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乱

第233章


尤其是咱们对朝廷的控制力还不够,真正出自青州的官员太少了,就是加上那些跟我们青州比较贴心的官员,也不过占了朝中官员的一半。而且这些人还主要都是武将系或者寒士出身的,在朝堂上的威望都不够高。这才造成了很多人敢于在私下里议论主公,甚至诋毁大将军和我们青州官员的做法。而那些主管此类的事情的朝臣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咱们不特别要求,他们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除非咱们真的有所表示,他们根本不管。而那些人就算管,也只是送几条小鱼出来,根本是于事无补。萧司隶虽然抓过些人,但是不好处置,所以效果并不好。所以我想最关键是应该提升我们青州官员在朝廷中的比例了,甚至让一些人身居高位。而且最好是有一到两个三公,九卿当然也不能放过,这样才能很好的压制一下不同的声音。要是这样还取不得预期的效果,我们甚至可以杀几个比较出名的,来镇住他们,让他们少给我们下绊。”
我听了这个主意,夸张的一笑:“奉孝啊,你让我这样做,不是跟董卓做的一样了吗?”
贾诩也笑着说:“就算不是,我看也差不多了。”
郭嘉听了可不高兴了,你们怎么能这么说呢:“虽然我承认董卓可能就是被这些朝臣们逼到这个地步的,但是董卓只是个武夫,确实对这种朝堂上的争夺不是很懂,根本不懂得用合理的方法对付这些家伙。受挤对之后,爆发杀人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虽然他死了,我现在想起来,他也是个受害者,只是报复的方式选得太没有水平罢了。但是咱们都是聪明人,怎么能像董卓那个笨蛋学呢?我母亲还等着我给她养老呢,怎么能这么早就走上这条路呢?何况我还要多生几个孩子,承袭我郭家的香火呢。这么早就归天,是不是太早了点儿?”
我和贾诩相视一笑:“看来你有什么好主意喽。”
“那是当然。咱们正在打仗,那些腐儒不是忠君爱国吗,那就让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到前线去体会一下,什么叫忠君爱国就可以了。我想,他们这些人很快就会闭嘴的。”郭嘉恶狠狠的说:“杀,也不能用咱们的刀。”
我瞅着郭嘉瞪得发绿的眼睛说:“你这招不错嘛。说,还有什么,一起说出来。”
郭嘉阴险的一笑:“他们不是不满意咱们出身不好吗,想要更大的封地吗?好,全都把他们改封到定州或者平州去。让他们的家族挪挪地方,跟胡人住在一起,美其名曰为国守疆。只要照这样办上几例,我想还敢说话的世家就没几个了。”
贾诩点点头:“确实是好主意。那些大家族家大业大,很多人家都有上万家奴。他们过去,不仅省了咱们移民所需的一大笔开销,还会替咱们把汉文传播开来,而且这些人家里什么人都有,汉胡之间的沟通会快很多的,融合也会加速。你这招是怎么想出来的?”
郭嘉瞪着一双大眼:“我都快被他们烦死了,实在是不得已,琢磨了很长时间才想到的。不信你看我的眼睛都是红的。”
我喝贾诩再次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绿的。”
正文第四百五十七章失守汉奸这个词是针对汉人的,指的是背叛汉民族的坏蛋,对汉人来讲这是最大的耻辱,人格上最大的贬低。后世的人,你骂他王八蛋也好,问候他家祖先也好,甚至用污秽的言辞亲近他家里的历代女性也好,都不一定会引起对方过于强烈的反应。但如果你指责对方是汉奸,那将遭到对方强烈的言辞抵抗,时值肢体冲撞,不管他是否做过,都一定会抵制的。因为这个词太难听了,已经触及到了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刘虞现在的行为就有点儿类似于汉奸了,但那个时候还没有这种说法。而且汉人也还是高高在上的,那些征战的异族只不过是一些下等人,替他在打仗罢了,至少刘虞这么认为。但是他不承认,我们也要给他安排这么一个罪名,于是我向天下宣告了他的罪状,最重要的就是勾结胡人,屠杀汉民,搅扰地方,乃大汉千古之罪人等等……等等。
说实在的刘虞这次还真是抓住了我的痛脚,北面本来是我比较放心的地方,解决掉匈奴之后,本应该没有多少后顾之忧了才对。鲜卑人在弹汗山一役之后,元气大伤,作为青州的附属,我本来打算在统一全国后,才会对鲜卑人动手的。但是刘虞这一下,打乱了我的全盘计划。如果我的士兵只有三国时期普通大汉军队的素质,估计这次还真被他玩死了。但是,他想得太简单了,我手下没一个简单的人,尤其是沮授。
刘虞既然能用间,沮授也一样能用。鲜卑人可没有什么鲜奸之说,尤其是地近代郡的鲜卑族部落首领轲比能更没有这个概念,他岁数不大,本来不会这么早就当上鲜卑部落首领的,但是由于上任部落大人,他的兄长在弹汗山一战中战死了,所以他才有机会继任部落大人。
