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底层市民的儿子,他是在大杂院里长大的孩子,无红烟护其左,无紫光罩其右。城市并不因他侥幸留在它身边了,便怎样的青睐于他。城市恩赐给他一份工作——每月十八元,从学徒工干起。三年后他每月可以挣到三十二元,以后他将照例被城市归入工人阶级的行列。这意味着当他退休那一年,他也许可以挣到每月八十几元钱。那是工人所能企望的最高工资——八级工的工资,相当于当干部的人当到了科长级,前提是他如果被认为是一名好工人的话。他显然不打算以过来的人们为榜样,便不可能被认为是一名好工人。结果是到了一九八一年,他已不再是工人队伍中的一员,用我们当年常说的话是——没有了“正式”工作。
正式工作——最典型的中国话。在当年,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中国人,即使头脑再聪明,身体再健壮,也仿佛不能作为一个资格完备的最起码的人。几乎没有一对中国父母,心甘情愿同意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男人。今天的姑娘们择偶的条件之一是身高一米七以上,一米七以下的男人据说被他们戏称为“半残废”。当年,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男人,也等于是一个半残废的男人,岂止是半残废而已!
“这个人没有正式工作”——此话包含了许多意会胜过言传的内容。没有正式工作的人才和没有正式工作的人交往,有正式工作的人大抵是不屑于和没有正式工作的人交往的,没有正式工作的女人才肯嫁给没有正式工作的男人。没有正式工作如同没有“红色”的成分。没有正式工作的人,在城市的社会坐标系上,首先是“人下人”,其次才是“好人”或“坏人”。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人,无论男女,希望被公认为是一个好人,如同一只鸭子希望被欣赏。而正式工作=国营企事业单位≈大集体企事业单位。这一点犹如社会约定俗成的“上等”和“中等”公民徽章,佩戴上了这一徽章,才有资格享受社会的种种“优越”——房子、劳动保障、公费医疗等等。
当年中国在归类学方面的经验是足可以笑傲世界的。我们的先人曾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同胞发现自己并非面对那么多种可选择的职业,甚至缩小十倍——言“三十六行”也还绰绰有余。小学教师无一例外地在课堂上讲解——“三百六十行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而与此同时,在世界上尤其在某些发达国家,现代人却面临着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密、越来越丰富的选择犹豫和困惑,一个外国人在其一生中可能变更数种职业。而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你若面对着一个调动过工作的人,则不禁地会对他刮目相视。因为那意味着他“很有门路”并且“很有能耐”,大概非是一个“等闲之辈”。
中国之传统经济体制,以它的理论的概念化、教条化、与全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亦即世界市场化的背逆性,以它的实践的简单化、意志化,令富有理解力的当代经济学家挠顶困惑。
这一种情形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最末一年和八十年代的最初一年。在北京,在上海,在天津,在哈尔滨,在中国许多大城市,东西南北中,我们看到了一幕幕具有悲怆意味儿的都市话剧演出,埋下了“黑色幽默”式的伏笔——工作!工作!!工作!!!国营!国营!!国营!!!正式!正式!!正式!!!
共和国的长子、长女们,终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洗礼”——“接受再教育”。他们一个个疲惫不堪,一无所有地回到了城市。当年在每一座城市里,你都会从他们脸上那种特殊的表情和那种特殊的背影上,将他们从人群之中一眼分辨出来。
怎么?出生以后挨饿,上学的时候“革命”,该工作的时候下乡,如今三十大几了,姑娘不算姑娘,媳妇不是媳妇,说年轻,早已没了小伙子的朝气;说老了,连有个家是哪一种体会都不知道。现如今连个工作都不给吗?当然要国营的!当然要正式的!不是国营的那还算是正式的吗?!
他们恓惶。城市也恓惶。它慌乱地安顿他们,但是没那么多国营的,没那么多正式的,足以容纳下他们。还有几批没考上大学的呢!手心手背,难道不都是城市“母亲”的儿女吗?城市,你要一碗水端平!
怎么?——你们年纪轻轻,发扬点儿风格不成吗?
怎么?——你们当年“造反”有功,倒成了资本啦?
