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三姑娘

102 腾飞期


    日本的泥鳅卖到两百块钱一斤?陆竞波说的这个消息,简直让姚三三兴奋不已了。
    要知道,如今即便在省城,品质好的泥鳅,即便在寒冬季节,也只卖到二十来块钱一斤。整整十倍呀十倍!
    姚三三几乎看到了自家的钱嘭嘭嘭往外涨!
    把泥鳅出口到日本,把外国人的钱挣到咱中国来,感觉就十分牛气!
    “二姐夫,你说真的假的?”
    “哄你做什么?”陆竞波笑着说,“就知道你会感兴趣。我们国家的泥鳅、鳗鱼,不少出口到日本、韩国的例子。”
    “出口日本的话,要走哪些路子?”姚三三连连追问,“二姐夫,咱的泥鳅,能不能出口?”
    “联系到日本客户,检验合格的话当然可以出口。”陆竞波说,“现如今进出口贸易越来越发展,政府也是尽力帮扶促进的,因此联系日本客户不难。咱们的泥鳅,基本都是自然状态养殖的,检验应该也能合格。”
    “那你还等啥?”
    “看你急的!出口有它的流程,总要做些准备。还有运输问题,长途运输的话,你首先得保证泥鳅存活率。”接话的是鲍金东,怪不得这家伙这半天都不吱声,肯定是之前跟陆竞波聊过了的。
    “可是两百块钱一斤呀!”姚三三闪亮一双眼睛,激动啊,“值得尝试一下,运输问题,人家能解决,咱也应该能解决,就算空运,也划算呀!”
    “嗯,我关注一下这方面,咱这里怎么说都还是沿海地区,去日本的话,运输方式合适,运输时间尽量缩短,应该能保证存活率。”陆竞波思索着说。
    “就这么办,必须试一试。咱现在最好跟养殖户签订合同,规范养殖,订单销售,保证泥鳅的品质,咱们自家的养殖也应该设法再扩大。即便不能出口日本、韩国,国内市场也不愁销售。”
    泥鳅虽然不像鲫鱼、鲢鱼这些普通的鱼类,消费量是比不上,可是养殖少,市场大呀!
    姚连发端着碗,看着他们三个在那儿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十分热闹,忍不住也插嘴道:“还要卖给日本人?小日本可坏着呢,那话怎么说的,你们可别上鬼子当呀!”
    噗!几个人都嘻嘻哈哈笑起来,鲍金东安慰姚连发:“爸,如今都是国际市场了,咱正经做生意,不用担心的。”
    “一群财迷。”姚小改笑着打趣他们。
    姚三三听了,便扭头去看二姐,做个鬼脸说:“财迷怎么啦?我就财迷。”她一低头,恰好看见小圆圆撅着小嘴的样子,这小娃怎么老喜欢撅嘴?姚三三索性拿筷子沾了点茼蒿汤,放在小圆圆嘴边逗她。小圆圆张嘴咂了一下,皱着小鼻子,用舌头把筷子往外推。
    “你别给她乱吃东西。”张洪菊立刻责备三三,“她才几个月?小娃娃都不喜欢味道重的东西。”
    味道重?茼蒿汤多好喝呀!姚三三捧起碗里的汤,美美地喝了一大口。
    泥鳅要出口,就要先把样品送到日本客户那儿,检验合格才行。首先是分级,泥鳅必须达到一斤不超过十五条的大小标准,这一年秋天,姚三三精心选择了样品泥鳅,送往日本。
    在运输的方法上,她做了许多的调查。走空运,成本太高,能省则省;搭轮船,时间相对就长了。姚三三最终决定采用南方出口水产的法子,用小型船舶运输。在最短时间内装箱,加氧,掺些水,然后快车运到港口,从那里小型快船运往日本。
    第一批样品送到时,姚三三接到消息,泥鳅存活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她算了一笔账,百分之三十存活,她还有的赚,百分之六十,够了。
    检验合格,这生意让姚三三做成了,十万斤泥鳅,顺利出口日本。这一年的泥鳅,余下的还有近十万斤货呢,姚三三答应给上海的王林超三万斤,余下七万斤左右,全部销往省城。
    从收姐猴、收泥鳅的几百块利润开始,到如今,姚三三终于体会到了财富暴涨的感觉。
    而这,才是个开始。
    ******************
    第二年春天,姚三三的钢针鱼达到了二三两重,几十亩水面的钢针鱼高调上市了,市场上当时钢针鱼量很少,几乎都是钓的或网的,便已经死了,他们的钢针鱼一推出,就成了中高档餐馆、饭店的抢手货。
    鲍金东的眼光,果然不错。
    “幸亏我当初没把那几条钢针鱼给吃了。”姚三三跟鲍金东开起了玩笑。
    “嗯,还没馋到家。”鲍金东笑着说,“泥鳅旁人家还有的卖,虽然量没有保证。但钢针鱼这东西,目前整个省城只有咱家大量批发,还是活蹦乱跳的,当然生意就好做。如今搞水产这块,没几个人不知道我这鲍二哥水产门市的。”
    姚三三瞟了他一眼,看把他美的!
