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罪案侦缉实录

第32章


可偏偏因为太频繁了,他的内心动机就此完全暴露,只是要隐藏自己是一个新手。”
  听了司马局长的这番话,再回过头来想想全部案情,凶手的种种行为确实有着这方面的倾向。
  “当然了,”司马局长话锋一转,“也不排除受犯罪连续意识驱使的可能性,或许这个凶手真的刨人刨上了瘾,不犯案就手心刺挠。如果是这样,我宁可看到就击毙他。”
  分析到这里,司马局长逐一环视我们,慢慢地说:“我重申一遍,我不允许第七起案件发生。如果再次发生,你们,还有我,都下派出所干片警儿,和老头老太太打交道吧。”
第六章 我们遗漏了什么?
  就在这时,网络监察部门报上来一条新线索:通过漫长繁冗的比对,在其中两名少妇的手机中发现了唯一一个共通点,就是她们都曾在生前与本地陌生手机号码有过电话或者短信联系,但这两个号码却不相同。
  按照常理,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遇到。比如突然接到一个响了一声的电话,或者一个莫名短信,好奇心重的人都会回一下,询问对方是谁。再就是我们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某人电话号码,然后进行拨打或者发信。死者也不排除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在其手机记录上也确实存在其他类似情况。
  但按照两名死者手机上所有类似号码来查,我们分别给那些陌生号码去了电话,并调取了通话记录,只有这两个号码是停机,并且……这两个号码与死者在生前某一个时间段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关键在于,这两个号码没有拨打过其他电话,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与死者进行联系的专线,这就显得太怪异了。
  虽然第三个死者类似的疑似号码没有找到,但考虑到电信运营商的通话记录只保留六个月,保不准已经被系统过滤掉了。
  通过新一轮走访调查,这两个号码与死者频繁联络的时段,偏偏还是她们的丈夫外出,或者即将外出的前夕。
  迷雾渐渐地散开了,我的推测终于得到了有力的佐证,如果凶手是同一个人,有极大的可能性他是在延续着手机这条看不见的脉络实施杀人计划。所谓的不同号码,其实都是他一人拥有。
  不过我们又疑惑了,如果凶手是个新手,他怎么会有如此的忍耐力和谋划力,在行凶前还要与死者进行联系,而且在联系完的很长时间之后才实施杀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与死者究竟是什么关系,难道是在预先提醒死者?
  司马局长骂了一句:“扯淡,你们侦探小说看多了吧,还弄出个事先通告的谋杀。”
  不久,技侦民警送上一条看似没有价值的发现,在女学生受害的楼道内,有一辆停放在附近的自行车,前车筐的铁丝棱角处提取到少量黑色衣物纤维,经过物证化验类比分析,应为羊绒大衣之类的衣物纤维。或许是自行车在其他地方刮蹭下来的,但也不排除是凶手行凶后不慎刮蹭遗留的。这个证据暂时被保存下来。
  这个证据暂且不提,单说我们的分析,凶手究竟是新手还是老手再次成了一争论的焦点。
  若按照司马局长的说法,凶手是新手,但就目前手机上的发现。凶手有如此的耐心和筹谋,似乎说不过去,应该是老手,而且还是老手中的尖端人才。
  司马局长彻夜未眠,第二天带着兔子眼睛和我们说:“不对,我们一定漏过了什么,一定是漏过了什么,漏过的这一点很重要,但我现在还说不出到底是什么。”
  说完,他将装着衣服纤维的塑料证物袋放在眼前仔细看着,慢慢地说:“虽然我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但我总觉得凶手的身份应该出乎我们的意料……好了,大家当我没说,继续围绕死者社会关系和手机进行排查。”
  为彻底将下一起案件消灭在萌芽中,经请示局长,并向省厅呈报,全市一切可调动警力全部投放到严防死守中,其严密程度为我市历年罕见。
  同时,经省厅协调,外市、外县的大量警力被抽调我市。数千名参战民警不眠不休,连续奋战,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个人都在眼巴巴地等待着凶手的最后落网。围绕死者社会关系和手机这两条线索,空前细致的侦查迅速展开。一条条线索不断地涌向24小时灯火通明的专案组指挥部,同时,一条条线索也接二连三地被否定。
  案件毫无进展。
