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心经:穷人穷在哪

第7章


白天课堂上尽量少讲,学生有什么问题晚上到家里去补……一年下来,腰包鼓了,高档家具买了,名牌时装穿了,住房集资款几万元筹齐了……然而正当他干得起劲之时,他得到了学校的黄牌警告,自己先前树立的那种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穷人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怎样才能从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中突围出来呢?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穷人要懂得如何比较。
  不平衡心理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选择了失误的"参照系"。
  人们总是在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失衡。但与谁比,比什么,这是决定失衡与平衡的关键点,人们平常所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即是说向上比则失衡,向下比则平衡。上面说的那两个人,他们所选择的比较"参照系"自然是那些风流倜傥一掷千金的大款,自认为能力才华不比他们差,而收获却比他们少,这是多么不公平啊!而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我们的心理又何尝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愤愤不平呢?面对着众多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民,面对着众多的贫困的待岗、下岗的职工,面对着千千万万辛苦操劳而收入菲薄的普通百姓,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不平衡可言呢?
  (2)穷人不要因为欲望变得疯狂。
  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一些人目眩头晕,忘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和基本守则,在追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慢慢地走向了腐败、堕落。
  6.正视贫富的差距,让自己看得更远一些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常沉沦在嫉妒中不能自拔,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当他们忿怨、挖苦、嘲讽的时候,君子早已把嫉妒转化成动力,悄悄地走上了一条改变自己的成功之路。
  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你周围有的人变得富有了起来,他们开的是小轿车,而你只能骑自行车;他们住的是洋房别墅,而你只能租住廉价的小平房;他们送孩子读私立贵族学校,而你连孩子每学期的学费都发愁。于是你心理上有些不平衡了。
  其实,你只看见了金钱上的差异,却没有想想你与富人真正的差异到底在何处。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富人们的金钱数目,也要看到他们的魄力和眼光、智慧。
  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李晓华,曾被评为"中国最慷慨的富豪"之一。有一次到东南亚考察时,得知有一个城市正在公开招标筹建一条高速公路,而且政策十分优惠。然而,由于这条公路地处偏僻,车流量不大,没有人愿意承包。
                  
第14节:第二章 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6)
  在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后,李晓华获得了一个重要讯息:在距离公路不远的地方勘探到一个储藏量十分可观的大气油田,因为开发工作尚未完成而没有对外公布。
  李晓华认为大气油田一旦正式开采,丰厚的利润将带来大批投资者,与石油相关的加工业和运输业也将热闹起来。这样这条公路的前途也就不可估量了。于是他以房地产作抵押,向银行贷了一大笔钱,加上原来积累的资金共计三千万美元,全部投入,买下了修建这条公路的土地。
  谁知过了五个月,开采大气油田的事仍然没有动静。眼看偿还银行贷款的日子就要到了,他每天都在焦急中度过,如果到期还不能将土地抛出还本付息的话,他将会彻底垮台。
  幸运的是,开采大气油田的消息终于公布了,土地的价格也在一周之内涨了好几倍,李晓华成了最后的大赢家。这真是一场豪赌,的确得要有非凡的胆略。
  或许,有的穷人不以为然,认为我只是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我的能力并不比他差。真是这样吗?
  有两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到深圳找工作。在街上,他们同时发现地上有一枚一元的硬币,其中胖的那个同学不屑一顾,抬腿从钱上跨了过去。而另一个瘦同学赶紧把它捡起来,仔细地装在口袋里。胖同学对他说:"你不觉得这样有失身份吗?"瘦同学回答道:"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
  不久,他们看见一个公司在招聘勤杂工,胖同学哼了一声走开了,而瘦同学却很认真地去应聘并得到了这份工作。两年以后,他们又在这条街上相遇了,此时的瘦同学已经成为某公司的经理,而胖同学还在继续找工作。胖同学惊奇地问道:"你不是做勤杂工吗?"瘦同学回答:"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两个人致富的机会是相等的,为什么结果却大相径庭呢?
  富人,不管他有多蠢,他能够成为富人,就是不简单的。
  所以,我们对富人要有一种理性的认识,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富人的经验。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只要这样,我们才会变成一个富人。
                  
