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

第10章


行进在炮兵师前面的是120毫米重迫击炮方队,跟进的依次是57毫米反坦克炮、76.2毫米野炮、122毫米榴弹炮、132毫米火箭炮、探照灯、37毫米高炮、85毫米高炮、152毫米加农榴弹炮、NC-2号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和Cy-122毫米自行火炮方队。这些机械化部队的比重越来越大,表明人民军队的合成程度越来越高,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54年的国庆阅兵,标志着我军装甲兵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实现了"苏式"统一化。参加受阅的装甲兵方队是从华北军区的坦克一师和华东军区的坦克二师抽组编成的,这两支部队都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1954年初才从朝鲜凯旋回国。
    此次受阅的每个坦克方队都是由4个排面组成,每个排面4辆车。行进中的坦克方队队形整齐。间隔距离一致,乘员姿势端正,威风凛凛,展示了人民装甲兵的英姿。在威武的坦克阵容中,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等功的坦克一师二团第一连;有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称号的坦克二师一团的215号坦克,在十余个炮兵和坦克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航空兵受阅部队的110余架歼击机和轰炸机编队相继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场面颇为壮观。飞行在前面的,是由1架杜-4重型轰炸机和2架米格-15比斯型歼击机护航的带队机群,接着是3个轰炸机团和2个歼击机团。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频频挥手,检阅台、观礼台上的中外来宾和广场上的群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另外,此次阅兵活动中,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事情是伞兵首次亮相,而骑兵则是最后一次受阅。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军编制装备的发展变化:人力、畜力的比重在逐步减少,而机械化的比重在迅速增加。从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上看,基本上都是苏式的,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军事院校方队的加入,标志着我军建设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发展阶段。
    整个阅兵历时63分钟。当一个个方队依次通过检阅台前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频频挥手,检阅台、观礼台上的中外来宾和广场上的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纷纷赞扬这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人民军队。
    二、精彩链接
    1.人民海军有了"中华第一舰"
    1954年10月,中国黄海海面上,第一次出现人民海军中型战斗主力舰——驱逐舰,这就是"鞍山"号,人们称它"中华第一舰"。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加强人民海军建设,计划于1951年从苏联购买4艘驱逐舰。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亲自找海军司令肖劲光谈话,削减了海军经费用于朝鲜战争,因此推迟了购买驱逐舰的计划。
    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后,党中央决定还要加强海军建设,1953年6月4日,跟苏联政府签订了"海军订货协定",其中包括购进4艘驱逐舰。
    驱逐舰是现代化舰队的重要组成舰种。它适中的尺度、优良的性能、强大的火力和有效的应变能力,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海上的主战舰种之一。
    中国当时从苏联购进驱逐舰有两个目的,一是做好抗击台湾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准备,二是为发展自己的中型舰艇作准备。1954年4月28日,人民海军选调了500余人,在华东海军司令部集合,准备接收从苏联购进的4艘驱逐舰。为了保密,部队命名为"青岛基地训练大队"。
    1954年10月13日,这个难忘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上午9时,苏联太平洋舰队参谋长、海军少将彼得洛夫率领舰艇编队,徐徐驶进青岛军港。青岛人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这支编队,接舰的指战员更是激动,他们第一次见到这钢铁"庞然大物",昔日的梦想,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他们就要登上这雄伟的战舰,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驱逐舰的舰员,就要用他们的双手,驾驭军舰去保卫祖国海疆。
