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唐诗,那时唐朝

第37章


韦皋兴致高涨,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沉思轻吟:“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一首《谒巫山庙》,满座震惊。
  薛涛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衣食无忧,名气渐大,很多宾客更是慕名而来。而生性活泼可爱的薛涛更是左右逢源,深得来往韦府宾客的倾慕。只有春去秋来的时光变迁在不经意间撩拨起她那少女心中萌动的敏锐而又单纯的思绪,那是一段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日子。
  往来韦府宾客总是以期求见薛涛一面而满足,而薛涛待人热情,不避嫌疑,对别人赠送的礼物都一一笑纳,这些事情招惹了韦皋的恼怒。
  韦皋嫌薛涛太过招摇,为了惩戒一下薛涛的虚荣心,将她罚贬松州,这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薛涛对人生的看法。
  松州地处偏远,是西川边陲之地,薛涛赴松州途中,作离别诗十首,赠与韦皋,字里行间,在对往事不堪的忆想中,倾诉着一个女子的淡淡幽怨。
  《十离诗》之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十离诗》之珠离堂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十离诗》之鱼离池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弃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一个女人把自己的错误坦白直接的在你耳边倾诉,估计任何一个男人都会怒气全消。何况韦皋本就没动真气,当他看到《十离诗》时,心里的怨气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回来吧,美貌兼智慧的薛涛。
  薛涛回到成都后不久,便脱去乐籍,在浣花溪枇杷巷居住,闭门谢客,一个人在溪边静静地沉思,在沉思中慢慢的成熟。
  从此,在浣花溪旁,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个身着红衣的女子,著一肩晨曦,携一脸夕阳,凝思成一尊玉雕,伫立成一道风景。
  薛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什么虚荣,什么富贵,那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一阵疾风骤雨之后,将消失的杳无踪迹。到头来,只有生命是真实的,真实得无法逃避,连感情都是虚渺的,虚渺得触目惊心。
  薛涛用锦江玉女津泉水滤制出一种深红小笺,而每每将一些小诗写于笺上,馈赠朋友,在红笺小诗中,一种女性细腻委婉的心里呈现人前,时称“薛涛笺”。
  薛涛喜爱红色,那正是她内心的热情似火。在“竟将红缬染轻纱”中那点缀的红;在“红开露脸误文君”中那羞赧的红;在“晓霞初垒赤城宫”中那醒目的红;在“浅深红腻压繁枝”中那凝重的红。薛涛徜徉在红色的海洋里,平静之中蕴育狂放。
  永贞元年,韦皋去世。元和二年,武元衡镇蜀,奏请薛涛为校书郎,虽未经朝廷认证,但时人习惯将薛涛称为女校书。
  元和四年,薛涛平静的生活中偶然间泛起了一丝涟漪。那时一个很平常的午后,她见到了一个不平常的男人,那个男人名叫元稹。
  两个才子的见面,少不了不同凡响的互赠诗情。两个人在互相钦佩中升华为彼此爱慕。元才子从来就不缺少女人的爱慕,他也离不开女人的滋润。多情的他对薛涛的才情也很是欣赏,在他的眼中,大自己十多岁,已年逾四十的薛涛更有着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
  薛涛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虽然让她心动,但她只属于一厢情愿的感情,元稹不属于她,他属于他的妻子韦丛,但薛涛的心里还是割舍不下这份突如其来的爱情。
  时元稹为监察御史,奉命按察东川,而元薛这一段互相倾慕、相见恨晚的情感,也最终因元稹离蜀后如一场春梦,慢慢趋于平静。你轻轻的走,正如你轻轻的来,你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那不过是一片擦肩的爱情,没有地久天长,没有山盟海誓,有的只是一片单相思的愁吟,有的只是邂逅的情感,稍作休憩,然后匆匆启程。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寄赠薛涛》。
  十年后,元稹还是想起了薛涛,对薛涛诗情画意般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赞美。但只有赞美,如何能抚慰那颗曾经受伤的心。