    “别太急着卖,咱那几十亩的钢针鱼,慢慢卖,总得要接上下一年养殖的。”姚三三说,因为好卖,她今春又扩大了养殖面积,同时,便有人来询问着买钢针鱼苗了。
    鱼苗?卖就是了。偌大的水库和西大河,水质很适合养钢针鱼。姚三三便雄心勃勃地打算着,要在家乡那块地方,建成全省乃至国内最大的钢针鱼养殖区,把他们的钢针鱼销往省内省外。
    这东西跟泥鳅不冲突,养殖的水体,完全不同的。
    此时小夫妻俩正窝在省城新买的房子里,合伙做一锅红烧钢针鱼。
    “再炒个素菜吧。”
    “素菜?你想吃什么?”鲍金东说,“你来做吧,素菜你拿手。”
    “什么叫素菜我拿手?说的好像荤菜你拿手似的。”姚三三撇着嘴说。鲍金东被媳妇取笑了,他的确不擅长做饭做菜,不过,不代表他就擎等着吃现成的呀!
    “那鱼,还不是我杀的?平时切肉什么的,你都不喜欢弄,还不是我来切?”
    “呿,切肉还有功了?我要是不炒,你吃生的?”
    “媳妇儿你炒的好吃呗!”鲍金东笑着拍马屁,“你弄菜弄饭,回头我洗碗,行吧?”
    “洗碗?你还是先把你那臭袜子洗了吧。还有你换下的那内裤,都不好放在洗衣机里洗。”
    “媳妇给自家男人洗内裤,天经地义。旁人要给我洗,还没资格呢!”
    “去你的,懒货……”
    俩人一边说说笑笑地斗嘴,一边默契地忙碌着,很快一桌简单可口的饭菜上了桌,红烧钢针鱼,辣椒土豆丝,再来一个鲜美的小乌贼韭菜汤,两个人吃,足够了。
    结婚以来,鲍金东本着“不能牛郎织女”的原则,俩人基本就是两地跑,省城忙时,都住省城;家里忙时,就都回家里去。
    现如今家里事务更忙,省城门市这边,平时鲍金来已经能独当一面了,鲍金东跟姚三三来的少些,这趟来,其实有个事情要办。随着旧城改造,城西水产市场要搬迁了,新址往城市外围推。
    “市场搬迁的话,门面房我看咱自己买吧,自己买虽然钱多,可这一年年的,租金也不便宜。新建的市场扩大了,老商户有优先购买权。”鲍金东说,其实这个事情,他基本已经决定了的,知道姚三三不会反对,但习惯上就会跟媳妇儿说一说,就像家里的事情,姚三三安排什么事,习惯地也会跟他讲。
    无关什么权力呀尊重呀,这就是俩人的生活习惯罢了,两口子聊天的话题。摊子越来越大,一应大小事情都要对方同意的话,也没必要,互相有足够信任,各自有施展空间。
    姚三三咬着筷子,想了想说:“买是当然买,不过,你不防多买几间,只要他卖给咱,就尽量多买,越多越好。咱自己不用,不是还可以出租吗?”
    “嗯,我觉着行。”鲍金东点头,“这市场是新建的,门面房这一块,反正是赔不了钱。”
    哪能只是赔不了钱啊!姚三三也不说破,就只是笑笑说:“你说的对,看准了就多买几间。”
    ******************
    于是年底鲍金东便买下了批发市场的十几间店面。过了年春夏,姚家又有两件喜事,一件是陆竞波升职当了科长,一件是小四中考,她高分考上了县实验中学的重点班。
    陆竞波从科员连升两级做了科长,据说还得益于泥鳅——他提出了一个项目报告,推动泥鳅养殖产业,养殖富民。这个建议被一层层上报,获得了肯定,当地批准建成千亩泥鳅养殖基地,零星也出现了好几处小的泥鳅养殖场。
    这千亩泥鳅养殖基地,姚三三只拿了五十亩,她不需要非得自己去养殖,反正本地的泥鳅苗,绝大部分都是从她的育苗场卖出去的,商品泥鳅销售这块,她自然也比旁人有优势。这就是姚三三的策略,抓两头,带中间,她来卖泥鳅苗,养殖户来养殖,她再来收购销售,包括出口。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养殖,很难做到自行销售,如此一来,大家两相得益。
    只是这一来,她便又开始筹划扩大育苗场规模,打算要在邻边的大场扩展进来。
    陆竞波升职,不过是个意料中的事情,以他的能力,时间早晚而已,姚家人自家高兴一下就过去了。倒是小四中考考出了好成绩,可算是让姚家姐妹高兴坏了。
    姚家如今缺什么?缺一个光耀门楣的大学生啊!姚小疼和姚三三,都是初中毕业的文化,姚小改虽然如今也能读书认字,可全靠这些年她一点一滴自学,根本就没进过学校的课堂,户口簿上的文化程度,刺眼地写着文盲呢。