    为了保密,没有兴师动众,接舰的仪式就在码头上举行,只是摆了几张桌子,挂上一条横幅。中苏双方进行了舰艇交接会谈。第二天,中国舰员就登上了驱逐舰,开始官对官、兵对兵的对口学习。航海的学习操舵和观天测海,定舰位,看海图的技术;观通的学习雷达、声纳、无线电通信联络技术;枪炮的学习瞄准射击,掌握风浪运动规律;鱼、水雷的学习装填发射技术和反潜知识;轮机的学习蒸汽机、柴油机、发电机操作管理和油、电、水、气的制造和供应。交接验收都在边学习边实践中进行,接着就到海上试航、试炮。
    1955年1月25日,人民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正式成立。次日,中苏双方在军港码头上,举行了交接签字和命名授旗仪式。海军参谋长周希汉宣布中央军委命令,将两艘驱逐舰分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鞍山"号和"抚顺"号,舷号分别为101号、102号。从此新中国有了第一支驱逐舰部队。此后不久,又从苏联购进了两艘驱逐舰加入舰队。
    人民海军4艘驱逐舰的到来,对我军指战员是个很大的鼓舞,同时对台湾蒋介石和美国第七舰队也是个很大震动。从此敌人的情报侦察系统日夜盯着这4艘驱逐舰的动静,人民海军指战员则把4艘驱逐舰比喻成"四大金刚"。
    2.阅兵中的仿制54式122毫米榴弹炮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为应抗美援朝战争之急,在战争的废墟上,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地制造了大量的日式70毫米步兵炮和75毫米山炮。匆匆运过鸭绿江送到抗美援朝的前线。这两种火炮虽然性能比较落后,但在战争初期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军事工业的火炮制造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1953年开始,我国按照前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开始仿制出54式122毫米牵引榴弹炮。这是新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代制式的大口径火炮,开创了中国自行制造大口径火炮的先河,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嘉勉。该炮最大射程是11800千米,最小射程3400千米,对坦克目标的直射距离是600米,最大初速515米/秒,战斗射速5-6发/分,杀伤效力约800平方米,高低射界-3-+63.5度,方向射界49度,战斗状态全重2.45吨,牵引时速25-50公里,配用了多个弹种,如杀伤爆破榴弹、燃烧弹、发烟弹、照明弹、宣传弹等。根据作战需要,可以遂行多种任务。但是,这种火炮毕竟是射程较近,也比较笨重,给机动造成很大困难,根据部队试用的意见和技术研究的情况,以后又进行了不断的研制和改进。
3.背负着民族的希望(3)
           三、历史回声
    国庆阅兵,伴随着人民解放军那渐行渐强的雄壮步伐,表明中国的国防力量在一年年地强大起来。从建国初期的小米加步枪,到今天已经发展到编制体制和武器装备初具诸军兵种合成规模的人民军队;从打赢传统的平面化战争,到现在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场上打赢立体化现代战争,而且对手是号称世界上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美国侵略军及其"联合国军"。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这鼓舞斗志、激人奋进的伟大胜利,使人民军队不仅在阅兵场上扬国威,振军威,而且在战场上同样高扬国威,大振军威!中国渴望重振旷古雄风,民族期盼从此挺直腰杆,而这场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的战争恰恰就是重振旷古雄风的舞台,就是从此挺直腰杆的机遇。
    与此同时,经过朝鲜战争的锻炼和洗礼,在战场上通过对垒美军那称雄一时的飞机、横冲直撞的坦克、狂轰乱炸的大炮、快速机动的装甲战车等现代化兵器,人民解放军认识了现代条件下立体作战的样式、特点和规律,学习到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合成作战的方法要求。正如毛泽东所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
    除此之外,共和国的领袖和将帅们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国防工业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展军兵种武器装备,人民军队的建设更加重视优先发展军兵种部队,更加重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合成作战理论及训练的研究和探索,由此人民解放军沿着现代化合成军队建设的方向开始了新的跨越。
    "沙场纵横显风骨,自铸雄剑柱其间。"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这盘马弯弓的旷古雄风、这泰山压顶的挺直腰杆,给国庆阅兵增添了无上的自豪和光荣,也给这支人民军队提出了必须建设成为一支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历史重任!
    这正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我们是人民的武装(1)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是建国十周年了。国庆节这一天,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此次阅兵,一批国产武器装备纷纷登场亮相,充分显示出我国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