式成立,给各方带来期待。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申请,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希望通过EAEU实现更有效的分工从而具有可行性,也有较强吸引力。2010年开始的关税同盟阶段,成立了由俄白哈三国按照84∶6∶10的人口比重派出代表组成的欧亚经济委员会,并且各派出一位副总理负责领导委员会,在关税协调政策、竞争规则、能源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领域的协调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也涉及政府采购和移民控制领域,为EAEU作用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 
  对于EAEU,不少学者认为其有“重建苏联”的意愿。但实际上,EAEU的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即便各方愿意也难以回到从前状态,且区内区外还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尽管苏联时期经济受较强的计划因素影响,但各地专业化的分工多依据其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优势,经济整体效率较高,能够保证各加盟共和国市场的需求。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的原加盟共和国都经历了长达10~20年的经济衰退,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国国内生产无法满足需求,需要通过进口完成,而较高的关税壁垒和不畅的物流体系又形成了严重制约。EAEU的建成目前主要仍集中于货物贸易领域,消除三国间商品流动的关税,形成统一的对外关税。这有助于各成员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进行产业分工与配合,大幅降低各方进行产业链配合生产时的成本,也有利于以更低流通成本更好地满足各方消费需求。在原有的产业合作基础上,这种经贸制度安排具有较强吸引力。
  按期推进仍然面临较大阻碍因素 
  不过,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向着其他要素禀赋自由流动转变,依旧面临不少需要克服的障碍因素。无论是内部的成员国还是外部的发展环境,都给EAEU实现其设立目标提出不少挑战。
美欧对俄制裁将对EAEU产生较大压力。图为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的奥巴马与普京,其动作与表情颇耐人寻味。
  内部来看,经济主权的让渡需要稳定有效的政治推动,经济下行周期对政府开放政策的压力较大。EAEU的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对出口的依赖较强。尽管在联盟建立时都有着较为稳定的推动力量,但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较大,从而扩大优势商品出口、减少外部经济体竞争的压力就较大。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和本国经济的不景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贸易自由化的理念与政策取向,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政府会面临来自反对党的更大挑战。国内企业也可能对政府的开放政策提出质疑,甚至可能要求增加其在关税、竞争和市场准入政策上的话语权。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情况相似,EAEU中的俄罗斯居于优势地位——不论经济总量、政策话语权还是在国际经贸价值链中的地位;而NAFTA中,美国和加拿大对相对弱势的墨西哥提供了单方面的市场准入等优惠政策,减少了其义务的承担。即便是EAEU的样板欧盟,对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东欧成员也是通过多项政策倾斜提供更大支持。与之相比,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可能要求一定的“过渡期”或更为优惠的政策,而非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外部局势不稳也对EAEU的发展提出挑战。俄罗斯所受美欧的制裁对EAEU也产生较大压力,为了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俄罗斯需要联合其他成员国的支持,但这一调整超出了白俄罗斯等国的预期。在俄原油等资源商品出口受阻的情形下,俄政府可以调动的资源大幅降低,若因为必须要承担更大责任而最终进行调整也并不情愿。俄罗斯卢布贬值迅速,造成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显著提升,而进口商业的购买力受到严重削弱,在取消相互间关税的三国之间严重影响贸易平衡的状态。卢布在EAEU范围内被接受的意愿也会受到影响。乌克兰本是EAEU争取的对象。在乌克兰问题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转机的情况下,来自美欧等国的压力事实上也会对这些国家的政策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增加了EAEU发展的压力,减弱了其他原苏联成员加入的愿望。
  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相契合 
  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已表达了支持。2014年11月,俄总统普京在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路线图的作用,认为其将有利于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推进。EAEU的另外两个成员——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项目;白俄罗斯也以实际行动对“一带一路”进行支持并在2014年12月开始建设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外工业园。事实上,“一带一路”和EAEU虽然在历史发展、主要原则、覆盖国别等方面差别很大,但实际上二者在理念、地理位置和产业上都有很多相似点,有可能通过配合实现更好的融合。
  “一带一路”与EAEU的理念有共同点。都是由一个国家主要推动,希望各方积极参与,通过建立机制和平台,为有效发挥产业优势、满足欧亚国家需求提供支持。两个机制的主导国在进行推动时都较为积极,分别将相关理念作为服务发展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然而,一国主导并不意味着该国强势决定合作模式中的所有内容。两个机制都强调尊重机制下已有或未来可能扩大范围后各成员平等和自愿的权利,注重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共赢,主要通过经济、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协调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两个机制都是开放的,欢迎其他国家参与进来,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路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