为了工作,城市的这一批儿女和那一批儿女互相嫌恶,仿佛都认为对方是多余的,仿佛都被对方严重地侵犯了最根本的利益。
吴振海当年冷眼旁观这一幕幕话剧——他有过正式工作,却主动放弃了。
工作,这一件大事对每一个人来说,大到“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地步。没有谁教导这一点,现实生活使人明白了。
工作!工作!!工作!!!
国营!国营!!国营!!!
好的或较好的工作,任何一个年代总是有的。
于是,一代人的价值观念又被引导向传统的“隧道”,为了一份“国”字号的工作,为了这样一个单位的工作证,为了这样一个单位的一身工作服,那些遭它拒弃的我的同代人,究竟如何煞费苦心,究竟如何百折不挠,如何梦寐以求,又是如何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不达目的死不罢休、死不瞑目,也就只有自己知晓了,个中酸楚岂堪言。
吴振海当年冷眼旁观这一幕幕话剧——他们的企图,他曾有过;他们的手段,他曾用过;他们梦寐以求的,他曾得到过;他们达到了目的之后那一种由衷的欣喜和仿佛从此可以终生从容不迫的泰然无虑的安定感,他也曾体会过,也曾真的自我吮咂过那一种慰藉,如同婴孩津津有味地吮咂自己的手指头一样。
但是他却毅然放弃了。
西方任重而道远的传教士到非洲去布道,说:“相信上帝吧,他将指引你们去天堂的路。”
黑人说:“不,我们连人间的路还没找到呢。”
而当他们相信了上帝以后,教廷却拿不出那么多钱为他们盖教堂,并且,以其上帝全权代理人的身份向他们宣布——上帝也是分成白色的和黑色的……
一代人中不能穿上国营某单位的工作服者——当年他们为数不少——感到又被戏耍了似的,正如相信了上帝的黑人不能心理平衡地接受他们只配吻非“正式”的十字架一样。
而穿上了的,在此后两三年内便穿腻了。他们开始煞费苦心地要脱下,其愿望之急迫和强烈一点儿也不亚于他们当初要穿上。他们开始关注本单位、本系统哪些办公室里又有谁退休了或即将退休,调走了或即将调走,病故了或即将病故,增添了或即将要增添一个人……
当有幸终于穿上工作服时,他们前面的人生道路已变得十分明确,也十分狭隘——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局长……
人一旦迈上这一条路,便仿佛认为世界上原本只有这么一条路。
除了农民,尽管每几百个中国人里只有一两个在中国式价值观念的导向之下成功地或自认为成功地走完了他们的一生,但是谁也不能够反驳,几乎90%以上的中国人,望着一位局长的身影或他坐的小车时,会认为那是最好的人生。
结果是目前我们的共和国已有三千四百万行政人员,每年仅行政开支即高达一千四百亿元人民币……
如果玩具对于儿童,仅是一样东西,那么儿童的最经常、最活跃的冲动,只能是占有那一样东西的冲动。如果在儿童中号召起类似“革命”的大行动,那么他们首先认定的“革命”对象当然只能是占有着那一样东西的同伴。
在人的信仰和人的现实利益占有权之间架设桥梁,有如在教堂和国会之间铺展红地毯。人的价值观念取向的单一,无论精神的抑或物质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人而言,都是原始的存在。
(二)傻瓜,大傻瓜
倘当年促成吴振海和同代人之间的一次对话,结果只有一个——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傻瓜。
一九八二年,也就是在吴振海那次倒霉的“倒煤”行动之后,他出现在北京,出现在我面前。还有他的妻子,比我低一届的校友。他们要到北京来找有关部委恩准他们挂靠成立一个什么公司。那是自一九六八年我下乡后第一次见到他。他风尘仆仆,面容疲惫,正发着三十九℃的高烧。他找不到地方住,也许还为了省钱,当晚就住在我的单身宿舍,和他的妻子挤在我的单人床上。即使他一个人睡在上面也会使那张床显得太小。第二天我请他们夫妻在北影食堂吃了一顿早饭,无非馒头、咸菜、米粥。记得在他走前,我郑重地、语重心长地劝过他。
“振海,求求人情,走走后门,重新回到一个国营工厂去吧!”
“那又怎样?”