    原先家里没条件,如今有条件了,姐妹三个便把各种遗憾投射在了小四身上,全巴望着小四能把学上好了。虽然考高中没有请酒办喜宴的,姚三三跟两个姐姐一商量,还是决定要好好庆祝一番,除了宴请小四学校的老师,就是利用暑假,带着小四去北京大肆游玩了一番,再一路向北绕着玩,一直跑到内蒙草原去吃烤全羊。
    姚小疼、姚小改孩子小,鲍金东忙,姚连发自己说要留下看家,于是姚三三便带着张洪菊和小四,快快乐乐地旅游去了,只装作没看见鲍金东那哀怨的脸色。
    张洪菊被两个闺女拉着,住酒店,吃美食,四处观光看景儿,真是大开了眼界。想起村里的女人们,很多人一辈子几乎没出过门,连县城都没到过,心里便又无限感慨,生发出许多酸甜苦辣的感触来。
    不到长城非好汉,姚三三拉着小四,一口气爬上了八达岭长城,看着远处的群山,整个人都觉着胸襟开阔了。
    旅游,不光是想出来玩儿,不光是想让小四暑假里轻松一下,姚三三是想用这趟远行告诉妹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新生报到,姚三三坚持亲自送小四到沂城去上学。想当初,这所县内最好的高中学校,因为家庭条件的关系,跟她擦肩而过,如今把妹妹送来上学,多少也算弥补了某种遗憾。
    媳妇儿和妹妹要出门,鲍金东责无旁贷做司机。那时,鲍金东已经开上了自家的小轿车。买车的时候,鲍金东便说干脆一起买三辆算了,大姐、二姐家也一家一辆,就当是家里分红,也不用多高档,好用就行,交通工具罢了。
    杨北京便赶紧说,要买也行,总得等他先把驾照拿到手的吧?
    陆竞波的说法则很是有意思,他说,我一个政府单位小科长,你让我开一私家轿车上班?还是别给我招风了。
    那年头私家车毕竟还少。
    姚三三真有些服陆竞波了。要知道,土沟村到沂城,还有六七十里路呢,这家伙放着单位宿舍不住,每天下班跑回家来搂媳妇抱闺女,偶尔碰上刮风下雨,或者事情忙,不能回来,他就浑身难受,说在那边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可怜。并且这家伙放着私家轿车不开,情愿每天跑去坐中巴车。
    真有他的!
    姚三三便撺掇着二姐在沂城买房子,往后育苗场忙的时候,一家三口就回姚家来住,育苗场不忙的时候,姚小改就可以带着圆圆到沂城去住几天,省的陆竞波来回跑路。
    新生报到人挤人,姚三三跟鲍金东护着小四,一处一处的排队报到,排队交费,领齐发给新生的被子、床单、水盆等等的生活用品,再去宿舍铺床拾掇,好容易做好这一切,给小四安置好了,都已经中午了。
    鲍金东的意思,当然是带上小四,三人出去找个地方吃午饭,姚三三却不愿意,说不如就到学校的食堂去吃,体验一下也好。不光是想体验,她是想陪着小四去熟悉一下食堂,看一看食堂的饭菜才好放心。
    媳妇的意思,鲍金东哪能反对?便特意去多买了两个饭盒,三人一起说说笑笑地去食堂打饭。食堂也有不少送新生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就餐,鲍金东跟小四一起去排队,打了三份米饭,选的菜是土豆烧肉、炒小青菜、芹菜炒香干。食堂的饭菜呗,并且新生报到头一天,已经比平常丰富了,不要太追求味道,吃饱肚子保证营养,基本还是可以的,不能总跟家里比。
    “饭菜倒是可以,就是好多菜都放了辣椒,小四不怎么吃辣的。”
    “三姐,你看也不是所有的菜都辣,再说旁人能吃,我也能吃,保证吃得饱饱的。”
    “嗯,高中生活毕竟苦。我听说这里的学生都很累的,不行的话,你平时带点儿奶粉、零食啥的,学校紧张,营养首先得跟上。”鲍金东说。
    不能怪他们担心,倒也不是小四多娇气,实在是小四这丫头太瘦弱了。小时候藏在姥娘家喂的小黑孩,没吃过母奶,奶粉都没吃过几包,米汤、糊糊喂大的,个子没有三个姐姐高,体质也一直算不上好。
    “没事儿,三哥,三姐,你们放心好了。”小四笑嘻嘻地说,这个家里,她跟姚三三感情最好,姚三三结婚之前,都是跟小四住一个屋呢,曾经条件有限,很长时间以来,俩人都睡一张床。
    三个人边吃边聊,饭没吃完呢,鲍金东接了个电话,便脸色古怪地对姚三三说:“抓紧吃,吃完了咱回去。”
    “啥事儿?”
    “大姐夫拿菜刀砍人呢!”
    ...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