  我有记手机的习惯,查看一下我的手记,五年来,我仅仅在家过了一个半春节和23个周末休息日,其余时间,几乎都是泡在各类现场和抓捕犯罪分子的旅途中。不过,也习惯了,既然干了警察也没什么可说的,打击犯罪是我的天职。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没有崇高的理想,警察这个职业最主要的还是我谋生的一种手段,我靠它吃饭,靠它养活我的孩子,但每次破了一个案子,抓到一个凶手,看到正义得到伸张,受害人得到昭雪,那种满足感却是最让自己感到舒服的。说俗气一些,我也希望自己的待遇有所提高,职级能够晋升,但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你是警察,当你面对一把寒光四射的匕首,当你面对一个已经点燃的炸药包,当你连续三天三夜蹲在零下20摄氏度的室外守候,当你忍受着刺鼻的尸臭剖开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时,你会想到什么?你会想到自己的月工资有多低,还是会想到自己好几年没评上副科?什么都不会,一个真正的警察,只会想,破了吧,案子破了,我也不枉穿上这身衣服;案子破了,我也不枉被人叫一声人民警察;案子破了,我也就能歇歇了。
  而每个案件的侦破,都是靠着不断地分析和排查,一点点梳理线索,蛛丝马迹都不放过,慢慢熬出来的。这对于每个民警都是巨大的煎熬和考验,每个警察都在慢慢熬着、坚持着。
  立春后的第二天,第七起楼道刨锛案还是发生了,而且竟然是在大白天发生的。
  死者名叫马莉,现年32岁,典型的居家少妇,丈夫常年在外做木材生意。
  当日上午9时许,马莉外出,被凶手击杀于自家门口。5岁的女儿听到母亲呼叫跑出查看,也被凶手一击毙命。
  马莉的丈夫闻讯赶回我市后,刚见到妻女的尸体,立即昏厥过去。
  眼见一个完整的家庭就此支离破碎,大家的心情极为沉重。然而让我们感到羞愧的是,案发小区距公安局不足100米,出于疏忽大意,没有部署任何警力,属于名副其实的一个盲点。
  通过调查,马莉的情况与之前三名少妇大同小异,本人酷爱上网,手机通话记录中发现了陌生号码,再一次印证了凶手选择目标的标准。可是,我们也再一次毫无所获。
  省厅高度重视此案,调派了刑侦、技侦总队的全部专家协助我们,并严格规定了破案期限,如果一个月内仍不能抓获凶手,局长及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必须引咎辞职。
  见到这份文件后,司马局长淡淡一笑:“估计我要提前退二线回家抱孙子了。”
  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老头子的事业不会就此终结吧。
第七章 同城聊天室“钓鱼”
  最有效的办法通常就是最笨的办法,在第七起案件发生那个后,我们作出了这样一个在今天看来相当正确的决定。
  考虑到在女死者QQ上没有排查出可疑人员,但她们又都有着上网的习惯,我们将侦查触角延伸到聊天室,侧重在网易和腾讯同城聊天室进行钓鱼。虽然这个方法等同于大海捞针,但除此之外,目前也没什么更好的主意。
  从第二天起,队里五名女警各自守着一台外网电脑,24小时不间断上网聊天,只为等着被人勾引。虽说大冬天不用出去搞案子,但坐久了也腰酸背痛,眼睛哗哗流泪,算是各有各的难受劲儿。
  尤其是,那些聊天内容更是不堪入目,粗大硬长、精壮强悍和一夜九次郎等字眼不时跳出对话框,宝马奔驰、公务员和商界巨子等名头也不在少数。没聊几句,他们几乎都是直奔主题,可以见见你吗,可以和你上床吗,可以……说得恶心极了,恨得我们动不动就破口大骂,现在这帮男人怎么都这样。
  很快,有一个人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该人网名叫温文儒雅清凉男士,不但措辞文明,而且机智幽默,似乎非常了解女性心理,十分讨人喜欢,我曾暗地合计,如果我是独居少妇,或许真有可能迷上他。
  利用相关技术手段,我们将该人的上网处所锁定,并通过户籍调阅掌握了其真实身份信息。
  在侧面调查了解中,这个人的外形首先就引起了我们的疑惑。
  孙忠阳,现年41岁,市建委副主任科员,个子不高,体形消瘦。平素在单位表现尚可,凭借一张巧嘴,善于招蜂引蝶,桃色新闻四处流传。
  根据第六起案件受害女生的描述,凶手体型很膀,无论如何与孙忠阳是对不上号的。
  难道,这又是一个巧合?
  同时,陆敏反馈了信息。经过排查,现场提取到的衣物纤维确实为羊绒大衣的纤维成分,但根据毛质、长度来看,应为我市今年比较流行的女士衣款。由此似乎可以判断,衣服纤维是从别处刮蹭下来的,与本案没有多大关系。
  司马局长听完了所有汇报,只说了一句:“未必吧?你们正面接触一下孙忠阳,看看什么情况。大衣这个东西嘛,我老伴有时候还穿我的警服呢,呵呵,先养着。”与孙忠阳聊过几次之后,我提出大家交换电话号码,或者见见面,彼此了解一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