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绝杀: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第39章


  明知守不了,第7师团的须见联队长提议,沿岸阵地处于苏军眼皮子底下,天天被虐,已形同鸡肋,不如干脆放弃,全军退到将军庙再说。那里距离哈拉哈河已有30公里,苏军的重炮伸得再长,也有够不着的时候,而且将军庙的地势比诺门罕要高一些,依靠剩余火炮及弹药,足以固守。
  须见挺有见识,可是他不知道鸡肋也有鸡肋的存在价值。关东军被揍得如此惨兮兮,“战线已挺进至弗依高地”,“把苏军逼到哈拉哈河沿岸”已是用来遮丑的唯一新装,如果这层衣服再被剥掉,还如何见人?
  不怕男人穷,就怕男人怂。小松原、辻政信理所当然不会采用须见之计。
  还好,虽然每天炮声不绝,但苏军也没有发动地面进攻,只是从天空来那么一下。
  说起来,还是日本航空兵自己找抽。
  1939年7月29日,第24战队前移至额拉依野战机场,这是靠近诺门罕前沿的日军一线机场。蒙古高台上的苏军用望远镜观察到后,向苏联空军主任斯穆什科维奇进行了报告。
  斯穆什科维奇立即制订出击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再次运用了曾实验于西班牙内战的一个成功战术。
  早晨8点50分,20架伊-16从太阳升起的方向起飞,飞至额拉依机场上空。不过它们没有马上进攻,而是原地兜起了圈子。
  发现苏联战机后,11架日机冲上跑道,试图紧急起飞迎击。这时伊-16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空中进行掩护,一部分突然俯冲而下,然后依次组成攻击航线,用机上的大口径机枪,对正在滑跑却又来不及升空的日机进行轮番扫射。
  整个路道被打得一片火海,日机一架起火,一架严重破损,另外九架飞机也不同程度中弹,无法再次起飞。
  额拉依机场上空本有几架警戒日机,由24战队的第1中队长可儿才次大尉亲自统领,准备与升空日机会合后,再与伊-16决斗,但他们没想到苏联人会这么“坏”,竟然不等排好阵势就提前开了火,见情形不妙,赶紧四散逃开。
  20架伊-16完成任务后随即返航。可儿才次擦了把冷汗,准备在机场着陆,与下一批警戒日机换防,只是他不知道,斯穆什科维奇还有一个乐章没有奏完。
  第2批20架伊-16到达,并从警戒日机的后上方发起攻击。可儿才次中队长措手不及,当即被击身亡,第24战队尚未投入一线作战便遭到了重创。
  7月29日这一天的空战还迎来了一位显贵,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亲自来到将军庙。这是诺门罕战争爆发以来,关东军第一大佬首次抵达前线视察。
  植田无事不登三宝殿,难得来一趟,无非是要提升一下前线官兵委靡不振的士气。
  当他拖着一条假腿走下飞机时,首先看到的是前来迎接的小松原以及军官方阵,后者即将等候植田的检阅。一眼望过去,好多军官啊,也难怪,汇集到诺门罕的各式部队,仅联队以上编制就有二十多个,而且全都是关东军的主力,真称得上是“地位响当当,资产乌泱泱”。
  军官队伍一排,植田比比画画地一检阅,士气就算提升了,全不管各部队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可是你还能让植田怎么办呢?他实在是没一点招了,要炮弹没炮弹,要卡车没卡车,也就只能干点这种说大话使小钱的活。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植田原本是想在诺门罕走出一条路来的,所以才调动了这么多部队,但结果却是“更加无路可走”!
  植田竭力在脸上装出一副对前线将佐充分信任的样子,但其实他心里明镜似的:这些军官和部队已经像是《西游记》里的那些配角,什么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看看都是神将,其实没一个济事的。
  很快,植田自己也在光天化日下现出了原形。
  他用飞机将炮战中受伤,正在海拉尔养伤的盛厚上尉接到将军庙,专门为这位天皇女婿举行了授勋仪式。仪式结束后,身上挂满战功勋章的盛厚却并没留在前线,而是又回到海拉尔逍遥去了。
  此情此景,弄得在场军官们面面相觑,终于知道自己在司令官眼中,尚不及一个受了轻伤的炮兵上尉值钱。
  