  此后,薛涛一直栖居在浣花溪畔,在锦江南岸建吟诗楼,时常以一袭道观服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此时她已心静如水,再不会因纷扰而烦乱。在悠闲静谧之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文章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凤毛麟角的诗人,才情双馨的薛涛。
  第五章 小李杜 第三节 燕子楼
  风烟中 你一指情浓 点破一曲绝唱
  燕子楼中 情未绝 夜未央
  你误了雪面花黄
  武宁(徐州)军节度使,检部校工尚书张愔有爱妾名为关盼盼。盼盼瓠齿樱唇,姿态丰盈婀娜,极擅曼舞轻歌,舞如袅袅青烟,歌如鹂莺唱晓。欣赏过盼盼歌舞之人,无不沉醉在那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中。
  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游历徐、泗之地,到张愔府上做客。张愔盛情款待白居易,酒酣宴乐之际,张愔唤出盼盼为白居易一展舞技。一曲《霓裳羽衣舞》罢,白居易被盼盼如风摆烟柳的舞姿所倾倒,“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白居易毫不吝惜的对盼盼大褒赞美之词,而此番一别后,白居易再无盼盼的音讯。
  元和十年,白居易时任京兆府司户参军。一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前来造访,二人闲谈之际,说起盼盼,张仲素曾随从武宁军多年,知道近来盼盼的一些生活状况,便向白居易讲述盼盼如今的详细始末。
  张愔十年前已经病逝,葬于东京洛阳。在彭城(徐州)郊外的云龙山麓有张愔的一所旧宅,宅第中有一小楼,名曰燕子楼。燕子楼傍水依山,一条清流之畔,碧草如茵,清风徐徐,吹拂着岸边的万条丝绦。
  盼盼自张愔去世以来,感念昔日与张愔旧情,孤身栖于燕子楼,寂寞幽独,至今尚在。
  张仲素又将自己感盼盼与张愔爱情所作《燕子楼》诗三首,示于白居易。白居易细细品读张仲素的诗,婉丽清致,感叹自己曾与盼盼一面之识,佳人如今与世隔绝的孤苦处境,依张仲素诗韵,和诗三首,赠予盼盼。
  《燕子楼》之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白居易
  张仲素将残灯晓霜孤伴,彻夜难眠的盼盼幽独的形象刻绘得深情婉曲。白居易写盼盼霜鬓消磨,因愁苦相思感秋夜凄凉漫长。
  《燕子楼》之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张仲素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白居易
  张仲素写盼盼因思念张愔,顾影自怜,一片哀情游荡在愁雾悲烟的张愔墓旁。白居易写盼盼万般皆无兴致,神情早已索然,女为悦己者容,而盼盼已匿销歌舞,无心装扮。
  《燕子楼》之三
  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竟萧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张仲素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白居易
  张仲素感叹春去秋来,青春随季候消逝,南飞的鸿雁无处传情,只见楼前一对对燕子双宿双飞。白居易感今昔之比,对盼盼正值花样年华便独守空闺给予了无限同情。
  盼盼自嫁于张愔为妾,深受张愔钟爱。燕子楼旁,溪水如镜,映照了多少携手漫步溪柳;燕子楼外,月夜如水,朦胧了多少窗前烛光如豆;燕子楼侧,暮色渐掩,看遍了多少冬去春来;燕子楼中,两情相悦,默默对视中多少黑夜婉转了白昼。
  那些曾经美好的回忆,而如今,景色依旧,空房独守,换来的是冰冷的独眠床,漫长的夜更漏,拂晓的霜鬓舞,十年的相思瘦。
  相思无奈,刻骨铭心,盼盼在燕子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盼盼现在终于懂得,爱情是两个人的,道理普通而又简单。
  白居易在和张仲素诗《燕子楼》外,另作《感故张仆射诸妓》一并送与盼盼。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感故张仆射诸妓》。
  盼盼收到白居易诗笺,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呵,花开之时,人皆倾慕叹赏,花即凋落,却无人能解闲愁,好像只有如花般凋谢才是最后的结局。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和白公诗》。
  盼盼万念俱灰,自己对这个世界本已无心留恋,不想自己的一片冰清玉洁却被他人无端的猜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