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究竟多彪悍

第66章


可是连等三日,赵高理也不理,显然已有不信任之意。司马欣怕被赵高整肃,就抄小路逃回河北,对章邯说:“赵高专权,大臣很难有作为。如果我们战胜,赵高必然嫉妒;如果我们战败,则不免一死。愿将军早做打算。”
  赵国的陈余也写信给章邯,点破章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的尴尬,劝其倒戈,也可参与分地为王。
  章邯进退无路,有所动摇,想与项羽议和,但没能谈成。此时项羽开始发动,接连大破秦军,章邯心理上终于撑不住,于秦二世三年的七月,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带领20万秦军投降了项羽。
  秦军主力,到此全部丧失,再无人可以阻挡义军开进咸阳的脚步了。
  就在十个月前宋义渡河救赵时,刘邦也受怀王之命,领一支义军向咸阳进发。原本怀王与众首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即谁先打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这任务在当时看来有相当难度,项羽自告奋勇,愿与刘邦一起去,可是怀王考虑项羽的脾气太大,军队所过之处无不烧杀,所以没答应项羽,只让他随宋义走。
  就在宋义、项羽率援军去救赵的同一天,刘邦这一路,人数不足万人,也不声不响从彭城出发了。刘邦军辗转千里,与秦军数战,有胜有负,一路收拢陈胜、项梁的散卒,收纳了彭越等义军,最后滚成了几万大军,耗时近两年,终于打到老秦国的本土,进入了武关(今陕西商南境内)。
  武关,原是秦国与楚国交界处的一处关隘。武关一破,咸阳便袒露无余。
  刘邦的进军,既不能说是避重就轻,也不能说是一路顺利。河北战场虽然减轻了他进军的压力,但一路上也有过几场硬仗。只是刘邦所部纪律严明,口碑甚好,所经之地大部分秦朝地方官都不战而降。
  再看秦二世这里,仍是对全国的情况不明。赵高在杀掉李斯后,曾向二世拍胸脯担保:“关东盗贼没什么大不了的。”
  等到巨鹿一战,章邯投降后,赵高才感到不妙。他怕秦二世怪罪下来,砍他的脑袋,于是索性装病不朝。
  赵高不办公了,秦二世当然就知道了起义军的一些真相,大吃一惊,原来咸阳都要危险了!他连忙催促赵高抓紧严打盗贼。
  
  第三十二章咸阳落日的一抹苍凉(5)
  
  赵高更加惶恐,事情瞒不住了,怎么办?盗贼现在成了气候,连章邯都搞不定了,我赵高难道有三头六臂?
  在这种困境下,他该怎么办?政治小人的思路往往很奇特——目前谁对他威胁最大,就先搞掉谁,其余的事再说。
  现在最迫近的威胁,就是二世,万一哪天这个昏君翻了脸,赵高的权力大厦一晚上就会崩塌。想到这儿,赵高坐卧不宁,召来女婿阎乐与弟弟赵成,商量干脆干掉二世算了。
  问题的吊诡就在这里。赵高的权力从哪儿来?是秦二世赋予的。搞掉二世,赵高岂不是否定了自己权力的合法性?所以,他考虑到,把二世的侄儿公子婴扶起来。赵高虽然恶贯满盈,但他也知道,子婴为人仁俭,有群众基础,换一个皇帝也许能缓和民怨。
  当时秦二世为祭祀泾水,暂时住在望夷宫。阎乐就带领千余吏卒,气势汹汹来到这里,要强行闯宫,被警卫官员拦住。阎乐诈称有贼进了宫,杀了警卫官员,一路杀了进去。事先埋伏在宫内的赵成,也率众而出,两队一起向二世的寝宫放箭。
  秦二世大惊,疾呼左右护驾,但左右侍者早就吓得逃散一空。
  阎乐带着兵卒闯入,对二世说:“足下恣意妄为,诛杀无度,天下共背叛,您还是自己想个办法吧。”
  这些话,以前哪里有人敢说?二世听了也是一惊:局面原来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而且,他也听出阎乐这是在逼宫。正巧身边还有一亲信宦官没跑,二世不禁埋怨那宦官:“您何不早告诉我,乃至于此?”
  那宦官说:“臣不敢说,所以才得保全。假如早说了,早就被诛了,还能到今天?”
  二世这才体会到,太集权了也有可怕的一面,下面的人只敢说好话,不敢说出真相,关键时刻真是要老命。没办法,他只得提出,要见丞相赵高说话。
  阎乐不允。
  二世说:“我愿得一郡为王。”
  回答是不行。
  二世又说:“我愿做万户侯。”
  回答还是不行。
  二世明白了,沉默良久,泫然泪下,说:“望禀明丞相,我愿意与妻儿为黔首。”
  阎乐怒斥道:“我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诛足下,足下多说,还有何用?”他手一挥,士卒们一拥而上,就要动手。
  秦二世知道,莫说活着,连一个时辰也挨不过去了,只得拔剑自刎。
  他做了三年昏庸的皇帝,死时才23岁。
  逼死二世之后,赵高马上做了两件事,一是派人去和刘邦联系,相约媾和,自己想做关中王。
  刘邦在接到赵高的这个信息后,与谋臣张良商议了一下,觉得这个姿态可能有诈,不宜答应。另外,秦已经失去了对关东的控制,撑不了多久了,根本无须与之议和。于是刘邦没有接招,而是继续部署向咸阳进军。
  赵高发动的政变,看来是晚了一点,要是在巨鹿大战之前,还有能够谈判的筹码,现在秦只剩下本土这一小块了,谁还肯跟你客客气气?
  赵高办的第二件事,是试探群臣,看有没有可能干脆自己来做皇帝。
  但这也碰了壁。赵高在二世死后上朝,自己佩戴了大秦的国玺,可是百官谁也不向他敬拜。他走上殿去,宫殿上的构件竟然连连崩坏。赵高叹了一声,知道是天不许、群臣不许,只好选择了子婴继承大位。
  赵高说:“六国已经复立,秦地日渐缩小,称皇帝不宜,还是称王为好。”于是,立公子婴为秦王。
  历史又退回到原点,但一切都不同了。
  