  第八章 还能活多久
  
  关东军司令官的难得光临,并没有给前线带来好运。他前脚刚走,苏军后脚就发动了进攻。
  1939年8月1日,苏军突然出兵,向酒井第72联队驻守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进攻过程中,轰炸机、重炮、坦克、步兵一齐上阵。
  自诺门罕战役开始以来,苏军都是以防守为主,这种积极进攻甚为罕见,小松原得报后顿时紧张起来。
  经过三次诺门罕战役后,不光是士兵有了“反战”情绪,就连小松原这样的高级将领也开始从“求战”滑向了“怯战”。
  没办法,对手的装备太多,火力太猛,这种战争继续打下去,只会让人越打越沮丧,越打越自卑。
  所谓事业,就是今天干了,明天还想干。所谓职业,就是今天干了,明天还得干。现在的小松原属于论点上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身上已找不到半点激情。
  他希望就这么先守着再说,偏偏苏军又攻过来了,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得设法抵挡一下才是。
  这天傍晚,三角山上的卫生队接到了转移阵地的命令。在接到命令的同时,每个卫生兵还收到两张信纸,以供他们出发前写家书。
  不是一般的家书,是遗书!
  对松本等人来说,那个最令他们害怕的时刻终于来了。
  微不足道的虫子
  松本把信纸铺在膝盖上,拿着一根破烂铅笔头,潦潦草草也是抖抖索索地写了一封。遗书是写给老婆的,无非是嘱咐老婆,万一自己战死,要尽心抚养父母小孩之类。
  写这样的遗书,就好像自己已经提前死掉了。松本把写好的遗书折叠起来,放入怀中,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怨念:上面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写遗书呢?恨我们不快点死,不早点给苏军坦克碾碎,给苏军大炮当炮灰?
  议论“血气男儿留空名”那会儿,出于卫生队队长的身份,松本还劝别人不要乱发议论,以免军纪查处,可当写完遗书,他自己也沉不住气了。
  我们这些人不但“死了等于白死”,还是微不足道的虫子,在当官的看来,虫子死多少都是无所谓的!
  松本又恨又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突然像个夜叉一样吼叫着冲出了棺材一样的掩体,一边拿着军刀在山上乱劈乱砍,一边歇斯底里地狂叫怒吼。
  可怜的军医已处于半疯癫状态,直砍到筋疲力尽,喊到声嘶力竭,他才如同一堆烂泥一样瘫倒在地。
  第二天早晨醒来,松本爬出洞,迎着晨风使劲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总算,脑袋有点清醒过来。
  要是没有战争,呼伦贝尔完全称得上是个美丽的世界,云彩、阳光、草原,四周广阔无边,到处生机勃勃,就好像是被日军侵占的东北大地一样。
  “要是还能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该有多好啊!”松本不由感慨起来。
  他是个医生,他天生不是屠夫,如果可以,他甚至愿意在呼伦贝尔草原当个牧人,与世无争,平平安安地过上一辈子。
  一个念头涌上松本的心头:“我能不能逃跑?扔下刀枪拿起牧鞭?”
  参加诺门罕战争以来,松本多次差一点丧命,这使他心里充满牢骚、怨恨和恐惧,逃跑的念头有过,不过都是随便想想,闲来发点感慨,这一次他却是真的想逃,而且逃的欲望很强烈。
  松本思前想后,一时难下决心,但当他再次看到身边的战刀时,终于明白,他根本就逃不掉。
  松本的战刀不是部队所配发,是祖传的。侵华战争以前,士官以上都可以领到战刀,但后来因为部队扩充得太多,就发不起了,只好自己从家里带来或者掏钱购买。
  松本的这口刀名叫“长船”,出征时,父亲把它送给了松本,还嘱咐了两句话,一句是不要撒谎骗人,另一句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先前松本没把这些话太放在心上,现在处于这种处境,才真正地掂到了话中的分量。
  假如逃跑,他自己是解脱了,家人怎么办?按照日本国内的规矩,一家人就麻烦了,他们一定会被戴上“非国民”的标签。
  所谓“非国民”,就是非日本人,相当于日本人眼中的“奸细”,顶着这顶帽子,家人将因此受到牵连,乃至于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原来除了送死,别无选择,想通之后,松本也就无所谓了,反正这条命不是自己的,而且早晚得丢。
  卫生队从三角山转移到了733高地。围绕这块高地,双方曾反复争夺,仅坦克兵就交战多次,因此战壕都不用挖,全是苏军原先待过的现成战壕。
  733高地上有一支日军炮兵分队,这支分队刚刚领到炮弹,兴之所至,便一连向苏军阵地扔了五六发过去。
  士兵们多半时间只有挨打的份儿,难得见自家威风一回,都像小孩子过年看放鞭炮一样,拍手欢呼起来。欢呼声未停,苏联人就送了回礼过来,三十几发炮弹,眼睛都不眨一下。
  这就是有钱人家的做派啊。士兵们慌不迭地抱着脑袋趴在地上,除了暗念阿弥陀佛,没人再敢吭气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