“一切从头开始,三十多岁,尚为时不晚,好好干……”
“那又怎样?”
“只要你真的好好干,领导眼睛不瞎的话,是会看到的……”
“我总在想——那又怎样?我想了十几年了。”
“你……”
我望着他,像望着一个不肯回头是岸的大龄“失足青年”,一个根本对不起母亲的儿子,一个根本不将“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当成一回事儿的家伙。
我暗想——这个吴振海,不可救药,完了。
倘大气环境是不变的,天空与拼块地板何异?
小说推荐
- 国民性演变史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 国民性演变史: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作者:张宏杰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两个维度出发,横向比较了中国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及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纵向分析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满族等民族是如何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的,剖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羊性”的起源 通过世界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9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本书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它作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从风俗史的角度展现了晚清至民初军阀时期的政治轶事,并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小说开篇第一回便点明其宗旨“并不是借着小说,随便拿人开心,而是在其中寄予了“一番惩劝之意。这种“惩劝”批判了当时把“从前的礼教纪纲、廉耻道德,全都变得一点影子
- 玄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11章
- 历史真的很有料
- 本书是智趣历史首席讲师雾满拦江集数十年历史写作的精华之作,沿袭作者一贯的通俗易懂,幽默、智趣的风格,在历史的边角料和碎片中,剥丝抽茧,阐释权力、人性、情爱、处世、歧见、风雅、轶闻。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988条有料而又多味儿的历史,据说每一条都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世界观 作者:所写的《历史真的很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6章
-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
- 一部杨家将,几代王朝事。忠烈英雄,杨门女将,潘杨恩怨,天波府…三实七虚,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人们的愿望、想象与演义?让我们走进历史,厘清这段千年的故事传说。内容推荐北宋时期,杨业及其子孙三代捐躯于抗辽一线,他们的故事在民间不断传扬,历经宋、元、明、清“杨家将”与时俱进地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和色彩。本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1章
- 文革历险记----梁晓声亲身经历的武斗
- 他三十七岁,比我现在的年龄大一岁。可在我心目中是长辈。曾参加抗美援朝,立一次小功。复员当铁路乘警,得意过一阵子。天生的驴脾气,动辄以保家卫国的功臣自居,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屡屡触怒领导,结果仅仅由于一次两厢情愿的“男女问题”被开除公职。不服,研究法律。上诉。认为按照法律条文,自己是在与那女人将“入港”而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章
- 历历晴川
- 《历历晴川》作者:落木伊人【完结】成全与祝福,不是看清,而是爱的证明。谁懂得,谁来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情款款,历历晴川。一次财经人物专访,普通女记者苏清越与被访总裁梁辰川同时接到各自男女朋友的分手电话。她被他送进医院,意外发现自己怀有身孕,更让她意外的是男友的订婚对象竟是某当红女明星—梁辰川的
- 都市言情未知完本
- 最新章:第68章
- 晴川历历
- 在左家面馆打工的“失忆”女孩左左天天坚持不懈的为她那个有点重口的特殊嗜好拼搏着 奇葩人遇见奇葩事,一天在动物园左左遇见一个女人,她请左左去同她失忆的现任到指定地点演场戏.关键时刻,左左却出戏了 作者:小可9527所写的《晴川历历》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小可9527完本
- 最新章:36 回归(6)
-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 又名《孟冬传 幼年的一场救命之恩,她记了十年 再见时,他已忘了她是谁 念念不忘,或情或痴 这些年来,终究是没有错付 一生惟愿你啊:山河无恙,万世其.昌 两个主角间的故事【人间帝皇VS隐世美人【1VS1【非穿越重生,无虐甜文【展开【收起 作者:静如两亿年前所写的《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无弹窗免费全文
- 穿越架空静如两亿年前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八章
- 历史在这里哭泣
- 历史在这里哭泣》是一部长达三十万言的人文历史通俗读物,也是一部论述中国历史文化碎片的力作。它勇敢直面民族劣根性,试图唤醒国民理性 作者高屋建瓴,以道德勇气和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客观冷静地再现了东方悲情文化的各个层面;其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深入民族文化的深层,探寻和清洗时刻危害民族健康的伤口 让我们以史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