  第三十三章尾声(1)
  
  子婴是始皇帝的皇孙,二世的侄子。前面我们曾说过,他反对二世诛杀蒙氏兄弟,算是一个很有胆量的人。
  现在,他的处境也很不妙,赵高扶他上台,无非是当做一个傀儡,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刀给砍了,再换一个。这一点,子婴很清楚,于是开始想对策。
  子婴为秦王,需要有一个仪式,即斋戒沐浴若干天,然后去太庙祭告祖先,接受传国玉玺,这才算登上大位。在斋戒的这几天中,子婴表面在老老实实吃素、洗澡,暗地里却开始了行动。
  到了斋戒的第五天,他的亲信宦官韩谈来禀报说,赵高派使者秘密与楚军媾和,现已谈判完毕回来了,估计下一步,就是大杀赢姓宗室,要自立为王了。
  子婴大惊,担心在告庙的时候,赵高会设伏弑君。那么,事不宜迟,就要在告庙之前解决这个问题。
  子婴马上叫来自己的两个儿子,策划好一个圈套,决定装病不去告庙,赵高派人请也不去,赵高必会自己来请。两个儿子预先持剑埋伏在内室,只要赵高一进屋,就宰了他!
  赵高在政坛上连胜对手,根本没把子婴当回事,见子婴称病不去太庙,急了,果然亲自去请。一进屋,他就责问子婴:“祭告宗庙是大事,大王为何不去?”
  为何不去?要你的老命!子婴的两个儿子突然拔剑,结果了这个政坛老狐狸。
  赵高倒是死了个痛快,但家属也和李斯的家属一样,被夷三族。
  宫廷政治,或别的什么政治,都是这样子——先下手者为强。
  这一年,是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初秋,子婴祭告太庙,正式做了秦王。
  他一共只做了46天的秦王。
  在赵高杀了秦二世之后,刘邦并没有中赵高的缓兵之计,而是率军进入武关,到了峣关之下(今陕西蓝田境内),按照张良的计策,在山上遍插旗帜,震慑秦兵,又用重金收买守关秦将,假意劝说秦将投诚。趁着秦将麻痹大意,刘邦军绕过关口,从背后猛击秦军,夺下峣关。紧接着又在蓝田之北大败秦军。
  秦关中精锐经此一战,丧失殆尽。唯余咸阳守军,寥寥无几。昔日令六国震颤的赳赳老秦,现在只剩下孤城一座,气息奄奄了。
  十月,刘邦大军已经挺进霸上(今陕西蓝田西),距咸阳不过百里。
  刘邦挟10万大军之威,“约降”秦王子婴,敦促他赶快投降。
  子婴还能有什么话说,只能白马素车,脖子上套着绳索,将皇帝的御玺、玉符、节杖带着,到咸阳以西五十里的枳道亭旁,向刘邦义军投降。
  刘邦、项羽,此时都是楚怀王名义下的“楚军”。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谶,到此完全实现。
  初冬的这一日,何其苍茫!
  嬴姓子孙的这一幕,何其屈辱!
  天道也许真的有一种轮回,人间也许真的不容有太多的戾气。
  从东海之滨西迁的赢姓一族,至此已有千年历史。散居在西戎的老秦人,从秦襄公八年建国,至此已有563年历史。
  熬了千年百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至此却仅有15个年头。秦帝国,成了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统一政权。
  此时距秦始皇归天之时,仅有三年。
  子孙不肖,龙种无存。
  咸阳之郊的落日,洒落的是无边血色……
  秦亡之时的咸阳,一派惶恐。刘邦的这一支“楚军”进了咸阳,难免不被这超级花花世界所眩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