第15节:第三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穷人的面子太值钱(1)
  第三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穷人的面子太值钱
  对话现场
  在一个档次相当高的饭店,穷人与富人相对而坐,这是他们的第三次见面。
  穷人:"很感激你还能认我这个穷邻居,而且以前你也很照顾我,要不然恐怕我也难有现在这个家,虽然穷了点,但毕竟是个家呀!今天,你什么也不要说,你如果给我客气,就是看不起我。"
  富人:"你不要这样说。"
  穷人:"人这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个脸面嘛。"
  富人:"我感谢你这份真诚,但是千万不要为了面子,我们之间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为了脸面,有些东西就显得虚了。"
  穷人:"为什么?"
  富人:"我所说的"虚",说白了就是虚荣。"
  穷人:"我们穷人是很注重面子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如果面子也没了,真的就没法混了。"
  富人:"问题就出在这里。当然我没有任何贬低你的意思,我只是说穷人这个整体。许多人的生活刚解决温饱,对面子却比富人还要讲究。在家省吃俭用,在外出手却很大方,本来几个菜就够了,非要整上满满一桌,造成相当的浪费才行。"
  穷人:"如果人丢了面子,就觉得抬不起头来,无法做人。"
  富人:"那只是某些人的看法,但面子不等于自尊,有了面子不一定就有自尊,有了自尊也不一定就有面子。面子和自尊是两码事。"
  穷人:"话虽是这么说,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别人认为你不给面子的话,你的人情就不会那么厚。要钱,还是要人情,我选择人情。"
  富人:"是不是觉得男子汉大丈夫何必斤斤计较?但是,打肿脸不是胖,自己心里清楚,恐怕别人心里也清楚。打肿脸充胖子,虽然充得了一时,但能硬撑多久呢?也正是因为爱面子,让很多有才华的人丧失了大好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没有文化的人却富了,而有文化的人却比较穷的原因。看来面子是一个无形的精神枷锁。"
  穷人:"或许是那些人比较幸运吧。"
  富人:不是幸运不幸运的问题。虽然有文化,但学校里不会教你怎么致富,就算你上到博士,你的致富能力不一定比得上一个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另外,正是因为面子,一个没文化的人可以去捡垃圾,而且没有什么顾忌,如果让一个大学生去捡垃圾,他绝对拉不下这个面子,顾忌越多,机会越少。"
  穷人:"那么该怎么办呢?"
  富人:"虚荣心是毒瘤,不能让它无限制膨胀。
  穷人:"对,看来穷人要好好反思了。想想农村老家有些风俗,就是虚荣心在作怪。"
  富人:"不错,只有看透这一点,穷人变成富人的可能性才会大起来。"
  1.死要面子活受罪,自戴枷锁不堪重负
  贫穷并不可耻,但绝对不光荣。贫穷的现实让很多人为了生存而失去了尊严,失去的越多,他们越是在乎。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现实,就改变自己,尽量把自己伪装的看似强大,看似阔绰,以便从中获得心理上的补偿。
  某高校为该校的贫困生开了一个特殊的售饭窗口,提供一些便宜的饭菜。应该说这是一件善举,因为这带有补助的性质,以便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所愿,几乎没有人到这个窗口来买饭,然而,没有人光顾这个窗口绝对不能说明就没有贫困生。主要是因为每日三次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这种专卖窗口买饭,这有伤自尊心,很没"面子",说不定还会被人骂作"穷鬼"。如此这般,谁还愿意站在那个窗口买饭呢?应该说贫困生希望得到优惠或帮助,只是不愿以这种形式来接受。
  有些人在餐馆吃饭,所找回的零钱几乎数都不数,就装进口袋里。换成那些真正的富人就不同了,如果他们认为账单或菜单的价钱有出入时,一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自己完全了解,才会痛快地付钱。
  从出租车下来付钱,给宾馆服务员或高尔夫球童小费,真正的富人决不会像穷人那样,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地掏钱,他生怕会引起歹徒的邪念。
  富人之所以喜欢在众人面前显得"寒酸",是怕让人看出自己有钱,免得招来麻烦;穷人之所以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是怕让人看出自己没钱,丢了"面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