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

第13章


它本身就是齐全的具有独立行动能力的战斗单位。"
    为使人民解放军创建和发展起自己的装甲兵,第一任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大将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坦克的研制,到组建装甲兵部队,从创办坦克学校,到装甲兵人才培养,从创建训练基地,到训练部队,提高战斗力,许光达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称他为"装甲兵之父",实不为过。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国家的各个部门、行业都需要人去抓。一天,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聚集议论建国大事的时候,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向朱德、彭德怀两位老总提出,想要调许光达到外交部工作。当时,外交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而人马却得重组。新中国的外交主要方向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许光达留学苏联数年,懂俄语,文化程度高,又熟悉苏联各方面的工作,是很适合从事外交工作的。
    但是,许光达有自己的想法,他对外交工作是外行,能否胜任很难说,他还是希望在军队,为军队的机械化出点力。当然,他作为一名党员,如果组织让他转行,他还是会服从组织上分配的工作。
    许光达的想法与老总们不谋而合,因为解放军要实现机械化,正规化、现代化,需要象许光达这样有专长的军事人材。所以,当周恩来问许光达"你是什么意见"的时候,许光达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考虑:"外交工作我怕不能胜任,还是军队工作熟悉一些。"
7.我们是人民的武装(4)
           老总们也都谈了他们共同的想法,认为军队的机械化建设更需要许光达。
    最后,毛泽东拍板此事,笑着说:"听老总们的吧!"
    这样,许光达后半生的经历就这样决定了。
    一天,彭德怀邀请许光达一家共进午餐,并同游北海。游览中,彭德怀对许光达说:"战争结束了,军队要成为国防军,要变单一兵种为多兵种,海军、空军要建立起来。陆军里也要建立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还要加强炮兵,这些都要人去搞。你是不是去搞装甲兵?后半辈子为军队现代化出点力。"
    只有人用其材,才能材尽其力。彭德怀的建议正是许光达的心愿,许光达岂有不愿之理?他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对彭德怀说:"军委让我搞装甲兵,我后半辈子定把心血用在装甲兵上。"
    1950年5月,毛泽东把许光达从兰州召回北京,亲自委派他开始筹建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一个月以后,中央任命他为装甲兵司令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组建人民解放军的坦克部队,一缺人才,二缺装备。当时,解放军有的军区有少量坦克,但都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来的,而且懂技术的大都是国民党军队的留用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装甲兵部队迅速搞起来呢?许光达把各军区的坦克部队的领导找来,彻夜长谈,反复研究,决定首先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整编现有的坦克部队,实行全军统一编制;二是立即着手培训干部。
    创业是艰难的。虽说4个野战军各有一支装备陈旧、车辆极少的坦克大队,但要建成一支统一的、能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新兵种,困难确实太多,甚至难到连个领导机关都没有。也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许光达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首先,经中央军委批准,许光达把原各军区的坦克大队集中起来,整编为3个战车师,并陆续新组建3个坦克团,许光达满怀信心地展开了工作,正如他于1950年7月1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一师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我们坦克部队虽小,但都是从战斗中锻炼出来的。例如在沈阳、锦州、天津等战役中都起了不小的作用,在步兵中建立起初步的威信。特别要指出的,就是大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一支坦克部队,从全国来说战车师是首创者,为人民的坦克事业培养了320个干部,427个坦克手,230个机械师。华北战车团也培养坦克手163人,汽车手214人。这是我们党最宝贵的"资本",这是同志们最大的功绩。我们将依靠这个"资本"做基础,来建立一支中国人民的强大的坦克部队。"
    1950年9月,在许光达的筹集和努力下,装甲兵司令部领导机关成立。10月,许光达在给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报告中,提出计划在三年内建立一支拥有1000辆坦克的摩托装甲部队。具体地说,要组建11个坦克旅,每个军区建立坦克兵司令部,建立2个中心修理基地,建立一个中心仓库,一个坦克学校,一个坦克编练基地。许光达经常亲自到部队基层调查,查阅大量的苏军资料,并组织研究制定了坦克师,独立坦克团及独立坦克营三种编制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建立和健全了装甲兵司令部领导机关。与此同时,许光达报经中央军委批准,把原有的坦克和从苏联新引进的部分坦克,自行火炮,重新编组了3个坦克师,两个机械化师和40多个步兵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从而初步形成了装甲兵部队体系。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1月,许光达亲自组织坦克部队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并对作战部队的战场集结,作战使用以及技术保障等作了充分的考虑和周密的布置。4月,为了解和研究装甲部队的作战使用及战场技术保障工作,许光达又亲自奔赴朝鲜战场,进行实地考察。11月,在许光达主持下,制定了装甲兵部队正式的三年建军规划。
    创办坦克学校,培养人才,是许光达在装甲兵部队建设中一项主要的工作。1951年9月1日,在中央军委的关怀和许光达的努力下,第一战车学校正式成立(1953年改为第一坦克学校),校址在天津。建校之中,从校址的选定,设备的购置,教师的配备,到课程的设置,无不凝结着许光达的心血和汗水。
    1952年5月20日,许光达又以步兵第一八四师直坦克第五二一团及坦克第二六一师师直一部合编,在北京设立第二战车学校(1953年改为第二坦克学校)。学校下辖4个学员大队,一个教练大队。全校共有工作人员1172人,教员171人,T-34坦克20辆,日、美式坦克16辆,特种车11辆,拆装车4辆。尔后,许光达又筹备组建了第三、四、五坦克学校。
    1952年9月1日,第一战车学校成立一周年之际,许光达到校讲话,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成绩,同时,指出了总的任务:组织训练部队;掌握技术;培养干部;理论建设。许光达还特别指出要办好学校,要求培养出的学员要达到:思想意识健康,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勇敢、顽强、艰苦朴素,有朝气;有学识、有技术、工作称职。学校是培养人材的摇蓝,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建设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虚心钻研的学习作风。
    许光达的这个讲话对办好学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以往我们党办学经验的总结,又是新的历史时期的办学方针。
    1959年9月,许光达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当然,他仍主管装甲兵部队的工作。在装甲兵部队建设中,许光达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
    装甲兵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兵种,而当时我军干部的技术知识和经验都很缺乏。许光达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口号:"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他不仅号召装甲兵的所有干部都要学习掌握坦克技术,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带头学习坦克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8.我们是人民的武装(5)
           许光达很注意研究国外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重视干部培养。为此,他深入研究了装甲兵部队建设的政治工作问题、技术建设与思想作风问题、战车部队训练问题、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问题、陆军的发展趋向及装甲兵的运用等问题,有效地指导了装甲兵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把握我国装甲兵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许光达还认真学习世界其他国家的一切有用经验,结合我军的历史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研究人民装甲兵的建设和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军官的作战指挥能力和技术水平,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许光达提出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我军应组织若干独立的机械化师和坦克师,若干个独立坦克团,而在步兵师中还应配备有坦克——自行火炮团。
    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许光达深知,如果不能研制、生产出性能先进的坦克,装甲兵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尽快改善坦克部队的武器装备,他在中央提出的以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指导下,一方面积极组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大力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时论证国防工业部门抓紧筹建各种类型的坦克制造厂。正是由于许光达的远见卓识和积极的努力,当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并封锁了所有技术和原材料供应之时,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很快设计和制造出了59式坦克、轻型坦克、水陆坦克、装甲输送车等以及配套车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