他的部落因为邻近弹汗山,他又和步度根岁数差不多,所以两家关系极好。轲比能借助他与步度根的关系,顺利地当上了部落大人。但是这个人是个真正的白眼狼,从来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野心极大。虽然他在对待战利品分配等问题上做得极好,基本做到了公平,给自己的部众和周围的部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是他这么做,只是在装样子,实际上却是在收买人心,为了他的以后大。他早就在背地里琢磨步度根的地盘了,但是苦于没有机会,实力也不够,所以一直隐忍不发。
这时候,沮授找到了他,经过几次互相试探,最终达成了共识。一旦步度根作出对青州不利的行为,轲比能作为青州的属下,可以再次占领弹汗山,青州军将会适当的给与人员和补给上的支持,最终扶植他坐上弹汗山的主人。
不过,被许以重利的还不止他,步度根的心腹之一素利也是沮授拉拢的对象。素利可没有轲比能那么大的野心,他只是想要更好的装备和更多的土地,在这一点上他要比轲比能好满足多了。而且,素利的另外一个要求让沮授都感到汗颜,素利要成为汉人,他想成为汉人的大地主,让他的部族变成他的庄户和家奴。这还不好满足吗?这不是我们一直寻求的吗?沮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这一请求。
另外沮授还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那就是征兵。不过他征兵的方式太古怪了,不仅征召了一批青壮,还征召了一大批的老人和孩子。尤其是老人,所有的异族,除了身居高位的人,几乎所有五十岁到六十岁的老人都被征走了。至于孩子,十岁以上的也都被征调了,不分男女贵贱。
不过这两批人被区别对待了,老人们被发与粗糙的武器,随军出战了。而孩子们留下了,他们像战士一样被分派到各个营地,不同种族聚居在一起,在这里,通用的语言只有一种,那就是汉语,他们将担负的使命并不是上战场作战,而是学习作战技巧和学习汉语和汉文化,甚至第二个任务更重。
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公元一九一年)十一月,平州别驾沮授,以于禁为大将,率大军二十万出兵卢龙塞,鲜卑东部大人素利副之。
同月,鲜卑族部落大人轲比能突然率部众一万骑突袭弹汗山,弹汗山防守空虚,不到两个时辰即告失守。
正文第四百五十八章老人沮授的做法完全是在消灭异族文化,他把老人家们全都排在队伍的前边冲击卢龙塞。这样一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队伍怎么可能攻下这座与鸡鹿塞齐名的雄关呢。
卢龙塞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在著名的喜峰口一带,不过并不是喜峰口,喜峰口在汉代是卢龙塞的一个附属关卡,叫松亭关,两关合成卢龙塞。不过现在都看不见了,一九七五年,国家引滦入津建潘家口水库,水库注水横切长城,卢龙塞、喜峰口两关及其周围长城都淹没于水中,形成了独特的“水下长城”景观。不过以人文学者的角度看,这是破坏历史遗迹的罪证。
这样一座雄关按理来说应该派大量驻军守护,而且守护这里的人绝对应该是一员悍将才对,可惜现在的幽州牧是刘虞。他被公孙瓒欺负怕了,所以有多少兵都想攥在手里,因此卢龙塞两座关卡,总共只有一千兵马,而且带兵的武将是个软蛋,一见几万人挥舞着棒子冲过来,连想都没想就献关投降了,让算无遗策的沮授先生大大的郁闷了一把。按照于禁的记忆,当沮授知道了这个结果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我真的应该一千人,一千人的派兵的,没想到一万多快要入土的人,竟然也有这么大震撼力。”
但是当这支部队越过卢龙塞进入辽西以后,沮授才发现他犯了多么大一个错误。这些人老是老了,但是作战经验极其丰富,老练的动作,弥补了力量和速度上的不足,在攻打徐无城的作战当中,这些老人的伤亡率并不比精锐部队多多少,而且这些老人还是突前的,武器也差得远。
对于这一点,沮授不得不深刻反省,他找来一些老人了解他们的想法。在翻译的帮助下,沮授终于发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老人们的想法让沮授觉得自己应该下地狱。他本来是想利用战争消灭这批老人的,但是这些老人却非常感激他给了他们上战场的机会。在部落里,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常便饭,所以作为生活能力欠缺的老人,他们往往得到的资源最少,这也就造成了老人的高死亡率。
但是这帮老家伙只要是能活下来的,全都人老成精的家伙,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雨,对战场上的把握程度根本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